《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國法治建設和社會進步的裡程碑。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為專業普及民法典的重要知識,法制網從眾多法學專家的民法典講座中精心篩選了10期專業度高、學術性強,頗受好評的視頻講座,方便廣大法學院校師生和法律愛好者深入學習了解。
話不多說,上視頻!
1.王利明:民法典的體系構建和主要亮點
主講人:王利明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
講座簡介:王利明教授在此講座中從「為何說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切入主題。結合典型案例,系統講解了民法典有關人格權保障、隱私權保護、性騷擾防範、物業安保義務、生物基因技術研究底線等規定,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民法典如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改革成果,回應生態環境保護等新時代要求。
※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2.孫憲忠:準確認識民法典、全力實施民法典
主講人:孫憲忠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講座簡介:孫憲忠教授從實施民法典應該確立體系性思維,系統理解民法典體系中的基本規則;實施民法典應該具有人民權利保護的思維,要「有理想」也要「接地氣」;要關注法律行為制度的重大革新,深刻理解民法典總則編法律行為制度的進步之處;要全面準確理解民法典關於人身權制度的創新意義,在人格權保護方面精準司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3.王軼:一部權利保護的總篇章
主講人:王軼 法學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
講座簡介:民法典總則編對人身權益的確認和保障非常值得關注,財產權利的規定也充分體現了時代性,比較典型的是關於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規定,這些都是對網際網路時代和資訊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回應。且聽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教授詳解民法典總則編。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4.李永軍:民法典總則編解讀及法律適用
主講人:李永軍民商法博士、博士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
講座簡介:本次講座聚焦於民法典總則的制度、結構和內容,闡釋了民法典總則編的重要規則變遷及蘊含在其背後的法理。民法典是體系化的結晶,各分編中的共通性規定以「提取公因式」的方式集中於法典首編,就形成了民法典總則。因此,總則編是民法典的基礎和通則,意義十分重大。李永軍教授從民法典的編纂歷程開始,分析闡述了總則編的體系結構、重要內容、規則更新及最富有爭議的問題,對理解把握並在司法實踐中妥當運用民法典總則編,具有重要意義。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5.費安玲:民法典物權編解讀及法律適用
主講人:費安玲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智慧財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債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法典編纂論證專家。
講座簡介:民法典的核心特徵在於其體系化,以物權編為例,它不僅通過其內部的基本架構、制度規範及其基本內容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與總則編和其他分編相互呼應,共同成就了民法典的完整體系。物權編包含5個分編、20章,將其守成、創新與制度發展完整地加以展示,是我國物權法的理論研究成果、司法實踐的成熟經驗與立法者的意志之融合體。費安玲教授用體系化思維,探索物權編中的術語、規則和制度,並思考其未來完善之道。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6. 劉家安:民法典合同編分則解讀及法律適用
主講人:劉家安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民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秘書處成員,合同編小組成員。
講座簡介:本次講座主要內容包括:介紹典型合同的總體框架;新舊對比,闡明民法典的新制度、新思想;民法典對《合同法》既有合同的完善(主要以買賣合同與租賃合同為例);《民法典》新增合同類型簡介: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7. 劉智慧:民法典人格權編解讀及法律適用
主講人:劉智慧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律碩士學院副院長。北京市債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物權研究會副秘書長,殘疾人權益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民法典編纂合同法和繼承法專項課題組成員。
講座簡介:人格權編條文數佔比只有4%,但卻是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最大爭議編,也是唯一沒有通過單行立法,就直接出現在民法典中的一編。人格權以特定的人格利益為客體。法律對人格利益的保護,目的在於維護主體作為人的存在。實現了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也就為主體從事財產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鑑於不同社會人們的認識有所差別,法律所保護的人格權也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動態演進性。本次課程,將帶領大家了解我們民法典所保護的一般人格權和具體人格權。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8.夏吟蘭: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解讀及法律適用
主講人:夏吟蘭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會長,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婦聯書記處特聘專家顧問。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婚姻家庭編總負責人。
講座簡介:本次講座對於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的立法理念、立法精神以及修改完善的主要內容進行全景式解讀與分析,對婚姻家庭編中新增設的可撤銷婚姻、家事代理權、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親子關係的確認與否認、離婚冷靜期以及繼承編中遺產的範圍、旁系血親代位繼承等法律適用進行深度講解與闡釋。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9.楊立新:繼承規則改變,是否更符合百姓需求?
主講人:楊立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繼承編召集人。
講座簡介:隨著自然人的合法財產日益增多,社會家庭結構、繼承觀念等方面發生了新變化,因繼承引發的糾紛逐漸增多,情形也越來越複雜。民法典繼承編完善遺贈扶養協議制度、修改口頭遺囑效力、增加遺產管理人制度等規則,更加符合公民處理遺產的現實需要,有利於促進家庭和睦、推進老齡產業發展。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10.張新寶:你的正當權益,都由侵權責任編保障
主講人:張新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領導小組成員,侵權責任編召集人。
講座簡介:在民法典中,侵權責任編相較以前的內容,進行了較多修改。涉及30多個條文,此外還增加了10多個新的條文。侵權責任編規定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受損時能夠請求責任人賠償,對於保護當事人的正當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於個人信息的保護、高空拋物等規定的完善,都與民眾息息相關。侵權責任編如何保障你的正當權益?且聽張新寶教授分解。
※ 收看講座視頻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出臺實現了幾代法律人的夙願,標誌著我國從民事單行法時代邁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的生命力在於實施,只有學習好、實施好民法典,才能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實現人民群眾對「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民法典所建立的各種法律規範和制度,都將作用於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理清學會,茲事體大。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法制網、深圳市普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