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故事中的「老實人」、「事後諸葛亮」和「民族英雄」-虎嗅網

2020-12-20 虎嗅APP


昨天晚上我們又一次見證了歷史。你見過對一支股票同時做多和做空都可以賺錢的奇觀麼?區別只在於你是賺140%還是賺幾十倍。


其實過去這兩三個月,我們幾乎每天都在見證歷史。但是現在大盤已經在慢慢的消化疫情衝擊了,也凸顯出瑞幸此事的驚天動地。有一個事實:瑞幸自爆22億人民幣的偽造銷售額,創下了中概股財務數據造假的規模之最。


瑞幸暴雷,你怎麼看?


自2月渾水發布匿名做空報告以來,再經過國內的解讀,在部分中國人心中似乎形成了這麼一些看法:


  • 美股總有一些人聽信瑞幸公開財報,根本不了解中國市場就投資,這些都是「老實人」;


  • 除少數覺醒了的媒體作者之外,大多數人裝看不見瑞幸有什麼問題,都是「事後諸葛亮」;


  • 瑞幸本體則是「薅資本主義羊毛」,用美國「老實人」的錢請中國人民喝咖啡的「民族英雄」。


事情不是這樣的,真的。


「老實人」:為什麼有人願意投資瑞幸股票


瑞幸到現在都一直是燒錢的,這毫無疑問。純粹的燒錢是不符合商業邏輯的。任何不符合常識、邏輯的行為,最終都將回到受商業規律支配的軌道上,這也是真理。


但是,這等於說所有一開始是燒錢的企業最終都會倒塌嗎?這就不一定了,不然美股跟 A 股一樣不允許虧損上市不就簡單了?那些願意下血本賭一把的大小投資人,其實賭的就是這個「不一定」。


畢竟,燒完錢還能存活下來的公司還是有的。它們最終都通過某些方式,把原本不符合商業邏輯而付出的成本都補償回來了,從而回到了常識的軌道上。


以下我們就看看,僅憑瑞幸官方公開數據——這些數據已經於昨天的聲明中被確認是一條都不可信——它有什麼合乎邏輯的辦法「逆風翻盤」,扭虧為盈。


1.開源:推出即使漲價也能復購的主打商品


最簡單的是打價格戰,打垮市場其他對手並實現行業壟斷,但這種簡單的玩法在中美等市場都受到反壟斷法的限制。它的「進階版」不要求消滅對手,而只需要製造出一種即使大幅漲價,也有人願意持續消費的主打商品即可。


孫正義的願景基金過去長期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某個細分行業中排名靠前的玩家儘量整合,有時候順序入股第二名往下一連串小公司並推動大家合併,然後把行業老大也投了,再撮合大家都合併到一起。一切順利的話,一整條賽道都是軟銀的了。


這種戰略被執行最為徹底的就是網約車。非常幸運的是,中國網約車市場趕在「大眾創業」熱潮和熱錢過去之前就及時完成了市場兼併。此後共享單車就相對慘一點,當它大體上塵埃落定的時候,付出了行業老二「人間蒸發」的代價,錯過了和平停戰的最佳時機,導致有些價值和資產是浪費掉的。 


但是你可以發現,這兩個都算成功上岸的燒錢大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終創造出了就算漲價,用戶也不得不經常復購的產品。這就是大多數燒錢補貼的商業模式一個理想的歸宿。


視頻網站、本地生活、網約車、共享單車、充電寶都在盡力貼近這個目標。未來看,網盤、遠程協作、視頻會議及各種 SaaS 產品也屬於這種類型。它們有的一開始甚至不需要燒很多錢,其回本和盈利的關鍵僅在於維持和擴大正向現金流。


