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語文老師姓韓,是一位抽捲菸穿布鞋用小狼毫寫教案的返聘老教師。老韓喜歡講那些課文的「弦外之音」,曾喟嘆:「這輩子一定要去臺灣」。也許是心誠則靈,將逾70時,老韓的女兒買電視機碰上廠家抽獎,一舉得中臺灣行。老韓回來後只講了四個字:「死而無憾」。四年後他在睡夢中去世。也好,天堂在上,俯瞰臺灣。
在太平洋邊上,我跟包車司機黃先生講起來這一段,他哈哈笑起來。黃先生來自花蓮,父親是隨國民黨來臺的老兵,祖籍漢陽。人很能聊,他說,下次去大陸,要娶個大陸妹回來。他還說,兩岸都是中國人,有事情不要客氣。
花蓮人的好客大概跟花蓮的辣醬一樣,是不折不扣的火辣辣。——作為一名道地成都人,老李是這麼評價的:「沒想到成都之外,最正宗的辣椒,居然是在臺灣吃到的。」
很多分享貼對臺灣的景點與人文已經講了很多了,文中不再贅述。作為無比注重飲食體驗的飯桶兩名,老李和我的行程主打吃,我會儘量貼出飯館名稱和餐點,並給予點評噠。
1.1 必去景點
入境時間為1.24到2.6,共13天。雖然看似寬裕,但我們不希望旅途過於勞累,畢竟是休閒遊。所以首先要列出雙方都很想去的地方,其他的景點為備選,以備在天氣、溫度、住宿等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快速做出取捨決定。
必去:日月潭、墾丁潛水、臺北那好幾家誠品、故宮博物館、北投溫泉。其他可選:九份、龍坑、總統府等。
1.2 路線與住宿
到達航班在桃園落地,離臺航班由松山出港,綜合考慮我們想去的景點,最後制定的住宿計劃如下:臺中住宿三晚,墾丁住宿三晚,花蓮住宿一晚,臺北住宿五晚,幾乎是逆時針環島一周。
嗯最後的路線就是這樣噠。
住宿分別在Agoda、大魚和Airbnb上預定,邊走邊訂,綜合比價。臺中的旅館在Agoda上預定,墾丁和花蓮的在大魚上預定,到臺北時已經接近春節,旅館價格飆升,就選了更實惠的Airbnb。除了墾丁的民宿並不是很滿意,其他住宿條件都不錯,交通也非常方便。
1.3 其他
通行證是在淘寶上搞定的,因為是淡季,所以不到一周就收到了移民署的文件反饋;緊接著就是訂機票和行程,在攜程上比價之後去各航空公司官網買票,買的時候要填大陸通行證號碼。
在輕鬆購上購買了13天的隨身wifi服務,價格是每天8RMB,不限流量,可以在機場的辦公點交接;並從去過臺灣的朋友處借到了悠遊卡和青壯卡。老李辦了一張臺灣當地的電話卡,不過後來發現因為我倆的手機都開了港澳臺漫遊,所以這個電話卡幾乎沒用到。
落地臺灣用上wifi後的第一件事兒是下載Google Map,在尋找地點時非常準確。唯一的不足是本地化做得不太好,公交線路並不是非常齊全。其實臺灣公交線路非常靈活而且多,去Google Map建議的站臺等車時能發現,Google Map只建議了一輛公交車,但最後可能有4、5輛公交車可以到達目的地。
衣服略帶了一些,不多。另外一個事後想起來很英明的決策是隨身帶傘,「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可不僅僅是一句歌詞。
PS:如果不購買當地WIFI,使用聯通與移動的漫遊網絡行不行?可以是可以,一是貴,並且限制流量,二是有些應用依然被牆,比如Google Map……
2.1 春水堂
據說是珍珠奶茶的發源地。我們到達臺中時第一天剛好遇到極地寒潮,非常冷,便進來暖暖身子。奶茶種類非常多,按照茶葉分類很細。我點了熱茶,老李點了冰珍珠奶茶,都很好喝,尤其是烤黑豬肉腸,脆而不焦簡直火候剛剛好。
2.2 逢甲夜市
淡季和極地寒潮讓逢甲夜市沒有那麼熱鬧,不過一些常常見諸電視推薦的小吃攤還是要排隊。跟老李嘗了蚵仔煎、大腸包小腸、甘梅薯條、黃金左腿等,蚵仔煎味道最正,其他的感覺都滿一般的……我們隨之調低了對臺灣夜市的期待,之後的旅途中專攻有名的館子。
2.3 香蕉新樂園
一部九十年代的臺灣香港合拍電視劇,講外省人在臺灣如何奮鬥落腳,被一家有名的懷舊餐館老闆拿來做店名,和店內的調調相得益彰。我們去時吃飯的人並不多,並且多是本地人,倒是門口有不少慕名而來、只是拍個照的觀光客。
在寒風凌冽的夜裡,點一份泡菜海鮮鍋、一份麻婆豆腐和一份薑絲大腸,聽著後面的阿公阿嬤慢慢聊天……雖然吃著吃著發現麻婆豆腐是甜味的,薑絲大腸則為了解膩放了菠蘿,泡菜鍋的味道也不是很重,但總之是實惠又暖和,所以我們吃得很滿足。
對了這裡是菜單,有亮點哦!
