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家庭月入三萬有能力買到樓嗎?

2020-12-17 樂居財經

前文建議,把買首置屋的家庭入息上限訂定為每月三萬元,有人質疑這個上限訂得太低,認為這樣收入的人應該買不起樓。我覺得這位朋友被香港的高樓價現象蒙蔽了。其實,全世界很多地方,很多月入三萬元的家庭都已經置了業,香港才是一個例外。

  前文建議,把買首置屋的家庭入息上限訂定為每月三萬元,有人質疑這個上限訂得太低,認為這樣收入的人應該買不起樓,我的方案完全不切實際。

  我覺得這位朋友被香港的高樓價現象蒙蔽了,以為三萬元一個月是一個小數字。其實,全世界很多地方,很多月入三萬元的家庭都已經置了業,香港才是一個例外。

  大陸很多城市的戶均收入都不如香港,但他們的業主自住的比例卻可以接近八成,香港只是略高過五成,相對是低了很多。這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地價過高,香港人才買不起。如果單是算建築費與發展商的合理利潤,很多香港人都應該負擔得起。因此,只要政府肯收少一點地價,香港應該還有很多人可以買得起樓。現在買不起的,不等如地價下跌後一樣買不起。

  一些國際組織的調查顯示,世人一般會拿收入的兩成半至三成,花費在住屋問題上;若果超過四成,就算偏高。以月入三萬元計,拿兩成半來供樓,即月供7,500元。以現時的貸款利率2.15%計,月供7,500,分20年供的話,可借146萬。如果願意付首期兩成,可以買182.5萬的樓。即使將來加息,供樓的負擔亦距離佔收入的四成甚遠,應該可以經得起壓力測試。

  我預期首置屋可壓至150萬至200萬水平出售,表面上看來,一個500呎的單位不可能這麼便宜;但只要政府肯放棄一些地價,在批地時限定將來建出來的單位必須賣給月入三萬元以下的尚未置業的港人家庭,並且只能用作自住,不可出租;我相信仍會有發展商願意為這些特定的家庭提供這些現時他們買不到的單位,並且可以得到合理利潤。

  要做到這一點,發展商可以三管齊下:

  (一) 在投地時壓低政府的地價,既然政府在批地時設了這麼多的限制,就得接受發展商出售時,按未來樓宇的潛在買家的購買力來計算可承受的地價,政府要有心理準備,地價可能被壓至微不足道。

  (二) 要大幅壓低建築成本,現時建築費高,除了因為工資上升外,亦因為用料奢華。發展商眼見地價已佔了樓價的大部分,用料好點也佔不了多少成本,反可令自己的產品更具競爭力。但如果地價低了,加建築費就會對成本造成明顯的影響。因此,發展商在建首置屋時一定會採用更節儉的方法,但求安全、實用。不會再那麼奢華、精緻。首置屋的買家應有心理準備,他們能夠買到的,可能是比清水毛胚房略好一點的單位,這樣才可以把首置屋售價壓到普通人也買得起的水平。

  (三) 發展商自己也放棄以前習慣了的利潤水平。現時,房地產市場多了很多從內地來的發展商,市場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這將導致平均的利潤水平下降。有些生意,甲願接,還有乙、丙、丁都肯接。首置屋雖然利薄,我相信一樣有人接。