瑞幸有這種產品嗎?哪怕是從我們作為消費者的實際體驗來看,它覆蓋寬廣的餐飲品類當中,沒有一種是真能吸引一小批忠實用戶持續購買的,也不能吸引一大批人哪怕只是自費嘗試一次。後者對茶飲行業其實更重要——喜茶、奈雪的茶、一點點、茶顏悅色都在開業初期吸引了大量人流,排隊是我們對它們的第一印象。


(你們都知道當時人比這個多得多,只是這個圖可以免費使用而已。)


第一印象「錨定」了品牌在人群心目中的定位,一個討巧的定位在極長的時間裡都能影響消費者的心智,比如星巴克、無印良品在中國就是高價小資B格,比如支付寶再怎麼努力就是做不了社交。


瑞幸跟小米一樣,主品牌剛開始是「性價比」標籤,這個非常吃虧,所以它必須在合適的時機脫掉標籤。其實小米在這方面做得就非常不錯,先用「MIX」系列探路,然後把低價引導到Redmi上,加上物聯網產品線,現在基本大家也都接受了它新的定位。


瑞幸如果不是純投機,而是真想踏實做生意的話,它可以適當啟動漲價與減少優惠券力度,可以收縮產品線砍掉費力不討好的餐食之類,也可以從小鹿茶剛開始做就不走贈飲路線。前述的幾個茶品牌已經證明了選用「真材實料」、打健康牌和注重新品研發,是可以有效提升國內茶類產品的價位段的。


實施這一切的最佳時機可能是發布上市後第一份財報的時候——第二就是「現在」。眾多中國概念股赴美上市之後馬上「跌跌不休」,但只要讓人相信你還是有誠意繼續把生意做下去的話,總會有「老實人」願意出於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信任對你「價值投資」。


2.節流:極度壓縮成本到收支相抵


當然也不是只有上面這一種辦法,也可以把成本壓縮到極端變態的程度,通過精細化運營,最終變成收支相抵。當然這樣一來投資者獲得回報的周期也就被拉的更長了。但這種辦法畢竟可以為企業長期運營爭取更多時間,從而讓它有機會實行上面說到的研發主打商品。


如果瑞幸花出去大量贈飲的錢是來源於它做自提店省去的房租人力,原本做高端外賣所致虧損的下降,由於中間環節的減少,或者由於天降外星人什麼的省下來的錢,那麼投資者一樣有機會認為這個解釋合理。


問題往往出現在核算各種收支發現缺口太大的時候,做空報告往往就是需要證明這個缺口過大。而瑞幸自己講的故事就是反過來,證明缺口正在縮小,方法就是「天降外星人」——採用無人零售、無人機等黑科技,終極壓縮餐品送達客戶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呃,這為啥有人信呢?


我們中國人都經歷過無人貨櫃和無人貨架一地雞毛的結局,看到美帝快遞員不打招呼直接把包裹放到院子裡家門口就走了,房主也無所謂根本不怕賊,恐怕也是大搖其頭。但另一個事實是外賣配送業務的確在中國比歐美等地發展得更好,這得益於其它購物方式不發達培養出的用戶習慣,和相對便宜的人力。


從這個角度上講,僅憑瑞幸官方公開數據判斷的美帝投資者,仍然有機會相信它們講出來的邏輯。


3.嫁入豪門:成為巨頭生態的一部分


歷史上大量燒錢試圖構造「生態」的努力,即使在流動性充裕的好時候也不多見,最終由巨頭「接盤」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歸宿。即使有能「造血」的產品,當流血量遠大於造血量的時候,可能還是需要躲入爸爸的羽翼下,視頻網站和共享單車都是如此。


瑞幸的創始人屬於那種對自家創業項目沒有執念的類型,和戴威不一樣,所以什麼時候瑞幸成為某個生態系統下的一部分也一點不奇怪。



瑞幸從股民手中借來的資金被大量用於門店擴張,這些網點地盤進可攻退可守,可以轉型為便利店、前置倉、代收點、體驗站等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而現在又恰好有那種比較缺乏線下布點的大企業——


