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在華留學生:每年在中國過不一樣的春節

2020-12-17 中國僑網

埃及在華留學生:每年在中國過不一樣的春節

2017年02月17日 07:06   來源:人民網   

參與互動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只要你對中國文化有一點點的了解,或者你學過一點點的漢語,就一定會知道春節在中國文化的重要意義。

  對我來說,自從開始學漢語,每位中國老師總會給我們講春節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中國人怎麼準備過春節,怎麼過,吃什麼等等關於春節的精彩的話題,使每個同學心裡好期待親身到中國過春節。

  隨著中國和埃及友好關係日益加深,在埃及的華人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學漢語和想了解中國文化的埃及人也越來越多,所以,每年春節,埃及就會舉辦很隆重的「歡樂春節大廟會」。一來,是為使獨在異鄉的華人也好好過年,二來,讓更多的埃及人雖然身在埃及,也更深地了解中國文化和感覺到春節的快樂。但對我來說,當時每次在埃及參加春節廟會,雖然很開心,但是我相信「百聞不如一見」,所以只能讓我更加渴望親眼看到中國的春節廟會。

  時光荏苒,今年已經是我在中國過的第三個春節了。這三次的春節跟在埃及過的春節大廟會,還確實完全不一樣。而且,在中國度過的這三次春節,每次的經歷與感受也都有所不同。

  2011年:「埃及人在囧途」

  記得2011年是我第一次在中國過春節,那年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當時在大連外國語學院留學。寒假時,我和朋友想當然地認為,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也一定是過春節最熱鬧的地方,因此與朋友決定去北京找朋友玩兒。由於當時對中國的了解還是不太深,也不知道怎麼訂火車票,所以只能去火車站買票。沒想到一進到火車站,就發現人山人海,到處是人,好不容易費太大勁兒才來到售票處,又受到了一次打擊——不管軟臥、軟座還是硬臥、硬座,兩周之內,到北京的火車票全部都賣光了。看我們又吃驚又可憐的樣子,售票員告訴我們,現在唯一選擇是我們從來沒聽說過的「無座票」。不記得當時是我們也沒太明白,還是沒敢想像是什麼意思,反覆地問售票員是完全沒座位的嗎,售票員微笑地對我們說,是沒有座位,不過會有人下車,到時候你們可以坐下,還繼續說現在只剩下四張無座票,要的話最好趕快買,於是我們又猶豫又感覺有希望地,買了兩張。買好了票,我跟朋友一邊看票上寫的「無座」,一邊對視著哈哈大笑,突然間就想起了在埃及時老師跟我們講春節時所描述的場景,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春運」。從此,「春運」已成為我們在中國最難忘的回憶和教訓,我們也把這回憶叫做「埃及人在囧途」。

  2014年:第一次在中國人家裡過年

  2014年雖然是我第二次在中國過的春節,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甚至能說是我過的第一個真正的春節,因為那年是我第一次在中國人家裡和跟中國人一起過春節。那次的春節有我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住在中國人家裡,第一次親眼看到中國人為過年所做的準備,第一次親手貼春聯,親手包餃子,親手放鞭炮,也是第一次親身經歷與中國的一家人團圓,一起看春晚,一起吃餃子,嗑瓜子。此次體驗令我感覺,雖然中國文化和埃及文化不一樣,但中國人與埃及人一樣熱情、一樣友好和一樣好客,也雖然中國人和埃及人過不一樣的節日,但是我們過節日的氣氛一樣熱鬧、一樣快樂和一樣溫馨。

  2017年:新疆的熱鬧中國年

  今年的春節,是我在中國過的第三個春節。雖然已經是第三次了,也是跟中國家庭一起過的,但是還是有不同的經歷與感受,也還有很多初體驗。今年的經歷也正好讓我親自感覺到今年的央視春晚中的小品《天山情》所描述新疆人的熱情、大方與對祖國和生活的熱愛。

  很幸運今年的春節我跟一家新疆人一起過的,那幾天,他們天天熱情地給我做一道又一道美味可口的中國菜,新疆的抓飯、粉湯和北京人愛吃的燒餅和油餅,還有各種餡兒的餃子和包子,各種肉類與蔬菜的火鍋等各種各樣的中國美食和點心,都讓我大快朵頤,大飽口福。不僅如此,我還終於學會了做幾道中國菜。他們教我怎麼做我最愛吃的抓飯和餃子,回埃及之後,我也要給家人和朋友做,讓他們嘗嘗中國菜。

  除此之外,他們還帶我逛逛春節廟會。這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國逛春節廟會,比想像中的更熱鬧更歡樂。廟會裡不僅有各種各樣的遊戲、紀念品和好多美味的小吃,還有相聲表演。一邊吃糖葫蘆,一邊聽他們給我講的有趣的故事,成為我最開心的時刻。

  電子紅包:最新鮮和最有趣的事物

  說到春節,除了春節的美食,廟會等話題,還有一樣東西也很重要,那就是中國人過年不可缺少的「紅包」。毫無疑問,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錢還是最會令人高興。事實上,「紅包」並不是中國所獨有,許多國家過節日時也有類似 諸如「紅包」這樣的長輩給小孩壓歲錢的習慣,埃及人也是如此,我們稱為 「散錢」。

