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民權智障老人,掛曆當照片珍藏11年!

2021-01-08 百姓的小日子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生老病死在所難免

每個人遇到的溝溝坎坎也都無法預料

但只要有愛

總會有一束光照亮我們的生活

前幾天愛心幫幫團

來到了孤寡老人的家裡

圖上的主人公是民權縣某村莊的李奶奶,李奶奶今年73歲,年輕時就患有智力障礙,年齡大了以後患有阿爾茲海默症,老伴在三年前去世。

李奶奶一生坎坷,生活拮据。因為有智力障礙和阿爾茲海默症,一直沒有工作,靠家裡的一畝三分地生存。腦子時而清醒時而糊塗,交流時往往前言不搭後語,所答非所問。

李奶奶的家沒有大門和院牆,只有磚頭壘成的一米高的磚堆。院子裡有一顆石榴樹,那片綠是李奶奶家唯一的風景。

打開李奶奶的屋門,一股發黴的味道撲鼻而來,環境黑暗潮溼,牆上布滿黴斑,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只有牆上的一個表還在準時準點的走著。

李奶奶平時喜歡撿一些廢棄的塑料瓶,紙箱子等。聽鄰居說她經常把賣廢品的錢買糖分給村裡的小孩吃。

屋外,李奶奶的牆上掛著曬乾的豆角,新出土的蒜被李奶奶編成一股一股的辮子,陳舊的葫蘆瓢、窗臺上的地黃瓜......可以看出李奶奶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交談中李奶奶拿出她年輕時的照片(其實是2009年的日曆),她高興地向我們介紹:「這是我年輕時,俺娘給我拍的照片,我年輕時也可排場了。」一邊說一邊翻著日曆,臉上的笑容仿佛是她回到了年輕時。就是這樣一份特別的「照片」,李奶奶珍藏了11年,一時間在場的人內心五穀雜陳,難以言表。

愛心幫幫團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拿給李奶奶,還拆開了一包奶給她喝,不知因為害羞還是因為沒喝過,一直推辭不喝,讓大家喝。李奶奶雖然神志不清但依然善良,這份感動深深地打到了在場人每個人的心裡。

離開時天下起了雨,李奶奶對我們依依不捨,叮囑我們回去的路上慢些。我們告訴奶奶有時間我們還會再來,奶奶連聲應好。愛心幫幫團也會持續關注李奶奶的生活,希望她越來越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一碗飯,一瓶水,一聲問候

