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寺院的佛塔建築

2020-12-22 旃檀佛藝

日本的佛教寺院由金堂、講經堂、僧房、迴廊、山門、佛塔等建築組成。上述圖片是最具日本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建築。而佛塔是最早的佛教寺院建築之一,大凡世界宗教建築都有塔的存在,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的建築中都有塔。然而,塔的用途與意義因宗教而異。

基督教建築中的塔是鐘樓。來自城中鐘樓的鐘聲告訴人們每天以及特別日子中的每個時刻。伊斯蘭教的塔也極為類似,它告知城中的人們登高詠吟古蘭經進行禱告的時刻的到來。

佛塔應該說是具有佛教建築起源的特質,猶如禮拜堂承載著基督教建築的歷史一樣。

與基督教一樣,在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講經布道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佛教建築。唯有釋迦牟尼的教誨,語言是信仰的唯一依存。然而,當釋迦牟尼涅槃之後,人們開始尋找語言之外的信仰依存。

首先,將信仰寄託於釋迦牟尼的遺物上。如用過的器具、穿過的衣服等等,但最受重視的是其遺骸,即佛舍利。當然埋葬遺骸的墳墓也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人們面向墳墓合手拜祭。墳墓由單純的土堆逐漸演化為建築。佛塔就是由此演化而來。

當初,佛塔非常簡單,只是用石塊或者磚頭將土堆堆砌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佛塔逐漸增高,並開始分為幾層。另外,還出現了木結構的佛塔,這應該是由中國傳入的。這種木結構的佛塔是在飛鳥時代經朝鮮傳入日本的。對此,甚至許多佛教徒都一無所知。佛塔下面安放著釋迦牟尼的遺骨。釋迦牟尼的遺骨稱為佛祖舍利,因而佛塔正確的稱呼應為「佛祖舍利塔」。

佛塔層數為奇數,通常為三層、五層、七層,五層塔最為常見。於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法隆寺佛塔即為五層,日語稱為「五重塔」,是過渡類型的佛塔。

佛塔的外貌顯示它源自墳墓。我們先看看佛塔頂端塔尖的凸起物稱為「相輪」。它的底部是個小基座,由此伸出的芯棒串附著九個輪,最上端是鏤空的裝飾品。

相傳,遵循當時的習俗,釋迦牟尼的遺體採用了土葬,在土墳的上面栽種了樹。相輪下部的小基座代表著土墳,上面的芯棒意味著樹幹,而串附於芯棒上的輪與鏤空的裝飾品表示樹的枝葉。

不只是相輪,整個佛塔也與相輪同樣明示著墳墓的形態。重疊著的屋頂相當於樹的枝葉。立於塔中的那根粗圓柱,雖然從外面看不見,但它代表著樹幹。並且,它延伸至地下,立於基石之上。基石上被挖出一個小洞,洞中安放著佛祖舍利。

佛教在印度初創時,信仰的對象全是佛袓釋迦牟尼留下的實物。安放佛祖遺骨和遺齒的墳墓當然也就成了信仰的對象。隨著墳墓的高大化、建築化,逐漸演化成為佛塔。

如果一味如此發展下去,佛教或許會象印度教那樣,塔建築隨處可見。但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印度遠徵改變了事態的發展。受亞歷山大帶來的希臘雕刻的影響,佛像出現了,於是為了安放佛像供信徒膜拜而建造了金堂。

