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學者型歌手,李健:音樂、名氣只是生活的幾件衣服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什麼時候回哈爾濱開演唱會?」

「大約在冬季。」

「以前也有殺馬特造型?」

「我覺得那也挺帥。生活中不就這樣嗎?」

「生活中這樣?」

「那不是青春年少,留一F4髮型嘛。沒留好,沒燙好……」

採訪李健,仿佛在看小段子合集,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句回答是什麼。

在錄製完《我是歌手》後,李健默默收起鋒芒,去歐美旅行、宅家裡寫歌,沉寂數月。再出現時,已是7月27日,他以一身寶藍西裝、白襯衣的「男神」裝扮登場,為自己9月12日北京萬事達中心「看見李健」巡迴演唱會宣傳造勢。

7月27日,2015「看見李健」巡迴演唱會正式啟動。

說是造勢,然而也並不需要,因為早在6月大麥網「先付先搶」預售活動中,門票就在4小時內被全部搶空,其中VIP席甚至在1分鐘內被秒殺。

這架勢令李健自己也頗感意外,「沒想到我這麼受歡迎。」

暌違三年再度開唱,李健坦言最大變化是「我變了」。談起三年前的工體館演唱會,對音樂要求苛刻的李健有些遺憾,「我知道狀態不好,之後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進行自我管理,現在比之前好很多。」

此次巡演主題定為「看見李健」,意在跟隨李健的視線,感受他對人事物的認知。

雖號稱是李健個人「史上最精緻舞臺」,但他卻強調太華麗的舞美並不適合自己,依然以音樂為主。他將拿出三十首得意作品,其中包括在《我是歌手》中翻唱的經典歌曲。

「演唱會有兩種,一種是感官上刺激的,上來就很猛,像蕾哈娜、林肯公園那樣的;另一種是從情感上慢慢引導,我可能屬於後者。」用婚姻做類比,李健笑言,「就像談戀愛似的,慢慢來,不能一上來就結婚。雖然也有閃婚的,不過我還是屬於傳統的。」

在李健身上,文藝和傳統結合得將將好。這也許與成長在異邦情調的哈爾濱有關。

這個在松花江畔長大的北方「漢紙」,打小唱過京劇、學過武生,是個「聰明鬼」也是「調皮蛋」,在保持優異成績的同時,還「不務正業」學起吉他,後來還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好似漫畫裡走出的「入江直樹」。

早年,在歌紅人不紅時,「聽友」們愛的是李健身上某種儒雅和淡定。化作音樂,就是他那些詩意、內斂、溫良、悠遠的作品。

而今,一曲《傳奇》,讓李健走入大眾視野;一季《我是歌手》,再讓李健「圈粉」無數。東北人的逗比和幽默、知識分子的氣質和驕傲,外加高顏值,瞬間讓李健從小眾歌手化身「男神」代名詞。不慌不忙,乃至他的懂生活、重感情,都成了現代人所豔羨的。

然而,生活並不只有表面看上去的輕鬆、逍遙。從早上10點開始梳化,到下午5點半,李健一天的工作還在繼續。補妝的片刻,已是休息。

聊天雖有趣,但幾波車輪式採訪下來,卻難言輕鬆。在會議室裡,李健陷入沙發,呼地緩了口氣後,重新扯了扯身上的西裝,挑挑眉,繼續招呼下一個採訪。

當問及面對這麼多採訪和相似的問題,會否厭煩時,李健嘴角上揚,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會啊,不過我不會每天這麼安排。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儘量從不同角度回答,這對我也是一種鍛鍊,也不會讓聽友看到一樣的內容。」

【對話】

談音樂:「有時堅持就是一種無路可退」

澎湃新聞:

這次演唱會是否希望給「聽友」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李健:

