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兒時,如今「金錢地位」均已搏到,萬眾矚目的大明星,卻依然固守那份童心,時時給我們以浪漫。那份童心時而幻化做一隻薄翼白蝴蝶,輕飛在豐茂的草葉間,時而幻化做仰望天空時的「春遊快樂」,一句輕嘆誰也聽不見。小源是怎麼看待那和而今生活斷然不同的兒時呢?源憶童稚時,唱道:「我知道那些一切都已難回去,一切都已別離,可是我怎麼還是會,還是會想起。」
想起童年遊戲
王源的性子活潑,在兒時就初見端倪。目前他不經意透露出來的童年記憶總是和遊戲有關。這一類的遊戲不是手機方屏裡的「射擊、推塔」,而是和自然的近距離接觸。重慶依山傍水,在山水裡長養起來的人總是帶有山水的靈性,內心堅定如山,行動又自由如水。在重慶,他愛釣魚,也愛從小瀑布俯衝下來遊泳,小河清淺剛剛沒過膝彎。調皮如斯,怎麼少得了挨打。於是小源在《哈哈農夫》中回憶起挨打的慘痛經歷:「你知道小時候我爸怎麼打我嗎?我爸打我打得可有理有據,就是有一次我去遊戲廳被抓回來……跪著趴沙發上,屁股脫出來……『今天這次是你第一次犯,打一皮帶。』」如此生猛的打法不禁讓聞者驚呼。但也得益於這樣嚴厲又不失理據的教育,我們才能看見而今的小源。除了被爸爸「收拾」,小源兒時的噩夢還有豬,時至今日,王源回顧兒時被豬追的經歷都忍不住心有餘悸地嘟囔:「豬豬,怕它咬我。」可惜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多數聽過的小湯圓都樂不可支!
想起童年味道
重慶是美食的天堂,生在重慶的孩子,都仿佛孕育了兩個胃,能吃能喝。雖然表面瘦削苗條身形勻稱,但背地裡沒少貪戀「火鍋、串串、小龍蝦」。聽到王源回憶兒時在重慶吃到的美食,湯圓們總是忍不住一邊咂嘴,一邊流口水,恨沒能生在重慶,但轉念一細想,現在能做個重慶的「掛名媳婦」也算一種補償。《「年味有FUN」第三季》中王源領著主持回家吃年飯,介紹重慶美食。第一個談到酸辣粉。那時候在讀小學的王源每天有兩元零用錢,儉省兩天就可以去吃一回學校門口四元一碗的酸辣粉。節目裡的畫面迫近黃昏,太陽已從車窗邊滑落下去,在回家的歸途上,談論起這些,王源的神色有些悵悵然。其實對於重慶的味覺記憶,也不止於辣。還有甜,《青春旅社》中,王源和一群夥伴坐在草垛旁,談論到重慶的麻糖,當時他捏著五毛錢去買麻糖,但賣貨的都是幾塊起賣,估計那賣貨人看見這樣乖的小朋友起了好心,便敲下一塊塞進他的嘴裡,滿足了小饞貓。溫柔待人的人似乎總能被溫柔以待,所以哪怕如今嘗過酸甜苦辣,人間百味,這份甜仍然彌存於王源心中。
想起故土親人
在最近一期的《環球人物》雜誌《天台上的落日與晚風》這篇中,王源再一次提到了小時候,提到了故土,他在文章中寫到小時候和小夥伴逆風奔跑過的巷口,寫到了冰凍的西瓜。不必盤算,也未曾想過輸贏,那樣的日子,才是真正的無拘無束。而後來暴露在公眾視線中,被網絡聚焦,彼時的快樂已難復。唯有偶爾回到重慶,才能在風中抓住一種歸屬。翻到更早前的文章,王源在《我家的年味》這一篇寫道:「儘管如此,但每年初一回到家,春聯上爺爺的字依舊遒勁,打開家門依舊是熟悉的味道,家的味道始終深植於我的記憶深處。」 只是可惜,他在家人身邊,只呆了短短那麼些年,而後他開始屬於熒幕、屬於音樂,亦小部分地屬於粉絲和觀眾,成了那個圈裡為數不多的少年遊子。在他所遊蕩的領域,家庭不再能成為庇蔭,那時候配備著小靈通坐著重慶公交,在山城兩端來回跑的小朋友,最終蛻變得孤獨亦強大。
偶爾在被雜誌問及「重慶有什麼好去處值得推薦」時,王源面露難色。一次他回答:「我都不太知道,上微博搜搜吧,因為今天看到有人說重慶攻略,我都不知道那些地方。」物換星移,連同家鄉也變了模樣,在少年的心裡生成一絲陌生感。不願時光倒流,唯願他工作忙裡偷閒,能常回家看看,在故土親人的懷中,再做幾回小孩。
文章來源:王源周刊第2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