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聽「別人家孩子」?大多數父母低估了這句話對孩子的精神傷害

2020-12-19 騰訊網

毛媽平臺投稿作者——花兒醉

逗比中年老少女一枚,看見過最廣闊的天地,也體察過最微妙的人心,願用一支筆,攜你遊紅塵。

「爸爸,我走了,你不用找我了,以後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你不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再見了,爸爸。」

這,是人民網上發布的南京13歲男孩天天離家出走時,寫給爸爸的信。

原來,天天因為考試成績不太理想,遭到了爸爸的斥責,他不滿爸爸粗暴的管教方式,一氣之下決定留書出走。

家人尋找無果後報警求助,警方將天天找回,但他卻向民警哭訴了自己長期以來的「傷心事」:「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

歸根結底,是長期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讓天天心理壓力過大無法承受,才導致了他的離家出走。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的陳美齡說:永遠不要拿孩子和別人去比對,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生活中,像天天爸爸這樣,喜歡將「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參照來激勵子女的家長,比比皆是。

可是,我們是否考慮過,孩子在這樣一遍一遍「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你又是如何如何差」的觀念灌輸下,他們該怎樣承受?又將如何自處?

01 參照式育兒最傷人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2019》顯示,「快去學習/快寫作業」、「不許看手機」等入選未成年人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句話。

而其中「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毫不意外壓倒性地高居榜首。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卻在我們不斷的「你看看別人」「你要向XXX學習」中,活成了無所適從下七拼八湊而成的「贗品」。

而這,才是讓我們無法挽回的最大遺憾。

1. 孩子會在「參照」中越來越自卑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的每一句質疑和斥責「你看看XXX成績多好」「你這不算什麼,比XXX差遠了」背後,孩子感受到的都是滿滿的不滿意和「你不行」。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質疑、斥責等行為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海馬回,和前額葉。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我們似乎全然忘記了,教育是一個春風化雨的過程,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並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別人的參照物,而是希望他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2. 孩子會在「參照」中感覺不到價值感

我們無視孩子的內心,將他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比對,得不到尊重的孩子就像天天一樣,認為自己「沒用」「無能」,對自己毫無認同感,這一切都猶如種子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

黑爾斯等學者認為,一個人的內在自我價值感,未在幼年時期通過與父母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互動而形成,就很難在成年時去完成心理學家所說的「自我價值的實現」。

恰恰正是我們一次次的參照比較,讓孩子在自卑中一步步感覺不到自我的價值感。

3. 孩子會在「參照」中喪失與自我的連接

在最近的節目《朋友請聽好》中,易烊千璽就與大家分享了自己「被參照」的經歷。

千璽小時候有一段時間跟爺爺奶奶同住,爺爺奶奶喜歡將一起長大的表姐作為參照對象,經常對小千璽說,你看姐姐比你長的高,你看姐姐比你吃得多,你看姐姐比你......

年幼的千璽在爺爺奶奶的「參照」中,感到無比的傷心和不甘,在沮喪中漸漸迷失了自己,走入了極端,將希望寄託於拼命狂吃,以期能儘快長高長大超越姐姐。

資深心理學家銀子在《愛養》一書中寫到:「在早期孩子的養育方法上,應該尊重『真實』的力量,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平凡普通或是卓越優秀,並且教會孩子悅納自我。

我們需要用平常心接納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的不一樣,幫孩子找回自信,尋回價值感,讓他相信自己是無可替代的,無論他會不會、行不行,都將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寶貝。

02你的「參照式教育」真的沒有「教育」

遺憾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卻經常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由於焦慮或其他種種的原因,而將孩子置於「別人家孩子」的參照之中。

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3.4%的受訪家長坦言會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會經常參照比較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

我們不斷拿''放大鏡''去看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再用''顯微鏡''去看自己家孩子的缺點。自然就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於是衍生了對自己孩子的不合理期待。

深圳男孩鄒厲為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學霸,成績在班上長期名列前茅,科技歷史、天文地理都熟讀於心,更是許多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如此優秀的他,卻登上了《少年說》的舞臺,向著臺下的媽媽喊出自己長期的委屈和不甘:

「每次我數學考滿分,我媽卻總是會說,很正常,你可以考滿分,別人比你厲害的多了去了。」

這時,臺下的媽媽卻不為所動地回應道:「我就是怕你驕傲,媽媽希望你繼續努力,我有時候拿你和別人比較,就希望你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鄒厲為看到自己的委屈媽媽完全無動於衷,終於忍不住大哭著說:「但你也不能只看我的短處,不看我的長處啊!」

心理學研究認為,只有父母的期望目標是孩子能接受的,而且通過努力可以達到時,才能產生激勵作用。如果期望目標過高,只會適得其反。

很多父母都像鄒厲為的媽媽一樣,想用更優秀的別人來激勵孩子更加努力進步,殊不知,帶給孩子更多的是一種負向激勵。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說:「身為父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眼前不會只有成績單,更不會將「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參照,她們會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掘自己孩子身上獨有的優勢和未知的潛能。

