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黃琬①幼而慧。祖父瓊,為②魏郡③太守。建和元年④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⑤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⑥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⑦詔,而深奇愛之。
注釋
黃琬:東漢人。為:擔任。魏郡:古郡名。建和元年:即公元147年。建和,東漢漢桓帝劉志的年號。詔:皇帝的命令。如:像。應:回答。
譯文
黃琬小時候就很聰明,祖父黃瓊擔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發生日食,京城裡看不到日食,黃瓊把當地所見報告朝廷。太后下令問他日食多少,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后的詢問,卻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黃琬當時七歲,在祖父身旁,說:「為什麼不說日食後剩下的太陽,就像初升的月亮呢?」黃瓊大為驚訝,立即按照黃琬的話回答太后的詢問,認為黃琬與眾不同,因此非常喜愛他。
文言知識
說「奇愛之」:上文「而深奇愛之」中的「奇愛之」,即「奇之」、「愛之」。「愛之」可以理解為喜愛他,而「奇之」不能理解為奇怪他,在文中要解釋為「認為……有奇才」或「認為……與眾不同」。因此,「奇愛之」要解釋為「黃瓊認為黃琬與眾不同因而非常喜愛他」。
又如,「其人相貌非凡,眾人奇之」,意思是「那個人相貌不平常,大家認為他與眾不同」。
文化常識
說「太后」: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親,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稱「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醫生叫「太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人物介紹
黃琬:(141年一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陸縣(今湖北安陸)人。東漢中後期名臣,尚書令黃香曾孫、太尉黃瓊之孫。
黃琬早年時即聰慧善辯。後任五官中郎將,因公平選舉而得罪權貴,被誣陷為朋黨,遭禁錮二十餘年。解錮拜為議郎,遷青州刺史,轉任侍中。歷任少府、太僕,後出任豫州牧,討平寇賊,安定一州。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
啟發與借鑑
黃琬巧妙地將日食後的太陽比作一輪彎月,形象生動,易於理解,讓人不禁感嘆黃琬的聰慧。
人的思維通常容易拘泥於固定的格式,按照常用的套路去思考,從而導致思路受限。所以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時,不妨換個角度去想一想,有時就會發現豁然開朗。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