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illustrarts
最近遇到一個有意思的人和事。
一個新認識的朋友吧,本來在北京某大型國企工作。
小領導當的好好的,應該說是工作穩定,衣食無憂,福利較好。
不安份啊,喜歡折騰啊。
去年他加盟了某餐飲品牌。
結果你猜怎麼著?
。。。
一年多幹下來,生意非常火爆,疫情期間也沒受什麼影響。
一年下來純利潤100多萬。
爽。
朋友很開心,打算趁熱打鐵、擴大規模,繼續把副業深耕下去。
但,這就遇到了一個難題——
繼續擴規模,自己工作肯定就顧不上了。
辭職創業呢,又遭到了90%親友的反對。
其實吧,他現在只開了一家店,已經佔據了很大精力了。再多擴大擴大業務,更是心力不濟了。
朋友問:你怎麼看...
。。。
很多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
要不要下海做生意;
或者,要不要把更賺的副業,幹成主業?
還是說——
守住原本穩穩噹噹的工作?
尤其我的讀者一個個這麼聰明勤勞,不少人有副業,或早或晚面臨類似挑戰。
雞湯的話就不說了。
我覺得吧,這事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可以分析分析。
一
首先想清楚,你有沒有退路。
萬一失敗了,有沒有退路呢?生活質量會有很大的下降麼。
這位朋友的生意已經走過了早期階段,已經有一點經驗了。
但,自己做點事情總是不容易的。
像我當初辭了工作,決定寫公號了,其實是退路太容易。
寫不下去,隨時可以滾回去上班。
所以當時果斷就辭了,選擇並不困難。
我朋友這樣就比較糾結了。
他是一家大型國企的小領導,工作清閒,收入穩定福利多。
出來容易進去難。
放棄這種工作,還意味著放棄了一些隱形的社會福利:
比如社會地位、社交圈子、北京的戶口...等等。
這也是親友反對的首要原因。
好在是——朋友已經至少拿到了北京戶口。
二
如果工作沒什麼留戀,再思考第二個問題:
你確定自己的生意,真的賺到了一百多萬麼?
為啥這麼問?
我發現很多生意人,其實算不明白——自己究竟賺了多少錢的。
別笑。
做生意,不斷有錢進來、有錢出去。
進出流水巨多。
你就很難分清手裡的錢,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還是只是暫留在帳上。
像我朋友開個餐飲店——
要交加盟費、房租、管理費、給員工開工資、交社保、還有原料成本費用...
不斷變化。
他不像個人的帳,是很簡單一目了然的。當你做經營的時候,帳是很複雜的。
那在決定出去做事之前,對於自己真正能否賺錢,能賺到多少錢——
最好有個更準確的數。
三
假如帳算明白了,這副業確實很賺。
那第三個問題來了:
這副業的可持續性,怎麼樣?
一年淨賺一百多萬,是相當不錯了。
但還要考慮——生意本身,是否具體持續性?
畢竟很多餐飲形式是「一陣風」的火。
可能當下賺得多,但大家口味變的也快。時代變了,你的生意會不會沒落?
第四個問題是——
你全心投入,能賺更多錢麼?
尤其餐飲生意,是很佔用精力的。
一天24小時裡,可能有15、6個小時要隨時留意店裡情況。
像我朋友,在過去短短一周裡,遇到了——
廚師長睡過頭,一整天沒來店裡;
小店員太忙太累,和客人當眾吵起來;
店裡水管破裂,漏水漏到隔壁...
要說這些事有多難解決麼?
倒也沒有。
但就是很傷神。
擴大生意規模後,可能未必能繼續親力親為了。
當然,也可以找靠譜的合伙人來協助自己,但問題是很多事情是甩不出去的。
包括很多人——
副業賺到了些錢,就一心認為自己全情投入後,可以賺更多錢。
但其實你的時間和精力還是有限的。
你全心全意去做副業,可能收入能增長。
但它的增幅,可能也是有限的。
...
說了這麼多,感覺像在給我朋友潑冷水。
哈哈哈,沒有,沒有。
只是簡單說說分析邏輯。
考慮好了,就可以果斷決定啦。畢竟,我們還年輕,身體又這麼好,拼一把,怎麼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越女事務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