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產業結構 同步轉型升級
7月12日,樂至縣萬貫鞋業產業園一期項目建設現場,幾棟廠房正在趕工,上月在蓉籤約的3家鞋企即將入駐。截至目前,從成渝等地轉移到園區的鞋企已超過30家。
為節約成本、開拓新市場,傳統產業正大量向內陸二級城市轉移。資陽適逢機遇又面臨挑戰:如何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
□本報記者 郭靜雯
承接產業轉移區位優勢佔先機
6月15日,樂至縣在成都雙流舉行紡織鞋業推介會。現場,樂克鞋業、財賦鞋材、億恆飾品等3家企業與樂至萬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籤訂意向投資協議,將入駐樂至縣萬貫鞋業產業園。
這是成資一體化合作,特別是成都東進戰略提出後,資陽承接成都產業梯度轉移的內容之一。翻開成資一體化產業合作目錄發現,門窗、鑄造、紡織、食品、醫藥等20餘個合作領域中,大部分為傳統產業。
不僅成都,東部沿海傳統產業的投資客也將目光轉向內陸二級城市。7月11日,由廣州日化品牌「海辰」主辦的「海辰西部日化產業基地戰略合作推廣會」在資陽市樂至童家發展區舉行。作為廣州較知名的國產日化品牌,海辰曾為藍月亮、立白等產品做代加工生產。兩年前,海辰日化到樂至投資10多億元設廠,目前已全面投產。
「廣州一個工人月薪4000-5000元,這讓公司的利潤和擴張空間都受限。」海辰日化總經理鄒鼎全介紹,「近年來,東南部沿海地區土地、人力成本上升,不少企業都在向西部內陸轉移。」而要拓展西部市場,資陽作為連接成渝雙核的城市,成為產業轉移的首選地之一。
「對製鞋業這一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言,勞動力、區位和交通是關鍵,樂至正好能滿足我們這三大需求。」樂至縣萬貫鞋業產業園一期項目建設現場,園區業主四川卓昕日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也說,公司今年將從成都遷至樂至。日前,工廠已完成地基打樁等工程,預計10月竣工投產。
企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
面對前來投資設廠的企業,為發展興奮的同時也有人擔憂:「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不少傳統產業企業生存艱難、亟待轉型,資陽引入後給予土地、稅收等優惠支持,短期內能帶來經濟增長、促進就業,長遠看會否增加經濟和環境負擔?」
「傳統不等於落後,也不等於低效。」資陽市投促局負責人認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資陽將做好規劃和配套,同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以海辰日化為例,國內日化產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西南地區尚未形成規模化的日化產業基地,樂至正是看中了這一產業機遇。
「我們在生產技術上做了提升。」鄒鼎全介紹,目前海辰日化9條洗髮、護髮、沐浴、洗滌、潔面全自動生產線,灌裝、包裝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已全面投產,每條生產線產能可達到每小時2000瓶,產值達到7萬元。不僅如此,鄒鼎全透露,此次到樂至投資設廠,走的也並非「代加工」、低端製造的老路子,除了新引進的生產線、生產設備,企業轉型升級的大跨步也從這裡邁出:推出「海生源」等多個自有品牌和300多個單品。
當日參加推廣會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日化企業、供應商、經銷商共500餘人,將合力打造西部日化產業基地。
「整個日化基地的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童家發展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曾聯介紹,目前已有樂玉包裝、億惠達紙業、樂豐印刷等日化配套入駐園區。樂玉包裝12臺吹塑生產線、億惠達1條全自動紙箱生產線已全面投產,樂豐印刷1條全自動德國進口印刷生產線即將投用。二期項目還將引入8-10家上遊配套和日化品牌企業,新建80條國際先進日化生產線,配套物流基地、職業培訓學校、科技研發中心等項目,將園區打造成特色分明的日化產業集群。全部竣工投產後年產值達50億元,創利稅3億元,可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
在樂至縣萬貫鞋業產業園,去年初從成都引進的匯玲紡織公司也成功轉型。該企業按照歐盟標準裝修改造,已於去年6月投產,年產400萬件針織衫,全部出口歐美。
目前,樂至正圍繞樂至縣萬貫鞋業產業園發展養蠶、紡織、物流等產業鏈,全力打造3000畝紡織鞋業產業園及500畝成品鞋及鞋材專業交易市場,產值已達到6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