2.4 宮原眼科
全世界的人去臺灣,大概都會去的冰淇淋/甜點房。雖然看起來每一件都很好吃,但我們實在吃不下了,並不是甜食黨,天氣又冷……但考慮到「來都來了」,斟酌來去,還是點了三個球,各種料加足。每一個球,都是貨真價實水果味,有酸有甜,能吃到水果芬芳,尤其是巨豐葡萄味道,真好吃啊……選擇恐懼症患者如果單獨去,面對三四十鐘口味以及各種加料選擇大概會瘋掉……
2.5 東海大學乳品小棧
到臺中一定要去的是有「臺灣最美大學」之稱的東海大學,當然,我的私心在路思義堂。在貝聿銘等建築師的設計之下,路思義堂和其他中式風格的建築完美結合,並且隨處都有很古老高大的樹。這裡是中式建築和上帝信仰結合的完美之地。
「綠色」是東海大學建校宗旨之一,也因此設有畜牧專業和農牧場,出產的乳品很出名,有鮮奶、酸奶、芝士、冰棒,以及奶牛形狀的各種紀念品。PS:這個乳品小棧中午一點半開始會休息一個小時,不要撲了空~
酸奶不會放很多糖,所以比大陸和7-11裡買的酸一些;牛奶不是很稠,應該是沒有放增稠劑或者通過蒸餾增加蛋白質含量的,但喝完細細品味,會有香味。
2.6 第二市場老福州面線
來臺灣的一大志向是吃一頓滿足的早餐,沒有比第二市場更符合這個要求的了。老福州面線有扁食、有意面、還有丸子湯和滷味,花不多的錢就吃飽了。雖然一大早市場裡的其他商戶都沒開門,但早餐店生意都很棒,臨街的還需要排長隊。
2.7 國立美術館玫瑰下午茶
美術館是非常棒的地方(好了我不懂藝術除了「非常棒」真的想不出該怎麼誇……),但逛著逛著困了累了餓了怎麼辦?二樓有一家主打玫瑰主題的咖啡簡餐館子。我們要了冰果茶、阿薩姆奶茶和一盤Waffle。沒想到Waffle的量有那麼大,每塊有那麼厚,然後果茶和阿薩姆奶茶,雖然都蠻甜,但真的好喝哦!
2.8 太初麵館
在臺灣幾天,還沒吃到一頓正經的好麵條,老李按捺不住了。循著大眾點評去找一家叫「太初」的麵館。這家館子雖然裝修的非常有逼格,但味道卻還蠻一般的……最好吃的大概是那盤紅燒大腸,甜辣味道,燉得恰到好處。另外的梅花肉麵和裡脊面味道很一般了,尤其是裡脊肉麵,裡脊肉上掛了漿然後炸燉,可能是醃製有問題,所以感覺不太入味,並且肉質略柴。
不過這家店生意很好,一直很多人進來。大概是因為口味上創新了很多,走的是地道的麻辣味道,而不是很多店家的甜辣味道。PS:送的紅茶挺好喝的,而且服務員都是講話很溫柔的小哥……
2.9 高雄正忠排骨飯
由於在高雄只是做個中轉,所以就去了距離車站很近的正忠排骨飯啦~
真的是好實惠,貨真價實的豬排肉(跟我的臉一樣大)+一點點豬骨,炸到金黃端上來,一份才70NT,差不多14RMB。另外還有兩份小菜,胡蘿蔔、土豆和西蘭花什麼的自己配。例湯和紅茶是自助的,吃完後按照回收處的指示把垃圾分類放入就好啦。旅途中吃到這樣一份還是很實惠噠。
PS:另外一種是糖醋小排飯,味道也不錯,醋味並不會很明顯,不過肉的滿足感就和排骨飯差了很多級別啦~老李另外又單買了一份排骨,才算完全吃飽……
3.1 墾丁夜市
流行小吃最集中的地方,會看到很多個小推車在賣東山鴨頭、蔥花餅、炙燒牛肉粒什麼的,不過我們並沒有挑戰很多,我吃了一份北海道烤扇貝,老李要了一份炙燒牛肉粒,兩份分別都是200NT,比起餐館其實有點貴,不過吃得是個樂呵~
烤扇貝的肉是不錯噠,很大隻,而且帶著籽(或者叫黃?我也不知道叫什麼,就那個黃色的像月牙一樣環繞在鮮貝肉旁邊的東西);牛肉粒調味不錯,但肉質一般,肥肉和勁過多,吃起來不耐嚼。
