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獲得日本皇室授勳的中國女性

2020-12-12 銥竹鏃

近些年來,在喜歡閱讀外國文學著作的讀者中,喜歡日本文學作家的也不乏少數。

諸如村上春樹、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島由紀夫等人的文學作品。

但是,在喜歡的讀者手中興致勃勃的閱讀品味時,可曾想到過著作的第二作者在幕後費時費精力的將日文原著精髓翻譯成中文這項浩大工程嗎?

文學著作的翻譯工作可不是簡單地理解為直譯,而是需要將文學原著中的精髓、經典、隱含深意、潛臺詞等,通過中國文字語法進行翻譯,不亞於原著作者的創作。

在當下喜歡閱讀日本知名文學作家的著作時,著實不應該忘記一位名叫文潔若的女翻譯家,因為她是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的中國女翻譯家,換句話說,當中國讀者閱讀的日本文學作家的著作時,多數是出自於這位文潔若之手,也使得原著作者被中國讀者所熟知,並得到日本國內的廣泛認同。同時,與丈夫蕭乾合譯的意識流文學開山之作《尤利西斯》更添一抹傳奇。

文潔若,1927年出生於北京,祖籍貴州省貴陽人;別名雪子。出身於官宦之家,父親文宗淑曾任中國駐日本橫濱總領事、三等秘書官。

翻譯家,是中國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800多萬字)的翻譯家。

1933年進入北平北京大學的實驗學校孔德學校接受啟蒙教育;1934年6月舉家被父親接往日本東京日文名字「雪子」;1935年1月插班入日本麻布小學;1940年進入聖心學校英文班;1942年1月~8月因家境所限輟學在家,自修初中課程,9月考入輔仁女中初三並一直就讀到高三;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英文專業,放棄了同期考取的輔仁大學女校西語系。

1950年考入三聯書店當校對;1951年調至人民文學出版社後歷任整理科編輯、編審,蘇聯東歐組編輯,外文部亞洲組日本文學翻譯,為此後在日本文學翻譯的道路上的成就埋下了伏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潔若在日本文學著作翻譯上的成就其實是來源於她的童子功。

因為早在日本上小學時的文潔若就在身為外交官的父親引導鼓勵下,將閱讀過的的日文書籍翻譯成中文。

1936年3月因為日本國內的政治原因回國。在回到北平後被父親文宗淑要求將10卷多國文字的《世界小學讀本》翻譯成中文,沒想到竟能翻譯出百萬字的書稿,並立志成為翻譯家。

在上大學時,文潔若成為了一名書呆子,同學有時間都是自行活動,而文潔若卻一得空就鑽圖書館看書,學習成績也始終保持在90分上下,不敢說是當年的「學霸」,但也差不多該用什麼詞來形容。

與此同時還嘗試著將郭沫若的《女神》、英國小說家查理·裡德的《修道院與家灶》翻譯成中文,當不幸再後來動蕩的歲月中手稿被毀。

文潔若在出版行業工作時,是有名的「愛找事」的主,因此便和幾個有同樣愛好的同事單獨組成負責譯稿的整理工作,直抒己見的提修改意見。

1954年與蕭乾結婚後合作完成數部國外知名文學著作,只可惜手稿均毀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後來也未在進行重譯。1958年在被下放後以業務骨幹為由調入亞非組從事日本文學翻譯組稿、發稿等編輯工作。1973年從湖北省鹹寧「五七幹校」回到北京後進入第三次工作「高峰」,在極為簡陋的居住條件下,往我的從事自己所熱衷的翻譯事業。

1985年被邀請為日本國際交大學客座研究員,赴日一年研究日本近現代文學。

1994年和蕭乾一起翻譯出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意識流文學開山之作《尤利西斯》。

2000年8月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授予文潔若「勳四等瑞寶章」(中國女性唯一獲得者)。

2012年12月6日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

不知當大家閱讀完後,有何感想、感受,小編非常歡迎並樂意接受大家的批評與指正,如有不嚴謹之處或有罕為人知的趣聞還望廣大讀者告知小編,並給予更多的探討評論與大家分享,謝謝!

