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善達:我國內陸為何無法承接低端產業轉移 | 原子智庫

2020-12-16 騰訊原子智庫

5月18日-19日,2019中國供應鏈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辦。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出席並演講。

許善達回顧了1980年左右、2000年左右,2018年到2019年三段時間的世界經濟變化。他分析稱,近些年來,中國由於勞動力工資、資源成本、土地成本、環境成本上漲等因素,我國出現低端產業外移現象。

許善達表示,低端產業外遷會導致就業問題出現,一些農民的就業機會減少,需要引起重視。本文一共3700字,需要閱讀5分鐘。

以下是許善達演講的正文:

我們最近對製造業發展的過程做了一點研究,我把這個研究成果給大家匯報一下。

我們分析了三個時間點,分別是1980年左右、2000年左右,還有一個是2018年到2019年這個時間,差不多每個點隔了20年。

從製造業來看,有高端,有中端,有低端。高端,我們想以晶片行業為代表。中端分成三個檔次,裡面分高端,中端,低端,中端裡的高端是汽車,中端裡的中端是家用電器,就是白電。中端裡的低端是鋼鐵,就是普通的鋼材。低端就是消費品,當然,消費品也有很高端的,我們說的是一般的衣服、鞋、生活用品等一般的低端消費品。

1980年時,美國人的高端晶片一直保持世界領先,中端方面,美國的汽車也是領先世界的,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等。包括在電器上,比如空調等等也是領先世界的。那時候,歐洲開始做中端裡面的高端和中端,其他國家也做一點低端,比如像日本和韓國,那時候鋼鐵行業發展很快,比如做汽車,電視冰箱這些東西。那時候我們國家剛剛開放,原來有這些產業,但是非常弱小,主要在低端領域,我們引進了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當時主要是引進低端產品,所以1980年時間點是這麼一個全世界的格局。

到了2000年,情況有點變化了。中端裡面的鋼鐵行業發展比較好了,同時我們的家電業發展起來了,汽車也開始發展了,雖然發展的比較弱,但是開始發展了。這時候,美國的經濟結構當中,汽車行業、家電、冰箱等等已經開始萎縮了。而日本的汽車行業和家用電器在那時候是非常強大的。他們把東西賣到美國去,把美國的汽車、家電衝擊得非常嚴重。

到現在又過了20年,美國汽車行業都萎縮了,家電更是萎縮了,低端早就沒有了,美國的鋼鐵行業也都萎縮了,但是他保留了高端的晶片,以晶片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仍然是遙遙領先的。而這時候,時間過了20年,日本在以晶片行業為代表的高端領域,卻並沒有多大的突破。雖然有一些晶片行業的企業,做一些產品,但是與美國在晶片領域的領先相比,還有很長的距離。但是日本在汽車行業、家電行業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中國在這段時間裡開始出現了變化,低端產業開始外遷了,因為我們的勞動力工資上漲了、資源價格上漲了,包括土地成本、環境成本都提高了。我們的經濟發展以後,低端產業開始被淘汰了。當然淘汰不是都關閉,主要是以外遷為代表。

我們曾經努力想讓這些產業不要到越南去,不要到泰國去,還留在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成本高,可以到江西,可以到湖南,可以到廣西,但是這些地方為什麼承接不下來?甚至在廣東省的一些比較偏僻的縣都承接不了這樣的產業?

因為我們國家有一個特點——物流成本太高。我們國家物流成本包括運輸工具的價格,燃料的價格,道路通過的費用等等,這部分成本太高。所以,你想讓這些偏僻點的地方,用他的低工資,低資源價格來承接這些原來在珠三角,長三角勞動密集型企業,而物流成本把這些地方的低成本優勢給對衝掉了。所以,現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比重開始下降。

這些企業比重的下降帶來的問題就是就業。一些農民就業的機會減少了,從改革開放算到現在是40年,有一批當時是20、30歲的農民,到現在也幹不動了。所以,很多年紀大的農民工就開始回鄉了。但是從就業統計上,因為他們是農民工,因此跟城鎮居民就業的統計沒有關係。但是現在年紀比較大的農民回鄉的數量已經在開始增長。

我們還想往前、往產業鏈上遊發展。那麼到了08年,我們國家發生了一個重要變化。因為08年出現了國際金融危機,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是率先走出危機的,但是率先走出危機依靠的是什麼?是提高槓桿率,擴大投資。當時叫4萬億投資,實際投資遠遠不止4萬億。