從此,佛塔與金堂兩座主要建築並立在佛教寺院中。不久,在兩座建築的基礎上,佛教寺院中又增加了講授佛經的講經堂。

佛教建築於6世紀傳入日本。這時,佛教建築處於佛塔、金堂、講經堂並存的階段。

佛教傳入日本之初,佛塔位於寺院的中心。但是,很快金堂取代了佛塔的中心位置。法隆寺彰示了這一過渡階段,右側為塔,左側為金堂,兩者恰當地並立於寺院中心。

位於日本古都奈良的法隆寺五重塔大約是在釋迦牟尼涅磐千年後建造的。高度約31.5米,具有中國南北朝時期的風格。細看之下,五重塔確實還殘留有墳墓的痕跡。在二次大戰之前,日本一般還在實行土葬。人們在遺骸上方堆砌土堆,土堆頂部上面立有稱之為「卒都婆」、上面刻著火焰形裝飾的木牌。在不久以前的農村,這都是些極為常見的墳墓形式,原本這也是從釋迦牟尼的墳墓演化而來。據說,釋迦牟尼沿襲當時印度教自然信仰的形式,葬於樹下。

法隆寺五重塔雖說光彩奪目,但它仍為釋迦牟尼的墳墓。據說,這裡埋藏著釋迦牟尼的遺骨,但自明治時代開始的挖掘調查得知,在這裡的水晶容器中收藏著鑽石和其他寶石。

法隆寺五重塔與金堂面向正面,並列排列著。這種布局反映著釋迦牟尼涅磐後千年的歷史。

法隆寺左為佛塔、右為金堂排列的布局向人們昭示著對佛舍利與佛像在信仰上的「對等」。

據研究,法隆寺建於公曆607年。近年,通過年代年輪法對立於塔中心的五重塔立柱進行科學的調查表明,其原木材的採伐年代比7世紀初還要早近百年。這就有力地證明了佛教早於6世紀前半葉的538年便傳入了日本。

不久,佛塔被逐於圍繞金堂與講堂的迴廊之外。如今,只有大規模的寺院才建造佛塔。

有學者指出:「日本的文明,與其說是創造,不如說是選擇了模仿的道路。」 但應當看到的是,日本的寺院建築是在與中國很不相同的自然條件和文化環境中發展起來的。歷史上,日本在隋唐和宋元兩次大規模輸入中國文化後,都有自我消化吸收的所謂「鎖國時期」。儘管日本寺院建築文化的主流源於中國寺院建築體系, 也儘管日本寺院建築的發展與演變不斷的受到中國寺院建築的影響。但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必有其民族的特色。不同的自然條件與文化環境造就了日本寺院建築獨特的氣質與風格。

