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包拯家訓

2020-12-09 我愛文言文

原文

包孝肅公①家訓云:"後世子孫仕宦②,有犯贓濫③者,不得放歸本家④;亡歿⑤之後,不得葬於大塋⑥之中。不從⑦吾志,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⑧珙刊⑨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⑩後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肅之子也。

注釋

包孝肅公:即包拯,他的諡號為孝肅。仕宦(huàn):做官。贓濫:貪汙財物。本家:指老家。歿(mò):死。大塋(yíng):墳墓,此處指祖墳。從:聽從,服從。仰:敬詞,無義。刊:刻。詔:告誡。

譯文

包拯在家訓中說道:「後代子孫為官從政,如果有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生前不準回歸老家;死後不能埋葬在祖宗墓地裡。不聽從我的志願的,就不是我的子孫。」家訓一共有三十七個字。包拯在家訓後面籤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的文字刻在石碑上,把石碑豎立在堂屋東面的牆壁旁,用來告誡子孫後代。」家訓又多了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人物介紹

包拯:(999年一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包拯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出處

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

啟發與借鑑

包拯是我國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他廉潔公正、剛直不阿、執法如山的形象,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包拯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與其他許多洋洋灑灑的家訓家規不同的是,包拯的家訓簡潔的只有37個字,但這短短37字,卻是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包拯的家訓,既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品格的寫照。

包拯這個用生命與腐敗決戰到底的古代官員,受到了華夏子孫經久不衰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形象構成了中國古代官員執法精神的一座豐碑,這座豐碑至今仍然保持著令人難以逾越的高度。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相關焦點