真正喜歡你的人並不是最期待你的不同,他們希望看到你,看到你符合他們心中的理想狀態。

我們慣性思維覺得,要靠新奇、不一樣的東西來欣賞。其實不是的。比如,你愛吃紅燒肉,如果這次吃的味道不同了,還是會希望吃以前的,只不過這次做菜的肉和上次不一樣。

我也是,現在的狀態做演唱會和三年前不一樣,這是最大改變。聲音比原來更結實,狀態比原來更好。

如果真正喜歡一個歌手,不會因舞美、燈光而喜歡你,那是輔助效果,就像吃飯的調料。

澎湃新聞:

你曾說,你的音樂和大部分音樂都是搖滾音樂,可大家在視聽效果上很難聯繫起來,這個怎麼理解?

李健:

搖滾是多元化的,在我看來,只要傳遞一種精神,就是看似平淡無奇的劃弦,也可以傳遞深深的含義,這是一個作家說的。看似一首很平淡的歌,也蘊含著弦外之音。

其實,越成長、成熟就會越看淡外在的一些東西,很多人穿皮衣什麼的,並不都是搖滾音樂。比如英國人做搖滾樂,會穿戴像白領一樣,做的是真正的搖滾音樂。並不是像很多美國音樂,一定要穿皮衣、紋身,(他們)可能是搖滾音樂,可能也只是有搖滾的形式。

澎湃新聞:

從搖滾這一說來看,你會定義自己的音樂嗎?

李健:

不會定義。定義自己是搖滾、民謠、流行,沒有太多意義,這是屬於你的音樂,有你的個人特色。

歸類就把自己弄狹隘了,你可以橫跨各個領域。一定要歸類,那所有人都是民謠,搖滾樂也是民謠的一種。沒必要歸類,難道做搖滾樂的人就不唱流行歌曲了嗎,難道你是搖滾樂就只碰吉他不彈鋼琴嗎,不可能的。你看Coldplay就有鋼琴。

澎湃新聞:

現在大眾把音樂分類,在你看來,是不太正確的做法?

李健:

這是實在沒辦法,唱片店為了選唱片,所以有分類。

其實沒必要。你看,Coldplay很多歌,就一架鋼琴,也沒有喊,但大家通常把Coldplay放在搖滾樂裡。

澎湃新聞:

「堅持」是你提到的比較多的詞彙之一,在你音樂比較小眾的那段時期,你如何堅持,有沒有想過放棄?

李健:

沒有。放棄幹嘛呢,什麼也幹不了。

我寫過一首歌《完美堅持》,裡面有句歌詞,「有時堅持就是一種無路可退」。沒有退路,必須堅持。當歌手後就幹不了別的,你已經是異類,不是一個社會化的人,不可能再做別的。

澎湃新聞:

有人說,從版權版稅到唱片銷量受網絡衝擊等問題來看,現在不是做音樂的最好時候。你怎麼看現在的音樂環境?

李健:

從來都沒有好的時候。以前更沒有版權版稅的說法。那時卡帶、CD銷量好也只是唱片公司賺錢,歌手不賺錢。一張卡帶賣了上千萬元,裡面有多少版稅?

現在在進步,只是還沒進步到一個相對完善的階段。人們不斷提及版稅,這是一件好事。

現在的音樂環境、音樂市場就和國家一樣,處於中國特色轉型期。這個轉型是機制、網絡音樂管理等方面的。7月31日前未經授權的音樂都要下線,這就是一個好的信號。

談名氣:「名和利在一定階段超過警戒線,對人是有害的」

澎湃新聞:

在《我是歌手》後,大眾都知道了你,有沒有一種突然紅了的感覺?

李健:

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是大眾歌手了,對自己高估了。(笑)

有啊,也還行。其實,有些歌迷、聽友去接機,我是不太願意他們去。一方面有的人還在讀書沒什麼錢,另一方面安全也是問題,有時接送機都到半夜了。還是希望大家像以前那樣,換一種比較安全的方式,比如在網上做很多事。

不希望自己給別人生活添麻煩,帶來一些不安全的隱患。

澎湃新聞:

聽說在錄《我是歌手》期間,你遇到尖叫的粉絲,懷疑是公司買來的粉?

