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藩曾說:謀大事著首重格局。
臺灣何權峰所著的《格局》詳細的介紹了在不同方面不同處境人們需要有的格局,用生活中最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淺出的揭露了為人處世需懂得的道理和應有的心態。
全文分為8個部分:
1. 你怎麼看自己
2.你所認識的人
3.你說的每句話
4.你給人的感覺
5.你做事的態度
6.你經歷的遭遇
7.你的每個念頭
8.你的所作所為
不同於心靈雞湯,作者這樣分標題詳細闡述每個階段我們所需具備的思維和格局,讓讀者的年齡更加廣泛,無論青少年還是中壯年亦或是老年人都能從書中找到一些自己的身影,也能通過此書受益一生。
仔細一品,其實《格局》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需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係。
一.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也就是更好的認識自己,無論身在何種境地,都要鼓勵自己,接受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擺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並且關注自己手頭的事。用好「精神勝利法」,切不可蹉跎了歲月,黃粱一夢,空留一場遺憾和悔恨。
二.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能夠欣賞別人的長處,用真誠的言辭發自內心的讚美別人,搞好人際關係。口乃心之門戶,多講正能量激勵別人的話,多撒香水,少潑冷水,給人點燃「希望之光」。
三.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擴大格局,將自己一粒渺小的塵埃放進社會中,儘可能的朝著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去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將人生看成是一個過程,就像是社會發展一樣,有峰值有低谷,放平心態。不給人生設限。苦難不是人生挫折,而是人生存摺。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同時這三個方面從宏觀的角度來也可歸納為學會處理好自己與內心,自己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內心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如同《指南針》中的歌詞:「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如何變幻,都不忘祖國是我根,祖國是我的根。」我們也要像指南針一樣為自己樹立一個定盤針,巧用精神催眠法來讓自己接受自己。
外部學會適應周圍的環境,主動讚美,取長補短,連結周圍的各種關係與資源人脈,讓自己擺脫孤軍奮戰的陣地,加入到更多有志之士的陣營中抱團取暖,讓人生變得積極奮進,有趣有料,而不是一灘死水。
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思維,擴大格局,立即行動,形成習慣,養成良好的品格,能伸能屈的氣質呼之欲出,絕處逢生的毅力巍然挺立,下好人生這盤大棋,到頭來你會發現,其實與你對弈的不是複雜的人生,而是自己。
作者:成釤
感悟生活,執筆述心,
願遠方的詩,慰今朝的酒。
相聚華夏,向陽而生,向善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