相關焦點

  • 91歲著名翻譯家文潔若,是中國翻譯日文作品最多的人
    曾任職於三聯書店,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科編輯、編審,蘇聯東歐組編輯,外文部亞洲組日本文學翻譯,《日本文學》叢書(19卷)主編,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翻譯協會會員。 曾任職於三聯書店,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科編輯、編審,蘇聯東歐組編輯,外文部亞洲組日本文學翻譯,《日本文學》叢書(19卷)主編,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翻譯協會會員。
  • 日文翻譯第一人文潔若:我為翻譯而生
    作為中國翻譯日文作品最多的人,文先生曾獲得過日本天皇授予的特別嘉獎狀。她與丈夫蕭乾晚年曆時四年合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堪稱文壇盛事。作為中國翻譯日文作品最多的人,文先生曾獲得過日本天皇授予的特別嘉獎狀。她與丈夫蕭乾晚年合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堪稱文壇盛事。蕭乾先生既是文潔若一生的靈魂伴侶,也是她翻譯事業的良師益友。 89歲高齡的文先生不願隨子女去美國過清閒日子。她體格健朗,文思敏捷,如今雖已年至耄耋,生活上仍事必躬親,從不假手於人。
  • 日本皇室有一規矩,要當天皇必須要學習漢文,他們都沒有日文名字
    相信大家在現在的生活中,也接觸到不少的日文,很多日本的化妝品,在全世界都非常的暢銷,相信大家也都見到過,上面就有這麼一些文字,和中國文字很像,就連不會日文的人,也都明白一些字的意思。日本的文化很多是來自唐朝,雖然從漢朝的時候,日本和中國,就有了第一次交流,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還是發生在唐朝,所以很多日本人就認為,西安是他們的文化發源地,所以不少日本人,都喜歡在西安遊玩。可以說日文算是一種簡化的漢文,所以現在的日本人,是要學習中文的,在日本的高中課程中,是有中文的試題的,當然這些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畢竟他們日常生活,用的還是日文。
  • 外國語學院金中教授出版日文歌曲翻譯音樂專輯
    近日,交大外國語學院日語系金中教授翻譯的音樂專輯《早春賦——日本經典歌曲中日對唱》由上海音像有限公司出版發行。該專輯由兩張CD構成,共收錄《紅蜻蜓》《海邊之歌》等15首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經典歌曲的日語原文和中文翻譯的演唱。 金中教授長期從事日本詩歌研究,十年前開始涉獵詩歌與音樂的跨學科融合,探索日文歌曲的翻譯問題。
  • 是因為作品不好,還是因為字數不夠?
    《活著》、《許三觀賣xue記》等作品相繼翻譯成英文、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日文等文字。法國《新共和報》評價他的《許三觀賣血記》時寫道:"作者以其卓越博大的胸懷,以其簡潔人道的筆觸,講述了這個生動感人的故事。"
  • 國際翻譯大會:中文翻譯讓日文翻譯羨慕
    國際翻譯大會:中文翻譯讓日文翻譯羨慕  在會上,中文翻譯和日文翻譯的不同處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來自法蘭克福的王燕(音譯)已經做了10多年中文翻譯。她說,中文翻譯正越來越受歡迎。以前,她主要為中國來德企業及留學生做口譯和資料翻譯。這幾年,德國公司對中文翻譯需求大增,於是她成立了一家翻譯公司,如今手下有5名員工。     王燕說,以前中國人在德國做翻譯大都是女性,而且都是嫁到德國收入沒有保障的人。
  • 日本皇室為何一定要學習漢文?不學做不了天皇
    說起日文,很多人會發現裡面有很多中文的字樣,那大家是否好奇,日文跟漢文有什麼區別呢?日本人要不要學習漢文呢?首先要明白一點,日本、朝鮮、韓國、越南這些國家都是屬於中華文化圈,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漢文才是官方用語。
