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
「如果去留學,就一定要去美國,無論世界在經歷什麼,只要你有機會接觸美國教育、上美國大學,就一定要抓住」
——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寶
無論哪一年、無論哪個榜單,美國高校都席捲半壁江山,全球領先的教育水平毋庸置疑,實力碾壓絕大多數高校。
美國的教育質量,全世界有目共睹,欣然往之。不止是教育部原副部長認可並鼓勵,無數中國學子也深深意識到這一點,並全力以赴去美國留學。
據新京報統計,從十年前,中國就是美國國際生的最大來源國。2010年,有超過15萬中國留學生在美留學,使中國成為美國國際生的第一生源國。這一數字在十年間持續增長,在2018—2019學年,更是達到了近37萬,是十年前的2.3倍。
數學及計算機科學、商科、工程學是三個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學科,加起來佔比近6成,幾乎都屬於「STEM專業」【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數學(Mathematics)】之列。主要原因在於STEM專業的學生有資格享受三年OPT實習期(普通學科只有一年),可以有更長的緩衝期合法留在美國找工作。
而今年,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是否還去美國留學?這讓很多意向留學生顧慮重重,安全擔憂、學業隱患等問題成為困擾。
但有時候,危機給保守膽怯的人看是「危」,而給有膽識、有遠見的人看,就是「機」!
Go
忘掉那些危言聳聽,抓住機會!
針對疫情對留學的影響,英國UCAS(英國官方大學及學院招生服務機構)前執行長Mary Curnock Cook在泰晤士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留學的文章。題目為《忘掉那些危言聳聽:今年可能是上大學的上佳年份!》
Mary分析,2020年可能是更容易讀上理想大學的年份,如果明年疫情平息,隨著新一輪申請的來,加上2020年申請間隔年(gap year)的人數,申請量會大幅上漲,競爭會相當激烈。
因此,她建議學生堅持上學,無論學校是採取純網課,還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因為錯過了2020年,明年上學可能會更難。
張天寶老師以史為鑑,也鼓勵留學生不要放棄。
「那時候(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雖然沒有變少,但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不僅僅是赴美留學,去其他國家留學的人數增長也放緩了。這造成的影響就是,2006-2009年之間,海歸人才被企業瘋搶,於是2009年留學熱再次達到一個頂峰。」
現在這個局勢類似當年,各國家留學人群減少了50%-80%,那麼對於繼續選擇留學的20%的人群而言,他們會受到更多名校的青睞,以及未來更多企業的瘋搶。
安全:所有人都以學生為先
至於安全問題,我們能夠感受到,美國高校、中國,所有人都以學生為先。
國際生是美國大學的主要經濟來源,他們大多是來自全世界的頂尖學生,無論在科研還是其他領域,他們都為當地的高速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血液,對於學校人脈、形象以及美國社會的進步有著難以估量的強大作用。
因此,任何對國際生不利的因素出現,美國高校都意外默契地集體站出來維護。比如,以哈佛和MIT為首的美國名校,近期就聯合起來將對留學生不利的「限制令」告上了法庭,從而讓「國際生純網課須離境」禁令被撤銷。
更重要的是,祖國如今日益強大,中國留學生無論是去美國還是其他國家,永遠都有強大的後盾保護著。
安全專家王學軍表示:「中美關係是政府之間的較量,若哪一方牽扯到無辜學生,就是站在了不仁不義的一面。除了美國大學不支持,美國民眾也不會支持。」
「從以往工作經歷及認知來看,美國對留學生的安全保障遠高於其他國家,而且美國民眾對留學生的歡迎也是高於其他國家的,比如英國和澳大利亞。」
——王學軍表示
留學
疫情終將過去,但美國教育資源並不會變,只要留學深造的追求不動搖,那就打起精神,做好充分準備,奮勇向前,有困難?克服困難就是了!
比如疫情期間無法「來去自如」的瓶頸,以及平時留學所遇到的籤證難、專業受限、學費高、錄取率低、實習就業難等一系列困難,只要提前規劃好身份,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