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優勢無法比擬,產業轉移受益國與中國差距甚大

2020-12-16 知頓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一些曾經支撐中國製造業的低技術製造業開始向著越南、印度等成本窪地轉移。不僅僅是一些依賴於低成本手工製造業的大國,中國的部分企業家,也開始積極考慮產業轉移,紛紛在東南亞地區考察、建廠。

尤其是目前國際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劇,中國的出口競爭國成為最大受益者的言論越來越多,一些媒體甚至發表言論,表示「中國製造」將被「東南亞製造」取代。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中國製造是否真的會被取代。

首先從短期的走向來看,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而在低技術商品的出口國之中,東南亞國家憑藉著勞動力的成本低廉、年輕勞動力佔比高等一系列優勢,確實對中國的低端製造產業鏈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尤其是美國的低技術製造產業進口數據中,我們能看到,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代替效應」越來越明顯。

另外在紡織、服裝、玩具等一系列產品為代表的低技術製造業中,中國雖然依舊處於對美國出口的榜首,但是其他國家的競爭能力對比之前的十年,可以說是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整個低技術製造業的出口佔比越來越高,對中國的威脅越來越大。

這一點,得益於東南亞國家近年來優惠的外資政策,對外企的扶持讓他們吸引了更多的外資企業進駐,也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崗位和更多的收入。

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綜合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整個行業的產能以及生產效率方面,中國製造業的出口優勢依舊非常明顯。尤其是伴隨著我國自主核心技術的提高,其他產業轉移受益國的承接能力,無法完全填補中國製造業空出來的位置。更別提一些需要中等技術以及高技術的製造業。

而從《世界投資報告2018》中的數據來看,外商投資的時候,還是會綜合考量僱傭國的綜合實力,從這一點上看,雖然越南、菲律賓等一些列東協國家FDI流入量增長速度非常驚人,但距離超越、甚至追平中國的數據,還差得很遠。

目前中國不僅僅保持了在低技術低成本的製造業中佔據的優勢,也在漸漸地通過新的技術研發,開創嶄新的事業版圖,擴大自己在中等技術製造業中的領先優勢。同時尋求高新技術產業的突破。這樣的優勢,也是其他產業轉移受益國無法比擬的。所以東南亞國家想要代替中國成為新的製造業領頭羊,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相關焦點

