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大結局,王曼妮出國留學,顧佳離婚搬去茶山住,而乖乖女鍾曉芹則辭掉了工作,準備當全職作家。
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陳嶼時,陳嶼說道:你第一本書是基於現實生活寫的,而當作家要有想像力的,你確定你能當全職作家嗎?
看到這裡,我其實和陳嶼是一樣的想法。不過,鍾曉芹作為一個上海本地人,她本人有房有車有老公,父母健康,也有房子有工資,不用她養活,還能資助她。她生活無憂,退路多著呢,試一試也無妨。
如果是一個無依無靠的普通人,就得千萬慎重了。
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朋友。他非常的聰明,高中不怎麼努力學習,就考上了211/985這樣的雙一流院校。上了一年大學,他覺得讀大學沒什麼意義,於是輟學南下,去了深圳打工。
他做過辦公室文員,做過流水線的工人,當過餐廳的服務員。一邊工作養活自己,一邊自學英語、日語、服裝設計和吉他。他相信總有一天會過上理想的生活。
我畢業後也去了深圳,和他生活了一段時間。我才看到他不管是日語還是英語,不管是服裝設計還是吉他,都是蜻蜓點水地學了一陣子,就丟到一邊了。
我不知道怎麼激勵他。有一次,下班吃完飯之後,大約晚上9點了。接著他開始看韓國綜藝,邊看邊笑。我看著放在一旁的日語書,跟他說:你日語學到什麼程度了?初級看完了嗎?
他說:還沒有,還沒時間學習。
我說:那你現在可以學呀?
他說:不著急,我都是睡覺之前學習的。
差不多11點的時候,他拿起日語書學習,學了半個小時左右,就要睡覺了,明天早上還要早起上班呢。
我有一種隱約的擔心,我覺得他這樣子不行,我覺得我得說點什麼。我問他:你學日語有什麼學習計劃嗎,比如要考哪個等級,每天學習多少,什麼時候就要學到什麼程度之類的。
他說沒有,學就行了。
我考過日語二級。我跟他說,這樣不行吧,你每天就留那麼一點時間學習,又沒有規律,很難有結果的。
他說:我自有安排,你不用管。
我感覺他有點不爽,也就不再說什麼。
幾年之後,他學的這些東西,沒有一樣是可以拿的出手的。
後來,他說他要寫小說,我覺得很驕傲,我的朋友裡要是能出一個作家,我就可以吹牛了。他文筆不錯,想像力豐富,初中的時候,他曾經寫了一本小說給我們傳著看,大家都很喜歡。
他寫小說我是很開心的,但是當他說他要辭職寫的時候,我是不太贊同的。沒有任何存款,寫小說又不是馬上就能有收益。辭職寫,生活怎麼辦呢?
我勸他用業餘時間寫。
他說沒辦法一邊上班一邊寫,因為不是什麼時候都有靈感的。假如靈感來了,想寫的時候,正在上班寫不了,下班再寫就不是那回事了。寫作是要抓住靈感的,沒靈感的時候什麼都寫不出來。
後來,他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工作,開始寫小說。很遺憾的是,小說幾乎沒有帶來什麼收益。而他因為長時間沒有工作,只能辦多張信用卡,以卡套卡,利用時間差還款來維持生活。
我這個朋友,如果是利用業餘時間寫,或許就不會負債纍纍了。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把寫作這個副業轉正?我覺得村上春樹是個很好的正面例子。
他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這本書裡,輕描淡寫地講述自己從餐飲店老闆轉變成職業小說家的經歷,看著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我曾經開過餐飲外賣店,每天起早貪黑,做著體力活,甭提多辛苦了。
每天店鋪打烊之後,就恨不得躺在床上,啥也不幹。那時候還報了很多寫作課,可是每天啥也不想幹。連躺著聽課都做不到,一點都不想動腦,只想放空自己。
而春樹每天忙完餐飲店的工作,已經是凌晨,他還要寫小說到天亮。雷打不動寫了半年,才寫出了第一本小說《且聽風吟》的初稿。
為什麼村上春樹可以成功轉型?他自己歸結為運氣,莫名其妙就當上了小說家。其實哪裡是什麼運氣,明明是個勵志故事。
才華+努力+運氣,讓村上春樹寫了第一本書就一舉成名,從此踏入小說家行列。
就算這樣他也不敢全職寫小說。畢竟開店的收入更高更穩定。直到寫第三本書時,他認為開店已經影響到他的寫作,他才把小店關了。
所以,對於生活不太有保障的人來說(e.g沒車沒房沒存款,也不是富二代),探索副業的初期,最好還是主業副業同時進行,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你認為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