3.2 冒煙的喬Smoking Joe『s(墾丁大街店)
老李一心想吃牛肉麵,看到大眾點評說這裡有,就跑進來,沒想到牛肉麵在同名的另一家店(在小灣,要順著墾丁大街往南再走十五分鐘左右),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乾脆吃點墨西哥/美國口味的東西。
點了海鮮意面、墨魚面和烤羊腿,店員介紹到蘋果酒200NT加一元多一件,乾脆要了兩瓶(這是我之後悲劇的起源……)
不得不說,雖然價格略貴,但真的分量好大……和老李兩個人吃到撐,墨魚面中的墨魚好Q,而烤羊腿是很嫩的羊肉,烤得很爛,配合底菜土豆,不能更硬了……
唯一的不足是甜品太甜了,這個orio蛋糕又硬又齁,堪稱點菜失誤……
3.3 冒煙的喬(小灣店)
即使前一天吃墨魚喝酒,搞到全身起疹子大過敏,我依然秉承著「少年強則中國強」的氣勢去潛了水!也可以說,去探訪了下南灣核電站冷卻出水口的生態環境……
晚上不離不棄的跑來這家店吃牛肉麵。這次學乖了,海鮮給我靠邊站,只點了一份牛肉麵,份半隻烤雞(真的很大份,可以做主菜),以及一份柳橙雪酪……哦對了還有一份宮保雞丁。
烤雞真的是,最棒的沒有之一,基本被我一人消滅,而老李的牛肉麵也很不錯,牛肉燉到爛,很入味,湯底醇厚,麵條筋道,總之一點都不像方便麵。宮保雞丁是有點奇怪的酸辣味道,嗯,不知道怎麼形容,總之有點奇怪。
最後吧,我以為換了個甜品會好很多,結論是,因為是凍得所以也非常硬,只是味道好了很多,是真正的甜橙味道。
哦對了,這家和墾丁大街那家店最大的區別在於多了中餐的menu,然後店面大了很多,想吃中餐的可以來這裡。
3.4 水果!
啊怎麼能忘記臺灣的水果!在日月潭的時候我吃到了鳥梨和紅心火龍果,第一次吃鳥梨,我簡直上癮,特別後悔沒多買一袋,紅心火龍果也和大陸買到的味道不一樣,酸甜的味道更重一些吧。
墾丁的更不一樣,從冒煙的喬吃完牛肉麵出來,到墾丁大街的一路上都有賣水果的卡車在路邊停著賣水果,推薦大家在這裡買多多的好好吃,因為並不會貴,而是更便宜更好!
蓮霧、釋迦、茂谷柑……完全都想回購,這些成了我們在臺灣買水果的標配。我最喜歡的是釋迦,雖然甜的有點「膩」,但配上茶、咖啡或者牛奶,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完美甜品;老李最愛茂谷柑,皮薄,好剝,不髒手,甜,果肉細……後來我們北上花蓮時,還帶了一包路上慢慢吃。
4.1 東河包子
從墾丁走海線上花蓮,必經的一家店。據說已經開了二十年,逢年過節,他家門口一公裡都會交通戒嚴,因為實在停不下車……
吃完了這家包子之後再吃7-11的包子,就覺得世界上的事物,差距怎麼可以這麼大呢?連包子的世界也一樣……
東河包子最大的特點在於不論什麼餡,你都能看到很大顆的餡的原材料,皮兒略帶甜味,但餡並沒有,味道道地,吃得安心。
另據現場觀測,大概有四五隻家養的狗狗是靠著這家包子的遊客所掉的肉渣渣過日子的,一個個都膘肥體壯,而且慣的喲~只吃肉餡,不吃豆沙餡……
4.2 炸蛋蔥花餅
我們進入花蓮市的第一頓「飯」,包車司機黃先生的最愛,謝謝他請客~由於他訂的早,我們不用排隊,去了店員就送出來,趁熱吃真是太舒服了!據說是全臺唯一一家店,技術很有獨到之處,很多人來學都學不到。
什麼叫炸蛋呢?就是焦香的蔥花餅裡有個溏心荷包蛋!
