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自2020年10月17日修訂通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黨委高度重視,專門組織民警召開了研討學習會,對新舊「未保法」進行了對比分析,明確了新「未保法」的七大特點,並結合未成年犯改造實際,積極宣傳貫徹相關新特點新規定,落實相關保護措施,切實將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的關心和愛護傳遞到大牆內。
01
聚焦未成年犯權利清單
開展獄內調研
「新未保法」第三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對此,未管所按照新「未保法」具體條款,結合未成年犯實際,詳細列出未成年人合法權利清單,以承包監組為單位,廣泛開展了未成年犯權益保護情況調研工作,收集排摸合理化的意見建議,為優化未成年犯權益保護機制提供了支撐。
02
聚焦未成年犯受教育權
完善義務教育機制
新「未保法」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進行了再明確,在第一章總則中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了:「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
其實,上海市未成年犯受教育權保護工作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早在2007年,未管所就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推行了服刑學員九年制義務教育,在13年的時間裡,這一義務教育模式逐步優化,並成為了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品牌。下一步,未管所將繼續與地方政府、社會公益組織加強對接交流,全面構建以「監、社」合作為支撐的未成年犯義務教育模式。
03
聚焦準入資格制度
加強從業人員資格審查
「新未保法」規定了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查詢應聘對象是否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的責任。
早在新未保法未出臺之前,未管所招錄新警時就嚴格落實了政治審查、犯罪記錄審查以及心理健康測試等機制,確保每一名招錄的民警都能做到政治合格、守法守規、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下一步,未管所將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資格審查力度,重點在審查的全面性和細緻度上做文章,為保護大牆內的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屏障。
04
聚焦家庭保護責任
鞏固優化親情「橋梁」
新「未保法」明確列舉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該履行的10項監護職責和11項不得實施的行為。一直以來,在未成年犯改造工作上,未管所對搭建連接家庭與獄內服刑人員的親情橋梁上做了很多的工作,並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這一條款的實施,將有利於進一步促進未管所與未成年犯家庭的對接,通過親情幫教、親情感化等措施,來共同做好未成年犯的改造工作。
05
聚焦網絡保護制度
做深做細普法教育
網絡沉迷是當前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一個焦點問題,社會高度關注,「新未保法」針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問題作出專門規定。
在未管所的罪犯普法教育課堂上,一名未成年犯激動的這樣說到:我就是因為沉迷網絡,又沒錢上網,才走上盜竊犯罪的道路的,這條法規要早出臺,或許我也不至於如此。我們民警普法教育的目的也在於此,讓更多的未成年犯知法守法,進而回歸社會後做一個合格公民。下一步,未管所將繼續做細普法教育工作,組織民警為未成年犯專題講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制度,幫助未成年犯認清沉迷網絡的危害。
06
聚焦強制報告制度
暢通獄務公開渠道
「新未保法」規定了國家機關、村居委會、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及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或疑似受到侵害或面臨危險時,應當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門報告的責任。
近年來,未管所大力推進獄務公開工作,充分運用獄務公開手冊、微信公眾號、會見室自助查詢終端等載體以及獄務公開日等平臺,向社會大眾、罪犯家屬及未成年犯本人公開執法管理情況,自覺接受監督,暢通未成年犯問題反映渠道,這些工作都為貫徹落實此項條款提供了堅強的制度和機制保障。
07
聚焦未成年人保護機制
拓寬聯動工作格局
本次修訂將原來「四大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發展為「六大保護」,不僅將「政府保護」單設一章,而且單獨規定了「網絡保護」一章,有利於全面保護未成年人的各項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發展。
未管所作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重要職能部門,將以此次貫徹落實「新未保法」為契機,進一步拓寬共建格局,與檢察院、法院、地方政府、社會團體等建立完善的對接聯繫機制,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為您推薦(點擊閱讀)
1、【示範監區】局黨委點題之後,他們如何準備這場大考
2、強大,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3、憲法宣傳 | 創新憲法教育,提籃橋監獄在行動未成年犯管教所
林芝瑜
長
按
關
注
原標題:《聚焦「七大特點」,積極宣傳貫徹落實「新未保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