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Louis老師
字數 | 1320字
自疫情爆發以來,就陸續有家長問我:我們還能去美國讀書嗎?
1. 未啟動申請在規劃期的家長:我們覺得美國很亂還是不要申請美國了,申請英國吧!
2. 正在申請季(申請2021Fall入學)的:我們加幾所英國學校吧!
3. 在美國讀高中的:我們還能回去美國嗎?是不是要轉回國內國際學校讀高中,不回美國了?
4. 已經在美國讀本科的:要不要轉到其他國家的大學呀?……
每每這時,我們都需要和家長及同學們解釋……
我非常理解此情形下家長們很期待有權威的聲音(比如學校校長)可以告訴他們,現在要不要給孩子重新規劃路線,比如要不要出國轉高考,或是美本轉英本。
可是除了網傳(未找到出處)近期教育部原副部長張天保說的「如果去留學,就一定要去美國」,聽不到更多分析建議。
世界最大的兩個生意夥伴,老大和老二關係不可能完全切割,開戰或是斷交之前能用的招也還有很多,遠沒到最後一步。現在的針對不論是否因為大選,不論川建國是否連任,都不會持久,因為並非勢均力敵。其他歐美國家都是群架時候大佬叫過去站後面的,不用擔心太多。
只要不是美移民局直接卡死籤證,美國大學招生政策不完全川建國說了算,不論李鴻章還是鄧小平,赴美讀書也一百多年了。
移民局會對敏感專業(航天、製藥等)的訪問學者研究生(尤其公派)嚴加審核,涉及所謂國土安全的敏感專業的實驗室也會對中國學生謹慎開放,這兩點可能會長期持續下去。
赴美讀研受到的影響前年就開始發生了,赴美讀高中受到的影響更多因為今年的疫情,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家長不敢輕易那麼早送孩子出去。赴美讀本科,受影響程度最低,一群自費的準成年人,又是通識教育為主,沒有敏感詞。而且,赴美讀本科未來幾年反而是個好時機,持續的競爭加劇會迎來降溫。
Test-optional政策是大學獲得更多申請者的策略之一,芝加哥這些年申請者(分母)的大幅增長就是例子,即便今年因為疫情各個大學都開始對SAT成績採取寬鬆政策,仍然擋不住申請人數減少。
因為疫情等原因,美國本土學生每人申請學校的數量會減少,更多人選擇只申請就近的學校;國際生申請者中最多的中國學生,已經很多人轉向其他國家(各國際學校高一AP和A-Level班級招生情況可以看出),美本申請人數有減少態勢。
國際生學費有時候遠高於本國本州學生學費,本土學生往往貸款讀書,大學對國際生尤其是中國學生一定是非常歡迎的,因為這是牽扯到學校經濟利益的。我猜想,US News美本20名以外大部分學校的申請難度較往年都會明顯下降。
考慮到未來各種不確定性,混合申請大勢所趨,加上很多人直接轉去英系,今年G5申請難度會大幅提升。
那麼,其他國家的準備和美國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就是學科做好,比如AP幾個5分或A-Level幾個A*,其他按照美本規劃準備,就可以完全覆蓋了,反過來就行不通了,所以也可以理解成美本是最難的。如果衝著美本TOP30去的,同時可以考慮英國G5、香港前三和加拿大前三,其他除非特別喜歡,否則沒有必要申請。
最後還是建議各位同學,認真努力備考,儘可能獲得考試機會並取得更好的標化,以及文書上花更多精力去做到更好。SAT香港考場8月取消,你考不了,其他同學也同樣考不了,大家都一樣,坦然面對,做好自己正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