4.3 花蓮香扁食
這是一家會上癮的店,嚴肅地說。我們在花蓮住了一晚上,光這家店吃了兩頓……沒什麼好說的,很大碗,很多人,然後辣椒非常辣,扁食餡很足,連擔擔麵的肉臊都很地道。
4.4 東山鴨頭
晚上九點半還有人在排隊,我看著眼饞,也排了起來。除了鴨頭鴨脖鴨爪子等等,還有肥腸賣。挑好之後賣家會回鍋熱一下然後按照你的要求來調味,比如辣味的就會多點辣椒麵。
趁熱吃很香,其實一點也不辣,略甜。冷了之後就不好吃了……
4.5 周家包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所謂公正包子,反正是挨著的……感覺挺一般的,還沒有東河包子好吃,不知道為啥很火……
終於寫到臺北了,要知道我已經寫了兩天了,這是第三天,不知道還需要寫幾天……
5.1 欣葉臺菜
訂的民宿在圓山地鐵站附近,附近就有欣葉的創始店,這是一定要去嘗嘗的。因為預料到人會很多,就提前三個小時定了桌,後來發現這真是個英明的選擇哇~
欣葉是首家將臺菜做成宴席菜的飯店,歷史有五六十年了,臺灣人和日本人都很愛,天天晚上都有等位,我們去的略早,眼睜睜看著不大的餐廳,半小時左右就坐滿了,而且分明有很多年齡比較大的老主顧。
點了三杯雞、臺灣香腸、杏仁豆漿和杏仁豆腐。三杯雞雞肉超級大塊,並不很甜,醬香濃,十分適合下米飯,臺灣香腸幾乎被我一人包辦:一口香腸一口大蒜,真是很舒服的體會;杏仁豆腐附送有花生麻暑,都是Q彈鮮甜的口味,作為飯後甜點超讚。
5.2 鼎泰豐
我跟老李到達中山路的新光三越時,還不到中午十一點,但商場門口已經都是等待的人群。最開始我們以為只是等待商場開門,沒想到十一點一到,保安解開門禁,大家紛紛都衝入地下二層的鼎泰豐……這只是一個平常的工作日的中午啊!
兩次吃鼎泰豐,都能看到一個人要幾屜包子慢慢品味的上班族,這大概就解釋了為什麼即便是平常的工作日,這樣的館子也很受大家歡迎吧!
首先,幹煸四季豆是涼菜、甜口,但四季豆的乾濕真是剛剛好,多一份則焦,少一分則皮,感覺是焯過之後立馬入冰塊之中冷卻造成的效果,但味道又入得很好,真是好吃。
其他的蟹黃包雞肉包就不講啦,反正都是很好吃,而且比大陸便宜多啦!
5.3 丸林滷肉飯
也是在我住的附近的家常菜館子。以小菜和外賣見長,飲料則以自制木瓜牛奶見長,在店門口就能看到堆得很高很高的木瓜。工作日中午大堂沒幾個人吃飯,但外賣的盒子已經堆了好幾堆,收銀臺都來不及收錢,大家紛紛在排隊等飯。
消費很親民,菜也是醬香口味,略帶甜口,滷肉飯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主要是基本全肥肉……所以覺得可以做家常菜,但並沒有那麼驚豔~
5.4 故宮晶華
去之前我們仔細看了各大網站的各種帖子,以及Lonely Planet上的各種介紹,摩拳擦掌地準備躲開充滿故宮的各種團,後來實踐證明:都沒用。不論身在何方,隨時都會有一堆來自大陸、韓國、日本什麼地方的人突然開始排隊……
除了在人群中披荊斬棘很累之外,也對這些文物感覺到很抱歉:不好意思啊!千裡迢迢的你走了,我來了,最終還是不能舒展筋骨,雙方都要擠擠挨挨的見面,真的很對不住。
所以,必須要在故宮晶華吃個飯來安慰下我的脆弱小心靈了。
點了鴛鴦牛肉麵、翠玉白菜(坑),什麼什麼大腸……最好吃的是牛肉麵啦!分量很足,夠兩個人吃,我覺得清湯比紅燒更好吃一些,後來吃到永康牛肉麵,感覺永康的清湯牛肉麵也不如故宮晶華的呢,但永康的紅燒是更好吃的沒錯。
翠玉白菜真的是個大坑啊……吃之前服務員給專門上了刀叉,我還在想一個中餐館為什麼要配刀叉,後來發現是為了切掉白菜的梗,然後用叉子叉起白菜沾汁吃……然而那個白菜真的只有一點點菜心的。至於吊的鮑魚湯,其實我也沒有吃出來……
肥腸還不錯,外酥裡嫩。臺灣的肥腸是真正的肥腸,而不是大陸南方很多地方所喜歡吃的小腸,或者叫花腸。肥腸不僅僅是一張皮,而是嚼起來會滿嘴流油的那種肥。裡面會有解膩的大蔥,配起來吃會很香。
