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演講就是自由與民主的象徵。我們每天都在依靠演講去表達自己 、贏得信任,未來還要依靠演講去爭取合作、獲得投資……現實一點來看,需要用交際來獲得合作的過程,每一個步驟都離不開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準備成功的諸多條件時,訓練演講是肯定要投入練習的一項必備才能。
今天,精心選講俞敏洪老師在11月14日騰訊星空上的精彩演講。
大家以前肯定聽過、讀過俞老師的演講,但我敢說,即使作為一個演講熱愛者,很可能也沒有細緻地研究過演講稿。這一次,我們來從立意、結構,再到語言技巧,用一個學習者的態度進行分析,從俞老師的演講裡得到五項高超的演講技藝,相信你一定大有收穫。
★ 作為成熟的演講者,技巧其實是在大量實踐磨練下的自然流露;而我們作為學習者,則不妨用心揣摩、提煉,讓語言化為思想的力量、行動的肌肉。所以,本文只是我從個人學習和追慕的立場對做出充滿敬意的分析,若有不當之處,並非俞老師演講的本意,還請大家理解。
現在,我們來進入演講教學部分。
首先,我先總括演講背景和內容,配合分節整理出的結構(配合時間點,便於查找)精選每個片段中的重要內容進行樣本分析。力圖讓大家從整體上學習格局,從微觀上學習技巧。
演講背景:2017冬季·騰訊星空演講
根據百度百科詞條:星空演講是由騰訊娛樂、騰訊視頻主辦的名人演講主題活動,以「與浩瀚相遇」為主題,誠邀明星名人、行業領袖等公共人物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故事。
本次演講嘉賓(依出場順序):易小星、張杰、楊紫、馬原、黃聖依、俞敏洪、佟麗婭。
俞老師的演講稿結構:
第一節00:00-01:56:
熱場互動:與前後主講及觀眾交流,為主題鋪墊
第二節01:57-08:36:
提出主題詞「中年猥瑣男」;
形象描繪:為提出個人的深刻解讀做好鋪墊;
第三節08:37-14:56:
形象列舉:猥瑣男的五個特徵-貪、俗、棄、裝、懶;
★技巧點:引入對立概念,油膩與流動
第四節15:57-18:56:
價值觀引導-分析中年人的價值
第五節18:57-22:31:
提出四點方法論和總結升華
為了幫助大家更清晰直觀地了解成功演講中的元素和技巧,我以問與答的方式分節拆解其中精彩點,也可以回答大家關於演講最關心的幾個問題:
如何在演講開場時不冷場?
如何能讓聽眾對自己的演講產生興趣?
如何讓演講有邏輯感?
如何讓演講產生深刻立意引人深思?
如何讓演講產生實際價值?
第一節
00:00-01:56:
熱場互動:與前後主講及觀眾交流,為主題鋪墊
例及:騰訊、張杰、黃聖依、佟麗婭、粉絲;
如何在演講開場時不冷場?