  • 不止紡織業 這些產業也在向國內轉移 投資機會在哪裡?
    最近有關印度紡織訂單轉至江浙滬救活國內出口企業的信息成為外貿圈的焦點。有企業感慨,時隔好幾年才再次接到了印度轉移過來的訂單。據了解,印度由於受疫情影響,一些訂單無法完工,現在又重新回到中國外貿商家手裡,救活了一批外貿企業。
  • 紡織產業轉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導語]自20世紀初以來,全球紡織服裝行業已歷經五輪的產業轉移,此時正值第五輪產業轉移期間,雖然我國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家,但近年來全球貿易摩擦的加劇使得國內紡織服裝產業逐步向外轉移。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下的中國,此時行業政策優勢明顯,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此時的「亞洲四小龍」已經逐步邁進中高收入水平,相對較為低端的紡織行業,在此時開始向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經歷了40年的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但人力成本也逐步上升,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行業,也在逐步向外轉移。
  • 從中國雁陣看中國內部產業轉移
    雁陣模式是日本人提出來的,其實這本來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亞洲各國通過產業轉移,形成了有梯度的產業分級,各自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   日本位於頂端,四小龍位於第二梯隊,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國家位於第三梯隊。
  • 比較優勢在變化 出口戰略需調整
    我國比較優勢及影響因素發生改變  比較優勢是指一國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低於另一種商品,從而可以專注於生產並出口具有更低機會成本的產品而參與國際分工。如果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同時還比貿易夥伴具有更低的成本,則該國在該產品具有絕對優勢。傳統貿易理論認為,一國的比較優勢取決於資源稟賦。
  • 東南亞的關稅優勢,能否撼動中國服裝出口第一大國地位?
    WITS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合計進口紡織品服裝產品6919億美元,其中前五大供給國分別為中國(30.6%)、孟加拉(6.0%)、越南(5.6%)、印度(4.8%)和義大利(4.6%)。2018年美國、日本、歐洲&中亞從中國進口紡織品服裝分別佔其全球進口比重35%、58%、21%,中國第一大紡服出口國的地位穩固。
  • 如何看待越南超過孟加拉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
    不過越南基本上也是中國企業設置的廠,畢竟咱們產業結構升級,而越南這面的東南亞國家人工成本又有很大優勢,所以說越南服裝出口額增多一定程度上還是沾了我們的光。 紡織服裝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是發展中國家實現資本積累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越南和柬埔寨等國都下了很大的力氣在努力發展,現在越南已經成為全球第2大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國,成為越南的支柱性產業。
  • 2019年,歐盟27國GDP已比美國少5.85萬億美元,那與中國差距呢?
    這意味著,如果不算英國(2020年正式脫歐),那新歐盟(即歐盟27國)在2019年完成的名義GDP下滑至15.58萬億美元,與美國的差距擴大到5.85萬億美元。而且歐盟27國的人均GDP不到3.2萬美元,只是美國人均的一半。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美歐之間的差距都在逐步擴大。
  • 日本出口結構現狀和優勢產業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貨物貿易國。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2012年對外貨物貿易總額為16850億美元,其中出口7990億美元,進口8860億美元,均列國別第三。若將歐盟整體納入排名,日本貿易總額及進出口額分別居世界第四。自2002年以來,中國連續多年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中日貿易額佔日本對外貿易額的20%左右。
  • 產業深度分析:中國在這幾個產業供應鏈方面的優勢,是貿易戰無法...
    按照川普政府的說辭,貿易戰是其確保國家安全必須優先考慮的重要方略,同時也是其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回應。川普政府內部的鷹派人士認為,更廣泛的分歧對於保證美國未來在全球保持卓越地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高額關稅的實施,以及白宮對半導體等行業出口禁令的推出,雖然正鼓勵美國企業留在國內,停止向在中國投資,但事實並不如川普所願。
  • 又一國產察打無人直升機問世,擁有傳統無人直升機無法比擬的優勢
    近日,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牽頭研製的「金雕」CR500無人直升機被宣布成功完成全系統交裝驗收,這標誌著又一國產先進無人直升機研發成功,我國無人機產品線被進一步豐富,出口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 觀中國丨蔡昉:中國正失去廉價勞動力優勢,但新優勢正在形成
    首先,隨著製造業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製造業增加值佔中國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32.5%下降到2019年的27.2%。其次,隨著中國與發達國家比較優勢的互補性減弱,中國對高收入經濟體商品出口佔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從2006年的81.4%下降到2018年的69.6%。第三,中國商品貿易佔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64%下降到2019年的31.9%。
  • 歐洲經濟火車頭「顯著復甦」,中國年內成德國最大出口目的地國?
    「黃金」出口時代已經過去?德國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出口,但出口是雙向活動,不僅取決於產量,也要看市場需求是否到位。巴克萊銀行(Barclays)經濟學家凱勒(Keller)稱:「如果全球需求持續回升,德國將從中受益。」
  • 張瑜;吃草莓要吃「尖」——中國出口再超預期下的思辨&出口研判
    (四)短期份額的提升與長期產業轉移趨勢矛盾嗎?二者並不矛盾。根據我們在《【華創宏觀】從全球價值鏈角度看中國製造——全球價值鏈研究系列一》中對各行業改進後RCA指數的計算,可見化工品、金屬與金屬製品、電子設備、電氣設備、機械設備、汽車和交運設備的全球比較優勢在2005-2015年的10年間出現提升,而紡織服裝雖未提升但仍保持在全球第三的優勢地位;上述行業與短期份額提升的有色金屬、輕工、機械製造等行業相一致。
  • 中國成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和出口國 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出口現狀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自我國加入WTO以來,紡織服裝已經成為我國對外出口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過去十幾年間隨著行業出口配額制度的逐步取消,我國服裝紡織服裝出口擁有了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有利的外部環境因素為我國服裝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最基礎的條件。
  • 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來到進博會:上海電競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於11月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開幕,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的戰略合作夥伴,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AESF)(下文簡稱「亞電體聯」)首次亮相。「在這裡我們可以把全亞洲的IP、賽事以及成功經驗介紹給業內的夥伴,共同促進產業發展,參加進博會對於亞電體聯來說是一件具有積極影響的事情。」劉釗直言不諱。事實上,2020年8月,亞電體聯剛剛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籤署了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這充分證明了亞電體聯對於進博會的重視。
  • ...東協十國以及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正式籤署...
    【中金:RCEP正式籤署中國紡服產業鏈優勢將凸顯】15日,東協十國以及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金公司研報指出,鑑於成本及外貿等因素,長期產業鏈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的趨勢仍將延續,但是中國作為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及出口國,紡織製衣產業鏈在全球紡織出口國中最為完善,上遊纖維、中遊面料輔料和下遊服裝產業均有集群布局;受本次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催化 文/editor
  •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國泰君安看紡織產業轉移:低端轉移降低成本 高端升級打造優勢 2014-01-17 16:59:32 來源:第一紡 摘要: 市場認為隨著人力成本上升我國紡織產能會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
  • 面板行業深度報告:產業轉移+景氣向上,LCD國產材料有望受益
    中國 LCD 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以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為代表的面板企業迅 速崛起,產業中心向中國呈現明顯轉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日韓面板產能逐步退出。 2013 年中國大陸 TFT-LCD 面板營收佔全球的 10%左右,目前中國大陸 TFT-LCD 主流面 板廠商營收佔全球的比例已達 40%以上。
  • 2019年中國茶葉產量及出口現狀分析,出口結構失衡明顯「圖」
    一、中國茶葉生產情況中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很多省份都產茶,但主要集中於中國南方地區,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西南、華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區,區域優勢穩定形成,近年來中國茶葉持續快速發展,茶園面積不斷擴大,2018年中國實有茶園面積已達2985.8千公頃,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發展的意見
    堅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強基礎設施、功能配套設施和產業發展環境建設為保障,以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為主要載體,大力引導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向我省轉移,全面推進和深化與港澳臺地區的產業發展合作,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較優勢明顯、區域特色鮮明的全省加工貿易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