就比如美團什麼的。


「事後諸葛亮」:為什麼很少人看得出瑞幸的問題


瑞幸現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樂視,這兩者都被「事前」和「事後諸葛亮」們批評為嚴重背離商業規律和常識的典型。同樣地,在樂視倒塌之前,為什麼很多人沒有根據「簡單的商業常識」判斷出它的不靠譜,也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2015年,曾經用一篇600字的內參捅出「藍田案」的劉姝威,又寫了類似的研究來質疑樂視網燒錢的商業模式。當時我寫過一篇評論:《用 600 字短文搞垮一家上市公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直到這一兩年,一直有人到下面給我留言說,啪啪打臉,還洗地不?



但我描述的是劉姝威文章發布以後的實際情況——就像渾水報告發布之後一樣,樂視和瑞幸的股價並未因為或短或長的研究報告,而立竿見影地暴跌。


我今天願意為該文的一處錯誤論述訂正:我當時認為「劉姝威當年的 600 字內參就屬於當時做空的一種特殊形式」。不過,藍田案中劉文的真正作用,在於以領導批示的內參形式,切斷了藍田股份賴以為生的銀行貸款,正是這一點讓劉受到了「死亡威脅」。


相比之下,樂視和瑞幸都處於更完全的私營部門,其資金來源多元,要想讓投資者警惕起來,需要對企業的各種發展路徑都進行足夠簡明、精確和前瞻的分析,還要堵上其它也許會把事情做起來的可能性——正如我上面提到的「老實人」可能會怎麼想。


很多人認為,樂視當年的「生態」最終是倒在了造車這個無底洞上面。但其實到後來,造車本身更像是用來在帳面抹平原本產生於其它部門的虧損,就像獐子島的扇貝,以及渾水報告提到的瑞幸虛報廣告投放費用。



除去汽車,樂視生態的主要部分是內容和終端。這兩者應該是相互促進和風險對衝的關係:當視頻網站成本上漲的時候,人們有更多機會在大屏和小屏收看節目,而與硬體捆綁的獨佔權益能促進硬體的銷售。與此同時,當年手機市場的競爭尚未進化到近一兩年這麼激烈的程度,「二線品牌」總體也存在盈利空間。


但在樂視倒掉後的幾年裡,內容和終端兩大行業各自都更難做了。視頻網站自製、外購內容的軍備競賽嚴重升級,如果不是疫情關係,觀眾口味更趨挑剔和審美疲勞,導致大屏開機率下降等會在所難免;而手機在「全面屏」出現以後的技術進步其實也是相當驚人的,晶片、存儲、相機、充電等多方面都在進化,逼死了「華米OV」之外一大批中小玩家。這兩個一起看,樂視即使當年順風順水下來,現在過的恐怕也不會容易。


如今我們說起上面這些,才算是真正的「事後諸葛亮」。要說樂視燒錢速度太快,以及說所有燒錢的商業模式一律不可持續?這不算是。


說回瑞幸。當渾水在2月初發表做空報告,而瑞幸又照例反駁之後,大部分分析師和投資者,都還是按照他們用公開資料觀測到的現象,認為瑞幸大概率是沒有問題的。


比如說彭博早前的一篇分析就非常有代表性,說封城措施讓星巴克遭遇了比瑞幸更大的挑戰,因為他們門店為主的經營模式反饋正向,且短時間不會改變。而且,星巴克杯子等周邊產品的銷情,也必須由門店的印象帶動網購,或在門店直接完成購買。


瑞幸上市後的第一份財報顯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它們共計開出2963家門店,其中有2741家都是快取店,佔比達92.5%。快取店大多20~50平米左右、開在寫字樓大堂、企業內部、學校等人流密集處。面積更大的「星巴克式」悠享店僅有4.2%,以及3.3%只做外送的外賣廚房店。