李健:

當時是開玩笑。不過,因為以前我走紅地毯,沒人為我尖叫過,一般大家尖叫的對象都是選秀的歌手或港臺歌手。現在發現內地環境在進步,就是內地的偶像開始超過了港臺的偶像,比如一些內地「新生代」如李易峰等。

其實,我們內地的水平在進步、成長,有自己本土的偶像是件特別好的事情。

澎湃新聞:

突然紅了,有沒有給生活帶來影響?

李健:

還行,沒有打破原來的節奏。一段時期有一段時期的生活,只要能駕馭和應付就可以了。比如,我看到別人,也愛去湊熱鬧看看。

澎湃新聞:

湊過誰的熱鬧?

李健:

很多,鄭鈞、許巍。這很正常,沒什麼了不起的,自己心態放平就行。

比如,姜文是我鄰居,他不更引人注意嘛,不也活得挺好。你不能因為別人都看你,就天天躲起來,那就成犯人了。

我不出名前,也不愛逛街。就算出門逛街,你也不穿成這樣啊(扯了扯身上的西裝),那肯定會引人注意。把自己放平就行。

澎湃新聞:

很多新人為了紅,會鬧出各種新聞。但你火了之後,卻降低了曝光度,有沒有想過把人氣炒得更旺些,怎麼維繫人氣?

李健:

人氣已經夠旺了,沒想過。

花開花落,此起彼伏,你不能老是在一個那麼(高階段),更累的。樹都會生長,開花結果,再開花再結果,這是不斷生長的樹。當然也有的花只結了一季的果,所以要細水長流。就是放平,不能把自己的心擴得無限大。

我早年看金城武的採訪,問他為什麼不去好萊塢。他說,沒必要,去好萊塢變成美國明星,再變成世界明星,那樣會沒有自己的生活。其實,人需要那麼大的人生嗎?名和利在一定階段超過警戒線,對人是有害的。

我覺得自己現在挺好。去歐洲,外國人不認識我。你看,布拉德·皮特怎麼辦,全世界都認識、追著他,那樣生活就沒意思了,只能待在大別墅裡。其實,你需要的沒那麼多,還不是一天三餐,也不會一天吃八頓飯。

澎湃新聞:

以後還會參加真人秀嗎?

李健:

基本不大會,太累。除非是和音樂相關的好節目。比如,《中國好歌曲》是我比較欣賞的音樂真人秀,至少它能發現一些有創作力、生產力的人。

澎湃新聞:

感覺你什麼都看得淡、以不變應萬變,那在你心中,名氣、音樂、生活分別是怎樣的比例?

李健:

其實,它們是密不可分的,音樂和生活密不可分。音樂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當然是第一位的。給你兩個選擇,要麼槍斃你,要麼不讓你聽音樂好好生活。那你肯定選擇生活,離開音樂一樣能活。生活是最重要的。

什麼是生活?無非吃喝拉撒睡覺,享受美食、喝茶品茗、感受親情,這是生活的主題。誰會為舞臺而生、為電視而生、為名利而生?人都是為生活而生。

音樂、名氣只是生活的幾件衣服。

談自己:「曲如其人是一句誤導,生活中我也有粗暴的一面」

澎湃新聞:

除了說段子,你還喜歡說些道理,平日裡的生活模式、習慣在網上也為人稱道並學習,你平時會好為人師嗎?

李健:

沒有好為人師,是你們問我才講,不問我還不會講。不願意談,但願意和人交流。

其實,我和真正的文人差得很遠。梁文道、陳丹青他們才是真正的文人,比我高很多。去和他們學習了解。我這點知識水平在他們面前是九牛一毛,只不過在這個娛樂圈裡似乎懂得一些,僅此而已。和大家差得很遠。

澎湃新聞:

從職業來說,他們偏向學者,而你是歌手,在這方面對自己也有要求?