但是,4萬億投資當中,真正提高技術水平的投資比重不大,主要是增加產能,擴大規模的投資。比如新建了鋼鐵廠,但仍然生產跟原來質量差不多的產品。當新鋼鐵廠建成以後,老的鋼鐵廠市場縮小了,新的鋼鐵廠找不到市場,所以我們國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這就是我們從09年開始,用提高槓桿率、擴大投資等方法擺脫金融危機困境帶來的問題。

但是,這種發展的效率很快就降下來了。同樣投資一個億,所獲得的GDP也少了,獲得的就業也少了,獲得的稅收也少了,投資的效率是急劇下降的,這種情況使得我們在思考,所以從2015年底,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行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首先一條就是「去產能」。在擴大投資裡邊的重複性產能建設佔了很大比重,所以我們要把過剩產能去掉。

去庫存,去槓桿。我們國家的槓桿率在全世界比起來,雖然經濟水平是這麼大。但是我們總體的槓桿率是全世界最高,M2是GDP的2倍。美國M2不到GDP的100%,所以我們的槓桿率高造成全社會資金成本急劇上升,所以對微觀的經營也帶來很大的成本的壓力,所以提出「三降一降一補」。

這時,我們國家的發展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用「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等很多詞彙描述新的發展戰略。但是我的看法,核心一條就是要增加經濟的科技含量。這一點,就跟現代整個全世界的製造業,跟發達國家的東西都相關聯了。現在美國說我們中國佔了便宜,好像美國吃虧了。這個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美國人雖然不生產鋼材、家電、空調,電視,甚至汽車生產的也少了,但是美國人是獲利的。

這樣的產業結構調整,製造業結構變化中間,美國人有幾個領域是獲利的。

第一個領域就是所有從外國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價格要比美國自己生產的價格低。這個價格低就降低了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降低了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使得美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保持比較低水平。所以在發達國家裡面,美國的居民收入分配是比較高的。為什麼能夠維持比較高,為什麼維持那麼多的低收入的人,能夠正常的經濟運行呢?很重要原因就是進口的,便宜的,低價的消費品。

第二個,很多投資都是美國人進行的。美國的資本在製造業轉移中間獲利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蘋果,蘋果手機產量不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它的利潤超過所有生產手機的公司的利潤總和。他讓你生產手機,你去製造。但是他通過資本的投資和科技投資,獲利水平很高。他的高科技,通過這個渠道獲利,他的資本同通過投資獲利。

第三個渠道就是鑄幣稅。中國對美國是貿易順差,美國是貿易逆差。貿易逆差,美國發貨幣給你,你拿他的錢把東西給他,把實際財富給了他。然後你把這個貨幣拿來買美國的國債,作為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就是他可以發貨幣換取實際財富,所以美國人說他吃虧完全不符合實際的。所以對我們來說,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呢?一個是我們的高端技術發展困難很大。看美國的情況,他們在科技上對我們的封鎖比以前加大了力度。所以我們要想往高科技發展,則面臨著比以前更大的困難。

同時,由於我們自己的經濟發展,低端行業也面臨著淘汰,在全世界進行轉移,這對我國的經濟轉型帶來了新的壓力。低端產品再不能繼續維持了,高端要發展還遇到困難,所以我們現在的產業結構調整,最核心的就是不管你的產品和服務是什麼,都要考慮增加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

我去調研過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參觀他做的奧迪A8前擋風玻璃,他開發的新產品不會結冰,同樣一塊玻璃可以賣到一萬多美金。數量沒有增加很多,但是價格增加。因為科技含量增加了,他看準這種汽車玻璃要增加什麼科技含量以後能夠提高它的價值,內涵的價值,這種例子已經很多了。

企業要想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準確判斷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從哪個角度去增加科技含量,在以後的市場當中,你在競爭中間就能夠獲勝。如果判斷錯了方向,可能就失敗了。

所以你的產品和服務一定要看準方向。同時,你要有足夠的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我們過去很多企業就是買了設備,我看中了市場,定了合同就生產,買原料生產,增加企業的管理等等。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因為剛才我講的整個中國的製造業格局的變化,肯定在產能過剩,槓桿率高這種情況下一定會有更尖銳,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所以,企業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使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到符合將來市場的需要上。現在我們很多的制度也在研究怎麼樣能夠更好鼓勵、引導企業往科技含量上發展。比如最近提出,投入研發的費用,在稅前按照150%扣除,現在我們提高到175%。我相信將來這個比例還會提高。還有比如說現在增值稅降低稅率,包括我們現在還要解決留抵扣稅的問題,能夠改徵退稅,這些政策都是希望能夠給企業提供更加好的引導企業或者支持企業,鼓勵企業增加科技含量的方向,但最主要的還是企業對自己發展方向的判斷。

