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贊回答: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聽聽他怎麼說

2020-08-28 初學者Tina

從知乎上整理了一個高贊回答: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們各自感受下

01、再三考慮


申請博士是個值得花心思再三考慮的事情,因為讀博期間會承受來自學校導師和項目的壓力,同齡人戀愛和工作進度落後的壓力,家庭可能的碎碎念的壓力,而這一切又並不保證PhD這個頭銜,更不要說畢業之後的工作了。你會花很多年時間在一個很具體的項目上,理論上你會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在某個行業成為內行,之後你也有很大可能從事相關方向的工作。

同人文、社會學方向的PhD不同,工程類的學生們不是帶著自己的想法進實驗室的,而是由導師決定做什麼項目,因為在導師申請經費的時候已經要寫清錢將來的用途了。所以在感受讀博體驗之前,再問自己一次,是不是真的打算或需要讀博。因為年輕或者因為工作不好找而讀博從來不是個好理由。


02、獎學金難申


英國在08年經濟危機之後經濟受創,對教育的經費撥出也吝嗇了很多,這幾年還時不時有教工罷課的活動。對想申請PhD的同學的影響就是獎學金難申了,導師們難申到錢,也就沒那麼多錢給博士生們。英國的工科一般來說沒有美國跟業界結合的那麼緊,科研經費大多還是來自政府或研究中心,像BBSRC, EPSRC等,而這些funding因政策原因會優先供給歐盟學生。
現在申博士的話,如果成績不是Top1,或沒有一個有錢的導師看上你,那半獎(學費全免,自己負責生活費)是個比較現實的期望。近幾年從英國本地讀碩再申博的愈來愈難了,反倒從國內申請博士 (留學基金委) 的相對多一些。錢少的另一影響就是買昂貴儀器或者出國開會時導師會皺眉頭,也影響學生科研的效率。


03、做好準備工作


英國博士時長一般是3年科研加1年寫博士論文,早幾年對博士的科研成果要求貌似更高而時長相對寬鬆,有讀6、7年的。現在學校在權衡時間和質量的關係,要求4年畢業。這對很多項目而言是很困難的事,可以酌情延長1年左右,於是4、5年是個相對常見的時間。
如果自我管理意識很強論文寫的早,加上導師同意,也有可能3年畢業。總的感覺高校的制度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的報告要交,報銷的手續越來越複雜,PhD項目時間規定越嚴等等,當然英國也不是個例。
講講我們學校(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工程學院的PhD考核制度
1、入學第一年要求學生在做項目的同時修夠一定學分。每月和導師有一次較正式的meeting並給系裡提交meeting report。做科研的三年每年要交年度報告並被安排和一本校考官答辯(viva),如果答辯不通過是不能進入下一年的。

2、確定好考場和考試時間,考場走錯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確定好考場,同時也要把我考試時間,遲到就不可以入考場了,所以時間是不等人的。

3、儘量讓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去考試,因為比較重要的考試不可忽視,儘量不留空題,把題目做完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年寫論文不用繳學費,論文寫完後如果導師們審核同意就可以提交學校了。之後校方安排答辯時間,一般一到兩個月。
與國內博士不同,英國博士畢業最關鍵的部分不是提交論文而是答辯。答辯時兩位考官,相關領域的校內和校外考官各一個。答辯時考官和你關在一個小屋裡,考官根據你的論文向你提問,答辯時間一般3、4個小時,但我也見過7個小時的。


答辯後考官們會給你的論文和答辯提修改意見,只要修補一下論文,考官重審通過就算OK了;也有可能需要重新提交論文或重新答辯;最不幸的會直接fail,轉為MPhil(哲學碩士,如果選擇不寫論文那麼就直接拿MPhil的title)。