  此之所以,我認為可以不勞煩房委會,也可以靠私人發展商為香港社會提供首置單位。

相關焦點

  • 幫老外代購華為能月入三萬嗎?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子商務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江湖人稱「代購法」。有法律專家分析,電子商務法的出現,將極大地規範跨境電商平臺和代購行業,逐漸向「守法者有紅利」的方向轉變。不要以為只是在朋友圈打打廣告就沒事,從現在開始,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代購、微信朋友圈裡面的微商,還有通過網絡直播賣東西的博主,都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
  • 在香港月入六萬買得起房嗎?看看香港人怎麼說
    首先我從網上的資料中整理出過去19年的平均香港房貸利息的圖表,讀者可見最高利率為1997年10.9%,而最低是2010年的1.16%。根據統計,香港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為2.76萬元,而按個人職業劃分,專業人員月入中位數更增至4.13萬元。筆者相信如果要客觀地分析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較可取的計算是用不同的入息及息率下業主的可支配收入。
  • 月入三萬,不捨得買iPhoneXS Max仍用iPhone6s,是太摳嗎?
    如果到現在為止,你還使用著蘋果公司在2015年9月發布的iPhone6s,則很可能會被這些人定為沒錢的人,以至於還跟小氣、摳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果真如此嗎?我並不這樣認為。換言之,若以月入三萬的人為例,他(她)喜歡用什麼牌子的智慧型手機,是主觀意識上的選擇,很大程度上跟手裡有錢沒錢的關係不是特別大。
  • 父母年薪十二、三萬,去香港留學是否明智?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知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年薪十二、三萬的家庭,能否支付起香港留學?相關信息如下:我父母年薪十二、三萬,我想留學,但不願為留學給父母太大的負擔。香港留學,個人不清楚獎學金如何安排,有多大的概率會得到獎學金。
  • 香港醫生月入十萬?
    不知道為什麼在大家的印象中,只要在香港做醫生就是妥妥的月入十萬。
  • 有樓萬事足?香港的這檔真人秀扎心了
    赤裸裸的拜房教《有樓萬事足》做秀的成分的確很強。但又不光有百無禁忌,因為鹹濕的節目,在香港比比皆是。譬如當年的《今夜不設防》,黃霑車速堪比高鐵。拋開這些噱頭,《有樓萬事足》的核心是用赤裸裸的數字、血淋淋的故事擊中每一個人。比如猛女Seasun今年22歲,是一名珠寶公司職員,其名言是「如果沒樓,不要白撞吧!」
  • 「月薪三萬,就要讓孩子上三萬的貴族幼兒園,我做錯了嗎?」
    最近,一位年輕寶媽就做了類似的選擇,對方生活在上海,月薪三萬,沒有房貸壓力,老公的收入比她稍高一些。這樣一個中產家庭原本能生活幸福,奈何寶媽執意讓兒子上貴族幼兒園,每個月的託管費都接近三萬,這引起了老公的不滿,認為完全沒必要。
  • 在德國做老師有多難:標配碩士,國考兩次,但月入三萬
    在德國做老師有多難:標配碩士,國考兩次,但月入三萬 作者:頂思 發布時間:
  • 15歲女孩月入三萬,塗磊:那你是怎麼做到守身如玉的呢?
    從小就有生意頭腦,心裏面的那個算盤打的賊好。其實呢,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時期的人真的就是最聰明的時候,這個時候努力努力就會發現自己的潛力。 有一期節目之中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神奇的女孩子,15歲女孩月入三萬,這也是讓人太驚嘆了,這個女孩才華橫溢,自己寫書就可以賺這麼多錢,塗磊:那你是怎麼做到守身如玉的呢?
  • 月入一蛆或月入一狗!生活的痛點到底在哪?
    月入一蛆或月入一狗!生活的痛點到底在哪?作者:齊俊傑看財經最近有一組新詞,叫做月入一蛆,說的是有人在某超市買烤雞,結果吃出蛆,一番折騰後商家賠付了5000,於是又有人發帖感嘆:我這點收入,活得還不如一隻蛆,隨即就有了月入5000以下,活得像只蛆的說法。相對應的是月入一狗,指的是有人發帖說,一個月收入20000,但是活得不如狗。
  • 港漂青年:剛來香港時卑微到極點 現在已月薪三萬