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多些尊重和關愛

別讓他們老無所依

關心身邊事,愛護身邊人

歡迎廣大群眾向線妮兒提供

生活困難,無人照料的孤寡老人線索

情況核實後我們將給予幫助

公益在路上

讓我們一起關愛老人

相關焦點

  • 珍貴資料:精美的「中國電影出版社電影演員掛曆」
    你可以感受到一股昂揚的翻身作主人的喜悅,一幅照片往往也承載著當年賦予的政治任務和氣質。總的說來就是不著修飾痕跡的天然美、自信美、正氣美------再者就是八十年代,今天發布的都是這個時代的電影演員掛曆照片。相比以前,多了自然隨意,生活氣息比較濃。當年因為大量外國影星照片的湧入,總有人說自己的演員土氣。
  • 幼兒園拍孩子掛曆強迫家長買 照片疑嫁接(圖)
    最後,由於發現整個班級只剩下兒子的一本掛曆沒「帶走」了,鄧女士只好很不情願地掏出68元錢買下了它。掛曆是帶回家了,鄧女士卻難以接受幼兒園的做法:未經家長同意,就給孩子拍照製成掛曆,這不是「先斬後奏」,強迫我們花錢買嗎?家長懵 懷疑有些照片是「嫁接」昨日上午10時許,鄧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價值68元的掛曆。
  • 變遷時代下最後的掛曆小店:為了老人我也得開下去
    靠近西黃城根北街路口的「掛曆地圖動漫」,被很多顧客稱為北京最後的掛曆小店。已年過七旬的店主金大爺告訴記者,如今在全北京幾乎找不到掛曆店了,但很多老人還保留著每年換掛曆的傳統,「為了老人我也得開下去」。掛曆小店的30年起落
  • 平湖老闆馬衛良將優秀外來員工的照片製成掛曆
    竺軍偉攝  浙江在線12月21日訊昨天中午,在嘉興平湖市天利製衣有限公司上班的安徽籍女工汪青,乘著午休時間,迫不及待地帶著和她同一車間的小姐妹們來到了公司的會議室,看今年公司製作的掛曆。原來,公司為了表揚她的突出業績,決定將她和其他七十幾名員工的照片一起做成掛曆,作為全廠職工的學習榜樣。
  • 從紅紅火火到銷聲匿跡 掛曆在北京流行的那些年
    其中,有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珍貴歷史照片為內容的「共和國的締造者」掛曆;有以第十一屆亞運會亞運場館、亞運村等宏偉建築為內容的「亞運之光」掛曆;有展現祖國美好山川的「江山如畫」掛曆。
  • 信鏈全球——關愛智障兒童,共建美好家園
    (原標題:信鏈全球——關愛智障兒童,共建美好家園) 在這個世界上,
  • 2019我決定用自己的照片做掛曆,開啟元氣滿滿的新年
    人們看日子,記事情全都在掛曆上。那個年代,掛曆是人們過年時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很多單位過年都會花公款買很多掛曆,送給職工。掛曆有風景的,有領袖像的,還有美人的。那時候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商家生產了很多相關產品,除了檯曆還有粘貼畫等等。
  • 北京最後掛曆小店的30年起落:從整車買到少人問津
    假設把金大爺店鋪租出去,全年下來,租金就要比賣掛曆收入高出10萬元。  談及為何這樣守了一家店30年,金大爺淡然講道,自從賣掛曆後也就沒想過幹點別的,「就是習慣了,而且很多老人有買掛曆的需要,就是服務老人。有些人跟我說『你可千萬別不幹』,我也就隨著吧。現在賣掛曆也不掙錢,我就帶著賣點,有個營生。」  金大爺還堅持認為,自己的店就是京城「老字號」,代表的是一種民俗。
  • 今日截團| 堆積如山的照片變身超美原創大書,把我美哭了
    裝幀精美、內容豐富,一年一本都不夠,自留、送人首選;檯曆:有原木(特別高檔)、坐式(放辦公桌最合適)兩種掛曆:兩段式掛曆(家裡老人比較喜歡的形式)下面具體介紹下每種印品的內容和選購途徑照片書—硬皮好翻書、Nice軟皮書我收到做的第二本照片書時簡直驚呆了
  • 白智超:無私收養流浪智障老人
    無私收養流浪智障老人整整7年的白智超家庭就世代生活在這裡。    2006年冬天的一個雪夜,白智超與兒子開著機動三輪車從縣城回家時,發現路邊有一個滿頭白髮的流浪漢蜷縮在一堆破紙箱裡,凍得瑟瑟發抖。白智超心頭一熱,天氣這麼寒冷,若無人照看,老人恐怕會被凍死。他脫口而出:「跟著我回家吧?有衣服穿有熱飯吃。」老漢聽了,顫巍巍地站起來。
  • 幼兒園自製掛曆賣給家長
    2011年10月18日 11:26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自家孩子在學校拍了照片,製成了精美的掛曆,本是讓學生家長高興的事情。
  • 智障老人死亡銷戶15年後返家 警方調查還原戶口
    智障老人死亡銷戶15年後返家 警方調查還原戶口 警方為死亡銷戶15年後返家的程天述辦理身份證件 趙娜 攝   中新網巴中3月18日電 (趙娜 苗志勇)「這不是程天述嗎?
  • 掛曆流行那些年:九十年代人人用它包書皮、做提包
    其中,有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珍貴歷史照片為內容的「共和國的締造者」掛曆;有以第十一屆亞運會亞運場館、亞運村等宏偉建築為內容的「亞運之光」掛曆;有展現祖國美好山川的「江山如畫」掛曆。(1990年10月30日《北京日報》2版,《立意脫俗內容求新——1991年掛曆市場探訪一瞥》)此時,曾經佔盡風光的「大美人」已芳蹤難覓。北京膠印廠副廠長高原說:「大美人?
  • 民警上門為濟南福利院老人拍身份證照片
    齊魯網·閃電新聞濟南11月5日訊身份證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證件,參加考試、辦理銀行卡、使用社保卡等等,都需要向相關單位出示身份證。不過,即便辦理身份證的流程十分簡單,但還是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到場辦理。
  • 「模擬媽媽」世界殘疾人日話「智障兒女」
    「模擬媽媽」世界殘疾人日話「智障兒女」   中新網南昌12月3日電 (蘇路程)「門前大樹下,遊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3日下午,江西省南昌市社會福利院新和家園傳出一陣歌聲,45歲的「模擬媽媽」文紅英正和幾個「智障」兒女圍坐在一起唱兒歌。
  • 清流一公益團隊為困境人群構建愛心家園
    2011年3月,李華雨和愛心朋友成立「清流愛心家園」,做起了公益活動。2016年10月,他們完成了民政註冊,「清流縣愛心家園公益協會」成為合法的非營利性民間公益團隊。多年來,李華雨和他的愛心團隊自籌資金,逢年過節看望嚴坊敬老院孤寡老人和龍津鎮殘疾人,聯合縣醫院志願者義診,請醫生給他們看病,為老人過生日。每年春節,除了送年貨,他們還給每戶送上一個愛心紅包。
  • 大連市中山區長利社區致力將社區建成居民離不開的幸福家園 點滴做...
    大連市中山區長利社區致力將社區建成居民離不開的幸福家園點滴做實居民服務 老社區開啟新生活  站在自家樓前,看著新鋪的彩磚步道、新砌的保暖外牆、新換的樓道窗,大連市中山區桃源街道長利社區居民吳萍滿眼驚喜,愣了好幾秒鐘。
  • 讓周迅一舉成名,給無數中國人性感啟蒙的美人掛曆如何走向衰落?
    這張照片後來被收錄在1984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四開本掛曆《影中人》中。這本中國最早的「美人掛曆」匯聚了沈丹萍、劉曉慶、陳肖依、方舒、斯琴高娃等女星,印數高達22萬冊,創了當時掛曆發行的紀錄。然而在拍照時,奚天鷹和方舒都沒有想到,當時一張看似粗糙的生活照,開啟了中國一個新的審美時代。
  • 「感動吉林」人物胡豔蘋收養智障男孩
    1994年,孩子的母親不辭而別,周寶忠不顧眾人阻攔收養了這個四五歲的孩子,取名叫周洪偉。周洪偉一天天長大,智力卻有缺陷。去年,周洪偉和鄰居小奎玩耍時,被竹子扎壞了左眼。周寶忠毅然賣掉房子為周洪偉治病,為了維持生計,父子倆每天撿拾廢品。    本報訊(記者 呂金輝) 智障男孩周洪偉的不幸遭遇,深深刺痛了2008年度感動吉林十大人物之一——胡豔蘋的心。
  • @民權人,這樣的民權,你絕對沒見過嗎?
    之前也見到過民權一些珍貴的老照片,大多都是網友提供的兒時關於民權的記憶,距現在也不過是三四十年吧,但是這幾張玲瓏軒老照片館收藏的照片卻是第一次見到,也可能是僅存的了吧。在民權建縣90周年之際,能見到民權建縣之時和解放初期的照片,實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