李健:

學者、歌手沒有嚴格區別,可以做學者型歌手。因為提高了(文學素養),能讓你的作品更深刻、更有力量,要汲取更多人的思想,向他們學習。

澎湃新聞:

說到學者型歌手,很多人給你取過外號,音樂詩人、文藝男神、秋褲男神……你自己喜歡哪一個?

李健:

歌手就好了。一定要選的話,音樂詩人可能會好點,這是褒獎、誇我呢。

人還是要不斷學習,看書看少了,就會惶恐。

澎湃新聞:

在創作中也遇過惶恐、瓶頸的時期嗎,怎麼克服,看書嗎?

李健:

一直遇見過,要不斷克服。現在看書根本來不及,就是靠思考。

譬如,你多看書就能寫出歌詞嗎?需要悟性。我也見過只讀過小學的詩人,寫出很好的詩歌。要有獨特視角,並不是寫出很多優美詞句、成語就是有文化、思想的人。

很多知道分子、知識分子誇誇其談,但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人云亦云。真正一語中的、有觀點的人非常少,包括知識分子階層。

其實,就是來自獨立思考,包括對世界、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很多時候需要有自己的立場。

澎湃新聞:

對於心靈雞湯的說法,你怎麼看?

李健:

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一個反智的年代。就是說,誰是精英,我就去罵誰,以此標榜自己好。其實很危險。反智,就是很荒誕的一點。比如社會上,老人摔倒都不敢扶了,都是問題。

心靈雞湯至少比反智強些,在某些人群中有一定教育意義。比如一些較粗淺的雜誌,在某一階層是適用的,至少在某一方面能起到真善美的教育作用。但人性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是不夠的,需要得到真正的認知和思考。

這就和音樂一樣。我的音樂根本就不是大眾的,沒有一個作品能讓所有人買單。有的歌曲在某一個階層是很好的,能起到娛樂作用,但不可能適用所有人。

一般音樂不大可能是大眾的。其實,就是分眾的問題。比如,如果你是鳳凰傳奇,恰巧你的聽眾佔到全中國更主流的階層,這個階層人口多,人氣就很高;你要是左小祖咒,有一幫人很迷戀你,那也夠了。只要有一部分階層很喜歡你就可以了,不大可能有人既喜歡鳳凰傳奇,又喜歡左小祖咒。

我的音樂也不是從小孩到老人都喜歡的。

澎湃新聞:

在你看來,音樂只是分了不同階層的人喜歡,沒有小眾這種說法?

李健:

對。中國哪個階層人最多?打工人群。如果你的音樂適合他們,那麼人氣就最高。

這個現象很難概括。因為我們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沒有審美教育的,基本不上音樂課。或者說,我們流行音樂的發展史是從八十年代才開始,很短。網際網路一來,迅速和全世界接軌,其實人們根本反應不過來。清華大學有很多博士,但審美是零。

我把真正的希望寄托在「90後」「00後」身上,他們受過良好的審美教育,在教養、為人處事、舉止上相對得體,包括在音樂審美上也很看好。

我們小時候都沒聽過流行音樂,我聽的音樂是《濟公》,那時覺得「鞋兒破帽兒破」好聽得不得了,還有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能和今天同日而語嗎?

澎湃新聞:

你的音樂悠遠詩意,平時你是曲如其人像隱士,還是接地氣的?

李健:

No,曲如其人是一句誤導。莫扎特本人舉止粗俗,你根本想像不到他能寫出那麼天使般的作品,這是兩碼事。可能本人德高望重,但作品一塌糊塗;可能作品非常精彩,但人品很差。文、曲不如其人。

我生活中也有粗暴、需要改進的一面,比如開車會生氣、和人急什麼的。文如其人僅僅是文如其人的某一個片段,比如一個人可能有360個角度,它僅僅是某一個角度。

我要是隱士,不可能寫出和社會息息相關的作品。我也會看看網上的動態,看看有些人墮落到什麼程度。(笑)你和我交談能看出我是什麼樣的人,談話能看出一個人真正的樣子。

澎湃新聞:

你喜歡談話?是喜歡辯明一個道理的那種談話嗎?