演講實例:
當騰訊讓我來做這個演講的時候,我剛開始是拒絕的,因為我一看都是張杰,黃聖依,還有佟麗婭等,全是明星;而且我預料到在場有很多他們的粉絲,會舉著各種各樣的閃光牌來為他們助威,而在現場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舉我的閃光牌。(此處響起俞老師粉絲尖叫聲)果然不出我所料,我上場的時候發現一個閃光牌都沒有。(此處再次響起俞老師粉絲尖叫聲)
★ 方法分析
1 自信與自嘲
俞老師登臺後一段幽默的自我解嘲,開場掌聲尖叫聲。演講伊始,觀眾感受到一個「中年男人」的成熟和智慧——自信者才敢於自嘲。
這種開朗的自嘲也許並非有意為之,但客觀上卻可以避開很多明星粉絲的鋒芒。同時,只做客觀描述而不隨意評論,不僅能體現演講者的涵養,更表現了成熟周到的思慮。
我聽過一些偏激的演講總喜歡拿無法比較的人事來煽動聽眾情緒,比如「戲子家事天下知,將軍墳前無人掃」,屠呦呦的獎金沒有黃曉明的戲酬高,郭敬明的電影比老作家的書還火……其實比較的雙方根本不在一個維度裡。比如,魯迅的文章在上海灘賣不過寫《金粉世家》的張恨水,可是二者一個是嚴肅文學、一個是通俗大眾文學,用粉絲數量來評定高低,就顯得狹隘了。就好像,自由式和跑步,雖然都是競速運動,但是並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俞老師的開場表現幽默不失風度,自嘲中包涵著長者的寬容和自信。作為自然流露一種技巧,「自嘲」的背後還隱藏著演講者強大的心態。
2 現場互動
借著現場的第一波尖叫聲,俞老師又自嘲了自己的中年狀態和演講選題,讓一眾來看青春偶像的粉絲們轉而對俞老師的演講主題產生巨大興趣。
後來我想,騰訊跟我關係也不錯,就答應這個演講吧。講什麼題目呢?我想對於我來說最方便的就是講講自己的故事,給青年朋友勵志。結果騰訊說這些東西不行,你這些東西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搜到了,你必須講一個從來沒有講過的題目。我說講什麼?他說現在中年人有很多困境,你就講講中年人吧。我想這是故意要糟蹋我的意思了。尤其是我一看演講排序,如果把我排到易小星後面,或者放在馬原老師後面感覺還好一點,結果放在了黃聖依和佟麗婭兩個美女之間,這明擺著就是糟蹋我了。但中年男人說話一諾千金,既然答應了,把我放在哪兒我也得走上這個舞臺。
這一段笑聲四起,現場氛圍被迅速調動起來。這是演講高手的技藝。前幾周我作為打分評委參加北京新東方第二屆演講師大賽,很多選手講得非常好,但其實是稿子背得很熟,幾近於朗誦。真正的演講者,懂得尊重聽眾,調動聽眾的關注點,引起共鳴。
你有沒有在演講結束後產生過類似的遺憾:哎呀,該提到的忘記說、該感謝的忘記講,沒有提領導的名字、沒有謝同事的支持……真是不應該啊!
你看,好多人一上臺,把自己的詞背全就已經很不易了,且不必說把控現場,更無暇照顧聽眾的感受。而俞老師能把下面一眾人紛紛點到,從張杰、黃聖依、易小星、馬原,再到還沒有登臺的佟麗婭,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作為聽眾,被演講者點到,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哦;作為粉絲,自己的偶像被點到,也會對演講者更添好感。
關注前後演講者和演講者的粉絲,恰當點評,為自己的內容做好鋪墊,這是演講者現場把握力的臻境。對他人的關照,是演講者人情練達的溫度。俞老師用溫暖而幽默的語言,迅速熱場,喜愛演講的朋友可為借鑑。
☆ 總結:演講者貴在定位準確
作為一名中年企業家、教育家,在娛樂氣息十足的舞臺上,與青年偶像在一起演講,面對著等待為愛豆搖旗吶喊的粉絲們,如何能夠平穩地展示寬容和理解、力量和智慧,需要沉穩的定位。
就在我寫作此文的時候,俞老師的公眾號「老俞閒話」推送了一篇文章《<星空演講>背後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講到自我定位對於演講者思路、狀態的重要性:
覺得自己青春已逝,很多年輕人現在能夠享受的輕鬆自在,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都不存在,而現在作為中年人,肩負著無數不可推卸的重任,很多想做的事情也沒有時間去做,很多事情即使有時間,也可能已經不會有精力再去做。中年人扛著大梁,還被各種狂噴,心裡不禁氣滿腹脹,嘴裡冒出一句:靠,老子就是中年人!
