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在2012年11月25日,首次進行艦載機著艦試飛時主攔阻索的一個截斷。航母攔阻索是目前世界上技術要求和技術含量最高的索具,鋼纜的索芯,過去通常是浸油劍麻和鋼絲編織的,現在以尼龍鋼絲編織為主。中國的下一代攔阻索將會是碳纖維材料。
現代噴氣式艦載機的著陸速度一般都在200~300公理/小時之間,如果不經過攔阻,艦載機需要滑行一千米以上才能停穩,而航母飛行甲板長度只有200多米,因此現代航空母艦必須配備攔阻裝置。艦載機在母艦降落的時候,為了在沒掛住攔索的情況下也能安全復飛,油門都處於最大位置,降落重量都在十幾噸以上,速度200公裡/小時以上,這意味著攔索要承受比飛機衝擊更大的力量,所以對攔阻系統的技術要求非常高,很多擁有攔阻裝置技術的國家都把這當成核心機密,概不外傳。
由於使用頻繁,攔阻索需要良好的保養,還需要定期的更換。攔阻著艦系統中出故障最多也是鋼索,斷繩故障佔到航母攔阻系統總故障的80%以上。2003年9月11號,美國海軍華盛頓號攔阻索在飛機著陸時斷裂。導致著陸的F18戰鬥機墜毀,2名飛行員跳傘逃生,另外斷裂以後橫掃甲板的索繩導致7人受傷,其中3人傷勢嚴重。2017年10月,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赴敘利亞作戰的20天內,就連續兩次拉斷攔阻索,造成2架艦載機損失。
中國海軍網曾在2013年3月報導,中國在研製第一套阻攔機時,艦載機飛行員在陸地模擬攔阻系統上進行了數千次降落,其中也有拉斷鋼纜的情況,阻攔索在空中橫掃,擊中了殲-15艦載機的尾翼。
圖片:航母攔阻索結構示意圖
航母攔阻系統的攔阻索要非常結實而且有韌性,另外要非常細,如果造的特別粗,艦載機的尾鉤就勾不住,所以研製難度非常大。還要具備較高的抗疲勞連續工作性能,硬度和韌性的要求對阻攔索材質工藝提出嚴苛要求。航母攔阻索的鋼纜具體很高的工藝性,強度和韌性,粗細要恰到好處。
中國在續建遼寧號的時候,就曾與俄羅斯商談引進庫茲涅佐夫艦的攔阻索技術,俄羅斯當時拒絕了中國的請求,於是中國開始自行研製航母攔阻裝置,並安裝於遼寧艦上面。
加拿大漢和軍事雜誌在2011年曾發表文章,說俄羅斯為了報復中國「山寨」蘇-33戰機,自行研製殲-15艦載機,所以拒絕向中國出售航母攔阻系統。平可夫斷定由於俄羅斯不給中國提供攔阻索,遼寧艦將成為廢鐵,中國艦載機將無法在航母降落,只能用於起飛訓練。2012年底,這些人被中國海軍一次漂亮完美的攔阻著艦狠狠打臉。
一些「圍觀」的國家也嚴重懷疑中國有無此能力自行研製航母攔阻系統,就像他們到如今仍在懷疑中國是否有能力研製航母彈射器一樣。別說研製攔阻系統,就是自行研製航母彈射器方面,中國也是連續跨越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兩道門檻,同時中國還在研製電磁攔阻著艦系統,從而與美國海軍站在同一方隊裡。其實對於中國這樣工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國家,沒有什麼技術是無法跨越的。
至於有人問遼寧艦的阻攔索是純國產的嗎?當然不是!遼寧艦的攔阻索,一定使用了俄羅斯的原油,巴西的鐵礦,日本的檢測儀表,美國的電腦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