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就像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懷孕分娩的痛苦,哪怕在現代醫學的加持下,也令產婦感到難以忍受。之前還有過產婦難忍疼痛跳樓的新聞。
這條新聞下的評論,我至今仍記憶尤新:
現在的女人,太嬌氣了。不就是生個孩子嗎,我奶奶生了七個孩子,還不是活到了88。
現在的女人動不動就剖,怕疼,但剖腹產對孩子不好。
其實在社會新聞下面冷嘲熱諷,是挺常見的行為,畢竟網絡具有匿名性。但網友們的類似疑問,今天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
古代女人生孩子更容易嗎?
古代女人如果難產了,怎麼辦?
古代有剖腹產嗎?
首先,古代女人生孩子並不比現代人更容易,幾千年的時間沒有改變我們的生理構造。
下面這張圖,左為人類女性的骨盆,右為人類的近親黑猩猩的骨盆。可見人類的骨盆相比而言,十分狹小而曲折。
聯想到人類大腦的體積,這個生產難度可想而知。
那古代人如果難產怎麼辦呢?——生不下來就硬生。
現代醫學上,考慮是否對產婦進行剖腹產,是要分析一個相對指徵的。綜合考慮母親和嬰兒的狀況與風險,在剖腹更有益的情況下選擇剖腹產。也就是說,並不是肯定不能自己生。
古人沒有這條件,所以不管是嬰兒的頭相對母親的骨盆來說太大,還是嬰兒體位不正,都要想方設法硬擠出來。
古代人生孩子都是在自己家,請穩婆(或稱產婆、接生婆)來接生。這個穩婆屬於三姑六婆之一。
東西方社會的助產師,多由女性擔任,比如蘇格拉底的母親就是接生婆。
這些穩婆都是文盲,完全憑經驗給產婦接生,用的東西也是奇奇怪怪。
比如頭髮。穩婆會餵產婦吃大量頭髮,目的是讓她噁心,通過嘔吐來催使她腹部用力。
比如鐮刀。用來剪臍帶,取寓意「連生貴子」。致命缺點就是消毒成疑,畢竟可能就是上午用來割草的傢伙。但由於衛生條件差,如穩婆會用自己的指甲刮取產婦的外陰,古代產婦大量死於產後感染,所以也不差鐮刀這一個。
比如擀麵杖。用法就是擀麵一樣擀產婦的肚子,以助產。
然後是生產的姿勢。一般產婦是坐著生產,而非躺著。這種「豎式生產」藉助地心引力,算是比較靠譜。有的產婦在生產的時候,還會採取站姿。
明代《普濟方》記載了一個採取站姿的產婦的生產過程:「其二拽婦之臂。其一媼頭抵婦之腹中。以兩手板其腰。極力為之。」
產婦站著使勁兒,穩婆也幫她扳著腰,在外面用力。
如果即便這樣也還是生不下來呢?那就考慮保大保小吧。
保大就是把嬰兒在腹中攪碎,然後從陰道取出來。保小就是剖開產婦的肚子,然後拿棉線縫合,看後者造化。
那麼古代是保大的多還是保小的多?
我們可以看下民國時期的這組數據。1920年到1930年之間,產婦的死亡率是15‰,新生兒夭折的概率是150‰~300‰。
似乎是保大的多?這裡的新生兒夭折率算進去的東西很多,包括嬰兒平安落地後出現的後續問題。我們姑且認為普遍保大。但即便如此,舊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有個難產而死的親戚。
康熙貴為一國之君,能舉全國之力找到最好的接生者。而他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死於難產,他深受寵愛的八公主和碩溫恪也死於難產,年僅23。
《權力的遊戲》前幾季可作為中世紀百科全書來看(當然,除去龍和異鬼)。對劇中的貴族女性而言,生兒育女是職責,也是人生價值所在。
其中三大主角,龍媽、雪諾和提利昂,母親都是死於難產。而他們都是屬於貴族階層。
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由於出生「害死了」母親,一生被父親討厭。不少觀眾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畢竟他母親難產和他一個嬰兒有什麼關係呢?可見其父冷漠。
但這樣的案例不要太多。比如春秋時期的鄭莊公,由於出生時胎位不正,腳先頭後,令母親難產,痛苦難忍,就一生都被生母武姜討厭。後者還給其起名叫「寤生」。
最後,古代社會有剖腹產嗎?
古代社會的剖腹產很少見,即便不類似神跡,概率也差不多。
如何理解呢?
莎士比亞創作於1606年的經典悲劇《麥克白》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女巫蠱惑麥克白,說他永遠不會被打敗:沒有婦人所生的人能夠傷害麥克白,麥克白也永遠不會被打敗,除非森林會移動(除非勃南的森林向鄧西嫩移動)。
結果女巫的預言再次欺騙了他。馬爾康命令軍隊行軍時,撿起樹枝放在頭頂,用這種方式隱匿軍隊人數。
而麥克白最後對陣的麥克德夫,是「沒有足月就從他母親的腹中剖出來的」。說白了就是剖腹產。麥克白當場懵了,預言都兌現了。
將「移動森林」與剖腹產並列,在今天的讀者看來有點莫名其妙,但這足以證明剖腹產生產在古代的罕見。
《史記》記載,大禹的母親「胸拆而生禹」,剖開胸口生出大禹。《竹書記年》則說是剖開背部。
《太平廣記》記載了老子的出生:「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
老子的母親懷孕72年,最後從左腋生出老子,那時候,老子已經鬚髮盡白了。
總結一下,生兒育女對古代女性來說,只有更艱難,遇到難產的情況,只有靠體力挨過去。
我們之所以會有古代女性生孩子「很容易」的錯覺,是因為那些因生育而撒手人寰的母親,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了。只有兒孫滿堂的百歲老人,才能活下來講述自己一生遭逢的不幸與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