我想這段話會讓很多人感動,同時也深深激勵我。雖然我們沒有在現場舉閃光牌,但肩負責任的鼓舞卻像星光一樣可以給很多人方向和力量。
(俞老師是要從為青年人勵志,到為中年人勵志了麼好吧,我們也從青年聽到了中年)
第二節
01:57-08:36:
提出主題詞「中年猥瑣男」;
形象描繪:為提出個人的深刻解讀做好鋪墊;
例及人物:自己、馮唐、馬原、高曉松、黃曉明、黃渤、易小星、張杰、佟麗婭、網友;
例及現象:中年恐懼症、自戀、中國合伙人、保溼杯普洱茶、追星、王者榮耀;
如何能讓聽眾對自己的演講產生興趣?
在演講中講解一個陌生概念,是難度非常高的事情。
我敢說,「油膩中年猥瑣男」這個詞,很多人第一次聽到;我還敢說,很多人以前沒聽過作家馮唐,搞不好倒是會背「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然後說,這貨怎麼活到現在。
所以,大部分網絡演講都是這樣的主題:愛父母、愛師長、珍惜生命、傳統文化……反正不會為難聽眾的大腦。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還沒有出現真正的TED。當然,我相信一定會出現的,不過聽眾需要成長,階段不可跨越而已。
可是,真正的演講高手,是可以在有限時間裡,把一個陌生問題講清楚,並和聽眾共同達到認知升級的愉悅的。
這篇演講不僅解釋了超高難度的陌生概念,還在7分鐘不到的第二節裡把它講清楚,這是非常困難的。更加困難的是,這篇演講的時間準備也非常短,在《<星空演講>背後的故事》裡有這樣的介紹:
後來一忙各種工作,居然把這個演講的事給忘了,直到離演講還有幾天的時間,我的公關助理告訴我騰訊一直在要我的演講主題,都有點急了,因為他們要提前做公告宣傳。
本來我想講講我的人生故事或者勵志內容之類的,但騰訊說最好講點新鮮的,不要總是重複過去的故事……於是就定了題目《一個中年男人的成長》,想把自己作為一個中年男人的體會講一講。
到了前天也就是演講的當天,我對於演講的內容,頭腦裡還是一團漿糊,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又剛好碰上新東方管理會,一點靜下來的時間都沒有,有點抓瞎的感覺。下午一點我從其他事務中脫離出來,給自己泡上一杯綠茶,看著翠綠的茶葉在潔白的杯子裡上下浮動,心裡竟然有了一點感傷的味道……
於是,整個的演講結構豁然開朗,決定先從馮唐觀點講起,再把一些回應過油膩男的朋友調侃一下,對比一下年輕人的世界和中年人的距離,談一下我心裡的油膩人到底是怎樣的狀態,宣示一下中年人的不容易,再講一下年齡和人的成長沒有必然聯繫,人生中放棄才是最大的悲哀,最後說一下我作為一個中年男人會做些什麼,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美好和善意傳遞給別人。
思路清楚了,提綱也就一蹴而就了。
這樣看來,俞老師準備這個演講就是一頓下午茶的時間。
也許你會說這也太倉促了吧。你想錯了,第一,很多演講者是根本不準備的;第二,演講追求的就是freestyle,就是即興發揮的刺激。
對於一個演講初學者,背稿子練語速是非常重要的。但對於一個老練的演講者來說,再去做這樣的準備,就好像要求一個學霸在考試前花很多時間去背「考場須知」一樣。
好的演講不限於堆砌精心準備的詞藻和展示刻意設計的動作,還能自然地流露出思想的力量,這才是演講最需要去準備的地方。未來的演講課〖演講的肌肉〗裡,我們會結合先進的思想觀點去分析我們的時代,作為演講教學的靈魂。
那麼,在如此短的準備時間裡,俞老師如何快速講解陌生概念,並讓聽眾產生興趣呢。
★ 方法分析
我們生活在一個視聽時代,電視電影手機,都是用視聽來灌輸信息。但這個時代馬上就要過去了,我們正在這入感官時代。電影變成5D,手機支持虛擬,連教育產品也要和VR關聯起來,我們越來越需要身臨其境的感受。如果一個演講者沒有能力用語言創造環境,被新媒體嬌慣起來的聽眾是不可能買帳的。
那麼,如何能夠用語言創造環境呢,我在俞老師的演講裡總結出兩個方法:概念形象化和形象生活化。
方法1 概念形象化
俞老師沒有多談馮唐,而是引入了大家比較熟悉的高曉松、黃渤、黃曉明,把「胖」、「短」這樣利於理解的名詞拋出。
