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質感包括著鏡頭感的虛實對比、以及光線帶來的明暗、色彩差異等,許多人以為這些靠後期就能搞定,其實前期拍更重要。
什麼是照片的質感?
質感,是指畫面的細節、層次。比如鋼鐵的冰冷堅硬,絲綢的柔軟溫暖,牛仔的硬朗,紗巾的絲滑等,都是質感的表現。質感的體現重在對比與過渡,通過控制快門、光圈,控制測光點,選擇正確的時間、光位、機位拍攝,讓畫面有明暗、虛實、強弱、冷暖、大小的對比與過渡。要實現照片的質感,就要在前期上多下功夫。這才是提升畫面質感的正確思路。怎麼拍出照片的這個,比如下面的這些思路。
1、只用定焦鏡頭拍攝:變焦鏡頭的出現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拍攝工作,通過允許我們在不同焦段之間自由變換,外出拍攝也不再是一種需要攜帶大量鏡頭的體力勞動。儘管鑑於這種顯而易見的優勢,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趨向於在購買器材時選擇變焦鏡頭,但傳統的定焦鏡頭卻依然擁有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其中之一,就是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勤奮,或是迫使我們走進被攝物去進行更加仔細的觀察,或是來回移動以尋找到最佳的拍攝角度。因此,下次當你再去外出拍攝時,我們建議你只攜帶一隻定焦鏡頭,然後試著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放慢自己的腳步,嘗試一種「慢節奏」攝影的方式來更加仔細的審視自己與自己的作品。
2.前景引導:通過低角度加入一些線條的引導,將視線貫穿畫面,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3、從簡單的題材入手:像是單單拍攝地上的水面倒影,街邊的轉角處,或是一個路過抱著小孩的婦女,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看到和掌握的題材。照片太過複雜和充滿過多元素,反而可能令讀者更難理解照片背後的意義。
4、光和影的尋找:攝影很大程度上就是光和影的記錄。如果你想拍出更好的照片,使其更具藝術氣息,可以試試去找有著較強光影對比的東西來拍攝。拍攝創作一些光和影有對比的剪影效果、高光或低光類別的照片也是很好的嘗試。
事實上,一張好照片是幾乎不需要進行後期處理的。
所以說,何不嘗試在完全不用後期的情況下拍攝自己的作品呢?這種方式將會檢測出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