李健:

喜歡談話,但年齡越大越不愛爭論,有時懶得和人爭。比如,在五年前一定要反駁對方。現在說起觀點,就算根本不認同,我也懶得計較。

願意和關係特別好的人探討一些爭論,但基本不太願意和陌生人爭論。人有一個成熟的標誌,就是不願把精力花在無謂的時間上。在大街上,別人踩你一腳,小時候可能要跟人打架。到了(我)這個年齡,別人踩你一腳就和人爭執,也不大可能了。

很多時候,你會變得隱忍、寬厚,不願爭執。而且,我根本不願意奉勸別人,因為勸沒有用。人都會變,今年和去年都不太一樣。

澎湃新聞:

這樣的變化對創作有影響嗎?

李健:

在創作上的改變有兩點,一個是在旋律的使用上怎麼更節儉;另一個是用詞越來越小的變化對創作有影響嗎?心,越來越不敢隨便寫一句歌詞,因為你覺得每句話都是有用的。

就是要對詞更負責、更精準。比如可是和然而,基本區別不太大,但用可是好還是然而好,我會想很久。十年前我不理解,覺得有必要這麼細嗎,但現在就會想很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高考狀元當歌手,李健給他當綠葉,曾火遍全國,如今誰還記得他
    盧庚戌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穩定地名列前茅,雖然覺得自己高考考得不錯,但是對於理科狀元這件事,也有些出乎他的意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高考狀元著實讓老盧家風光了一把,在自得的同時,盧庚戌滿腦子都是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的美好憧憬。那時候,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個全國聞名的歌手。
  • 從網絡工程師成知名歌手,李健是如何將愛好變成職業的?
    【作者:小野】李健是大家喜愛的歌手,他的歌聲空靈悠遠,讓人回味無窮。殊不知,李健在成為歌手之前,竟然是個網絡工程師,作為清華才子,經過十幾年的奮鬥,他到底是怎麼將愛好變成職業的呢?李健從小就是個調皮的孩子,經常和同學發生摩擦,讓父母很是頭疼,但是他腦子聰明,從小學習成績就好,所以老師對他也是比較寬容。高三那年,清華大學面向全國文藝愛好者舉辦的冬令營開始招生,李健聽說在冬令營中獲得好的名氣可以給高考加分,於是便報名參加了。
  • 李健淘汰高巾立選擇大壯,被網友群噴,網絡歌手真就那麼俗?
    那麼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網絡歌手大壯與高巾立之間的PK。大壯上臺演唱的參賽歌曲是一首大家比較熟悉的《差一步》,他的心儀導師是李健,成功演唱完這首歌曲之後也獲得了李健老師的認可並為他轉身。當然這樣的結果令他很激動,在臺上的狀態也能看出來他很緊張,甚至連聲音都有些發抖。
  • 同是水木年華的成員,李健單飛後走紅,他清華畢業轉行賣農產品
    近幾年,李健越來越火。每首歌都帶著詩情畫意,得到歌迷們的熱捧。他曾經是水木年華組合的成員,因為一些原因選擇單飛。儘管離開了組合,卻沒有離開歌壇。單飛後低調了很多年,直到一首首原創歌曲被歌迷們認可,才走到臺前。當初,水木年華最火的一首歌就是一生有你,紅遍大江南北。
  • 李健:今天終於可以坦然地,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了
