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谷廣威 焦勝洋
黑框眼鏡,頭髮花白,鏡框後是一雙睿智明亮的眼睛,未語含笑的黃文杰看上去和藹可親,透露著一股文質彬彬的知識分子「範兒」。但眼前這位老者的血性,只有熟悉的他人才知道:「他骨子裡永遠不缺打仗的基因、永遠奔湧著『戰士』的血液。」
(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期間,黃文杰在駐地等候前往醫院的班車。)
17年前,抗擊非典,41歲的他在接診一線,報告並治癒第一例非典患者;17年後,阻擊新冠,年近花甲的他,再次請戰前線。武漢火神山醫院裡,他帶領團隊逐個病例分析研判、逐個患者精準施策,努力提高治癒率……
作為一名從湖南澧縣走出去的呼吸內科行業專家,南部戰區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黃文杰深受「心懷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影響,行醫近四十載,始終保持「明知徵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昂揚姿態,面對疫魔,他敢戰!能戰!勝戰!「八一」前夕,58歲的黃文杰被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表彰為「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我就是衝著病毒來的!」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黃文杰大年初一趕回醫院。春節假期,他一直扎在發熱病區工作。醫院組織業務培訓,他精心備課、傾囊相授,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業務知識和抗擊非典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交流。
聽說醫院抽組力量支援湖北抗疫的消息後,黃文杰毅然寫下請戰書,「本人雖年近花甲,但精神體力沒有問題,國家遇此大難,作為軍人,沒有理由不上戰場。」他說:「我有抗擊非典的實戰經歷,更有35年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臨床經驗。」
考慮到黃文杰的年紀,醫院多次勸說他在後方遠程指導診治,但他還是堅持要趕赴一線。「我有經驗能穩定軍心」,黃文杰最終說服了醫院領導,再次披掛上陣。
(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期間,黃文杰為患者解讀醫學影像。)
雖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高強度的工作、厚重的防護服還是讓黃文杰時常感到胸悶氣短。一次,由於口罩和護目鏡勒得過緊,加上患有鼻炎,黃文杰明顯感到呼吸不暢,沒走兩步就氣喘籲籲,講一句連貫的話都顯得費勁。在和病人交談中,他實在悶得難受,差點暈倒,趕忙往門口走,打開房門,一邊扶牆一邊大口大口地吸氣,這才稍微緩解。
在一次治療過程中,患者忍不住一陣陣的劇烈咳嗽,令人不由得心頭一緊,黃文杰隨手抽出一張紙巾,遞到患者手中。看到患者為他擔憂的表情,黃文杰淡淡一笑:「放心吧,我就是衝著病毒來的!」「離患者越近,掌握病情就越詳細!」
於常人而言,疫魔兇猛,但黃文杰不怕。這種場面,他司空見慣。2002年12月17日,黃文杰所在的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接收了一名呼吸衰竭、全身發紫的危重病人,這一反常現象進一步引起了黃文杰的高度警覺。
憑著深厚的理論功底和 20 多年的臨床經驗,黃文杰敏感地意識到這種病的特殊性和嚴重性,連夜召集科室醫務人員進行會診研究。他們分析感到,這種不明原因的肺炎必須採取上呼吸機輔助治療和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案,同時要加強科室人員的自我防護,防止發生意外。為此,黃文杰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在病人處於病危狀態的 6 天 6 夜裡,他親自守在病房裡觀察病情,及時採取果斷的治療措施,多次化險為夷,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3年1月2日,黃文杰接到了廣東省衛生廳通知,要他立即和地方5名專家一起趕到河源市人民醫院,因為當地有11人與12月17日接診的患者有過接觸,但他們均遭到了感染,其中還有8名醫護人員。這一反常現象進一步引起了黃文杰的高度警覺,他當即用手機向科室通報了病情。次日,他返回廣州,帶回專家組「非典型肺炎是有一定傳染性的疾病」的初步調查結論,為廣東全面抗擊非典提供了科學依據。隨後不久,他向廣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第一例「非典」病例。
為了解患者病情,總結治療方法,黃文杰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在床邊為患者檢查咽喉情況,聽肺部呼吸音變化,清理氣管分泌物,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堅持親力親為,先後參與救治非典患者300餘人,治癒率超過90%。他說:「離患者越近,掌握病情就越詳細,治療起來就更有針對性。」
2003年春節前後,由於「非典」病因不明,各種小道消息和謠言四處流傳,在群眾中造成極大恐慌。危急時刻,黃文杰站了出來,向社會公開呼籲:不要輕信謠傳,盲目恐慌!只要採取科學的方法,「非典」可防可治。
2月10日,他以軍隊醫療專家的身份,接受媒體採訪,告訴群眾「非典」的防治方法,幫助公眾穩定情緒。
彼時,一些朋友和熟人都勸他:「連國內外專家都不清楚,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強出頭,萬一說錯了,對組織對單位對家人都不好交代。」最後,他還是堅定地站出來,「抗擊『非典』事大,個人名利事小,不應患得患失。」
黃文杰精闢的論斷和防治「非典」的舉措經報導後,被醫務人員稱為「及時雨」,被老百姓贊為「定心丸」,受到政府和社會高度稱讚。
「我先進去給大家當前鋒。」
今年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主體建築竣工。
黃文杰所在的感染五科被安排在2月8日開科,短時間內,要把板房清潔改造成能夠直接收治病人的病房,這在當時各類物資缺乏的條件下,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接到命令後,黃文杰作為病區主任,親自上陣,帶領大家整理調整設施設備……在沒有任何機械化工具的情況下,連續奮戰40多個小時,總算把病房整理成了能收治新冠病人的「感染病區」。
2月8日是農曆的元宵節。這天,火神山醫院感染五科一病區正式接收第一批病人。第一次面對考驗,在場的醫護人員心中難免忐忑擔心。黃文杰冷靜地安慰道:「我先進去給大家當前鋒。」初春的武漢,寒風徐來,刮的人臉生疼。第一輛滿載患者的救護車抵達病區門口,著防護服的黃文杰,站在入口的路邊,也顧不上胸悶氣短,第一個就衝了上去。
「到達三個病人,備好氧氣袋輪椅過來轉運……」他快速分診病人,對每個病人進行查看、把關,確定安置病房。晚上9點,黃文杰詢問患者病情的聲音都變得嘶啞,待最後一名病人安置妥當,此時他已經在寒風中站立了整整8個小時,共計接收患者45人。
離開「紅區」時,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才發現雙腳已經麻木。「黃主任,您趕緊休息一下吧!」護士長徐習看著眼前這位大家所信賴的老主任,於心不忍,擔心不已。 黃文杰卻對徐習說:「第一批病號就有45個人,我要確保心中有數。」他將患者的病歷和影像資料再次梳理後,已是十一點鐘。
(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期間,黃文杰給重症患者加油鼓氣。)
8月3日中午,南部戰區總醫院家屬樓,坐在家裡的沙發上,黃文杰面對記者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坦言「剛開始的時候,壓力確實很大。」他說:「面對第一批病人,大家心裡都沒底,我只有從源頭把把關,大家工作起來更有信心。」
在火神山醫院的每一天,面對每一位患者,他都是「前鋒」。他的眼中,從來看不到恐懼、逃避、焦慮、不安,只有他衷心守護的病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這是黃文杰的座右銘。黃文杰對記者說,看到病患康復,他就會感到由衷的喜悅。
從醫30餘年時間裡,黃文杰救治過無數患者,譽滿杏林。但他最在意的還是「人民軍醫」稱呼,他常說:「一聲人民軍醫,就得一輩子為人民。」這是榮譽,更是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