  • 【國學常識】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
    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繫,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
  • 不可不知的中國十大經典家訓!快跟孩子讀一讀!
    ,有些堪為經典,國人家喻戶曉。有人從中遴選出十份家訓。這些家訓出自各色人等之手,既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來與孩子一起賞析吧!周公旦(約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氏號為周,爵位為公。因採邑在周,稱為周公,因諡號為文,又稱為周文公。周成王之叔,因成王即位時年少,便輔政成王。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
  • 經典文言文賞析|歐陽修苦讀
    文言知識說「惟……是……」:這是文言文中的一種固定格式。上文「惟讀書是務」中,「惟」同「唯」,解釋為「只」,「務」指「致力」,「是」無義,句意為「只致力於讀書」。又如,「惟耕作是務」,意思是「只致力於耕作」。「惟利是圖」,意思是「只貪圖利益」。「惟命是從」,意思是「只聽從命令」。
  • 家訓內容可分四類 《顏氏家訓》內容或最完整
    家訓內容可分四類 《顏氏家訓》內容或最完整 2014-08-22 15:14:33  自南北朝以降,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大量的家訓,比較經典的有古代十大家訓,以及一些名人家訓,如《朱熹家訓》(朱熹)、《告兄弟子侄》(範仲淹)、《曾文正公家訓》(曾國藩)、《林則徐家訓》(林則徐)、《新贛南家訓》(蔣經國)等等。  中國第一部家訓是周公的《誡伯禽書》。
  • 中考文言文《包拯》全文詳細翻譯
    包拯 原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 經典文言文賞析|蒲松齡博採
    出處清·鄒弢《三借廬筆談》啟發與借鑑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而蒲松齡卻經歷了兩個十年,創作出經典的《聊齋志異》,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包拯》劇照出爐,公孫策包拯一黑一白,而少年展昭又萌又帥
    《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等,但是這些翻拍劇都沒有經典來的更有味道,而觀眾還是比較喜歡看經典的古裝劇,就算那時候的特效技術沒有現在這麼先進,但是因為演員演技精湛,而且可以看道團隊的用心,所以經典至今還不可超越。
  • 有人告狀自己家牛舌被割,包拯回復:回去把牛殺了
    包拯是一個很著名的人物,他的形象也比較豐富,以包拯為原型來塑造的文學形象林林總總。小編在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看一部講述包拯破案的電視劇。在電視劇中包拯的形象傾向於偵探,歷史上的包拯則是一個剛正不阿的清官廉吏。不過在歷史上倒確實記載包拯巧破牛舌案一事,頗有偵探的風範。
  • 傳統家訓作者強調良好家風(舉例)
    傳統家訓作者強調良好家風(舉例)     其實不少傳統家訓的作者都強調繼承家族的良好家風。舉幾個例子吧:  ·《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說自家「世以儒雅為業」,「吾家風教,素為整密。」教育子弟繼承良好家風。 ·司馬光在家訓《訓儉示康》中告誡兒子司馬康不僅自己要吸取寇準不良家風的教訓,而且要用這篇家訓去訓誡子孫,以繼承祖輩節儉為榮、奢侈為恥的「清白」家風。
  •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
    小編說: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經典家訓,傳播清廉家風,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陝西省紀委宣傳部組織編寫了《經典家訓品讀》一書。本書分為立身修德、治家理政、讀書教育、古今家風故事四個部分,通過書寫對傳統經典家訓的深刻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激勵。本書文風樸實,語言生動、精練,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可讀性。
  • 音頻|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113)
    音頻 |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113) 2020-10-15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音頻|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102)
    音頻 |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102) 2020-09-24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文言文賞析——《陶母責子》
    非惟……乃……:不僅……而且……,文言文固定句式。 9. 也: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 譯文 陶侃是東晉的大將軍,他對於國家是棟梁之才,對於老百姓好像父母一樣,世上的人都尊重他。陶侃年紀輕時擔任負責河道和漁業的官吏。(他)曾經把一陶罐醃魚贈送給母親。母親說:「這是哪裡來的?」
  • 經典文言文賞析|河豚之死
    而文言文中的「去」指離開某地,同樣「我去黃山」,文言文的意思是我離開黃山。古今含義恰恰相反。上文中的「不知遠去」,意思是河豚不懂得要遠離橋柱。又如,「吾去意已決」,意思是我離開這裡的想法很堅決。(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閱讀 | 河豚之死
    而文言文中的「去」指離開某地,同樣「我去黃山」,文言文的意思是我離開黃山。古今含義恰恰相反。上文中的「不知遠去」,意思是河豚不懂得要遠離橋柱。又如,「吾去意已決」,意思是我離開這裡的想法很堅決。             呂蒙正不記人過點石成金               烏鴉喜諛班超投筆從戎        誨學路人獻雉               崔篆平反石勒不計前嫌        原谷諫父包拯家訓
  • 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美德:「經典家風、家訓、家書」 雲誦讀
    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美德 「經典家風、家訓、家書」 雲誦讀(三)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誦讀經典|每天一篇文言文語文能力越來越強18
    國學經典,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文言文,每個小小的故事,卻是蘊含著大大的哲理,最能啟迪孩子,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國學經典,就像春雨,無聲勝有聲的滌蕩在每個人心間,無形之中擁有深厚的語文文化素養和高雅不凡的言談舉止!
  • 經典文言文賞析|黃琬巧對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音頻|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101)
    小編說:誦讀經典家風家訓,是「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西安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推出「經典家風家訓·雲誦讀」欄目,邀請我市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傳播以德治家、以學興家、文明立家好傳統,讓良好家風促黨風帶民風,讓崇廉尚德蔚然成風,歡迎關注。
  • 小學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讀三遍,一篇搞懂文言文「套路」!
    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學好文言文的做法讀好文言文相對於現代文,文言文的學習難度較大,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但是,文言文的學習同現代文的學習一樣,需要從整體入手。第一級為「誦讀與積累」,主要任務為誦讀經典文言文,識記常用的文言虛詞和少量的常用文言實詞;第二級為「美讀與感悟」,主要任務為提高朗讀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增加審美元素,繼續識記大量文言常用實詞;第三級為「自讀與批註」,主要任務為獨立閱讀,訓練批註的基本方法,分為四個步驟:觀摩與初試、釋義與註解、直譯與意譯、賞析與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