相關焦點

  • 中亞最早的佛教寺院:鐵爾梅茲考察日記
    寺院建築布局類似印度的支提窟形式,庭院中央都有一座小型佛塔。西邊的丘陵上很多地區也進行過初步發掘,根據安那耶夫講蘇聯時期的發掘中,石窟裡還有小型佛塔和灰泥裝飾。考古工作者也對石窟旁邊的地面寺院也進行了發掘,在庭院區內圍繞佛塔的有講堂類建築等,也有居住生活、修行學習的僧房痕跡,但是看起來是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寺院。
  • 天台的國清寺,臨海的龍興寺,哪座千年古剎是台州寺院中的翹楚?
    天台國清寺建於隋朝年間,據說國清寺的名字還是當年隋煬帝命名的,它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其影響力遠及海外,就連韓國和日本都有設立分院。國清寺還和南京棲霞寺,濟南靈巖寺,當陽玉泉寺並稱為中國寺院四絕。「寺若成,國即清」,如今這座經歷1400餘年的隋朝古剎,早已是古木參天的清幽之地。
  • 參觀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之一,前往寺院的西門欣賞落日西沉
    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最受日本人信奉的廟宇之一。建於593年,本尊供奉的是救世觀世音菩薩,相傳由聖德太子主持建造。紅柱白牆的建築群風格統一,帶有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宗教特色,不減飛鳥時代的風採。四天王寺有兩個入口,一個是南側的南大門,一個是位於西側的極樂門。
  • 京都日本寺院盤點:不知道這些寺院,可能對日本的佛教文化不了解
    佛教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日本的文學、音樂、美術和日常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日本著名的寺院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三大古都京都、奈良和鎌倉。金閣寺我覺得命運沒有賦予我任何能醒人耳目的東西。於是我的孤獨愈發膨脹,簡直就像一頭豬。
  • 不用住民宿,下次去日本住寺院吧!
    根據數據顯示,日本共有7萬多座寺廟,其中擁有「宿坊」資格的寺廟就有上萬所,大部分有上百年的歷史,保留了傳統的日式木建築風格和庭院景觀。 我們為你精選了十間具有日本傳統特色的可供宿坊的寺院,一起來看看怎麼睡進寺廟裡吧!
  • 與曼谷玉佛寺齊名的王室寺院,雖然寺廟被毀,但依舊莊嚴無比
    帕司山碧寺是一座與曼谷玉佛寺齊名的王室寺院,存放著包若瑪特羅卡納國王以及他的兩個兒子的遺骸。寺廟建於1491年,公元1500年,寺內建成了高16米並被250公斤黃金所覆蓋的大佛 Phra Si Sanphet,但是,這座寺廟也曾受到了緬甸軍隊攻克大城之後進行的大肆破壞。
  • 上海寶山有座寺院,中國最大仿唐木結構,宮殿式寺院難得一見
    鎮上有寶山寺、東鄰羅溪路、西近塘西街的寺院,是上海的幾座佛教寺院之一,很有名, 來自明代正德流年(公園151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以貴族唐月軒家為寺,清幹隆二十七年翻修過, 清朝詩人範連遊是羅店的題詩, 「談不上本地,現在已經20秋了, 浮生有半天空,高閣要重新玩, 春水一溪亂,晴煙小市浮, 老僧用同樣的話老了,蓮社還剩下幾個人」, 之後,歲月更替,
  •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中)
    原文是為信仰佛教的外國讀者寫的一篇簡要歷史敘述,將佛教建築在中國發展的全部過程做了概括性的介紹。本號在編輯時增加了配圖。圖片主要來源於梁先生所撰其它文章中的插圖和古建愛好者網友所攝照片。音頻引起喜馬拉雅,朗讀「大豆佛」。▲歷代佛塔類型演變圖(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在黃河、淮河流域,當時屬於漢族的宋朝統治的地區,主要的是八角形的多層塔。
  • 日本神社及寺院的參拜方法
    日本有很多神社寺院。佇立山邊,四季景色如畫的神社;傳統庭院與古老建築相益得彰的寺院,無不吸引著遠來的遊客。這些神社寺院是日本人自古以來愛之不盡的神聖場所。了解參拜方法,您可以更放心地去參觀遊覽。首先,有必要弄清楚神社和寺院的區別。神社是崇奉與祭祀神道教中各神靈的社屋,最典型的標誌物是入口處的鳥居。
  • 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建築藝術:四大建築類型之——宗教建築,宗教建築。宗教建築是僅次於宮殿建築和陵墓建築的另一重要建築類型。在中國的各類宗教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的主要建築有佛寺、佛塔和石窟,道教的主要建築為道觀,從建築的角度講,道觀在很多方面是模仿佛教建築的,因此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佛教的寺、塔和石窟中。早期佛寺與印度、西域的佛寺相仿,為四方式院落,主體建築佛塔位於正中,史書記載的中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就是這種形式。
