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給西遷老教授回信,對西遷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聽聞此信,作為當年奮勇當先,整體西遷的電氣人備受鼓舞。三年來,全體電氣人牢記囑託,以西遷精神為動力,以西遷先賢為榜樣,愛國奮鬥,砥礪前行,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弘揚西遷精神,賡續優良傳統,守正創新,勤勉實幹,電氣人始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砥礪前行,創造性地提出「電氣+」的學科發展理念,積極推動電氣工程學科與理科、醫科、經濟管理等學科的交叉融合。立德樹人,致力於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之才。奮發有為,努力建設愛國奮鬥的集體,探索出一條具有西安交通大學特色的電氣工程學科發展道路。
科技強國,守正創新
電氣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以國家和人民之需求為己任,始終堅持「四個面向」,為國扛鼎,致力於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科技難題。王建華教授領銜真空斷路器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先後承擔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研製的126kV單斷口真空斷路器,被國際大電網會議評價為「中國輸電等級單斷口真空斷路器技術在世界上處於突出的引領地位」,成果獲得了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彭宗仁教授帶領的電力設備電氣絕緣技術協同創新團隊,針對2019年投運的蘇通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GIL綜合管廊工程中絕緣和放電關鍵核心技術問題,聯合國內一流開關廠家和科研單位協同攻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為世界首條特高壓GIL輸電裝備自主研發、質量提升、試驗考核和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了重要支撐,打破了國外壟斷,助力實現特高壓GIL關鍵技術突破、降低工程建設成本和裝備國產化。
根據國家能源變革的重大需求,學院創新性提出「電氣+」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了電氣工程與生命醫學、材料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全面開展電磁安全、彈性電網、脈衝功率與放電等離子體、等離子體醫學等前瞻性、交叉性研究,同時向國防、空間、深海等國家重點領域延伸,服務國家能源戰略清潔轉型,逐步謀劃建成國內可再生能源研究的中心和高地,在可再生能源併網與消納、分布式發電與微電網、新型電力儲能、用戶需求側管理等領域支撐國家新能源戰略發展,為我國碳中和願景的實現,積蓄了力量。
2019年,緊抓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機遇,探索科教融合新形態、建設產教融合新平臺,先後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探索產學研用創新新範式。2020年「科創月」集中展示的建設成果受到持續關注和廣泛重視,交流參觀絡繹不絕,展現了學科「雙一流」建設的突出成效。
言傳身教,立德樹人
學院大力弘揚西遷精神,高揚「四面旗幟」,言傳身教,潤物無聲,將愛國奮鬥、團結奉獻精神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努力培養願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之才。學院先後組織「弘揚西遷精神,盛劍霓教授教學思想座談會」、《「中國電機之父」鍾兆琳傳》首發儀式、開學第一課,西遷老教授潘季講述西遷故事等西遷精神系列活動;專訪彭宗仁、別朝紅、徐正紅、趙進全等優秀教師和西遷新傳人及優秀教學科研團隊等,彰顯榜樣力量;舉辦參觀西遷博物館、科學家精神展、電氣科技先鋒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一輩知識分子奉獻報國的情懷和踏實奮進的作風深入人心,激勵新時代青年學子愛國奮鬥、樂觀奉獻、昂揚向上、真抓實幹。
學院按照「三個傳播、三個塑造」的要求,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改革試點,先後開展四門思政課程,創新性利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研項目,在科研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探索在課程內容與科研實踐中尋找愛國真諦、創新思維等元素,將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邱愛慈院士開設的思政課程「聚變能源與等離子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現代科技發展與現實的國情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聚變能源與等離子體的專業知識有機融合,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馬蘭精神,在學生中引起強烈共鳴和積極反響。
學院三年來獲得陝西省師德建設示範團隊、IEEE 顧毓秀電機工程獎、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五四獎章提名獎、陝西省「五一巾幗標兵」等各類榮譽稱號,在「網際網路+」「節能減排」「挑戰杯」「中華之聲」等各類科技文體大賽中多次斬獲金銀銅獎。全院師生團結奮進,創優爭先,昂揚拼搏的氛圍濃厚。
一代代電氣人持續傳承並不斷弘揚西遷精神,努力愛國奮鬥的中堅力量,時刻謹記習近平總書記「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淳淳教誨,激蕩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潮中,乘風破浪,披荊斬棘,未來,我們還是那個無愧於歷史和時代的奮鬥者,無愧於國家的奉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