04、PhD生活


我們學校的網絡資源很豐富(不要想歪了),常用的論文資料庫都買了,國內一些名校的同學下英文論文有時也會找我幫忙。下paper只需考慮搜索而不用考慮能不能下載下來,這種爽度在公司上班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由於同實驗室的同學來自各個國家,英語是唯一交流語言,所以幾年下來專業領域的英語聽說讀寫都不是問題了。出國開會時,你只會想著怎麼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的漂亮些,無須考慮這段Presentation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因為你早擔心過了)。
習慣英文的另一好處是你的成果容易被其它國家的人看到,不止是你發的paper,包括你寫的blog,你維護的代碼(呃,文檔部分)等等,方便擴大你的network。讀PhD期間可以在學校兼職助教補貼生活,主要任務是實驗課的答疑或作業、試卷批改。我沒有看到像美國高校那種講課的助教,不知道是不是只是我沒接觸到。


讀工科博士的來自印度和中國這兩個發展中大國的學生較多,阿拉伯一些盛產石油的國家有他們政府的強力資金支持,也來了很多學生。選擇的工科專業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電子工程和土木工程這幾個上。工程學院開大會時,看到過半的亞洲面孔不要吃驚。你的英語聽力也在和奇奇怪怪的口音交流中得到提高……


05、導師是怎樣的
英國對比德國日本等工科比較強的國家高校內等級制度(hierarchy)不強。美國我不知道狀況,我猜應該也不錯。等級制度是搞學術的大忌,屁股決定對錯?對追求真理的人來說不能更可笑了。
我剛進實驗室的時候喊導師XXX教授,導師說我知道中國人會對上級表示尊敬,但是我希望你尊敬一個人不是因為他的職位,而是因為他的為人。這句話一直影響著我,在之後跟上級的交流中做到不卑不亢。喊導師名字不過是一種形式,但確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看待這個關係。
導師請學生吃飯或同門們一起娛樂的頻率較國內少。我想一部分因為西方文化中公私更分開一些,另一主要原因,是實驗室裡的人國籍和年齡分布的要比國內寫意的多,共同話題相對少一些。


早些年英國PhD只有一個導師,現在都是2個(也有3個)導師的,其中一個主要負責(main supervisor),另一個起督導作用。PhD期間的日子質量主要就看主導師的了。即使學習在同一所高校,每個人的體驗也可能大相逕庭。
在進實驗室之前,對導師做再多的調研都不過分。除了考慮他的研究方向你是否喜歡,他的學術水平如何,也可以打聽一下他的指導水平如何,他在實驗室的為人如何,他與學生的關係如何等等。

有的導師申經費能力強,那麼即使大環境缺經費的情況下你也不用擔心用不上好儀器的問題;
有的導師指導有方,在你科研懵懂時期能夠耐心引導你而不只是評判你的成果,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要像教練而不要像裁判;
有的導師名氣大,paper署上他的名不愁投不出去;
有的導師為人隨和,你壓力不會太大;有的導師靈感很多,呃,祝你好運……


每一個特點都會讓你的體驗更有意義或更痛苦。順便補充一點,一般華人導師會更嚴謹,或者說苛刻一些。想來或許是自己在英國紮根已不易,不希望因手下的華人徒弟而落人話柄吧。偏頗一點說,跟華人導師要做好受一點窩囊氣的準備,不過關係也可能走的更近一些。
跟導師的交流以郵件為主,匯報進度或尋求指導。大概2周見一次面,也有每周見或一個月才出現一次的。於是乎,你的英文(郵件)寫作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沒錯,我說上面一句話就是為了引出大名鼎鼎的《PhD Comics》系列(作者J. Cham)。

