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警惕之外該如何做?中國製造正在行動

2020-12-16 每日資本論

文/每日資本論

從當年「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家,成長為世界工業製造大國,中國這一路走來雖然充滿荊棘與坎坷,卻在不斷升級的道路上,讓整個世界側目。

遙想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製造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揮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以「三來一補」為代表的低端製造蓬勃發展,即:「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

在80年代中期,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民營企業輕工產品異軍突起。義烏的小商品、東莞的電子、晉江的體育用品、紹興的紡織等等,皆是紅紅火火,中國逐漸成長為世界工廠。

隨後,中國製造業從求量向求質轉變,全力提升產品品質、優化產業結構方向,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轉變。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製造業的31個大類行業、179個中類行業和609個小類行業在我國均有生產,中國成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

伴隨著時代發展,我國又加大自主研發創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轉型「中國智造」,加速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很多變化都在發生。

在歐美壟斷的許多高科技領域,中國正在打破霸權。比如,美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從頭到尾掌握了石油全套技術的國家。而從整體系統來說,中國則是歐美以外唯一一個掌握了全流程石油天然氣開採技術和裝備的國家。

在我國製造業向中高端轉變的同時,也要看到一些低端產業鏈在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依靠外貿訂單的不少中國企業面臨著困境,這就需要做好轉型,將品牌抓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受制於外人。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諸多優秀的企業已不再甘心只給外國品牌代工,而是全力發展自主品牌。比如,飛劍集團、海力集團等浙江外貿龍頭就紛紛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打響自主品牌知名度,大力推動外貿轉內銷。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前途是光明的,以下數字就頗能振奮人心。

2018年,我國首次躋身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前二十強。在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榜單則躍升到第14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目前,中國有17個科技集群進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排在世界第2位。