但是渾水報告提到,其線下實地調研一共追蹤了981家門店,其中必然有一些「快取店」小到基本不可能允許顧客一坐就是一天,或者根本就沒有座位。這也成為了後續香椽、中金公司和瑞信質疑該報告數據不具備代表性的其中一個理由。



彭博的評論因而繼續採信了瑞幸財報的說法,稱快取店和外帶為主的設置,在疫情期間確實對應了一些不得不由堂食改為外賣的需求,使它相對星巴克更能維持經營。


這是非常合乎商業邏輯的判斷——直到瑞幸自己承認財務造假為止。


至於下面這種類型的評論:


「瑞幸快速擴張的本質是什麼?不是燒錢,不是打廣告。而是基於:組織能力平移,尋找增量市場,高密度,數位化。」



這時候只要微笑就可以了。


「民族英雄」:瑞幸的作為傷害了所有誠實守信的中國企業


以上提到的「老實人」和「事後諸葛亮」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首先採信瑞幸給SEC遞交的官方數據,對渾水、香椽等做空機構的報告,採取相對更為謹慎的態度。


多數人只是能就瑞幸財報裡面「驚天地泣鬼神」的財務技巧吐槽一下,比如他們的盈利統計口徑扣除了營銷費用……但壓根就沒有往營業額都能虛增這個奇葩的方向上去想。


在2020年的美國股市,誰會想到有人膽子大到財務造假這種程度?還是幾億美刀?這是對規則、共識、常識和法律的公開挑釁,自安然之後,罕有亡命之徒敢這麼做。


美國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之嚴格是出了名的,對內控的詳細規定都寫在《薩班斯法案》裡面。除了高管本人的市場禁入和可能的判刑之外,瑞幸還需要處理紛至沓來的股民集體訴訟,很大概率會把公司直接罰到破產。


我想,也許這能解釋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事後諸葛亮」在瑞幸暴雷之前遲疑不定。


很多吃瓜群眾會本能地質疑中國公司發布的官方數據,根據自己和「我一個朋友」的各種經驗將官方數據「擠掉水分」,一看到陰謀論就欣喜不已。最重要的是,會千方百計檢查說話人的過去背景,和說話的背後動機。這可能也算是,經驗之談吧。


在制度的充分保障下,人們可以假定一家符合標準的上市公司,是不敢在上市後再搞什麼鬼的;對從未見過的陌生人,第一次見面也是首先要信任的。你說中國人心眼多,不守規矩,比較容易使壞?Sorry,你種族歧視了。


信任是第一步,對陌生人假定你是誠實守信的,但反過來,一旦失信,將承擔巨大代價。這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環境本來該有的樣子。


但面對關燈吃麵的現實,你只能含淚安慰自己,畢竟也練就了這雙火眼金睛,你看到一切都是幻夢,只有茅臺永恆。


這本應是中國股民的悲哀——推而廣之,因為我們的社保基金入市,這也是基本上每一個中國人的悲哀。


昨天晚上,一大堆人跑去瑞幸的微博下留言祝它不要倒掉,自己的免費咖啡券還沒用完。大家畢竟操作不了美股,大多數都是喝咖啡這種形式的「利益相關方」。甚至在用心、認真地批判瑞幸造假的微博下面,還會看到真的有人留言說,怎麼能對賺「醜國人」錢的「民族英雄」如此苛刻?



實際上,這次暴雷帶來的深遠影響,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作為一支成長迅速的,代表性的中國概念股,瑞幸醜聞將不可避免造成對所有中概股的共同打擊。在當前反全球化論、脫鉤論甚囂塵上的嚴峻局面下,很難說美國監管部門會不會專門針對中概股,出臺一些更嚴格的應激性政策。


  • 受到刺激的美股「老實人」難免會增加對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的偏見與隔閡;


  • 包括瑞幸審計機構安永在內,一大批「事後諸葛亮」對中概股萌生更高的警惕心,為中國企業全球化增加有形和無形的門檻;