這個時候就有人跳出來了,高曉松說馮唐你說得不對,胖子跟中年油膩男沒有一點關係,我一看高曉松就是賊喊捉賊,沒事找事型的。你說你一胖子說這話幹什麼?你要想說也應該讓我來說,這樣才有說服力啊。(此處有笑聲)緊接著是黃渤,黃渤也差一點演中國合伙人中我那個角色,我覺得黃渤比黃曉明更像我。黃渤的粉絲跳出來說,脖子短頭大也不算油膩男。每一個人都著急著出來撇清自己,到底自己是不是油膩男,其實不是你說了算的。不過一個標籤貼上去以後,人們都會覺得很麻煩。
接下來,俞老師又選擇了大眾給中年油膩男貼的一系列標籤:
網友也說了很多油膩男的標誌,什麼身上掛一串鑰匙,抱個保溫杯,喝著普洱茶,唱個草原歌曲,穿個唐裝……所以我剛剛特別害怕馬原老師穿著唐裝出來。他一出來我就嚇了一跳,我以為穿了一個唐裝,因為我是近視眼。後來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個白色的襯衫外露了,我覺得他也是怕自己成為油膩老頭才這麼做的。
這些人物、畫面,都非常鮮明生動,即使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聽眾,也很容易被引入到演講的內容之中。
遇到概念性問題,儘量不要用概念解釋概念,否則會讓聽眾更加混亂,失去跟隨演講的信心。
舉一個高考寫作的例子,畢竟文字寫作和語言輸出是相輔相成的。2017年北京高考的題目是《說紐帶》,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論述式作文。結合今年的時政,「紐帶」暗指「一帶一路」,這就更不好論述了。如果作者開篇即講「一帶一路」形成了一條紐帶,則顯得刻板乏味,不妨試將「一帶一路」的畫面描述出來,比較容易被讀者理解:
多少風與雲吹去歷史的煙塵,曾經,伊斯蘭卡的琉璃紐扣在印度洋上熠熠生輝;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如黃金紐扣在沙漠裡閃爍智慧的光芒;歐洲天文學、地理學如同瑪瑙紐扣在地中海沿海閃耀人文光彩……如果沒有一條絲路的連接,它們永遠無法織成人類文明的紐帶,一顆顆精緻的紐扣最終會被時光、自大磨去光亮。
中華文明也曾是一枚閃耀燦爛光芒的扣子。然而,傲慢與偏見、封閉和自守,讓我們斷決了縫上世界文明之衣的機會,最終掉落在歷史的泥濘中。當乾隆拒絕馬戛爾尼通商的要求時,文化的紐帶打上了死結。多年後,當英法聯軍看到大清寶庫裡從未開封過的西洋貢品時,他們發出慶幸的歡呼。因為裡面有世界海圖、西洋火銃,然而我們還是與開眼看世界擦肩而過。
方法2 形象生活化
在對概念做形象的闡述時,還要繞開比較晦澀的形象。
比如,你要講一個知識分子的傲骨清高,說「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先生,讀者很快就可以理解,還可以說「孤舟蓑笠翁」的柳宗元,但如果你說「梅妻鶴子」的林和靖,就會有讀者皺眉,如果你再說「粉身碎骨渾不怕」的于謙,就會有人疑惑,他老爺子除了講相聲還很有氣節啊……
所以,如果你是為了讓大眾讀者理解,最好選擇一些認知度比較高的例子。這一點,和需要炫耀閱讀積累的考場寫作還是有區別的。
俞老師舉的例子都非常親近寫實,除了現場嘉賓外,還提到了高曉松、黃渤,甚至還提到「王者榮耀」。這可以更好地和現場觀眾形成思想互動,一旦大家覺得你講得生活化,有趣有益,就會慢慢認可演講內容。
有人跟我建議說,現在你要打王者榮耀,我說我倒是很想打,新東方的學生也在打。但是我覺得,我打王者榮耀這個時間不夠啊,我每天開著4、5個小時的管理會議,還有時間打王者榮耀嗎?我也曾經年輕過,我年輕的時候為了打坦克大戰,每天堅持打8小時,打成了北大第一高手。我想說什麼呢?年輕人做的事情其實並不一定適合我們中年人做,我們中年人要做的事情只要做好了,其實也不過時。
☆ 總結
方法1 概念形象化
方法2 形象生活化
讓聽眾對概念化的演講產生興趣
第三節
08:37-14:56:
形象列舉:猥瑣男的五個特徵-貪、俗、棄、裝、懶;
★技巧點:引入對立概念,油膩與流動
如何讓演講有邏輯感?