  電子「紅包」是今年春節我親身經歷的又新鮮又有趣的事情之一。在我的中國朋友家裡,不管年紀多大,不管在何處,搶紅包和發紅包已經成為他們一家人、親戚、朋友之間一天不可缺少的歡樂環節。跟他們在一起,幾乎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並感覺到發紅包和搶紅包為他們一家人和親戚朋友所營造的歡樂和溫馨的氣氛。為了跟他們湊熱鬧,我也學會了發和搶紅包。在我看來,電子「紅包」是一件最聰慧、快捷、最棒的發明,因為它具有穿越空間和跨越距離的能力,就算你沒來得及跟家人團圓,也能收到他們一份的愛心,還能避免同學或同年齡人面對面給紅包的尷尬,反而變成一種最歡樂和有趣的事情。可以說,「紅包」是老少鹹宜、上下同樂的事物。

  在中國過的這三個春節,給我帶來的感受都不一樣。因為每一年我所看到的、聽到的和吃到的都有所不同,每年都有新的經歷與感受。我也非常感激我中國朋友,他們所作所為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很難忘和很美好的回憶。

  總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在中國生活,隨著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一年比一年深一些,我也一年比一年感受到春節濃烈的年味,一年比一年感覺到中國人的熱情與親切,一年比一年更敬佩這偉大熱情的國家和人民。

  山東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讀博士生 阿瑚德(埃及)

