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氧化醯基羥胺及其雜D-A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22 科學網

 

醯基亞硝基化合物 (acylnitroso compounds) 是活性較高的亞硝基化合物之一,從1973年開始廣泛應用在共軛二烯的 [4+2] 環加成反應中。這類雜Diels-Alder反應是合成多羥基生物鹼、噁嗪衍生物等天然產物的重要方法。

 

醯基亞硝基化合物通常用高碘酸鹽、二氧化鉛、次氯酸鹽等氧化劑,原位氧化醯基羥胺來製備。但上述這些氧化劑毒性大,反應條件較為苛刻,副反應多。近年來,人們採用釕 (Ru)、銅 (Cu)、鐵 (Fe)等過渡金屬催化氧化醯基羥胺來製備醯基亞硝基化合物。這種方法雖然反應條件溫和、產率高,但具有催化劑製備難、需要額外使用配體、催化劑用量多等缺點。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盧崇道研究員課題組利用己內醯胺銠[Rh2(cap)4]為催化劑,過氧叔丁醇 (TBHP) 為氧化劑,在室溫條件下,對醯基羥胺進行催化氧化,原位生成的醯基亞硝基化合物與共軛二烯發生Diels-Alder反應,獲得了[4+2] 的環加成產物(如圖)。該方法操作簡單、反應條件溫和、催化劑用量少、反應產率高。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Synlett(2012,23(12): 1801-1804)上。(來源: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蘭州化物所親核催化的醯基遷移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醯基遷移反應是構建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醯胺是方便易得的原料,通過醯胺的C-N鍵斷裂實現的醯基遷移反應可以合成許多羰基化合物,但已報導的諸多反應中都只利用了醯胺C-N鍵斷裂後的醯基,胺基部分則成為了副產物,致使反應的原子經濟性較低。如果能同時把醯胺C-N鍵斷裂後的醯基和胺基部分都利用起來,則可以實現高原子經濟性的C-N鍵斷裂轉化。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這種打破傳統認知的非金屬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 多相光催化甲苯選擇性氧化研究進展
    採用多相光催化氧化甲苯製備苯甲醛, 具有反應條件相對溫和、產物選擇性較高、催化劑與反應液的分離較容易等優點, 正逐漸受到重視。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尹雙鳳課題組從光催化反應機制、催化劑類型(包括TiO2基、Bi基、CdS基、g-C3N4基等)等方面進行綜述和總結, 分析了近10年來甲苯光催化選擇性氧化的研究進展, 最後結合課題組在該方面的研究積累和認識, 對甲苯光催化選擇性氧化高效催化劑設計、製備以及光催化反應機制和高效光催化反應器的研發等方面進行了展望。
  •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1:41 上海交通大學田金淼課題組與蘭州大學塗永強教授合作,在銅催化的好氧氧化交叉偶聯反應的研究中取得一項新突破
  • 上海有機所等在周環酶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等在周環酶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07-30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周環反應在合成領域中非常重要,它能夠同時構建多個碳-碳/碳-雜原子鍵,並且往往具有很高的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而新型周環酶的發現及其催化機制的解析,對未來周環反應的開發具有重大的推動意義。但在自然界中,催化周環反應的酶卻鮮少報導。
  • JACS:Lewis酸催化的外消旋N-磺醯基氮雜環丙烷的動態動力學拆分
    近日,安徽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柴卓教授課題組報導了外消旋2-(雜)芳基-N-磺醯基氮雜環丙烷在Lewis酸催化下,通過C-N鍵斷裂與親核試劑發生立體歸一化的動態動力學拆分反應。相關工作發表在J. Am. Chem.Soc.上(DOI:10.1021/jacs.8b10217)。跳轉閱讀→化學加電子名片功能上線,行業「營銷化學武器」真的來了!
  • 用於甲醇氧化反應的一維高效納米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用於甲醇氧化反應的一維高效納米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俞書宏教授課題組實現了一維超細四元PtPdRuTe
  • 【有機】銅催化下叔丁氧基自由基介導的烯烴醯基-氰基化反應及機理研究
    圖1  含叔丁氧基的過氧化物的裂解考慮到烯烴雙官能團化反應在有機合成中佔有的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作者以烯烴的醯基-氰基化反應為模板進行了上述叔丁氧基自由基的β-甲基裂解的影響因素研究。並利用此最優條件對反應底物進行了拓展(圖3)。研究發現,該反應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適性:供電子和拉電子取代的苯乙烯類化合物均具有中等到良好的反應性,而且1,3-丁二烯和丙烯酸酯類化合物也能參與反應並得到目標產物。不僅如此,雌酚酮衍生物也能以71%的收率得到目標產物,說明該反應在合成中具有一定的潛力。
  • 周環酶催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周環反應在合成領域中非常重要,它能夠同時構建多個碳-碳/碳-雜原子鍵,並且往往具有很高的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而新型周環酶的發現及其催化機制的解析,對未來周環反應的開發具有重大的推動意義。但在自然界中,催化周環反應的酶卻鮮少報導。