一次成功的演講,也許是演講者在餐桌前即興的發言,或是演講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熱情地推上講臺,或是在事關存亡的時刻必須挺身而出發出聲音。
如何能在短時間、無準備的情況下,給聽眾留下強大的邏輯感呢?俞老師向我們展示出老練的演講技藝:條分縷析。
很多演講者在演講中往往「慌不擇路」,找到一個思路就「信口開河」地講下去,缺少對內容的自控力。如果試圖總結其演講內容的思路邏輯,就可以看出其發散之混亂,當然有時發散也是一種風格啦。
有時候你還會聽到這樣的發言:「下面我來講三點……第一點……(一小時後)今天我就講到這裡」,還有這樣的:「下面我來講三點……第一點……第三點……第四點……」這都是對演講邏輯缺乏控制力的表現。
俞老師這篇演講條分縷析地講出了猥瑣男的五個特徵:貪、俗、棄、裝、懶。每個特徵都有清晰的解釋,例證結合。俞老師在《背後的故事》裡說到這一段,看出瀟灑應對的深厚功力:
在主持人介紹我後,我帶著耳麥,手持文字提示的遙控器走上了舞臺。開始演講後,我發現看著提示器上的文字演講是一件多麼吃力的事情,我以前從來沒有看著提示器演講過。看著提示,你的目光就沒法對著觀眾,身體幾乎僵化在那裡,更加要命的是提示器翻頁的速度,不一定能跟上演講速度。而且跟著提示器,語言的靈活性和幽默幾乎蕩然無存。我只用了一秒鐘,就決定放棄文字提示,以調侃現場觀眾的方式開場。好在我上場前看了兩遍我寫過的提綱,大概都還記在了心裡,算是比較行雲流水連貫地講了下來。
這個絕對是說者輕鬆、聽者落汗吧。在現場和網絡觀者如堵的情況下,看不清提示內容,還可流暢自然地分點提述,沒有無數大場合的歷練是萬難做到的。
作為演講的初學者,演講時嘗試分條論述是非常好的方法。這樣既可以降低演講時內容記憶的強度,只要分記住幾個關鍵詞就可以展開,同時還能讓聽眾感到演講者邏輯清晰、證明完善。
如何讓演講產生深刻立意引人深思?