中國正處在大變革的時代前沿,中國製造不斷升級,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低端製造業不向內地和東北轉移,而直接去了東南亞,這是什麼原因
    有一個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中國的製造業那些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的製造業,為什麼不像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進行轉移?而是直接去了寮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等這些東南亞國家,這和曾經預想的是不是不一樣?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振興東北工業以及呢,西部大開發,最後這些沿海地區淘汰的產業竟然沒有像我們的內陸地區進行轉移。這是什麼原因?那麼今天啊我就解答一下這個網友的疑問,以及給大家講一講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為什麼去了東南亞國家,而不是像我們的內陸地區或者是東北地區進行轉移。其實這件事兒呢,並不複雜。
  • 大批外資企業撤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它們過得怎麼樣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對於外資企業的落地要求也越發嚴格,部分汙染較大的低端製造產業被遷出,「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智造」轉型。今年有一則消息傳來,美、日兩國再度呼籲企業撤離中國,試圖吸引外資企業將工廠遷回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擺脫所謂的「中國依賴」。
  • 富士康轉移iPad生產線中國製造需要警惕
    三星已經把所有的手機產能轉移到越南,2019年三星幾乎關閉了所有在中國的手機工廠。現在蘋果也在悄悄轉移產業鏈。富士康應蘋果公司的要求,將部分iPad和MacBook組件工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富士康正在越南東北部北江省的工廠建設蘋果iPad平板電腦和MacBook筆記本電腦的裝配線,將於2021年上半年上線。這些生產線將取代中國的部分生產,但沒有詳細說明生產將轉移多少。
  • 不止紡織業 這些產業也在向國內轉移 投資機會在哪裡?
    有企業感慨,時隔好幾年才再次接到了印度轉移過來的訂單。據了解,印度由於受疫情影響,一些訂單無法完工,現在又重新回到中國外貿商家手裡,救活了一批外貿企業。2005年開始,中國紡織行業開始了自內地向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漫漫轉移之路。
  • 許維鴻孫建波做客長盛時間:低端產業鏈轉移是必然過程 疫情只是...
    產業鏈會搬離中國嗎?許維鴻:低端產業鏈轉移是必然過程 疫情只是加速器姚長盛:我們看到兩大新聞,第一是日本出22億美元鼓勵企業撤回去,另一個是美國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建議提供100%補貼,鼓勵美企從中國搬回美國本土。雖然我們覺得這件事情過於瘋狂,不太可能,但背後表現出來的是隔離經濟下全球化重新逆回來的勢頭。產業鏈會搬離中國嗎?
  • 任正非表示:高端上不去,低端被替代,中國製造業未來很困難
    任正非警告稱,我們不能有太多的幻想,因為目前的狀態是,中國製造業正處於中間層,高端產業又被打壓,中低端製造業在向東南亞轉移,這是非常困難的狀態。任正非毫無疑問說了個大實話。顯而易見,高端產業正在被打壓,以前耐克、阿迪的代工廠大多在福建,這幾年已陸續遷到了東南亞,中國製造正被不斷取代。
  • 全球產業鏈重構下的危與機——產業鏈轉移的可能路徑
    例如,東亞和東南亞供應鏈很有可能在形成以「中國大陸+」為特點的分散化。短期內由於東南亞國家的整體工業能力偏弱,中遊的轉移需要時間,但已經向東南亞轉移的消費品會進一步加速。事實上,貿易流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其他亞洲東南亞國家或地區的趨勢在2013年前後已經出現。
  • 悶頭髮財:不吹不黑,越南製造到底如何?
    當年從美國轉移至日本,再轉移至亞洲四小龍,後來再轉移至中國......,按照這一路徑,應該轉移到東南亞,轉移到印度,轉移到非洲呀! 可是,為什麼死活就不走呢?為什麼有些走了又回來了呢?這,這,這嚴重不科學!——中國經濟奇蹟成了西方經濟學家的滑鐵盧,撲通撲通往裡頭掉。
  • 耐克、阿迪代工廠向東南亞轉移,為什麼有些質量還不如買莆田鞋?
    耐克、阿迪代工向東南亞轉移,為什麼質量卻越來越差?如果同樣材料成本,傳說中的莆田鞋要比正品質量好你信不信?且單從鞋子角度說,莆田鞋還可以賣的比品牌貴,因為東南亞代工的成本現在要遠遠低於中國代工(中國代工成本真不便宜),如果每一雙做的都比人家好,那真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只能去東南亞了。要這麼說來,莆田還真有點兒白眼狼兒。
  • 從中國雁陣看中國內部產業轉移
    在這八個要素中,內地大城市要想獲得沿海龍頭企業的產業轉移,那麼必須做到某一兩個要素顯著的優於沿海地區,同時不能有明顯的短板,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你的條件和該企業現在所在地方差不多,那麼這個企業就不會有轉移的動力,要想挖牆腳,就必須在某些方面比現任做的明顯要好,而且是要好一大截。
  • 疫情如何影響中國外貿產業鏈?(上篇)
    2019年,傳統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出口佔比為23.3%,而機電產品(電氣設備、機械設備、電子產品、運輸設備)出口佔比為51.3%,中國的出口結構已經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但目前我國技術密集型產業可能還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附加值有待提高,我們從後文進口結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國製造業還存在不少的短板。
  • 全球產業鏈重構:「混亂」不是深淵,而是階梯
    可是,不管是各主要經濟體的「板塊碰撞」,還是全球產業鏈的多極化「板塊分裂」,以及世界從傳統產業鏈向數字產業鏈的「板塊升級」,每一個變化都不可避免地給全球企業,以及中國企業帶來大小不一的「震級」和持續不斷的衝擊。樹欲靜而風不止,警惕全球產業鏈重構的風險,是中國企業絕對繞不開的一道坎。
  • 中西部人工成本低,低端製造業為何不去那兒,偏相中東南亞國家?
    隨著低端製造業被大城市「拋棄」,這些製造業也只能另尋他路,從去年的製造業轉移大部隊可以看出,東南亞地區成了這些企業的「首選之地」,但是對於國內的經濟發展來說,大城市淘汰低端製造業,也並不意味著整個市場都在「淘汰」低端製造業。
  • 中國製造業如何走出「低端鎖定」困局?-虎嗅網
    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以低勞動成本優勢的技術成熟型或者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當參與全球價值鏈程度較深的企業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的距離較近,並向價值鏈高端環節繼續攀升時,發達國家感受到了競爭威脅,便可能對這些企業進行控制和擠壓,這就導致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最終被困在低附加值、微利化的價值鏈低端加工製造環節。
  • 承接產業轉移 不走低端尋常老路子
    ,幾棟廠房正在趕工,上月在蓉籤約的3家鞋企即將入駐。截至目前,從成渝等地轉移到園區的鞋企已超過30家。  為節約成本、開拓新市場,傳統產業正大量向內陸二級城市轉移。資陽適逢機遇又面臨挑戰:如何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
  • 有了東南亞,世界為何還要東莞?
    新一輪全球製造業產業革命中,高端製造業回流歐美發達國家,低端製造向東南亞甚至非洲轉移,在這雙重夾擊下,作為中國製造業重鎮的東莞,企業的去與留,在這裡得到最清晰的展現。儘管面臨著區域生產成本、人力成本等差異化的影響,但東莞依然是最受外向型企業青睞的投資城市之一。
  • 數據告訴你:越南製造對中國的威脅到底有多大?-虎嗅網
    而在立訊精密的官網上,有一則三年前的新聞:2017年12月4日,蘋果的CEO庫克到訪立訊精密公司,該公司於2017年上半年成為了蘋果AirPods的代工供應商。當被問及「對於電子產業鏈向印度、東南亞等低成本區域轉移的現象怎麼看」時,庫克表示,蘋果目前並不會這樣做。
  • 《經濟學人》罕見點讚「中國製造」 三大優勢稱雄世界
    文章大意編譯如下:通過製造產品再賣給外國人,中國使自己乃至世界經濟脫胎換骨。1990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總產值中的佔比不到3%,如今已接近25%。全世界大約80%的空調、70%的手機和60%的鞋都是中國製造。中國製造業的白熱化發展所產生的供應鏈已深入東南亞地區。這個「亞洲工廠」現在製造著全球近一半的產品。
  • 蘋果若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之外,到底有多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王新喜此前,據《日經》媒體稱,蘋果在去年12月組建了約為30人的生產線評估團隊,正在研究供應鏈轉移的事項,並已要求富士康、和碩和緯創等主要製造合作夥伴評估可行性,尋求iPhone、MacBook、iPad及AirPods產品線的轉移,涉及的國家包括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亞、越南等。蘋果為何要轉移產能?
  •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2014-01-17 16:59:32 來源:第一紡 摘要: 市場認為隨著人力成本上升我國紡織產能會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