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喜歡閱讀外國文學著作的讀者中,喜歡日本文學作家的也不乏少數。
諸如村上春樹、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島由紀夫等人的文學作品。
但是,在喜歡的讀者手中興致勃勃的閱讀品味時,可曾想到過著作的第二作者在幕後費時費精力的將日文原著精髓翻譯成中文這項浩大工程嗎?
文學著作的翻譯工作可不是簡單地理解為直譯,而是需要將文學原著中的精髓、經典、隱含深意、潛臺詞等,通過中國文字語法進行翻譯,不亞於原著作者的創作。
在當下喜歡閱讀日本知名文學作家的著作時,著實不應該忘記一位名叫文潔若的女翻譯家,因為她是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的中國女翻譯家,換句話說,當中國讀者閱讀的日本文學作家的著作時,多數是出自於這位文潔若之手,也使得原著作者被中國讀者所熟知,並得到日本國內的廣泛認同。同時,與丈夫蕭乾合譯的意識流文學開山之作《尤利西斯》更添一抹傳奇。
文潔若,1927年出生於北京,祖籍貴州省貴陽人;別名雪子。出身於官宦之家,父親文宗淑曾任中國駐日本橫濱總領事、三等秘書官。
翻譯家,是中國翻譯日文作品字數最多(800多萬字)的翻譯家。
1933年進入北平北京大學的實驗學校孔德學校接受啟蒙教育;1934年6月舉家被父親接往日本東京日文名字「雪子」;1935年1月插班入日本麻布小學;1940年進入聖心學校英文班;1942年1月~8月因家境所限輟學在家,自修初中課程,9月考入輔仁女中初三並一直就讀到高三;1946年考入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英文專業,放棄了同期考取的輔仁大學女校西語系。
1950年考入三聯書店當校對;1951年調至人民文學出版社後歷任整理科編輯、編審,蘇聯東歐組編輯,外文部亞洲組日本文學翻譯,為此後在日本文學翻譯的道路上的成就埋下了伏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文潔若在日本文學著作翻譯上的成就其實是來源於她的童子功。
因為早在日本上小學時的文潔若就在身為外交官的父親引導鼓勵下,將閱讀過的的日文書籍翻譯成中文。
1936年3月因為日本國內的政治原因回國。在回到北平後被父親文宗淑要求將10卷多國文字的《世界小學讀本》翻譯成中文,沒想到竟能翻譯出百萬字的書稿,並立志成為翻譯家。
在上大學時,文潔若成為了一名書呆子,同學有時間都是自行活動,而文潔若卻一得空就鑽圖書館看書,學習成績也始終保持在90分上下,不敢說是當年的「學霸」,但也差不多該用什麼詞來形容。
與此同時還嘗試著將郭沫若的《女神》、英國小說家查理·裡德的《修道院與家灶》翻譯成中文,當不幸再後來動蕩的歲月中手稿被毀。
文潔若在出版行業工作時,是有名的「愛找事」的主,因此便和幾個有同樣愛好的同事單獨組成負責譯稿的整理工作,直抒己見的提修改意見。
1954年與蕭乾結婚後合作完成數部國外知名文學著作,只可惜手稿均毀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後來也未在進行重譯。1958年在被下放後以業務骨幹為由調入亞非組從事日本文學翻譯組稿、發稿等編輯工作。1973年從湖北省鹹寧「五七幹校」回到北京後進入第三次工作「高峰」,在極為簡陋的居住條件下,往我的從事自己所熱衷的翻譯事業。
1985年被邀請為日本國際交大學客座研究員,赴日一年研究日本近現代文學。
1994年和蕭乾一起翻譯出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意識流文學開山之作《尤利西斯》。
2000年8月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獎」;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授予文潔若「勳四等瑞寶章」(中國女性唯一獲得者)。
2012年12月6日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
不知當大家閱讀完後,有何感想、感受,小編非常歡迎並樂意接受大家的批評與指正,如有不嚴謹之處或有罕為人知的趣聞還望廣大讀者告知小編,並給予更多的探討評論與大家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