    那年頭正是R&B、電子樂興起的時候,盧庚戌想做更搖滾、節奏感更強的流行音樂。而李健不想迎合市場,只想安安靜靜地做喜歡的音樂,做人失去了自我,那音樂也就失去了色彩。乍一看,李健不知變通,固執得有些可愛,既然反著潮流來。
  • 易經| 歌手李健的北京浮生記
    拿過的各種獎,不比李健少。1998 年,他也跟李健一樣,在清華舉辦了自己的演唱會。兩人第一次合作,就拿了校園歌手大賽的一等獎。所謂音樂事業,是從這裡開始出發的。校園歌手再偉大,敵不過象牙塔外的現實世界。1998 年,兩人畢業。在開完各自的告別演唱會後,李健與繆傑各奔東西。他們都沒有選擇做音樂,而是延續了工科的專業,當了工程師。
  • 流行音樂與時代同行?聽聽歌手李健怎麼說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它要符合音樂的藝術屬性,而不能只滿足「流行」。好歌的標準,淺層次是悅耳,最高層次是直擊人心。流行音樂獨具魅力,因為它兼顧著音樂和文學兩種藝術法則。創作者既要掌握音律,也要掌握文字,還要掌握其間的奧秘。
  • 走進歌手李健的家,生活中排斥新鮮事物,連家裡裝修也很復古風
    走進歌手李健的家,生活中排斥新鮮事物,連家裡裝修也很復古風大多數年輕人認識李健是在《我是歌手》中認識到的,在節目裡他申請唱了《貝加爾湖》,《當你老了》,《車站》等自己的經典作品。其實李健之前是水木年華組合的歌手主唱之一,雖然這個組合不在了卻流傳了許多的好聽的作品。在李健身上有許多有意思的標籤,比如"清華男神","音樂詩人","高冷段子手"。在節目裡嚴肅又不失搞笑,讓他圈了很多的粉。他其實早早的就結婚了,和妻子孟小蓓是個丁克家族。如今妻子低調的在家生活,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私下生活和豪宅是怎麼樣的吧。
  • 《歌手》李健再唱小眾歌 彭佳慧梁博終極補位
    網易娛樂3月17日報導 上周《歌手》第八期落下帷幕,李健用一曲《父親寫的散文詩》放出催淚彈,引發網絡集體回憶熱潮。持續走心路線,本周他再次唱響《十點半的地鐵》的故事。
  • 李健調侃周杰倫:最高段位的性感,是靈魂有趣!
    李健被尊稱為「音樂詩人」,也被戲稱為「秋褲男神」和「被音樂耽誤的段子手」。甚至有人美稱他為「中國罕見的知識分子型音樂人」(語出文學批評家朱大可)。但在書單團隊的小夥伴小九看來,李健的人生態度,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 李健好聲音紀錄片:蘇瑋不是誰的影子,已具備職業歌手的能力
    分享音樂,閒談娛樂。原創文章,抄襲必究。最近幾天,曲響菌連日發文寫了關於《李健好聲音紀錄片》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吃瓜群眾的共鳴。這一期,咱們繼續接著這方面的話題往下說,這一次,咱們聊的是關於李健戰隊的學員蘇瑋的話題。
  • 吉他王子李健的吉他之路
    他幫老師做事情,不僅鍛鍊了自己,還能免去學費,因此,就一直深入地學下去了。二、吉他是李健音樂生涯的啟蒙者和開發者。李健回憶說,在他學吉他以前,中學的音樂課上,因為對樂理完全不懂,回答老師的問題總是不對。但學過吉他之後再上音樂課,李健就成了全班樂理知識最棒的了。
  • 《我是歌手》李健拒當主持人自曝愛看韓劇 帶偶像傳紀上場
    《我是歌手》李健拒當主持人自曝愛看韓劇 帶偶像傳紀上場2015-03-16 11:31:50 來源:  騰訊娛樂綜合    《我是歌手》常規賽最後一期淘汰賽以譚維維被末位淘汰告一段落。但在節目播出後,另外一位歌手李健的表現卻引起更多的注意:他手裡拿著一本什麼書?那本書的作用是不是被他拿來墊屁股用的?對此,在《我是歌手》突圍賽後接受記者採訪時李健透露,書的作用是「我想要萊昂納德·科恩賜予我更多的低音」,但他絕對沒有把偶像坐在身下,「只是放在背後了」。談及幽默的一面被觀眾熱捧,李健直言並不意外:「可能是我以前這一面展示得很少,其實我的幽默還有很多,但是都沒有播出來。」