  • 端午走京城 尋訪北京的遼代佛塔
    因為不同的原因,許多建築早已灰飛煙滅。萬幸還能在北京尋找到當年的些許遺蹟,其中最值得一看的便是遼塔。恰逢端午假期,無法出行,就翻查資料標記下北京僅存的部分遼塔,待疫情過後一一前往拍照留念。良鄉多寶佛塔第一站先從西南的房山區開始,其實整個房山轄區內,有許多的塔,其中這座建於遼鹹雍四年(1068)的多寶佛塔則是其中的最值得關注的一座。這座佛塔位於房山區東關村附近的燎石崗上的昊天公園裡,俗稱良鄉塔,又被叫做昊天塔。
  • 藏族寺院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隨著佛教的傳播,寺院建築迅速發展了起來,並成為西藏古建築的主體。由於社會的大量財力、物力耗費在寺院建築上,因而這些建築也最能反映出藏族建築所取得的成就。寺院是西藏建築中規模較大、布置裝飾最為華麗的一種高級住宅建築。寺院分經堂大殿、藏經樓、佛殿、僧舍、廚房、庫房和大院壩。
  • 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仿造中國建築模式,吸引眾多國內遊客
    不過,除了東南亞,佛教在日本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了,從古至今有很多的佛教修行者前往中國汲取佛教文化。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位於日本的景點,就是一個佛教與中國相關聯的寺廟,仿照中國的建築形式建造,吸引了很多中國人前往。
  • 另類民宿:日本寺院裡的宿坊
    就在遊客們紛紛苦惱「無家可歸」的時候,日本宣布在7月18日推出首個寺院民宿訂房平臺「寺泊テラハクTerahaku」,為遊客提供寺院體驗服務。目前已有超過100間寺院在網站上線,未來3年預計突破3000間。
  • 歷史:緬甸的藝術與建築,大金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塔!
    歷史:緬甸的藝術與建築,大金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塔!緬甸藝術文化最引人注目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證據無疑是在該國古老的建築中發現的。這個國家最知名的象徵是佛教奉獻的戲劇性,令人敬畏的象徵,從仰光的蘇達崗到蒲甘的寶塔。
  • 佛塔的種類與作用意義
    塔是一種佛教建築,所以也稱佛塔。塔最初產生於印度,他是埋藏佛舍利的紀念性建築,把佛的舍利埋藏於地下,在它的上面堆築出一座半圓形的土堆,外面用石材包砌並有雕刻裝飾,名稱為「Stupa」,翻譯為「塔波」或稱「浮圖」,簡稱為塔。
  • 2019年日本最受歡迎的神社寺院
    每到年末,日本網站都要根據本年度的遊客歡迎度,推出一份年度神社寺院排行榜。在2019年的這份榜單上,來自全國各地的14間神社和16間寺院登場,其中有8間是初上榜。記住它們,作為新年旅行的參考指南吧。30位 武藏一宮 冰川神社(埼玉)遊客評語:「神社就在公園裡,可以連在一起逛。
  • 「蓮師薈供日」:尼泊爾博大哈大佛塔虔誠的祈禱與祝福!
    博達哈大佛塔(Bodhnath)是全世界最大的的復缽狀半圓形佛塔建築,唯一繪有「慧眼」的「柴特亞」式佛塔。博達哈大佛塔是加德滿都谷地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佛塔之下有一圓形基座,環牆外壁有147個凹進去的壁龕,內懸經輪,經輪裡側,共有108尊打坐的佛像。圓形基座之下還有3層寬闊高大的白色石砌基座,在平面布置上每層基座均為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十」字相交迭形,因而每層均有12角。在底層基座的12個角上,各建有數米高的小佛塔一座。
  • 日本|京都尋禪(上)
    所有的城市都對現代主義的高樓抱以極大欣賞,並將其視為體現城市實力的主要建築因素。所有的城市都熱愛八車道的馬路,並因此自鳴得意。然而,面對一個行人稀少的所在,這樣做又有何意義呢?我不知道。但我大概從京都的匆匆一瞥中發現了規劃城市的更高境界。
  • 中國千年古寺,一根柱支撐整座寺廟,日本建築師三次來中國學習
    去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世界,我國是一個多種族、多信仰的國家,所以各種寺廟佛塔更是隨處可見,但是在我國有一座懸崖寺廟,無不體現了我國古人傑出的智慧,這個寺廟,僅靠一個木柱苦苦支撐便能屹立在懸崖上千年之久這個寺廟就是我國福建省的甘露延寺,它坐落於泰寧風景名勝區,金湖西岸建造至今,已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