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裡的說的質感是照片的乾淨度、通透感,很多時候我們拍出來的照片裡面元素太多無法突出主體,或者照片看起來很髒。而導致照片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這幾個因素:拍照時器材的好壞,構圖是否到位、後期處理、畫面細節等幾個因素。
一、器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拍照也一樣,拍攝的器材不好,也不可能拍出什麼很好的照片來。你用山寨手機拍照,拍出來的效果肯定不如蘋果手機拍出來的效果好。無論你的拍照技術多好,給你一臺黑卡相機、一臺全畫幅相機,你肯定也選全畫幅。並且相機的抗眩光能力、色差、解析度等都會對照片的質感產生影響。前期拍照拍的不好,對後期的處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建議大家買好一點的相機。
二、前期
前期就是:構圖和拍攝
①構圖
拍照第一步當然是先構圖啊,所以先講構圖。構圖的方法之前和大家講過了,這裡就不在過多的陳述了。一張好的照片必須具備兩大因素:換面簡潔、主體明確。如果畫面裡的元素非常多,無法突出主體,別說看起來簡潔了,能拍出來都困難。
下面這張圖是在網上找的圖片,可以說是畫面簡潔中的極端了,除了主體都是留白。
我去網上又找了一張圖,給大家做反面教材。這張照片我們先不去討論它顏色的問題,先說它畫面中的元素,水面的波紋、水瓶的倒影、旁邊的枝條等,這些元素摻雜在一起,讓整個畫面看起來非常雜,主體也凸顯不出來,更別談什麼整潔了。
在文章開頭我就說過,好的照片主體必須明確,畫面中的其它元素都是為了能夠突出主體,而不是讓這些元素幹擾到主體。讓主體突出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引導線、焦段、物體排布等,還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讓主體突出,比如:剪影、慢門等。
②拍攝
簡單的講了一下構圖,接著給大家講解拍攝。想要讓後期處理簡單點,前期就要好好拍,前期拍不好後期處理起來就很困難。影響拍照的因素很多,比如:跑焦、眩光等,這些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自己拍攝時多注意就行了。而天氣對拍照的影響我們就沒辦法控制了,就像這兩天的霧霾,別說拍照了,能看見路就不錯了。在天氣不好時,就需要變換角度、使用特殊的技巧來拍,比如:陰天拍照慢門,霧霾天就用長焦拍(不過這兩天的霧霾用長焦也無濟於事,實在太嚴重了,建議大家少出門)。
有時從室內拍外面或者在景觀臺上拍照,必須注意一個東西:玻璃。玻璃對拍照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下圖是一位網友隔著玻璃從室內拍外面,照片不僅不夠清晰,還有反光、眩光等情況。隔著玻璃拍照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如果有玻璃,就好好找個角度拍,後期再處理下。
三、調色
調色也分為兩部分:影調和色調。
①影調
在影調方面,導致照片不乾淨的原因一般是「灰」,也就是整張照片看起來很模糊,不清楚,給人的感覺就像蒙上了一層灰一樣。
下圖是在霧霾天拍攝的,因為霧霾的原因導致整張照片看起來很不通透,毫無層次感。
看直方圖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像素堆積在亮部,反差小,看起來也就會很不乾淨。
在後期處理時就需要增加照片的對比度,增強對比度時還需要注意幾個方面:主次的對比、局部的對比、色彩的對比等等。給大家說簡單點,我在處理風光照片的時候,會將高光的部分調低,將暗的部分調亮,其實就是把整體的對比度降低了,但我加強了天空和地面兩者的對比。
增強對比度的工具很多,比如:色階、曲線等都可以;還有什麼減淡加深工具等都是可以用的,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經詳細介紹過如何處理照片,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
凡事都有個度,在增強對比度的時候,不能將對比度增強得太大,這樣會讓整張照片變得重口,眼睛看久了會覺得不舒服,比如下圖:
在拍攝的畫面過暗時,可以提高照片的亮度。有一些照片拍出來即使曝光正常的,也可以將其在調亮一點,這樣可以讓照片出現很多留白的地方,畫面也會更加整潔(註:將照片調亮必須得在不影響照片的構圖和色彩的前提下進行)
②色調
色調方面的內容就多了,色調包括色相、飽和度、亮度,我會一一給大家講解。
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也就是色相搭配,我看過最乾淨的照片就是黑白照片,之所以乾淨是因為沒有其它的色彩幹擾。這點在拍照時是可以控制的,後期也能做到。比如下圖:為單色的冷色照片。
照片色彩最強的為青色,顏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真正有區別的是顏色的明度和飽和度,所以照片看起來很乾淨。
同時,與單色系類似的,鄰近色,也會達到類似的視覺效果。
比如下圖這種,都是黃色和綠色的鄰近色。
上面的照片中顏色的搭配非常到位,看起來很乾淨,也許有人會說:看起來的確是乾淨了,但是給人的感覺太單調了。這個就沒有辦法了,有舍必有得嘛,看你想要什麼樣的照片。
顏色互補
上面給大家講了色彩搭配,現在給大家講顏色互補。我們在拍照時,想要找到單一色或者鄰近色是很難的,所以在拍照時大多會找顏色互補的物體拍,但這樣也容易導致畫面不乾淨。
大多數人的配色方案可能會選擇互補色或者互補色的變種(如分補色、三角色)。
通常來說,比較好的方案是讓互補色各佔據一部分畫面互相襯託,比如下圖:
除了讓畫面中各個顏色相互襯託之外,還可以讓其它顏色來襯託主體的顏色,比如下圖:
畫面中顏色互補,並且集中在一個區域內,這些都是可以的。拍照最忌諱畫面內的顏色過多,並且分布不均。比如下圖:一張照片內存在黃、紅、綠藍幾種顏色,顏色的分布錯綜複雜,整個畫面看起來非常雜。
飽和度
如果畫面內元素很多,顏色分布錯綜複雜,想要讓照片看起來簡潔,唯一的方法是「降低飽和度」。飽和度太高的照片看起來很膩,降低飽和度會讓照片看起來更加清新,如下圖:
為了突出主體,我在處理照片的時候通常會把主體的飽和度調高,而其它物體的飽和度調低,如下圖:
如果畫面中主體的顏色和其它物體的顏色不明顯,就可以將整體的飽和度都調高,或者主體的顏色和其它物體的顏色為對比色,就可以調高飽和度,如下圖:橙色和藍色互為對比色。
明度
明度不難理解,接下來說的都是主色或者主體的顏色,高明度搭配低飽和度會讓照片顯得十分清爽,如下圖:
而高明度搭配高飽和度,會呈現鮮豔、濃鬱的感覺。
低明度搭配低飽和度會呈現出較為恬淡、靜謐的氛圍。
想要讓照片更加乾淨、簡潔,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後期處理的時候還需將照片的細節處理好,將多餘的部分裁減掉,才能讓照片的質感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