此處是我在本篇演講中最喜歡的技巧點,所以特地在結構部分做了標識。可以將此方法應用在寫作和演講中,絕對是思維級別的提升。
第三個特徵是放棄自己。我覺得一個油膩的人,很明顯是放棄了對於美好前途的追求……
我一直認為,即使很多好的東西已經被別人佔有了,這個世界上依然還有更多的好東西在等待著我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始終要相信未來。這個是我覺得一個不油膩的人的典型標誌。油膩是什麼?流不動了,像豬油一樣凝固在那兒了。如果我們能像黃河水一樣滔滔不絕地流動,如果我們能像長江水一樣奔流,甚至像馬原老師講到的,用山泉水澆灌自己的生命,我覺得我們就一點都不油膩。流動就意味著我們要走向遠方,翻過那座山,去看那個海,這才叫做不油膩。
我們前面說過,解釋陌生概念絕對是高難度演講選題。能把陌生概念解釋清楚,就是破難而立的高手。請看俞老師如何解釋「油膩中年人」中這個油膩不堪的詞:
油膩,就是凝固,就是放棄自己。
這個解釋直觀、明確、巧妙,讓讀者對於「油膩」這個縈繞已久的關鍵詞豁然開朗,在文章五分之三部分將概念給出明確解讀,鋪墊恰當,使讀者循序漸進,深入理解。
當我們能夠在公眾演講時解釋清楚某一個概念,還能夠流暢、生動地表達,真可以稱得上思想和演講的高手了。
這個破解的巧妙還在於引入了對立概念,將「油膩」和「流動」雙立起來,使一個孤立論述的難題,變成了一個互解、辯證的問題。
舉例
以《勸學》的例子來看,題為「勸學」,其實為講好「學」的概念,還引入了「思」: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再比如《阿房宮賦》,看題目是討論「秦」的施政,其實還引入「六國」合論,使讀者對統治者與人民的關係看得更透徹明白: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當我們接受到一個概念解釋的命題演講時,引入對立概念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破題技巧,在高考寫作中同樣非常適用。
接下來,俞老師又用詩意的語言形象地闡釋了流動的生命,避免內容的艱深,展示了語言的力量。
我覺得其中一些內容不可模仿,要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自然呈現——這就是中年人勝利。但是我們可以此為方向,多讀書經事,當我們成為中年人時,淡定坦然地演講,自然就能理解一切的合理性啦。
☆ 總結
方法3 條分縷析:讓演講有邏輯感;
方法4 技巧點引入對立概念:讓演講產生深刻立意引人深思
第四節
15:57-18:56:價值觀引導-分析中年人的價值
例及人物:劉備、姜太公、裡根、川普
第五節
18:57-22:31:提出方法論和總結升華
如何讓演講產生實際價值?
很多演講當時如龍捲殘雲驚心動魄、過則如昨夜星辰不可勝記。可以想像,所有傳世的演講都依託思想和感情的力量,單純的幽默和激情在現實平凡的殘酷中是很難持久產生影響力的。
★ 方法分析
切身為聽者考慮的情懷,才能夠說服和打動聽眾。
下面選段中,俞老師為年輕人和中年人提出了自己的忠告,既希望年輕人理解中年人的辛苦和價值,更勉勵中年人時刻進取。
尤其是在座的年輕人,都要知道你們的父母多麼的不容易,他們作為中年男女,為你們頂起了一片天地。現在我們年輕人隨便就說中年男人不懂得自由,不懂得享受,沒有個性。請你們記住了,你們的自由、個性和你們的地盤,全是因為父母為你們頂起了一片天空,他們犧牲自己的自由,犧牲自己的享受,換取了你們今天和未來更大的世界。
請記住了,中年男人不好當。這是真的。但是我們不能為中年男人的一些懶惰開脫。對於那些自暴自棄的中年男人,奮進是你們唯一的選擇。我覺得不管是中年還是老年,只要有魂在身上,只要有進取心在心裡,就是好男人。
這個部分給了我非常大的激勵。作為一個還在為事業和生活努力的年輕人,深深理解這個世界的變幻無常。你不能渴求理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你不能自我安慰,因為說服自己就意味著隨波逐流;你不能輕言放棄,因為放棄就是放棄沒有餘地;你不能輕易相信,因為成年人的世界只是利弊沒有對錯……你不是年輕人,不能這麼天真,不能再這樣犯錯,不能感情用事脆弱敏感,不能再鬧彆扭發脾氣……我並非借題抱怨,我覺得以上都沒錯。
不過,要成為這樣理性的成年人,還真不容易。可是,很多人最後都會成為這樣的成年人的,而每一步成長,往往都伴有傷痛。
俞老師最後總結了四點明確的方法論,把整個演講從語言落實為行動。
1、必須始終與年輕人為伍,幫助他們成長;
2、要為中國教育繼續做事情;
3、我要讓自己始終是一個有趣的、有意思的人;