  • 而所謂「薅資本主義羊毛」的「民族英雄」傷害了所有想踏踏實實做生意,尊重商業規律的中國企業,特別是參與全球化分工的企業。


——這恐怕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真實情況。


「人無信則不立」,只要中國沒打算閉關鎖國,還需要跟全世界做生意,我們就必須重視規則,堅守誠信,樹立起我們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誠實、正直的形象,成為世界人民可以信賴的夥伴。

相關焦點

  • ​瑞幸的倒掉,不是「老實人」、「事後諸葛亮」和「民族英雄」的...
    自2月渾水發布匿名做空報告以來,再經過國內的解讀,在部分中國人心中似乎形成了這麼一些看法: 美股總有一些人聽信瑞幸公開財報,根本不了解中國市場就投資,這些都是「老實人」; 除少數覺醒了的媒體作者之外,大多數人裝看不見瑞幸有什麼問題,都是「事後諸葛亮」; 瑞幸本體則是「薅資本主義羊毛」,用美國「老實人」的錢請中國人民喝咖啡的「民族英雄」
  • 「事後諸葛亮」英語怎麼說?
    hindsight,事後諸葛亮,事後聰明Hindsight is 20/20,視力20/20意味著完美的視力,它代表著站在20英 尺(6米)可以看清楚東西的視力,這是正常人的平均視力。即事後諸葛亮。但是,當然啦,事後諸葛亮總是好當。to do away something,避免某事。迴避某事。You don't like the way I look.你不喜歡我的樣子。
  • 「事後諸葛亮.」
    使引人注目;和其他人完全不同;to make sb./sth. different from or better than others eg: Her clear and elegant writing sets her apart from other journalists.
  • 事後諸葛亮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做事不要事後有先見之明
    我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那種事後總結的時候像諸葛亮一樣,之前卻毫無建樹的人,這種人我們常叫他事後諸葛亮,事後諸葛亮這句話出自哪裡?有什麼典故嗎?   事後諸葛亮是什麼意思?事後諸葛亮的意思是事前無意見,事後才高談闊論的人。比喻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謔語,諷刺那些自作聰明放馬後炮的人。
  • 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釣魚中的10種錯誤
    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釣魚中的10種錯誤 原標題: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釣魚中的10種錯誤
  • 中英互譯:你知道"事後諸葛亮"用英語怎麼說嗎?
    「事後諸葛亮」,中文俗語,意思是指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馬後炮(be wise after the event; second guesser),帶有貶義。
  • 為什麼會有「事後諸葛亮」一語,這是不是諷刺諸葛亮?
    大家想必都對諸葛亮十分熟悉了,尤其是他那未卜先知的「神技能」,更是令人羨慕不已。諸葛亮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在歷代可以說是都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就連司馬懿也稱其為「天下奇才」!那「事後諸葛亮這句話」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出現這麼一句話呢?大家不要著急,讓小墨為您解開心中的疑惑。
  • 心理學現象:事後諸葛亮
    今天我們來學習心理學中的一個現象,英文名稱翻譯過來以後,就是,事後聰明偏差,通俗地講,意思就是事後諸葛亮。和別人講述那些歷史故事,從而顯得自己很有博學的樣子。當然這是一部分人,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並不是這個樣子的,而這一部分可能才是真正地懂得歷史的那一部分人。那麼事後聰明偏差還會導致哪些情況發生呢?可能還會導致這樣一種情況,在微信公眾號的推文的排文布局裡,開篇先把一個事件的,結果給說出來。然後開始滔滔不絕地羅列之前的導致結果的罪證。
  • 婚姻裡,總是「事後諸葛亮」也是很難幸福的,希望你不是!
    愛情,婚姻,交友,離婚是情感故事的集結地,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我們每天為您帶來歡樂,愉快的心情。網友傾訴,圖文無關,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事後諸葛亮」的人很難讓人喜歡起來,每當一件事情完成後,總是站出來提各種建議想法,不但沒有起到幫助的作用反而使辦事者變得更加心煩意亂。事情辦好的也許沒有什麼太大影響,辦的不是很順利的,直接影響辦事人的自信心。婚姻裡亦是如此,總是「事後諸葛亮」也是很難幸福的,希望你不是!
