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育兒內容的第17期,我是善於剖析孩子問題,還能給問題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
這期的內容,就是解答孩子們「到底要不要早戀」。
接下來的內容請慎看!
前半部分是得罪家長和老師們,但孩子們必須知道的事實;後半部分是得罪孩子們的,但家長和老師們都知道的事實;
早戀動了誰的蛋糕?
其實早戀,本身就是一個偽概念。認識這一點的孩子,才能認識到所有以對抗父母自證獨立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
生理上,孩子們10歲左右開始發育,女孩子15歲發育成熟,男孩子16歲發育成熟;初高中階段的少年少女們,彼此產生懵懂的愛慕之情,是人之常情。
而之所以很多人把這種情感定義為「早戀」,是因為學生談戀愛,不管某些人重不重視,但確實影響某些人的KPI。
這個某些人,既指家長們,也指老師們。
學校們的KPI自然是升學率,家長們的KPI則是好孩子,咱們做個測試:
「你家孩子早戀了!恭喜恭喜啊!」,認為是讚美的請評論區扣1,認為是嘲諷的請扣2。
以前高考被譽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不同了,大學錄取率已經達到了將近80%,但並不代表著就沒有升學壓力,因為這部分升學壓力,被轉移到了中考上,高中的率取率只有大約50%。
殘酷的升學率是很容易讓人異化的,所以這些年,音樂老師、美術老師經常「被請假」,要不是近幾年體育佔據中考分數比例的分量被加重,體育老師也要跟著在辦公室泡枸杞。
基本上,父母也好,老師也罷,反對「早戀」的最大原因是「耽誤學業」,雖然他們並不能有效證明這兩者有必然關聯,然而那時候沒有話語權的我們無力公然抵抗。
中國一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到了高考結束報志願的時候,才開始思考自己「適合學什麼」,到了法定的「適婚年齡」,才開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感情。
直到現在,很多父母要求我們初中高中不許早戀專注學業,到我們畢業之後這些父母卻成了孩子「每逢佳節被催婚」的始作俑者。
原因是和當年棒打鴛鴦的理由是一樣的可笑:從好孩子就該不早戀,變成了正兒八經的人兒都會結婚生子。
並且他們最擅長把別人家的小孩曾經早戀過的事實給自動屏蔽了,你看,像我丈母娘,就死活不相信她的寶貝女兒曾經兩次早戀過。(我好像暴露了點什麼)
很多人就是在這種壓力下,懵懵懂懂的相親,匆匆忙忙得進入一段婚姻關係,結果發現自己困於牢籠。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85後和90後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至今淅爸都三十好幾了,身邊仍然有很多單著的同齡人,他們不是沒談過戀愛,當問及為什麼不結婚的時候,大都會回答一句「不合適」,可問及他合適的標準是什麼,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但問起為什麼他們和前任走不下,卻都逃不脫如下三個原因: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懵懵懂懂進入一段關係,又掙脫著想要離開。-不了解異性思維,溝通不來,導致語言暴力充斥著兩個人的生活;-不懂得相處方式,總是用「我不要你覺得好,我要我認為的好」去感動對方,導致兩個人都很疲憊;或基於迷信緣分,或因為父母的經驗傳授所致,又或者是自身成長經歷使然,很多家長老鐵仍然一廂情願的相信緣分是水到渠成的一種事情,也不承認法海和月佬都是他們扮演的角色。
愛是一種能力,很多從沒學會愛與被愛的人,被盲目得投進一段長期關係中,也很難得到幸福的體驗。
父母、老師們告訴我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得不到真實體驗,因為愛是一種需要親自體驗並且修煉的能力。
之前看過一段視頻,印象深刻。
日本八街南中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屋頂告白大會」。
校長主持,學生走上屋頂向喜歡人大聲告白。一個初一小男孩木村啟希,面對喜歡的女生,他狂喊了16次「喜歡你」。雖然結局是女孩子的一聲「對不起」。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忍住眼淚說出了一聲「謝謝」。
然而這種做法是很難以在中國存在的,有幾個校長有勇氣開展這種極具爭議性的活動?那可是得全體家長都同意的節奏啊!
即便辦了,又有多少個孩子敢於克服自己心中那關於早戀的罪惡感,走上臺去發表愛的宣言呢?