  • 《傳奇》是李健的原唱,從王菲這開始火,兩個人更像是朋友
    李健在不少人心目中是男神,而且他能被大眾認可也是靠著他自己的實力,可能是參加了幾檔節目或者是參加了幾個活動,自然而然就紅起來了。其實在他參加節目之前,真正讓他紅起來的原因還是王菲所做的事,也是因為這件事,讓大眾認識到了李健。
  • 歌手李健結婚了嗎 李健老婆孟小蓓個人資料學歷年齡介紹
    中國新歌聲導師李健也太幽默了吧!相信很多人都被李健所圈粉,那麼歌手李健結婚了嗎?李健老婆是誰個人資料介紹。下面來看看。歌手李健結婚了嗎  歌手李健已經結婚了,老婆是孟小蓓。  總有一種老公叫做別人家老公!清華哥哥李健是有老婆的,這讓諸多女粉絲瞬間心碎了。
  • 曾經紅遍樂壇這些歌,都是李健創作的,捧紅了別人卻沒有捧紅自己
    曾經紅遍大江南北這些歌,都是李健創作的,捧紅了他人卻沒有捧紅李健!李健作為一名創作型歌手,在他出道的這些年中,先後也創作了很多知名的作品!前幾年他一直默默無聞,娛樂圈中並沒有很多他的消息,而且他也不是特別的火,只是在一個很小眾的範圍內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他的作品主要都是民謠!
  • 那英、李健、李宗盛等對刀郎音樂的評價,音樂素養差距一目了然
    2010年,在評選「樂壇十年影響力歌手」時,刀郎高票入選,很多評委力挺刀郎,認為他是草根歌手代表。結果,被評委主席官那英一票否決。那英反對的理由讓人咋目結舌,「刀郎的音樂沒有音樂性,缺乏審美性!」這件事還遠遠沒有結束。在好聲音節目上,那英還說:「只有農民在KTV才點他的歌」。那英這一句話引發了眾怒。甚至有名人發表了對此事的看法。譚詠麟這樣評價刀郎:「十年難遇的歌手!」
  • 李健這首歌火了十幾年,王菲也翻唱過,但他卻只拿過三百塊版權費
    李健這首歌火了十幾年,王菲也翻唱過,但他卻只拿過三百塊版權費李健因我是歌手舞臺被廣大的觀眾熟知,以前的他還是組合的一員,後來因為某些事情單飛,不過自己發展的挺不錯,在歌手舞臺上也是讓別人知道了李健,李健幽默的個性和他敘述故事般的唱歌方法,也是很受人們的喜歡
  • 三十而立是不正確的,歌手李健:「我覺得四十能立就不錯了…」
    歌手李健就認為,自己是一個四十而立的代表,「 三十而立是不正確的,三十很難立起來。所以年輕的朋友們不要太著急,不能像我當時老想這句話,我覺得四十(能立)就不錯了,真是這樣的。」實際上,三十而立,說得是人生變成熟的一個尺度。而李健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與他自己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 李健佳作無數音樂成就極高,但淡泊名利,在娛樂圈是怎樣的存在?
    後來發生轉機,在2010年天后王菲卻在春晚上翻唱李健的歌曲《傳奇》,從此李健的知名度就此發生翻轉;2013年春晚,李健和孫儷合唱《風吹麥浪》之後就成為音樂界的當紅人物;2015年在《我是歌手》第三季中一首《貝加爾湖》曲風獨具韻味。他從來不迎合觀眾口味做商業化的流行音樂,而是一直堅持自己的路線,最終獲得大眾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