03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一段臺詞非常暖心:「你不需要把所有事都做的跟別人一樣好,只需要發現自己最閃光的一面,你就是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一顆星星。

是啊,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獨特存在。

唯有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肯定孩子的付出、與欣賞孩子的閃光點,才能真正養出優秀的孩子。

美國著名作家史蒂芬·柯維與妻子就曾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有過困擾。

他們的兒子不僅在學習上成績差,考試時試卷的題目都看不懂;而且就連體育運動上成績也很差,打棒球時經常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揮出了球棒,讓老師和同學們嘲笑不已。

為此,史蒂芬夫婦心急如焚,便常常「鼓勵」兒子說,你看別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殊不知,這反而讓兒子不斷的否定自己「我永遠也學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歡棒球。」

這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焦慮和「參照比較」傷害了兒子。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且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許多極端行為。」

史蒂芬與妻子在經過一番自省後,察覺到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心態,以及對待問題的處理方法,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欣賞兒子的「閃光點」。

一方面,他們不再因為焦慮,將「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參照,導致兒子因自己的表現而自卑;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再將社會固有價值觀強加在兒子身上,造成他自我價值感的喪失。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說:「真正高層次的教育,是讓孩子做自己,成為自由的人,做一個他自己原本期待和喜歡的樣子。

幾個月之後,兒子的表現有了明顯的改變,開始變得自信而且肯定自我的價值,他用自己的步調和節奏,發揮潛能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表現的優秀過人。

結 語

我們只有了解孩子生命發展的獨特性,移除成長中的障礙,讀懂孩子的情緒,才能讓他感受到被理解、被關心、被認可,才能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獲得勇氣。