實際上,這位校長的做法傷害了誰?既沒有傷害自己和家長的KPI,還讓孩子正當且光明正大的修煉了自己的愛的能力。
面對喜歡的人,大大方方說出自己的喜歡。被拒絕之後,坦坦蕩蕩說出一聲「謝謝」。
這是很多成年很久的人都沒學會的事情。
所以啊,父母、老師的勸慰話語,始終只是你的一個參考,並不應該成為你要不要戀愛的理由。那麼問題來了。
沒人反對,你就可以早戀了嗎?
愛這種能力確實是需要修煉的,可不得不說,多數孩子是達不到修煉條件的。
沒有深厚的內力,打出來的只能是降龍十八拍。
就好像汽車裡面的動力系統和制動系統。愛的能力,就是發動機,一輛車只有動力系統而沒有制動系統,大馬路上橫衝直撞,就只會是一場災難。有了制動系統才不會一頭撞在鋼板上,這個制動系統就是自制力。
所謂的自制力並不是指在性方面,而是針對早戀對於學習和人際交往方面產生的影響。
作為過來人,我來告訴你,沒有制動系統的寶寶們會經歷怎麼樣的狀態:
剛開始談戀愛,你會覺得超級美好,而學習情況也沒什麼影響。
別急,事兒接著來呢!你會越陷越深越陷越深,每天只會想著那個人兒。
這時你會發現,你和身邊的異性朋友竟然開始慢慢疏遠,沒有一個可以真正玩得來得異性朋友。
因為你過於注重保持這段戀愛關係,害怕對方吃醋,刻意保持和異性之間的距離,曾經玩得好的異性朋友被你推得越來越遠。
天真的你肯定以為,異性朋友減少,同性朋友會保持。不可能的!
你能保證你的他不和異性玩兒??你還能保證他們一起玩兒你不吃醋不生氣???生氣之後對那些朋友還是以前一樣的看法嗎???
最後你只會剩下身邊幾個不和異性玩兒但也很無趣的朋友,而他身邊依舊有那麼多朋友,時不時還會有幾個新朋友加入,異性朋友也是一個沒少。
這時候你會覺得不公平,為什麼呢?我為你放棄這麼多,而你呢??
你開始會動不動就生氣,特別是看到他和其他異性玩兒的時候。而他呢,生氣了會哄你,「我跟她沒什麼!要怎麼說你才信?」,接下來各種山盟海誓,我心照明月來哄你。
好,你開心了,你覺得他還是最愛你的,可是到後來你會發現,他明知道你會生氣,還是會和別的異性玩兒,在知道你生氣之後,假裝沒發生什麼一樣依舊對你好和你聊天。
這時候你已經很失望了,你對他語氣冰冷,希望他能知道你生氣了,不要再和其他異性玩太近。可是你不懂的是他已經知道你生氣,只是故意不挑明。
再說學習方面
剛開始確實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因為你在吃老本兒),可到了後期你會發現,你已經沒有心思學習了,上課想他下課想他自習想他回家還是想他睡醒還是想他,想和他聊天說情話。
時間久了,成績下降,心情崩潰,還找不到原因。
在這種壓力下,所有東西都在慢慢離開你,這都是因為你的ta。
所以我勸那些太強自制力太差的孩子,不要在學校談戀愛了,你可以暗戀,可以把他當學習的動力,但是不要耽誤了自己。
當然不排除兩個人戀愛一起努力變好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試著走下去(這種情況我活了30多年是沒親自見證過,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你說,我熬得住,對吧,可家長憑什麼信你?你能控制得住自己看小說、玩遊戲的癮嗎?本質上,這和喜歡一個人並對其朝思暮想的情況是一樣的,其底層都是欲望,連低一級別(對物的欲望)你都沒辦法控制,又何必空口說白話?
對著你喜歡的、暗戀的對象,你可以大大方方的說喜歡,但不一定要在此時進一步發展。
對於早戀這個事兒,是因人而異的,毛主席都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接班人的咱們,還得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而不能盲目,現在,你知道該怎麼選擇了嗎?
其實最後只有一句話,如果一段情感沒有把你變得更好,而是變得患得患失,越來越差勁,趁早放棄吧。因為兩個人結合的主題,始終是共進步,而不是共墮落。
好了,關於「到底要不要早戀」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如果你覺得我的觀點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幫助,還請不吝點讚,如果能點擊個關注那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了!
我是淅淅爸,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