  • 冷眼看日本:泉京鹿與中國小說翻譯
    幾十年來,中國政治運動一波接著一波,也實在沒有多少對世界文學產生過影響的作品,於是值得翻譯的不多,而舊小說、古典小說該翻的早就在日本翻譯過多少遍了。中國文學作品的翻     譯,看看日本書店裡的存貨就能知道不少,實在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在很多書店,根本連一本中國小說都找不到。     但這兩年情況有了一些變化。
  • 金宇澄《繁花》輸出英文和日文版權,英文版翻譯預計明年完成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上海作家金宇澄的代表作《繁花》,近日相繼授權美國和日本著名文學出版社,引起國際出版界矚目。據彭倫介紹,除了他之前已經在聯繫的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一些出版社,義大利、芬蘭、挪威都有不少出版社主動聯繫他索要《繁花》的閱讀資料和書稿。日本著名出版社早川書房更是在FSG籤下版權的一周之內也籤下《繁花》的日文版權。早川書房是日本出版翻譯文學最多的出版社之一,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日本出版社,在科幻、推理小說領域也獨樹一幟。近年,早川書房加大了中國文學的引進出版力度。
  • 翻譯家劉文飛獲頒俄國家獎章 翻譯作品量大面廣
    俄羅斯總統普京4日在克裡姆林宮舉行隆重的授勳儀式,為10名外籍人士頒發俄國家獎章,其中中國學者、翻譯家劉文飛獲得友誼獎章。  在授勳儀式中,劉文飛第二位出場。他表示:「在中國,從事俄羅斯研究的學者有數千人,我並不是最合適的獲獎者。但同時,我和我從事俄羅斯研究的同仁們也正是此項獎章最合適獲獎者,因為我們研究俄羅斯文化,發展友好事業。」
  • 《日文圖書漢譯出版史》:近代以來向日本學習的一個總結
    他說,田雁所著《日文圖書漢譯出版史》是一部全方位展示日文圖書近現代以來被中國出版界、學術界引進翻譯的完整的史實概述,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際輸出,是一個很好的紀念。田雁在發言中說,這本書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如何向日本學習的一個總結。
  • 《繁花》輸出英文日文版權,金宇澄:希望用本國流暢口語翻譯
    彭倫也表示,儘管《繁花》由於上海方言的靈活運用和鮮明的語言風格給翻譯帶來一定難度,但偉大的文學作品是可以跨越國界被世界讀者所欣賞理解的。而另一方面,中國臺灣著名文化人、出版人詹宏志曾對金宇澄坦言,《繁花》應該交給外國一流的出版社出版,才能讓更多普通讀者看到,而且經過翻譯的過濾,原作中的滬語方言對外國讀者也就不構成了閱讀障礙,可以讓外國讀者將注意力放在小說精彩的城市故事中。
  • 解讀這本日記,亟需日文翻譯
    「我們博物館有一本關於抗日戰爭期間臺兒莊戰役的日軍日記,裡面記錄了戰事的一些訊息,因為記錄有漢字也有日文,我們對裡面的內容一知半解,現在誠邀一名日文翻譯,幫助我們詳細翻譯一下這本日記的內容,讓我們能更好地掌握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8月11日,在膠州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趙方賢誠懇地說。據了解,趙方賢收藏這件藏品約三年,一直未完全破譯其中內容。
  • 日本和扇文化:日本的皇室女性,為什麼手裡總是拿著扇子?
    日本自稱大和民族,所以一些帶有日本特色的東西,其前面往往會被冠以「和」字。例如,帶有日本風格的衣服叫和服,帶有日本特色的詩歌叫和歌,還有,日本料理也被稱為和食。而所謂的日本和扇,實際上就是我們中國人眼裡的摺扇,但有一些日本人認為,摺扇原產於日本,並非中國人發明。這種說法自然也是無稽之談,因為扇子的發源地有兩個,一個是埃及,一個是中國。而這裡主要聊聊日本的和扇文化。在古代,日本一直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受唐朝的文化影響。
  • 九一八博物館日文翻譯錯誤引發歧義 日本人發笑