我相信,只要在父母「愛」的滋養下,每個孩子都能成為那個獨一無二、閃閃發光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媽媽,我討厭你」,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大多數父母的回應都錯了
    「媽媽,我討厭你」,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大多數父母的回應都錯了前一段時間,沒有緣由的,我家的親子關係突然變得糟糕起來。早上我去叫小寶起床,小寶不動,也不回答我,躺在床上,開始我以為他只是像平時一樣賴床,結果叫了他幾次,都沒有反應。
  • 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聰明的父母不會對孩子說這三句話,傷害很深
    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聰明的父母不會對孩子說這三句話,傷害很深。聰明的父母,不會對孩子說這三句話第一句:「你瞧瞧別的孩子」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叫做「隔壁家的小孩」,她們成績優秀、乖巧懂事、早睡早起、人人皆知。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孩子比,還總是誇別人家孩子的父母,你們孩子真的是你親生的嗎?
  • 「別人家的孩子」,是多少人的噩夢,父母的比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這次考試又考了第一名」,「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懂事,每天都幫媽媽做家務,再看看你除了吃就是玩的」……相信這是每一個孩子都聽父母說過的話,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好嗎,而自己的孩子好像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 這6句話告訴你,養廢你家孩子是多麼的簡單
    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會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語,但是我們自己卻還沒有意識到,今天給大家總結了6句話,這6句話告訴你,養廢你家孩子是多麼的簡單。殊不知你的這一句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因為這不光是一句話的事情,從這句話中我們看到了誠信問題,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做到,可家長卻沒有做到,孩子會以此為榜樣,長大以後可想而知啊。
  • 對孩子說過這三句話,父母要好好檢討了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話語傷害到別人,會在心裡留下疼痛的烙印。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有時候父母的話,也可能在無意中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父母對孩子說過這三句話,要好好檢討一下了。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懂滿足,喜歡和別人進行比較。
  • 隱秘的精神暴力,父母最具有殺傷力的8句話
    這種不恰當的溝通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以及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麓小沁為大家總結了8條孩子最討厭聽到父母說的話,看看你是不是聽過,或者自己有沒有正在對孩子說!因為這時候父母眼裡看到的全都是「別人家優秀孩子」的評判標準,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完全被父母無視的:「什麼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你是在別人家裝監控了嗎?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好嗎?我有這麼招你討厭嗎?那你去當別人家孩子的爸媽吧!」
  • 這五句話即使爛在肚子裡,父母也不要對孩子說,再生氣也不可以
    導讀:這五句話即使爛在肚子裡,父母也不要對孩子說,再生氣也不可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五句話即使爛在肚子裡,父母也不要對孩子說,再生氣也不可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常說5句話,是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傷害自尊,也難有出息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注意,經常把一些不該說的話放在嘴邊,有事沒事就拿出來說說自己的孩子,卻不知說的多了,無形中會對孩子造成很深的傷害。家長可要注意,有4句話再生氣,也不要對孩子說,顯得自己很沒檔次不說,更重要的是會傷害孩子。
  • 李玫瑾:孩子開始頂嘴,父母學會這3句話,孩子將來會更感激你
    ,「好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說的就是這句話。一般來說當孩子學會頂嘴的時候,除了家長對孩子過多的控制欲,還有他們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他們開始學著獨立,有了自己主觀上的思想,不再希望凡事聽從父母的安排。
  • 不要忽視這7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會讓家長後悔不已
    不經意地說出的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世界觀,甚至是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我們整理了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負面影響的短語,並使他們改的變得更好,希望對家長有一些幫助。7.「你必須聽大人的話。」這句話很危險,因為孩子開始信任所有成年人,包括陌生人,並且不會有任何防禦準備。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你需要聽父母的話。」 這有助於孩子養成批判性思維和對陌生人的防禦心理。6.「停止哭泣。」
  • 傷害孩子最深的語言,往往是這3句話,很多父母天天說卻不自知
    語言的力量一直都很神奇,父母的一句誇獎可以鼓勵和溫暖孩子,而父母一句無心的話,可能也會傷害到孩子脆弱的心靈。很多家長總愛數落自己的孩子,他們覺得這全是為了孩子好,是愛孩子的表現。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話卻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心裡,是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而傷害孩子最深的這「3句話」,常常被父母們掛在嘴邊,可是很多父母們卻自己不知道。
  • 孩子最討厭的5句話,句句殺傷值滿分!家長你踩雷了嗎?
    最近一份兒童調查報告讓無數家長扎心了,調查結果顯示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5句話,句句殺傷力滿分。要知道家庭中的語言行為會對孩子的情商、智商、修養等多維度產生深刻的影響,父母正確積極語言導向,包括舉止,處事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孩子三觀的樹立。好好說話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他為孩子以後人生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頂嘴後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就已經建議過:孩子定最後父母只要學會這三句話,所以這樣的家長認為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應該接受自己的安排,平時也強行把自己的觀點塞入孩子的腦海當中,所以當孩子頂嘴的時候這樣的家長往往表現得怒不可遏,但實際上對孩子只帶來傷害。
  • 越「窩囊」的父母,越喜歡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卑微到塵埃裡
    文/好奇的萌娃控吉米漫畫中寫到:「孩子寧願被仙人掌刺痛,也不會聽父母的冷嘲熱諷」,父母的話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犀利的語言猶如一把刺刀,刺痛孩子弱小的心靈。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都有屬於各自的教育方式,但父母有無能力,往往和經濟條件不成正比,許多家庭條件好的父母,在教育上卻顯得很無能,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但要說最傷害孩子的,是那些既沒有經濟能力,又不會教育孩子的父母,他們經常出口傷人,導致孩子自卑到塵埃裡。
  • 孩子最討厭家長說的五句話裡,藏著父母最扎心的愛
    (圖源網絡)中國未成年人調查:孩子最討厭家長說的五句話,上了熱搜。這五句話分別是:快去學習或快寫作業;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別人;不許看手機/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遊戲;真沒用/笨;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作為家長的你說過幾條,作為孩子的你,聽過幾條。
  • 從小樹立安全意識,讓孩子遠離傷害,智慧父母這麼做
    逗孩子玩耍可以,但是拿孩子的私處逗趣性質就變了,這不是逗趣,而是地地道道地在捉弄、羞辱孩子。在成年人看來這只是拿孩子的無知逗趣,其實無形之中就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嚴重者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所以為了保證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父母既要做好孩子的守護神,又要從小樹立孩子的安全意識,以做到防微杜漸。
  • 父母對孩子說的這三句話,是「最毒的藥」
    薩姐出品曾看過這樣一句話:語言是帶情緒的,你所說的每一個字,有可能給人帶去溫暖,但也可能給人帶來傷害。對這句話深信不疑。有些家庭,一開口就是攻擊式的言語和鄙視的口氣。語言虐待雖看不見,但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它的傷害遠遠超過身體虐待。一個孩子人生的轉折,或許僅僅是從一句話開始的。即使父母再愛孩子,只要對他們使用了語言虐待,那麼孩子感受到是來自父母的傷害。有智慧的父母,會愛孩子,更加懂得無論如何,都不該對孩子說這3句話。
  • 拿孩子和別人作對比,是愚昧的做法,「縱向對比」對孩子才有利
    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很緊,不敢有絲毫放鬆,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對孩子要求很嚴格,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認為只有給孩子打好基礎,這樣將來才能夠有出息。 有些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並且總是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處,於是就會去不斷打擊孩子,認為這樣能夠讓孩子越來越上進。
  • 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
    導讀: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再對孩子說這3句話,你以為是在逗孩子,事實上卻在傷害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無意的一句話,可能傷害孩子一輩子!這4句話不要對孩子講
    有不少家長覺得,自己給孩子提供足夠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孩子好了。實際上,孩子需要的不僅是家長在物質上提供的優越條件,更需要的是家長在精神上的正確引導和鼓勵認同。下面這4句話,家長就不應該對孩子說,看看你說過嗎?1、早就跟你說過了,就是不聽,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