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外媒網絡出現了有關居住在我國廣州市的非洲人受到歧視的報導,包括有非洲人被趕出家門,有人不可進出旅館、飯店,也有人被沒收護照,被迫接受新冠肺炎測試等。廣東地方官員表示,為防止境外輸入,國內採取的嚴厲措施並非專門針對非洲人,外國人一視同仁。
我國廣州是中國最大的非洲人社區所在地,有許多非洲商人。2019年底,有超過13500名非洲人居住在該市,佔所有已登記外國人的15%以上。不過相比09的20000名非洲人,數量還是有所下降的。到2020年4月中旬,疫情期間的廣州非洲人總數已下降至4500人左右,不過,這些數字並不包括代表持有過期籤證或非法入境的非洲人。
而在最近發生的一系列「歧視」事件中,廣州麥當勞有一封英語告示顯示寫著「不允許黑人進入」。非洲的網際網路用戶看到了這些報導,在推特上發著#ChinaMustExplain(中國必須解釋)和#DeportRacistChinese(報告中國種族主義)標籤,導致事情發酵。
非洲很多網民都表示憤慨,譴責在廣州對同胞的待遇並要求作出解釋,而其他人則更加直言不諱,包括肯亞國會議員摩西·庫裡亞(Moses Kuria),他建議在肯亞的中國國民應離開非洲,返回自己的國家。
非洲各國的媒體也都刊登了頭條新聞,譴責對中國對非洲人的待遇,如:「中國的肯亞人被歧視時哭泣尋求幫助 」,「非洲因種族主義和貌相而與中國對峙」,「對新冠病毒的擔心引發了中國對非洲人的仇視心理。」
接著,十幾位非洲領導人召集了中國大使,抗議在我國對待非洲公民的做法,一群非洲駐北京大使也向我國外交大臣王毅發了一封信,譴責對我國的做法是「 汙名化和歧視」。
不論真相如何,我國還是在尋求以和平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畢竟中非關係過去發展良好,保持平穩也很重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已成為許多非洲國家的重要經濟夥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在2018年超過1850億美元,而在2008年時還只有1020億;2000至2018年間,中國的已經給非洲國家政府提供了超過1520億美元的貸款,已成為非洲最大的債權國,估計非洲所有公共債務中,有20%是欠中國的。
另外,而本次疫情中,中國對非洲的援助也是體現友好的點。
與歐洲和美國相比,整個非洲大陸的新冠病毒病例數仍然較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截至4月26日,加納已報告1279例,肯亞336例,奈及利亞1095例,南非4220例,辛巴威29例。但由於許多非洲國家的醫療體系薄弱且有限,可能會不堪重負,因此人們對非洲疫情成為危機的擔憂也越來越大。
中國已經向包括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在內的幾個非洲國家派遣了醫學專家小組,阿里的馬雲捐贈了口罩和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上周他的基金會宣布向非洲提供300臺呼吸機,優先考慮沒有呼吸機的國家。中國海外社區還組織了包括食品和基金在內的捐贈活動。
由於缺乏足夠的醫療設備和物資,非洲領導人承認自己在公共衛生危機中尋求中國的支持,而更大的希冀是,許多非洲國家想要依靠與中國相對友好的雙邊關係來實現自身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
最近,我國政府會見了來自20個非洲國家的代表,外交部長王毅在與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的電話中形容中非關係「 堅如磐石、堅不可摧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致辭中也表示:「所有外國人都受到平等對待。我們拒絕差別待遇,對歧視的容忍度為零。」
#非洲 #歧視 #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