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見到過民權一些珍貴的老照片,大多都是網友提供的兒時關於民權的記憶,距現在也不過是三四十年吧,但是這幾張玲瓏軒老照片館收藏的照片卻是第一次見到,也可能是僅存的了吧。在民權建縣90周年之際,能見到民權建縣之時和解放初期的照片,實屬難能可貴。
聽爸爸說,老早之前,我爺爺在縣城上班,當時分給他一塊地皮,那片地在縣城邊上,長滿了荒草,還是窪地,自然遭到了嫌棄,沒有要!我們聽了一陣唏噓,都開玩笑地說,如果當時要了那塊地,如今得少奮鬥多少年啊?哈哈。話又說回來,誰能想到會發展這麼快呢?
小時候我跟著奶奶去縣城看望在刺繡廠上班的小姑姑,縣城就是不一樣,都是水泥路,雖然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坑,但比我們老家又窄又彎、車轍子到小腿深的土路可真是強完了。路邊「豪宅」的寬大屋簷下有個乞討的老奶奶在吃烤紅薯,我看她吃得香便出了神,老奶奶竟笑眯眯地掰下一半遞給我。幾十年過去了,這個片段像電影一樣保存在我的腦海裡,如此清晰,每播放一次,內心就有一股暖流。
現在已沒有那樣乞討的老奶奶了,到處都是高樓大廈。
那時縣城的街道兩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攤子,賣東西的可多了,比我們農村趕集不知熱鬧多少呢,你看那漂亮的粉色紗裙,高高地掛在我的頭頂上方,我仰著頭看,脖子都酸了還捨不得挪眼,那橘粉色的小櫻桃,一簇簇在陽光下晶亮晶亮的,真誘人。
那時書店裡人很多,
人們熱愛學習、喜歡讀書,
甚至讀書是一件自豪、
值得炫耀的事。
以前時光很淡,
我們喜歡把牽掛和思念寄託給紙張,
放進郵筒。
現在節奏飛快,高科技的電子產品豐富和優化了我們的生活
以前道路不寬,但是一點也不擁堵,因為路上充其量只有幾輛公交車和極為罕見的機動車,能騎上自行車都算得上有錢人了。
現在,車是出行標配、日常代步工具,路加寬了一次又一次,也沒見通暢多少,科技發達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似乎人也變「懶」了,無車不出行。這樣的生活就是在二十年前都不敢想。
以前只有簡陋的火車站,現在不光火車站改建了,又新建了高鐵站,到外地就跟串門一樣簡單方便。
以前的民權有河、有水、有樹,但風景很少。
現在的民權風景美如畫
當初我們覺得進了民權縣城就看見了世界的樣子,好奇、興奮。後來進縣城的次數多了,對縣城也越來越熟悉,也就覺得平平常常了。在縣城裡的日子,我們各自埋頭做自己的事,這邊蓋座房,那邊修條路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對於縣城一點一滴的變化也並沒有什麼感覺,就像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長大了一樣,然後開始嚮往遠方,想像著今後在大城市裡精彩的生活,我們開始嫌棄民權這座小縣城了。
如今,來幾張讓你後悔離開的民權夜景,你可不要恨我啊!
我們去外地求學,我們在他鄉打拼,我們為生活忙碌,我們開始時不時想起「民權」,我們變得容易傷感,想起民權,我們偶爾會不好意思地抹淚,不得不承認——我們想家了。
像鳥兒歸巢,我們回到了民權,忽然眼前一亮,發現它不一樣了,變了,變大了,變乾淨了,美了、時尚了,像一個做了整容的女子,突然之間變得年輕貌美了。既有都市的繁華景象,又有迷人的桃園美景。
回來吧,二狗子,我帶你去東區民生廣場,王大娘會教你跳最時尚的廣場舞。
民權的彩虹橋美得就像童年。
咱們還可以一起去民權旅旅遊。
我帶著你,
你帶著美女,
美女帶著相機,
不用很多錢
來吧,抱著民權的大腿別撒手,不走了!
在外工作的時候總是嚮往詩和遠方,現在才知道,夢想竟在民權——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