【編輯:齊倩茹】

相關焦點

  • 在華留學生:中國一定會找到解決方法
    今年春節,蘭州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孔德像往常一樣在宿舍裡自己做飯、抓緊時間寫論文。孔德告訴記者,遠在烏克蘭的家人擔心他的安全,每天和他視頻聊天。但他覺得,中國可以戰勝疫情。「現在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基層幹部非常辛苦,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我想給他們打氣加油。」
  • 看看中國留學生是怎麼過春節的
    然而,對於遠在異國的留學生而言,「回家過節」是奢侈的。首先是來回機票,從經濟上束縛住留學生的「回家」夢,其次是大部分學校假期安排與咱中國春節不匹配。據了解,中國農曆春節期間,歐美大部分學校並不放假;在亞洲的部分國家,春節期間有較短的公眾假期。而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由於正值夏天,學生們剛好有長達三到四個月的暑假,才能得空回家過個好年。
  • 日本千葉大學中國留學生友好聯誼會舉行春節慶祝
    日本千葉大學中國留學生友好聯誼會舉行春節慶祝   中國的傳統舊曆春節是全球華人的最重要節日,身在海外的大多數留學生雖然不能回國過年但也儘量以大小團體聚會的形式歡度春節。中國在日本的留學生人數眾多,他們的春節是如何度過的可以反映出留學生在海外過春節的一個側面。  日本與中國同為亞洲國家,文化習俗有許多相同之處。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力推廣西方文化,現在的日本已經不重視舊曆的春節了。
  • 在華留學生讚嘆中國發展圖景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題:在華留學生讚嘆中國發展圖景新華社記者中國有幾十萬外國留學生群體。他們懷揣對古老東方的好奇與憧憬,在這裡學習生活。他們與中國同成長、共發展,這裡早已成為第二故鄉;站在新起點,展望未來,他們滿懷期許。
  • 中國留學生海外過春節:第一次包餃子,和父母視頻時哭了
    剛剛過去的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節日,遠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也用自己的方式在異國慶祝這一特殊的日子。今年過年,在法國已留學三年的許晴第一次包了餃子;在德國留學第二年的周丹,與家人視頻時,和去年一樣,又哭了;在英國留學李然則是在學習中度過中國年。
  • 埃及對華簡化落地籤政策 這裡有的不只是金字塔
    2018-10-16 17: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綜合整理9月25日,埃及駐上海總領事館官微發布,埃及簡化對華落地籤政策,從原來的一種落地籤途徑,增加為三種。大大方便中國遊客赴埃及。近日,埃及駐華使館旅遊處官微對該項新規進行了轉發。
  • ZQ日本留學:在日留學生過春節那點兒事
    今天ZQ君就跟大家聊聊在日留學生過春節那點事兒~一般在日留學生過春節大致有3種情況01不回國回家,在日本簡單的度過春節我們的春節假期一般是在2月份,今年比較早,但就算是二月份,日本留學的同學們正常情況下都還是在上課時間的。
  • 留學生藺妍:埃及失業率較高但中文系學生好就業
    藺妍,北京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畢業生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畢業生藺妍,2006年曾作為國家公派留學生到開羅大學進修了8目前,開羅已有660多人參加過孔子學院的漢語培訓。  一些教漢語的老師告訴我,現在到埃及旅遊觀光的中國旅行團和在埃及投資的中國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了。在埃及失業率比較高的情況下,中文系的學生在就業時反而比較吃香。  中國青年報:你能感受到中埃交流增加的狀況嗎?
  • 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舉辦
    人民網開羅1月22日電(記者周輖)21日,一場以「中埃共歡慶 同過中國年」為主題的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辦,吸引來自開羅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等5所埃及高校的學生及對春節文化感興趣的當地民眾積極參與。
  • 在華留學生:我是中國人,也是志願者
    為在華留學生築起健康防線疫情暴發,正值中國春節期間,很多留學生留守學校。做好留學生疫情防控,對於校園抗疫具有重要意義。今年春節,南開大學共有246名留學生在學校,為了保障他們的身心安全,學校通過各類渠道宣傳科學防控知識,通報最新情況;在武漢紡織大學國際學院,教師堅持在微信、QQ群分享英文版的科學防治知識,及時與留學生溝通;在太原理工大學,為了保障在校留學生的日常生活,學校定期為留學生上門配送物資,還開通了線上談心和心理疏導服務;在中國人民大學,學校通過網絡向留學生發布校園政策
  • 在華留學生的中國印象:為文化折服 為科技點讚
    在華留學生的中國印象:為文化折服 為科技點讚
  • 「回家過個中國年」:留學生讓春節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時尚」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的外籍留學生們回到住在國開展「回家過個中國年」主題系列活動,這是「華文星火」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實踐團第四年在海外開展春節主題活動。他們分赴泰國、印度尼西亞、蒙古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課堂、進家庭、進社區,帶領大家共同體驗中國春節習俗,讓家鄉的人們共享春節的歡樂與喜慶。為了讓家鄉的人們更好的理解和喜愛中國春節文化,留學生們將本土文化和春節文化更好的結合起來,讓中國年味更具「國際範兒」。在印尼日惹SMP BUDYA WACANA學校,當地學生們手繪熊貓燈籠。
  • 總臺阿拉伯語網紅「菲哈」成為「埃及中國春節晚會」新亮點
    王廣濱 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素雲):近日,在開羅舉辦的「2020埃及中國春節晚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阿拉伯語網紅「菲哈」成為一個新的亮點。臉書網紅帳號「菲哈」的主人王馨身在埃及,不僅擔綱了晚會第一主持,其臉書帳號上發布的晚會相關圖文貼子,讓埃及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網民們得以體驗到中國春節文化的獨特魅力。
  •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眼中的中國留學生,每年人數眾多,但成才的不多
    清華和普林斯頓的區別顏寧曾經對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做過一個對比,作為曾經兩所世界名校的學子,同時也是兩所高名校的教授,她眼中的兩所母校各有不同,清華大學用莊重大氣來形容,普林斯頓大學用優雅淡定來形容。
  • 從唐朝傳入日本的「春節」,當地人是怎麼過的?和中國真不太一樣
    據了解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從公元七世紀到九世紀的264年裡,先後向唐朝派出了十多次的遣唐使團,不斷吸收當時唐朝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典章律令等等,包括如今的相撲,馬球,圍棋和服飾都是從中發源出來的產物,所以日本很多文化都和中國類似。其中春節也從那時候傳入日本,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不過在日本的深造下,其實如今的日本春節和中國春節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但依稀能夠看到一些相同的東西。
  • 美官員說中國政府對不使用中國設備的中國公民實施制裁 駐埃及大使...
    在全球化的時代,5G開發應由各國共商共建共享,將5G問題政治化,搞小圈子的做法,不利於5G的發展,有悖公平競爭的原則,不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也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這名美國官員攻擊中國共產黨,攻擊中國政府,說「中國領導人在信息安全問題上表現出高度敵意」、 「中國法律規定要求中國公司需要向政府提供客戶的數據。」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最早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長達4000多年的歷史了。春節最初是由歲首祭祀演變而來,在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後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事實上,春節不只中國有,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韓國、朝鮮、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也將農曆新年列為法定假期。
  • 中國在德國還有塊「飛地」?都說漢語都過春節,中國有的一樣不差
    或許我們自己不知道,但在遠方,有一個對中國人態度十分友好,也很欽佩中國文化的小鎮,他們一直自稱自己是「中國人。」說不了幾句流利的漢語,卻把漢語定為鎮子上的官方語言之一,並且跟中國人一樣,還要過春節,堅持春節的習俗,有人戲稱這是中國在德國的一塊「飛地」。
  • 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與曼海姆市政府聯合舉辦巴符州—中國春節...
    庫爾茨(右)【環球時報歐洲版駐德國特約記者  烏蘭】3月9日晚,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與曼海姆市政府在曼海姆巴洛克宮共同舉辦首屆巴符州—中國春節招待會。曼海姆市政府主要官員和市議會代表,巴符州多個與中國結為友好城市的市鎮和德中友協代表,萊茵內卡地區和巴符州各界人士以及華僑華人、留學生和中資企業代表200餘人出席。
  • 留學生走進山師附小 帶來一場關於埃及文化的盛宴
    2019年10月31日下午,二年級六班田若衝同學的媽媽邀請來自山東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埃及留學生白美蓮,為全班小朋友來了一場關於埃及文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