    「中國人民使日本戰犯蒙受巨大損失」?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日文錯誤令人驚愕  本報訊 「中國人民使日本戰犯蒙受巨大損失」,這是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一段日文解說。瀋陽某大學日語系的王老師經常帶日本朋友到該博物館參觀,每當日本朋友提出日文翻譯上的錯誤時,王老師都很尷尬。  王老師說,在說明改造日本戰犯歷史的一段文字中,中文寫的是「日本戰犯使中國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日文卻容易讓人理解成「中國人民使日本戰犯蒙受了巨大損失」。表述「一二·九運動」時多了一個「運」字。有一些詞直接用的漢語,日本人根本看不明白,比如「亡國奴」、「最早」。
  • 日本皇室再起波瀾,設立女性宮家呼聲再起,愛子公主有望成女帝?
    摘要:日本皇室再起波瀾,設立女性宮家呼聲再起,愛子公主有望成女帝?關於日本皇室的消息再度引起大家的興趣,有人在留言中曾問道這個問題:設立女性宮家後,愛子公主是否有望成為女帝?按照日本保守派對於歷史的尊崇,女帝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任天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表面上看,日本民眾對於女性成為天皇抱持支持態度,但也只是從路人甲、路人乙的角度衡量。從日本高層而言,是絕對不會答應這種事情發生。在2012年,當時的德仁親王大力推進女性宮家的創立,甚至引起了全社會的大討論,一度有望立法,日本高層也有意推動。
  • 對話│《繁花》日文版譯者浦元裡花:「不響」用省略號來翻譯
    編者按:近年來,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日本的譯介步伐逐漸加快,這其中就有金宇澄的《繁花》,其日文版將在不久之後與日本讀者見面。面對這樣一部語言風格獨特、地域色彩鮮明的長篇小說,日本讀者將如何閱讀並接受?日語翻譯又將如何進行?就這些問題,賈海濤對《繁花》的日文譯者浦元裡花進行了訪談。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吉田富夫是莫言日文版的主要譯者,還曾翻譯賈平凹的《廢都》,對莫言乃至其他中國作家的作品得以在日本傳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採訪開始後,吉田富夫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了我們的提問,儘管他自己表示擔心有些意思表達不夠清楚,但我們依然從他的話語中聽懂了他對於中國文學的摯愛、坦誠和期待。在被問到最想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莫言說些什麼的時候,吉田富夫說「保重,多多保重」。
  • 晚清教育改革師法日本 大量科學名詞從日文移植
    鳳凰衛視1月14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都對科學在中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前者學的是船堅炮利,是宗西方列強為師,而後者則是要變法圖強,多少是受到了鄰國的刺激,這是鄰國就是日本,在歷史上都是日本以中國為師,而明治以降,日本「脫亞入歐」成功,國勢漸強,1894年甲午一戰
  • 從皇后到公主,日本皇室女性為什麼很少穿和服?
    別看聊起皇室話題,皇室成員一個個都似遙遠的存在。不清楚其它國家什麼情況,就日本皇室,想見到他們,比單身汪邂逅另一半可要容易多了。最近的一次機會便是元月2日。東方女性在體形上要呈現robe décolletée的肉體美,更多時候往往自曝其短。不過所謂低胸,配上勳帶後,與「露」字印象已相差甚遠。皇室女性成員在重大宮廷儀式上穿著robe décolletée禮服。圖片上方三位女性:皇后美智子、皇太子妃雅子、文仁親王妃紀子,嫁入皇室大婚當天均作此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