  • 海洋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醯基轉移酶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Soc., DOI: 10.1021/jacs.0c07331)醯基基團是許多活性天然產物的藥效基團,催化醯基組裝的轉移酶因其寬泛的底物選擇性成為藥物研發中化合物結構多樣性研究的重要工具酶,但目前對於其底物選擇性的分子機制研究報導較少。
  • 重排反應匯總
    雜環化合物的環內或環外雜原子和其取代基之間通過開環-關環交換位置異構化的反應被稱為Dimroth重排。B. Rathke在進行三嗪類化合物研究時首先發現了此類重排,但其沒有對其機理進行解釋。1909年, O.
  • 銅催化疊氮炔環加成反應研究獲新進展
    水溶液中銅催化疊氮炔環加成反應銅催化疊氮炔環加成反應作為點擊化學的精髓,具有反應高效、條件溫和、產物收率高和後處理簡單,且末端炔基的應用可提供高的區域選擇性等優點,故而這一重要反應在有機合成、藥物化學、表面及高分子化學、以及生物偶聯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 金屬催化反應小結
    烷基滷化物和Pd(0)的氧化加成反應是非常緩慢的。而且,通過烷基滷化物的氧化加成反應得到的烷基鈀配合物經過β-氫消除之後,反應就停止在這一階段,而不再進行插入或金屬轉移過程。對於炔基滷化物來說,雖然沒有太多的文獻報導,但是炔基碘化物的確可以和Pd(0)反應生成炔基鈀配合物。另外還有鎳催化和銅催化的反應也有幾個經典反應,下面都有介紹。
  • 中科院大化所多相酸鹼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納米和原子水平上研究酸鹼催化是多相催化領域頗具挑戰性的課題,其難點在於既要考慮活性中心的幾何結構和位置
  • 環境工程|光熱催化氧化VOCs:光碟機動熱催化氧化法、光碟機動光熱協同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技術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將VOCs氧化分解為無毒的CO2和H2O,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綜述了國內外VOCs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進展,針對傳統的熱催化氧化技術的高能耗和光催化淨化技術的低效率等問題,重點總結了光熱催化劑的設計理念和對其作用機制的認知,展望了VOCs光熱催化氧化技術未來的發展應用方向。
  • 化工系負責研發的鹽酸羥胺催化法連續生產技術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化工系負責研發的鹽酸羥胺催化法連續生產技術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3日,由清華大學化工系王金福教授和王鐵峰教授負責、北京凱瑞英科技有限公司和化工系聯合攻關研發的「3000噸/年鹽酸羥胺催化法連續生產技術」,在山東德州寧津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被鑑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王喜慶團隊在通過氧化脫羧合成1-烯烴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  1-烯烴作為一種理想的下一代能源物質與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方式受到廣泛關注。目前,1-烯烴主要通過傳統的石油工業產品乙烯聚合而成,但通過該方法只能得到偶數碳鏈長度的烯烴。
  • 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課題組單原子催化劑催化氧化甲醛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DOI: 10.1016/S1872-2067(20)63571-9近日,《催化學報》在線發表了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教授團隊在催化氧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報導了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研究單原子催化劑Ti/Ti3C2O2催化氧化甲醛。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周君慧,論文通訊作者為:敖志敏教授。
  • 耶魯大學Pfefferle & Batista團隊JACS:三氧化二鐵對催化甲烷氧化反應及過程中間體和反應機理的研究
    其在低溫(500°C以下)催化燃燒甲烷至CO2中具有出色的轉化率、選擇性和極低的活化能。為了了解反應機理,我們設計了同位素氧示蹤劑實驗,以研究晶格氧和氣相氧的各自作用,我們發現反應過程與Mars van Krevelen(MvK)型氧化還原機理相一致。
  • 張亞文教授課題組在貴金屬/稀土納米結構及其功能調控研究中取得...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亞文教授課題組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下,與嚴純華院士課題組合作,在貴金屬/稀土納米結構及其功能調控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J. Am. Chem. Soc. 2012, DOI: 10.1021/ja3090934;J. Am. Chem. Soc. 2012, 134(6), 3255 − 3264;J. Am. C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