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原標題:僅45個工作日,創業板最大IPO再度刷新,新能源汽車行業巨頭駛入創業板
財聯社(北京,記者陳靖)訊隨著東風集團成功過會,創業板史上的最大IPO也來了。
12月11日,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55次審議會議召開,東風集團等4家企業均順利過會。招股書顯示,東風集團擬公開發行不超過9.57億股,擬募資210億元,一舉打破金龍魚此前創下的紀錄,成為創業板史上最大IPO。
市場表現方面,東風集團股份12月11日上漲2.61%,報收7.86港元,目前市值為677億港元。
刷新問詢最快、募資最大等紀錄
2005年12月,東風集團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此次回歸A股,東風集團選擇了創業板,保薦券商為中金公司。
東風集團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9.57億股,預計融資金額為210.33億元,創造了創業板開板以來擬募集資金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也是東風集團自2005年12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以來、時隔15年來的首個再融資計劃。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本次東風集團回A刷新了包括最快問詢、最大募資等多項紀錄。東風集團此次IPO擬募資210億元,用於全新品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新一代汽車和前瞻技術開發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
2020年7月,東風集團發布公告,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並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10月13日,深交所創業板正式受理東風集團IPO申請。
10月17日,東風集團即獲得「閃電問詢」,從13日受理到問詢相隔僅4天,這也是創業板註冊制以來的最快紀錄。
11月18日,東風集團即披露了對深交所的首輪問詢答覆。
12月4日,東風集團密集發布多則關於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告,包括發行保薦書、財務審計報告,以及律所對上市給出的法律意見書等。系列動作表明,東風汽車集團創業板上市已經進入上市前夜。
12月11日,創業板上市委公告,東風集團首發獲通過,成功回A。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成功過會的東風集團,是目前國內銷量排名前三的汽車集團,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控股股東為東風公司。
市場化機制是大盤股成功發行的保障
9月以來,金龍魚、中金公司相繼完成發行,募集資金超百億的大盤股發行引發了市場的熱烈討論。
分區間來看,募資金額超10億元的有91家,其中,募資金額超百億元的有4家,募資金額5億元至10億元的有114家,募集資金在5億元以下的有113家。
在東風集團之前,中芯國際為今年以來募資金額最多的公司,首發募集資金達532.30億元,募資主要投向12英寸晶片SN1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等。中芯國際發行採用戰略配售、網下發行與網上發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並授予主承銷商不超過初始發行規模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戰略配售股票為8.43億股,佔初始發行數量的50.00%,佔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後發行總股數的43.48%。除了其保薦券商旗下的海通創投、中金財富跟投外,參與中芯國際發行的戰略投資者還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另外27家機構。
與此同時,金龍魚募資139.33億元,創下創業板有史以來IPO融資金額最大紀錄。20名戰略投資者在首次公開發行中獲配約1.63億股股票,佔發行數量的30%。
歷經20餘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完成了歷史性的跨越,從最初的「老八股」發展成為規模體量世界第二、基礎性制度較為完備、體系架構多層的大市場,市場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大型優質企業的發行上市更加平穩有序,資本市場活力和韌性凸顯。
註冊制下建立了市場化的新股發行承銷機制,對新股發行價格規模不設任何行政性限制,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進行詢價、定價配售,真正實現由市場供求決定價格。
財聯社記者從接近監管人士處了解到,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加強資本市場融資端和投資端協調平衡,一直以來按照發展股權融資、優化上市公司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整體要求,堅持股票常態化發行。在加強融資端改革的同時,著力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不斷優化投資端結構。落實發行制度和其他基礎制度之間的協同改革,培育良好市場生態。
在此背景下,大盤股發行過程中發行人和承銷商通常考慮市場情況,選擇合適的發行時機,制定合理的發行方案,保障良好的發行效果。如中芯國際、金龍魚等募集資金超百億的大盤股發行,均安排了較大比例的戰略配售,直接面向市場配售規模有限。戰略配售機制的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長期持股意願,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上市後股價走勢更好反映公司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