所以,我想我們國家,那種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發展空間已經很小了,甚至可以說是在萎縮的。但是鋼材也好,以鋼材為代表中低端產業,以家電為代表的中端產業,以汽車為代表的中高端產業,發展科技含量的空間很大。

如果我們的科技發展含量能夠在一段時間增加很多的話,中國經濟就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在世界經濟格局裡面就會不斷的提升我們的價值。如果我們不能在科技含量上取得有效進步的話,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的新的困難,在市場競爭中間,競爭力會受到損害。所以我想,這個事情,政府要做政府的事情,要使得我們制度設計更加有利於我們的經濟能夠增加科技含量。

同時,企業也有企業的決策,你的資源配置,你的資金的安排這些也要增加科技含量作為你決策的內容。維持你現在的生產,我估計這個生產時間不會拖得太長了。

我們講供應鏈,這個詞很大,我只講講從製造業體會上說,我們研究有這麼點看法,大家可以參考。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承接產業轉移 不走低端尋常老路子
    承接產業轉移 不走低端尋常老路子     調整產業結構 同步轉型升級  7月12日,樂至縣萬貫鞋業產業園一期項目建設現場
  • 天津搶在河北前 承接北京低端產業轉移
    此舉標誌著天津搶在河北之前,在承接北京的低端產業轉移中先行一步。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新項目預計2015年5月投入使用。5年內這裡將形成華北地區最大的消費品集散平臺。籤約的商戶除了來自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大紅門批發市場、百榮世貿城外,還有天津本地,以及浙江、福建、廣東、山東、山西等地的商戶,多達3000人。
  • 財經時評:低端製造業消亡 中國準備好產業轉移了嗎
    筆者在這裡舊事重提,也不是為了炒剩飯,只是當時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量會下降?筆者搜腸刮肚地回憶了當時的背景,大致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供給側改革。近幾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響應中央的號召,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 盤和林:成本趨同大環境下產業轉移須尋求異質性
    來源:證券時報日前,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發表演講。他分析稱,成本上漲導致我國低端產業出現遷移。而由於國內物流成本過高,這些低端產業無法在國內進行轉移,而紛紛出走東南亞。各個地區都需要遵循國家的稅收政策與最低工資要求,所以這使得國家內部、各地區之間的工資水平和生產成本協同上升;同時,近年來地區之間的土地成本上漲幅度也比較相似;更重要的是,因為如今人口戶籍政策的改革,地區間的人力等資源流動變得順暢,所以地區間的工資等成本差異將會隨著勞動力和企業的轉移逐漸縮小,最終呈現出一個國家內部各項成本趨同的特徵。因此,我國整體產業結構出現了低端產業外遷的情況也是情理之中。
  • 李克強:中西部要創造更好條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來源:中國政府網李克強:中西部要創造更好條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李克強10月15日考察鹹陽正泰智能電氣西北產業園。這是陝西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點項目之一,計劃總投資100億元。總理聽取陝西承接產業轉移整體情況匯報,詳細了解企業轉移期盼哪些政策支持。李克強指出,產業升級必然會帶來產業轉移,而產業轉移又會提高產業競爭力。當前我國產業轉移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國外轉移,二是向國內中西部轉移。我國中西部勞動力資源豐富,承接產業轉移的空間巨大。中西部地區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勞動力素質,創造更好條件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 空間知識溢出視角下的東西互動和產業轉移
    每次的產業轉移浪潮均有其特徵,但其背後的一般規律沒有發生改變。一方面,新興產業總是首先在增長極區域發展並成熟,隨著要素稟賦結構的改變,從增長極區域轉移到要素價格更低的後發區域,在我國體現為從沿海地區到內陸地區的產業轉移。另一方面,企業在長期中更傾向於將研發和創新部門布局在發達地區,以更好的利用創新要素。
  • 廣西農墾搭建承接產業轉移大平臺
    轉變幹部作風 整合資源優勢廣西農墾搭建承接產業轉移大平臺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鄧萍 通訊員吳敢)廣西農墾以轉變幹部作風為契機,整合行業資源優勢,通過產業園區內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招商引資,實現產業聚集效應,一舉成為農墾系統承接以東部為主的產業轉移重要基地。
  •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2014-01-17 16:59:32 來源:第一紡 摘要: 市場認為隨著人力成本上升我國紡織產能會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
  • 出口優勢無法比擬,產業轉移受益國與中國差距甚大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一些曾經支撐中國製造業的低技術製造業開始向著越南、印度等成本窪地轉移。不僅僅是一些依賴於低成本手工製造業的大國,中國的部分企業家,也開始積極考慮產業轉移,紛紛在東南亞地區考察、建廠。
  • 不止紡織業 這些產業也在向國內轉移 投資機會在哪裡?
    同時,推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積極承接東部地區製造業民營企業轉移,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重點功能平臺建設,為製造業民營企業有序轉移創造條件。在當下,全球疫情蔓延推動製造業向國內轉移。此外,本來向東南亞轉移的產業,也加速在國內轉移。目前哪些行業產業轉移在推進過程中?是長期趨勢還是短期應對?用何種思路看待產業轉移?