4、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永遠有上進心的人;
我們會用「擲地有聲」來形容文章文辭優美、語言鏗鏘,我覺得好的演講更應該「擲地有聲」,可以把聲音落實在地,化成實際行動的力量。俞老師一直以來都在幫助新東方內外的很多年輕人,當然也包括我,去為中國教育做有益的事情。俞老師一直是展示著幽默的風度和思想的力度,並帶領新東方不斷上進。在我即將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看到群裡分享了俞老師寫的一篇新文章《一切以學生和家庭為核心——寫在新東方24周年》:
我要求新東方圍繞這些核心,來設計學生和家庭服務體系,設計新東方的教學產品,改變原有的考核體系和銷售體系,一切以學生和家庭為核心來發展新東方的事業。這一改變的核心包含了學生全面成長體系、家庭教育體系、科技與教育融合體系等。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新東方絕大多數人的認可。變革已經開始,儘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一旦啟程,遠方就不再遙遠。
我發現自己一篇文章還沒有寫完,俞老師已經發出第二篇了……如果成功者尚且如此勤奮不輟,那麼在路上的我們又怎能懈怠;如果中年尚且不惜時惜力,年輕的我們又怎能懶惰。
你看,好的演講要和實際的行動結合起來,言行合一,才算完美。想想我們熟悉的那些偉大的演講者莫不是如此,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發表「我們將戰鬥到底」的邱吉爾,最終帶領英國民眾保衛了自己的國家;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馬丁·路德金,其一生致力於民權運動;魯迅先生在輔仁大學的演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可佩服的」,他本人也是新文化的嘗試者……
☆ 總結
方法5 方法論讓演講產生實際價值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激勵年輕的朋友們,為了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為了在中年時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就從在餐桌旁站起來,會場裡站起來,發表一次演講開始挑戰自我吧。
俞敏洪老師在騰訊星空演講中的精彩摘句(不與前面選文重複):
大學五年,一個女人都沒有愛上我。今天至少還有很多女生坐在下面耐心聽我講,這就是中年男人的勝利。
我這樣從來沒有中年恐懼症的人,是不會寫這樣無聊的文章的:老子就是中年了,你怎麼著吧?
說既然愛上了偶像,你就得堅忍不拔地愛下去。我想除了我的孩子可以讓我堅忍不拔愛下去,這個世界上還有誰可以讓我堅忍不拔地愛下去呢?人情關係總是流動的,今天我愛你,說不定明天就不愛你了,怎麼著吧?你今天愛我,明天說不定就不愛我了,那又怎麼著吧,對不對?
年輕人做的事情其實並不一定適合我們中年人做,我們中年人要做的事情只要做好了,其實也不過時。
恨不得全世界的好東西都是自己的,所有的壞東西、壞運氣都到別人那邊去,這樣的人就是典型的貪。
炫耀自己的外表,炫耀自己的地位,炫耀自己的名車,炫耀自己家裡有錢,炫耀自己吃了什麼好東西,甚至還有人把自己的人品拿出來炫耀。這些人我認為其實就是油膩的人。
如果當你認為自己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命運的時候,你這輩子就真的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一個人想著未來就會有未來,一個人想著不要未來,未來永遠不會來到他的身邊。
男人一天到晚到處社交,去認識這個人,認識那個人,今天想認識馬雲,明天想認識馬化騰,這是一種懶,因為他對自己的生命成長沒有信心。
我覺得中年男人其實已經擁有了世界上非常多的東西,他們成熟,他們有智慧,他們就像一架飛機隨時可以衝上天空,甚至他們已經飛上了天空。他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欲望已經能適當地控制,他們知道用自己的資源來為社會做好事,他們也知道錢財可以用在哪些更加重要的地方。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可能,而是一個人放棄成長、放棄善意;生命最偉大的地方就是通過我們互相傳遞的善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