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機所等在周環酶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11 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等在周環酶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07-30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佳海課題組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唐奕課題組合作,解析了高解析度的LepI及其與底物類似物或產物4、5、6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與UCLA的Kendall Houk課題組合作開展理論計算工作,系統地闡釋了LepI催化的分子機制。該工作於7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周佳海課題組的博士生蔡毓娟、唐奕課題組的博士後Yang Hai和Masao Ohashi並列為論文第一作者。

  周環反應在合成領域中非常重要,它能夠同時構建多個碳-碳/碳-雜原子鍵,並且往往具有很高的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而新型周環酶的發現及其催化機制的解析,對未來周環反應的開發具有重大的推動意義。但在自然界中,催化周環反應的酶卻鮮少報導。

  2017年,唐奕課題組報導了一種S-腺苷甲硫氨酸(SAM)依賴的多功能周環酶LepI,它既能催化雜Diels-Alder(HDA)反應,又能催化逆Claisen重排反應(Nature, 2017, DOI: 10.1038/nature23882)。LepI屬於O-甲基轉移酶家族,但是它卻沒有甲基轉移酶活性。為什麼該酶可以立體選擇性地催化脫水反應、HDA反應和逆Claisen重排反應?SAM的作用又是什麼?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周佳海課題組和唐奕課題組、Kendall Houk課題組合作,進行了深入研究。

   LepI蛋白的母體結構通過硒的單波長散射方法被解析。在該結構中,兩分子的LepI以N端結構域互相纏繞交錯在一起,而C端結構域則是具有O-甲基轉移酶家族典型的Rossman摺疊這種超二級結構,且每分子的LepI結合一分子輔酶SAM。結合LepI與4、5、6複合物結構以及對過渡態複合物結構的計算和生化實驗,該文提出LepI在催化脫水反應過程中,H133作為鹼對吡啶酮上的羥基攫氫,R295以及附近的氫鍵網絡促進了這一反應。而在HDA反應和逆Claisen重排反應中,SAM、H133和R295以及活性口袋中的其他極性殘基協同作用,產生一個合適的電場,使反應物處於適宜反應發生的取向,穩定過渡態,降低能壘,實現靜電催化,促進反應的發生。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先導B項目、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項目以及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LepI蛋白的母體結構 

 

圖2 LepI催化的脫水反應、HDA反應和逆Claisen反應以及晶體結構中所使用的底物類似物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佳海課題組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唐奕課題組合作,解析了高解析度的LepI及其與底物類似物或產物4、5、6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與UCLA的Kendall Houk課題組合作開展理論計算工作,系統地闡釋了LepI催化的分子機制。該工作於7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周佳海課題組的博士生蔡毓娟、唐奕課題組的博士後Yang Hai和Masao Ohashi並列為論文第一作者。
  周環反應在合成領域中非常重要,它能夠同時構建多個碳-碳/碳-雜原子鍵,並且往往具有很高的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而新型周環酶的發現及其催化機制的解析,對未來周環反應的開發具有重大的推動意義。但在自然界中,催化周環反應的酶卻鮮少報導。
  2017年,唐奕課題組報導了一種S-腺苷甲硫氨酸(SAM)依賴的多功能周環酶LepI,它既能催化雜Diels-Alder(HDA)反應,又能催化逆Claisen重排反應(Nature, 2017, DOI: 10.1038/nature23882)。LepI屬於O-甲基轉移酶家族,但是它卻沒有甲基轉移酶活性。為什麼該酶可以立體選擇性地催化脫水反應、HDA反應和逆Claisen重排反應?SAM的作用又是什麼?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周佳海課題組和唐奕課題組、Kendall Houk課題組合作,進行了深入研究。
   LepI蛋白的母體結構通過硒的單波長散射方法被解析。在該結構中,兩分子的LepI以N端結構域互相纏繞交錯在一起,而C端結構域則是具有O-甲基轉移酶家族典型的Rossman摺疊這種超二級結構,且每分子的LepI結合一分子輔酶SAM。結合LepI與4、5、6複合物結構以及對過渡態複合物結構的計算和生化實驗,該文提出LepI在催化脫水反應過程中,H133作為鹼對吡啶酮上的羥基攫氫,R295以及附近的氫鍵網絡促進了這一反應。而在HDA反應和逆Claisen重排反應中,SAM、H133和R295以及活性口袋中的其他極性殘基協同作用,產生一個合適的電場,使反應物處於適宜反應發生的取向,穩定過渡態,降低能壘,實現靜電催化,促進反應的發生。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先導B項目、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項目以及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LepI蛋白的母體結構 
   