  • 湖北自貿區規劃發布,承接新興產業梯度轉移
    主要任務是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在《總體方案》的基礎上,《規劃》提出,湖北自貿區要立足湖北實際、凸顯湖北特色,積極開展以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的創新驅動探索,以高端產業和高端生產要素集聚為目的的產業轉型升級探索。
  • 低端製造業不向內地和東北轉移,而直接去了東南亞,這是什麼原因
    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振興東北工業以及呢,西部大開發,最後這些沿海地區淘汰的產業竟然沒有像我們的內陸地區進行轉移。這是什麼原因?那麼今天啊我就解答一下這個網友的疑問,以及給大家講一講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為什麼去了東南亞國家,而不是像我們的內陸地區或者是東北地區進行轉移。其實這件事兒呢,並不複雜。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發展的意見
    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徑,是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拉動力量。為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沿海產業內移,促進加工貿易跨越式發展,加快推進全省新型工業化進程,現提出如下意見。
  • 為什麼說製造業不會從中國轉移出去,中國是低端製造業遷移的最後一站
    其次要對次產業幾次轉移路徑要十分了解,明白這些次產業轉移造成了什麼影響,是好還是壞? 而這個市場就是美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一次產業轉移,產業轉移的背後邏輯是廉價的勞動力,新的消費市場。 也是因為這次產業轉移造成了美國的內戰,也就是南北戰爭,最後導致黑奴的解放,因為工廠需要大量廉價的工人,但是這些廉價的工人都在南方奴隸主的莊園中。
  • 衡水工業新區開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新格局
    衡水工業新區認真落實「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大討論動員會議精神,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找準對接「點」,拉直對接「線」,鋪好對接「面」,不斷開創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新局面。    找準對接「點」。
  • 山西引導民營企業承接產業轉移發展服務外包
    央廣網太原12月7日消息(記者李楠)記者從山西省商務部門了解到,山西省多措引導民營企業承接產業轉移。推動民營企業承接跨國投資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擴大與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和沿海地區企業的技術、投資和貿易合作,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  支持民營企業利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幫助其境外上市融資。
  • 2018年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產業轉移目錄一覽:優先承接發展食品等產業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及國家有關行業規劃和區域政策文件,對《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進行了修訂,形成《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
  • 低端產業鏈向東南亞轉移,警惕之外該如何做?中國製造正在行動
    遙想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製造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揮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以「三來一補」為代表的低端製造蓬勃發展,即:「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在80年代中期,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民營企業輕工產品異軍突起。
  • 夯實職教基礎,承接產業轉移
    夯實職教基礎 承接產業轉移——湖南職教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之二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鄧正可 記者 餘蓉 孩子就讀職校,環境好不好?專業過不過硬?出路怎麼樣?職業教育辦好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受益在哪裡?這些,都是家長、社會關注的問題。
  • 廣東省四川大安商會成立大會暨自貢·大安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8日,廣東省四川大安商會成立大會暨自貢·大安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推介會在深圳舉行。現場籤約5個項目,總投資8.53億元。廣東省四川大安商會成立大會暨自貢·大安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推介會現場 攝影 廖志全  此次籤約的共有科技創新工場(特種機器人)培訓和生產項目、商業顯示及智能終端(電視)項目、輕質複合牆板項目、CBD家居川南生產基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