  • 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
    ……最後小王受不了,說道:「你就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事後諸葛亮,顧名思義,等待事情發生過了,特別是結果不好,才站出來指指點點,提出意見。
  • 「事後諸葛亮,事前zhu一樣」的原理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當某件事情發生過後,覺得自己「早就知道」了事情會有這樣的結果。
  • 日語的諺語中竟然也有事後諸葛亮!
    る(じばらをきる)ji ba ra wo ki ru自己掏腰包後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a to no ma tsu ri事後諸葛亮
  • 第782期:Hindsight is 20/20-視力表和事後諸葛亮
    大致意思類似漢語常說的做事後諸葛亮或放馬後炮容易。 這句話裡的 hindsight 有人翻譯成「後見之明」,意思就是事後的聰明。一般的用法是 with hindsight, in hindsight.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歷史事實還是小說故事?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歷史演義作品中的一段經典故事,生動地表現了諸葛亮足智多謀。一氣周瑜,周瑜和諸葛亮商定,如果周瑜不能攻下曹任佔領的南郡,劉備再攻。周瑜第一次落網受了傷,打敗了曹兵。諸葛亮乘機攻佔了南郡等地。他不但沒有違約,還奪取了領土,一石二鳥!
  • 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在飛機上斷網的時光,就是我大塊閱讀的時間,最近我喜歡讀一些心理社會學相關的書籍。因為大部分創造性勞動都需要人來推動,如何推動人?就需要洞悉人性。近年來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最大突破,就是突破了「絕對理性論」,大量的承認「非理性」的存在,甚至發現和證明了「非理性」所起的作用可能大於「理性」的作用。
  • 文津解盤:期貨市場中你是不是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故事的開始我已下好,後續就等你更新,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年紀越來越大後,可能是智力退化的原因,文津做事越來越喜歡用簡單的方式,估計是怕自己複雜著做的話記不住,畢竟年紀到了嘛,一切刪繁就簡,生怕因自己記不住發生錯亂。這幾周看學生做盤,自己找了個理由偷得浮生半日閒。
  • 貓小樂:阿衰「事後諸葛亮」啞口無言?大臉妹的「荒島求生記」!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漫畫是阿衰漫畫,相信朋友們都和我一樣喜歡裡面的主人公吧,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他的趣事吧,而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貓小樂:阿衰「事後諸葛亮」啞口無言?大臉妹的「荒島求生記」!
  • 現在還沒到事後,諸葛亮們穩著點
    批評的聲音必須存在,因為它是對決策者的監督和規正,是民意的表達和疏解。而且,有些決策確實值得被批評。比如某些決策者還是堅持傳統的維穩思想,大會期間刻意營造「安定和諧」的氛圍,甚至還辦什麼「百家宴」故示閒暇,沒有及時提醒公眾做好防護措施,這就該批。但話又說回來,「安定和諧」就不重要嗎?要知道,在自上而下的規則體系裡,恐慌可是會被放大的。
  • 關羽北伐,劉備諸葛亮為何事前不阻止、事中不過問、事後不救援?
    在關羽北伐期間,劉備、諸葛亮對於關羽北伐的態度讓後世之人感到困惑,具體表現為:事前不阻止,事中不過問,事後不救援。但是在關羽死後兩年,劉備卻又以舉國之力伐吳報仇,終至慘敗。為何耶?疑團重重,劉備、諸葛亮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是否是一個千古疑案?
  • 罵葉茂中的人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
    《罵葉茂中的人都是事前豬一樣,事後諸葛亮》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葉茂中不懂網際網路卻成了廣告界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