  圖2 LepI催化的脫水反應、HDA反應和逆Claisen反應以及晶體結構中所使用的底物類似物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周環酶催化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佳海課題組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唐奕課題組合作,解析了高解析度的LepI及其與底物類似物或產物4、5、6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與UCLA的Kendall Houk課題組合作開展理論計算工作,系統地闡釋了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α,β-不飽和醯胺的底物局限於活化的醯胺,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由於其較低的親電性,在不對稱催化中應用較少。醯胺基團是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常見的結構片段,因此,開發基於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隨著醫藥、農藥、材料等領域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向有機分子中直接引入氟原子和含氟基團越來越受到關注,並發展成為國際與化學相關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芳烴的氟化和三氟甲基化反應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長期以來芳烴的二氟烷基化卻很少受到關注,與之相對應的引氟策略也十分少見。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共同通訊作者形式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全文(Article)。
  • 鄭州大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共建「分子催化與合成研究所」
    8月11日,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共建「分子催化與合成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院士、副所長李昂研究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關紹康出席儀式,雙方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師生代表參加儀式。儀式由關紹康主持。
  • 上海有機所在去芳構化反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遊書力團隊利用手性亞磷醯胺銥絡合物作為催化劑,從對稱的雙苯酚衍生物出發,通過催化不對稱去芳構化(CADA)反應高效地實現了含多個手性中心的螺環二烯酮化合物的催化不對稱合成( J. Am. Chem. Soc. 2020, 142)。
  • 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合物活化氮氣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鄧亮課題組通過引入具有強給電子能力的氮雜環卡賓配體,有效實現了從鈷分子氮配合物到矽基化二氮烯配合物的轉化,為可高效催化氮氣分子活化轉化的後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鄧亮課題組長期致力於低配位低價態鐵鈷配合物促進的小分子活化反應研究。
  • 蘭州化物所親核催化的醯基遷移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紀寶團隊一直致力於惰性化學鍵的活化與轉化研究。最近,他們在前期研究惰性C-N鍵選擇性催化斷裂(Org. Lett. 2019, 21, 1226; Chin. J. Org. Chem. 2018, 38, 1949)的工作基礎上,實現了首例Lewis鹼催化(親核催化)的醯胺C-N鍵斷裂重組的聯烯胺-醯化反應。
  • Angew: 上海大學在基於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獲重要進展
    近期,上海大學理學院化學系超分子化學與催化研究中心王洪宇副教授等在基於大環的多孔有機聚合物在水相中汙染物吸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雙酶體系催化形成天然產物中環丙基結構單元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唐功利課題組在天然產物CC-1065生物合成研究過程中,報導了由一個HemN家族蛋白(C10P>)和一個甲基轉移酶(C10Q)組成的雙酶體系共同催化形成CC-1065中的環丙基結構。
  • 中科院大化所多相酸鹼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納米和原子水平上研究酸鹼催化是多相催化領域頗具挑戰性的課題,其難點在於既要考慮活性中心的幾何結構和位置
  • 上矽所在氧化鈦基複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劑抗失活機制研究獲進展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如苯類及醛類)對環境和人體危害極大,VOCs在氧化性的大氣環境中成為形成PM2.5的前體物並可能產生臭氧;一定濃度的VOCs短時間即可傷害人的肝、腎、大腦和神經系統等甚至致癌。因此,如何實現大氣環境中低濃度VOCs的降解,對保障人體健康、環境安全、抑制霧霾頻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理論物理所電弱對稱破缺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理論物理所電弱對稱破缺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29 理論物理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舒菁課題組在上述問題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提出了通過新的對稱性(Maximal Symmetry)完美解釋電弱對稱性自發破缺的起源。
  • 水保所等在植被演替中有機質穩定性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水土保持綜合試驗站研究員劉國彬帶領的黃土高原生態修復科研創新團隊,在植被演替中有機質穩定性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natur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 上海生科院在人源NAD依賴型異檸檬酸脫氫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生科院在人源NAD依賴型異檸檬酸脫氫酶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
  •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對二甲苯「綠色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18-02-2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研究員王愛琴和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綠色對二甲苯(PX)合成路線中取得新進展,設計出一條以木質纖維素資源生物發酵產物(生物基異戊二烯)和甘油脫水產物(丙烯醛)為原料,利用碳化鎢催化分子內氫轉移串聯反應的合成路線。
  • 上海光機所薄膜損傷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然而,該類缺陷對雷射薄膜影響程度的科研報導較少,且大部分處於定性研究,基底缺陷影響薄膜元件損傷閾值的機制尚未明朗。基底缺陷包括吸收性雜質缺陷、表面劃痕和坑點等結構性缺陷,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在國際光學期刊Opt. Lett.上發表原創性論文[Opt. Lett.
  • 光催化與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術處理廢水的機制、進展和環境應用
    全文速覽這篇綜述總結了ICPB體系的最新進展,首先分別討論了ICPB中的吸附,光催化和生物降解的協同效應,自我調節機制,共同底物與競爭機制。然後總結了ICPB中光催化材料、多孔載體和生物膜的最新進展。接著介紹了光催化循環床生物膜反應器(PCBBR)的發展並總結了不同PCBBR構造的優缺點。
  • 有機半導體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電子自旋傳遞距離可達1微米
    有機半導體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電子自旋傳遞距離可達1微米 來源:中國科學報 • 2019-03-29 10:37:13
  • 郭紅超課題組在1,3-偶極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本網訊  日前,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在偶極環加成反應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手性有機膦催化的不對稱環加成反應,為構建新型手性雜環化合物提供了簡潔、高效的合成方法,相應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