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我們大中華,從古至今的語言文化不管是從甲骨文還是文言文都是非常蘊含風味的。而如今有傳承到現在的無疑肯定是成語比較多了。成語作為我國古代非常經典的一種典型語言文化,憑藉著小小的幾個做表達的含義是讓我們極其佩服的。不論是在聊天,還是在寫作都已經離不開成語表達的這一重要模式。可以說每個成語都流傳著古代的一段故事,這段故事正是講述著這個成語的含義。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一個成語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說到這個成語大家應該都知道什麼意思吧!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流傳著古代怎麼樣的一段故事呢?今天小編就來跟你們科普科普一下吧!
在古代有一個叫做張三的人,他擁有三百兩銀子,他思來想去總覺得把這樣的一步巨款放家中不太安全,後來他就找了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將300兩埋在土裡,後來他又害怕會被別人碰巧挖走,他又感到非常的危險。接著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在自己藏錢的哪裡立了一塊標誌,為防別人發現。而那塊招牌的內容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自張三立招牌後,他的鄰居王二路過這裡,發現了這個招牌並且找到了銀子。後來他拿走了銀子為了讓張三不懷疑自己並在這裡又立了另外一個招牌,招牌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立完他就安心回家了!說到這裡小編科普一下,這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後半句正是隔壁王二不曾偷!後來張三看到王二立的這個招牌之後立馬發現了自己的愚蠢。而當時在家裡笑著的王二估計在笑著張三很傻,但是她自己何嘗不是呢?而且他還比張三更傻!所以這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正是不打自招的意思。
說到這裡小編覺得:其實在如今這個時代很多新時代的年輕人都會犯同樣的錯誤,不是因為不注意,只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而已。當一個人在犯錯的時候,他心虛不想被人發現的行為卻恰恰引起了別人的注意。這個成語提醒人們要誠實,不管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用於面對負責任才是一個男子漢該做的事情。你們覺得小編說的對嗎?對這個成語有什麼看法和意見都可以在留言板上進行評論哦!「此地無銀三百兩」有著怎樣的故事?網友:下半句故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