    他一年間換了20幾家廚房工作 從月薪一萬到月薪三萬解說:離開十二味後為了能成為一名廚師,張財源只要見到有餐廳在招聘廚房員工都會去試一試,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換了二十幾家廚房,因為沒有基礎,他幹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打雜,這一年女兒的出生讓他感到,一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對這個家庭來說有多重要,但他又不想失去任何一個能夠成為廚師的機會。
  • 香港買包便宜嗎香港哪些地方可以買到名牌包包
    說到去香港遊玩,那麼自然是免不了買買買的了。而還沒真正去香港買過東西的人,可能都會好奇香港買包便宜嗎。雖然聽不少人說去香港買名牌包包會比在內地一些專櫃買要便宜不少,但只要是沒自己親自去了解下行情的話,恐怕都是會想著問一下香港買包便宜嗎這樣的問題吧。那麼,究竟去香港買包便宜嗎?
  • 您知道哪種舊車可以花三萬元買嗎?
    您知道哪種舊車可以花三萬元買嗎?如果你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我建議你分階段購買新車,即使是45萬的國產車也比購買10年左右的二手車更放心。而且還有5萬多輛合資車。就像賽歐,煥馳一樣。真的不想分期來看國產車的年頭近嗎,三萬多一輛,15年甚至17年就有了,不比10年的老車香啊。合資肯定不錯!看不見同一輛車我的國產車毛都沒動,朋友的大眾抬引擎幾次。
  • 香港莊月明樓,李嘉誠紀念亡妻的最好方式
    李嘉誠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李嘉誠的祖籍在廣東省潮汕地區,這裡就是潮汕幫的起源之地。從廣東省潮汕走出來的商人非常多,這裡的商人很多都在富豪排行榜上。談到香港的李嘉誠,可以說,人人都知道他擁有一家大公司和數億資產。無論是李嘉誠的財富還是李嘉誠創業經商的能力,都是人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李嘉誠的人生經歷都是值得人們肯定的。
  • 詹偉平:從月入三萬到三十萬,只要做好這一件事
    做項目一定要聚焦,人只有從成功走向成功,當你把這個項目做得有起色了,每月有個三萬收入。不是去考慮第二個第三個項目,而是去如何放大原來做成功的項目,去放大和優化這個項目。一個人操作是月入三萬,模式成熟了,就去找十個人操作,就能月入三十萬,一百個人操作,就能月入三百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霍英東:率先發明賣樓花引爆香港地產狂潮
    12歲進香港皇仁英文書院,因抗日戰爭爆發而輟學。當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等。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他在經商上的許多理念直到今天依然值得學習。下面分享的就是關於他當時在地產經營上的一個創意。
  • 想月入三萬,你需要學如何吸引精準粉!
    ,直奔主題,這次就來教大家怎麼給自己吸引精準粉,來實現月入三萬的目標優惠券是商家設置的,你買的時候還有很多,但是你能確保顧客買的時候還有優惠券嗎?保留一開始的商品截圖,更容易讓別人相信你還有後續更好地進行溝通!02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帳號!
  • 有孩子後,你擔憂過家庭變故嗎?
    她先生非常支持她的選擇,除了在上班前下班後力所能及的分擔家務和育兒重任之外,有一次她老公忽然說要和她「談談」。談的內容就是他給全家尤其給自己精挑細選買了保險。能保證萬一他重病或者身故了以後,仍然能保障妻兒的生存,和孩子未來的學費。朋友說:「聽到老公說自己萬一死了,我們的生活也能有基本保障,我直接就哭了。」
  • 從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主婦,到月入10萬的成功人士,她經歷了什麼?
    她仿佛頓悟一般,晝夜不停的審視自己的生活,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還是他當初與她說好要的未來嗎?她恍惚出神,這5年如白駒過隙一眨眼就過去了,她的心裡壓抑不住的聲音問她「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她每天這樣問自己,結婚5年,對家庭生活的熱情逐漸磨滅,取而代之的是對每日重複生活的麻木和不滿。
  • 香港房委會調低居屋入息及資產限額
    中新社香港二月八日電香港特區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今日通過將「居者有其屋」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調低。房委會發言人說,上述決定主要考慮到公眾人士對房委會資助房屋的需要和期望、近年物業市道的發展及市民住屋開支減少等因素。  二OO一/O二年度的居屋入息及資產限額將在下期推出的居屋計劃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