5.5 王品牛排
除了非常贊沒有別的可以形容。我們去的是中山路上臺北警察局旁邊那家。店面在二層,不是很大,但人也不是很多,氛圍做的很棒,服務生會先確認您是否第一次來,如果是,有專人服務介紹,還會附贈小菜(我們要了牛肉凍);也會詢問是否是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特殊日子,大概會有驚喜。
先說主菜:我要的是小肋排配王品牛排,老李點了份全牛排;分量超級大,我和老李都吃撐了,如果是兩個姑娘來,建議點一份主菜就可以了。牛排的烤制是經過改良的,適合亞洲人愛吃熟食的口味,烤到剛剛好熟,但又不會太過乾柴,切開可以看到肉裡已經烤化的脂肪,非常香。
飲料部分,香檳我不太喝得出好壞,但酸梅汁真的超級棒。無論熱與涼,都可以品味出很濃鬱的感覺,並且真的有甘草回味,據說是王品自製,推薦熱著喝,風味更足一些。
沙拉、湯和甜品也很棒噠,豐富而不會覺得很突兀,加入了很多臺灣本地的食材,比如烏龍茶等。是很棒的中西餐結合體驗。
5.6 滿屋客拉麵
從北投捷運站出來,順著溪流一直往上,經過千禧屋再往上,走到盡頭,能看到右手邊的大酒店底商有一家小小的門面:「滿屋客拉麵」。
已經在當地開了二十年的這家拉麵店,被LP稱為在北投的完美一天中必吃的拉麵。我們泡完湯到達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半,街上的人已經很少,但這家店門口還有人在等位。
不過我們只有兩人,所以可以和其他客人拼桌,於是馬上就吃到了。點了一份溫泉蛋,一份日本豆腐,然後就是兩大碗拉麵啦。
來吃麵的都是周邊的居民,對面的媽媽和兒子正在低頭絮絮地聊學校和考試的事情……店主是一位看起來脾氣不太好的爺爺,老李問:「您好,下面十字路口那家滿屋拉麵跟您……」「他家跟我家沒關係啦,是假冒的!」
果然,可是大概因為是地理位置更好,距離捷運更近,所以那一家生意看起來更好呢;並且因為招牌上寫著「滿屋拉麵(新址)」,所以大家紛紛以為老爺爺家是搬到那裡去了吧。
閒話少說,拉麵真的是很好吃,肉也很大塊,配上泡菜,吃出一頭汗,好舒服~
5.7 度小月擔擔麵
主打擔擔麵,但其實很多閩南菜系都有。胃口如果夠大,直接點套餐就好,麵條比較清淡,倒是附上金箔的烏魚子很吸引人的眼球。
5.8 百八漁場
雖然吃海鮮過敏依然讓我心有餘悸,但來到臺灣不吃點生魚片也有點太說不過去。於是趁著在迪化街附近溜達時就進了這家店。是平價的生魚片飯店,套餐價格都很良心,並且用料是非常的好,食客多是下班後的當地人,紅茶和味增湯在店中央,需要自助取用。
5.9 好丘
好丘的貝果是一種類似甜甜圈,但比甜甜圈更大,更硬,更有嚼勁,並且更頂飽的存在,很多口味,隨便一個都很好吃,我要的是芝士大蒜口味(重口味一如既往,可惜忘了拍照);順手從店裡帶的果蔬汁也很贊,這個有拍哦:
5.10 晴光市場
其實臺北很少像大陸這種獨立的水果店,都是在市場裡噠。所以一旦7-11的小哥告訴我晴光市場就在附近,我就好開心——不光有水果耶!
早晨去,有各種早餐,煎包扁食粉面鵝肉炒菜蚵仔煎什麼的;晚上去,有車輪餅紅豆餅各種滷味水果的店家,還有金銀首飾衣服算命等等店家……穿著時髦的女郎西家買一份紅豆冰,東家買一份滷味,和小姐妹約在一起炒幾盤小菜,邊吃邊聊很開心噠~
在臺北的最後一餐,我果斷安排在了這裡,吃了一份蚵仔湯粉,加一份炒豬肝。熱乎乎吃掉,再見臺灣,其他沒有品嘗到的地方,我們下次見面,慢慢吃啊~
最後,一張鵝鑾鼻燈塔照:
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豆瓣App
→ 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