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非洲國家和機構的駐華外交使節參觀中國生物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馬卓言、董雪)走走停停,不放過每一個小細節,加納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阿肯邦不知不覺就落在了參觀隊伍的後面。在詳細了解中國新冠疫苗「從無到有」的過程後,他為中非合作抗疫的前景振奮不已。
15日下午,51位非洲國家和機構的駐華外交使節來到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參觀高科技生產設施,了解新冠疫苗科學規範的研發流程。
10月15日,非洲國家和機構的駐華外交使節參觀中國生物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在阿肯邦看來,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人們很多警示,「發展生物科技迫在眉睫,非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合作交流汲取中國經驗,未來建設完善自己的微生物研究設施。」
使節們漫步中國生物博物館,在生產監控室裡聽取生產流程,並身穿「白大褂」,近距離參觀了疫苗生產車間。講解員講得細緻,使節們聽得認真,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重要而寶貴」的交流。
10月15日,非洲國家和機構的駐華外交使節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參加座談會。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幸福只有被分享時才是真實的。」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尼日駐華大使穆斯塔法表示,中國在全力抗擊本土疫情時並沒有選擇「獨善其身」,而是在非洲朋友的支持下積極開展抗疫合作。中國同有關國際組織一道,為全球抗疫努力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尚比亞駐華大使,奇貝薩孔達見證了疫情發生以來「這片土地經歷的一切」。她告訴記者,尚比亞目前在華約有4600名留學生,由於大使館將中國政府發布的防疫辦法告訴了他們,沒有一人感染新冠。「在這裡你能看到,中國和非洲國家永遠是朋友。」
10月15日,尼日駐華大使穆斯塔法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舉行的座談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此次參觀是疫情發生以來,中非合作論壇中方後續行動委員會秘書處首次組織非洲使節集體線下活動。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吳鵬說,選擇聚焦疫苗,是因為疫苗是未來一段時間同病毒搏鬥的有力武器。
中方已作出承諾,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不久前,中方加入了「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衣索比亞駐華大使館副館長葛乃天認為,「作為疫苗研發的領先大國,中國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並作出承諾,對非洲和世界至關重要」。
「中非交往歷史證明,中國承諾從不落空。」葛乃天說。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