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1978年宣布對外開放,2001年加入WTO成為了國際貿易體系的受益者。因此,從21世紀後中國的工業水平就在不斷上升。中國產品也在源源不斷送往國外,最終形成了「中國製造」的品牌。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中國製造」一直都被貼上了廉價、低端、山寨和劣質的標籤,這樣的偏見即便在現在還沒有完全去除。而偏見總會帶來很多磨難,在那個年代中,許多中國企業的生存都是倍感艱辛的。今天,我們就從一個事件中去探索一下當年「中國製造」到底有多難。
改革開放後珠三角地區的地緣優勢明顯,很快就成為了經濟沃土。吸引著大量的商人前來投資辦廠,而張樹鴻就是其中一個,他在佛山市南海區辦廠超過15個年頭,這裡是中國重要的玩具生產基地之一。張樹鴻看重商機,在1993年成立了佛山利達玩具公司,而公司業務也很簡單,就是為歐美地區的玩具生產商供應玩具,賺取其中的毛利。因為訂單量大,在事件發生前,這個公司的產能達到了佛山玩具製造業第二,而他們的客戶就是美國最大的玩具生產商美泰公司,合作以來也一直沒有出現問題,一直到2007年的8月,利達生產的玩具被扣押了。
當年8月2號,美泰公司向美國消費者提出召回佛山利達生產的96.7萬件塑料玩具,理由是這批玩具中的油漆含鉛量超標。對兒童的腦部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美國環保組織認定這會危害兒童安全,因此提出扣押檢驗的訴訟,作為經銷商,美泰公司儼然一副受害者的姿態,將事故責任完全推給利達公司。再後來,利達的產品再度被檢測出含鉛量超標,該公司最終被宣布暫停產品出口,並要求整改的情況。對於這樣的判決 張樹鴻很莫名其妙,和美泰10多年的生產合作都沒有問題,怎麼會突然含鉛量超標了。但事件引發的輿論越來越大。最終,張樹鴻不堪重負,遣散工人後,在自家倉庫上吊自殺。
一個玩具老闆的死能平息這個事件嗎?顯然是不能的。張樹鴻過世3天後,美泰第二次宣布,召回中國產的1820萬件玩具。在那時候,一場對「中國製造」 信任危機也悄然上演。在事件發生的前後,加拿大的寵物食品公司被召回6000萬件寵物食品,原因是美國調查認為,這些產品涉嫌汙染導致貓狗寵物死亡。汙染源指向從中國進口的小麥蛋白粉,此後,中國的輪胎、水產和玩具火車也被相繼拒絕入境。原因是美國調查認為有被汙染或者質量不佳的問題,這些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和污衊,讓中國商品的信譽受到了嚴重挫傷,最終在利達事件的推動下被成功引爆。
在那段時間中,歐美國家開始大幅抵制中國商品。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棕櫚灣市宣布禁止購買中國貨,成為了美國第一個禁止某一國家貨物的城市。之後越來越多人效仿,做出抵制中國商品的模樣,程度遠比之前的印度要來得重,也因此,讓中國製造成為了眾矢之的。
不過在後來這件事還出現了反轉,中方後來的調查發現,美方宣布召回的玩具絕大部分都不是因為製造質量問題,而是因為美國標準的突然改變和經銷商的風險轉移。
在5月的時候,美國測試協會發布了一項針對玩具材料的新標準,但利達這些被檢驗的玩具都是在標準之前製造的,也就是說是用新的標準卻評斷老貨物。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責任方不應該在中國企業上,這個調查結果的發布,一時間引起了國內輿論的興起,在壓力之下,美泰公司才為召回玩具事件向中方致歉。並對外表示這些召回的玩具問題來自美方設計,而不是中國製造商的問題,願意承擔這次事件的全部責任,並向中國人民和顧客道歉。
不過就算是致歉了,情況也沒有怎麼好轉,最該被致歉的人不在了。中國製造依舊受歐美人的詬病,並且也繼續被不斷剝削和壓榨。
舉一個例子,在網絡上很著名的江南皮革廠段子,裡頭的原型其實就是溫州皮革廠,這些皮革廠每年向歐美國家提供大量的皮鞋,但一雙皮鞋卻僅僅只有5美元的價格。5美元這麼低的價格能賺什麼錢,能用到什麼材料,因此在歐美國家不斷提升的標準中,大量江南皮革廠倒閉,成為了時代的背影。
因此,可以看出只是走低端路線的話,中國製造是很難有活路的。所以再後來,中國製造走上了自主創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道路,現如今我們製造的手機,在國際市場很是熱門,我們製造的機電產品也熱銷海外。我們打造的中國高鐵和盾構機,也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這些是當初那些剝削帶來的教訓,在未來,我們也打算繼續走這樣的路線。畢竟只有這樣,中國製造才會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