讀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來就不是。同學朋友中因讀博而和男/女朋友分手的,得抑鬱症的,耗費大把青春而後悔不已的,因種種原因 (包括導師中途跳槽) 而輟學的,絕不是極少數。
如果你喜歡你的專業並真的願意投入你的黃金時代來深入學習,那你應該會從選擇學校和導師起就對自己負責了,並希望你的熱情和毅力能夠堅持到你畢業。
說了這麼多還沒有嚇跑你的話 (什麼?已經入坑了?) 那我再打打氣。地球上能用你比較熟悉的語言學習,科研實力夠雄厚,環境優美,學習期間又沒有太多複雜關係的國家一隻手能數的過來, 英國肯定是其中一個,Enjoy。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認真寫的回答得不到知乎高贊?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在知乎上無意中答了一個問題,得到很多贊;而有時認真回答一連串問題,卻都石沉大海。為什麼你認真寫的回答得不到知乎高贊呢?這篇文章可能給你答案。先看下面這張圖,這是一個典型知乎問題的79個回答,每個回答獲得贊數的分布如下:橫軸是知乎回答的默認排列順序,縱軸是每個回答對應獲得贊的數量。明顯可以看到:圖中越靠左位置,答案獲得的贊數越高。越靠左贊越高,贊越高越靠左(網站展示靠前)。
  • 知乎如何寫出高贊回答,這是我從多份PPT裡總結出來的答案
    對應上面的人群特徵,我們就可以知道知乎打造個人IP的必要點:回答要自信,價值觀正確——正能量反直覺的角度——有趣3、細分領域的垂直化運營——專業4、口語化表達,讓別人讀起來不費力——接地氣你會發現,把上面的內容連起來之後,就是打造的知乎群眾最喜歡的一種個人IP: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有趣的專家,而且非常的接地氣。
  • 學ACCA是怎樣一種體驗?聽聽他們怎麼說
    學ACCA是怎樣一種體驗?聽聽他們怎麼說    學acca的過程又酸又甜,很多備考生都經歷過這樣迷茫的階段,那麼到底學acca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的。
  • 在蒙納士讀大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小愛今天專訪了知乎話題「在蒙納士(Monash)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的高贊回答者:單小楓和鞏浩飛。讓他們來告訴你,在蒙納士讀書,是怎樣一種「爽歪歪」的體驗!看到沒有,這才是大學該有的體驗。趕緊在後臺聯繫小愛吧,為你量身定製免費的留學申請,助你奔赴蒙納士大學懷抱! 更多留學移民資訊,請點擊這裡一鍵關注小愛。
  •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勢,是這樣的丨知乎高贊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文整理了知乎《一個博士生接受怎樣的訓練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訓練?》問題下、來自各個領域博主的一些回答。在長期的學生涯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科研方面的經驗。不僅是博士,這篇文章裡面涉及到的學習能力,同樣適合有志於科研、或是想要提升自我的同學。
  • 在英國讀Business Analytics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教學體系、課程結構、畢業出路——這篇文章為你帶來在華威大學學習 BA 專業最詳細的、最真實的解讀!在英國讀Business Analytics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從商業分析專業畢業後的選擇之一是通過繼續深造讀博來進入學術研究領域,讀博的方向大部分是運籌學或者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方向。像小編身邊就有申請了航空收益管理和物流優化方向博士的同學。 大部分畢業生會選擇直接就業。
  • 知乎高贊回答真是三觀俱毀
    知乎上最高贊回答大致意思是娛樂圈的一些八卦來八卦去的東西跟我有什麼關係,不就出軌了嗎?關我什麼事,有這功夫看八卦,打個遊戲不香嗎?但另一個高贊回答則是表理解,甚至設身處地地表示,如果是我估計我也把持不住。並設身處地地從自身出發,闡述這些理由和原因。原來是個經濟適用型。
  • 攻讀城市規劃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和目前在東京大學的導師聊過之後覺得讀博比較合適就定下了。UCN:擇讀博士?在選擇學校/program時有什麼考量?會不會考慮學校的名聲?我之前跟Lance(gsapp up教授)聊過美國和其他國家規劃博士的區別。他的觀點是美國的博士項目更注重方法(methodology),即培養你的科研能力。而別的國家,像日本、英國、中國這些,通常進入項目就要開始做research,相當於美國博士三年級的進度。
  • 在西安交通大學找到妹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今天,小圈兒為大家轉載了知乎上的一個問題:在西安交通大學找到妹子是怎樣的一種體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的回答吧~原問題:在西安交通大學這樣一個傳統的工科院校就讀,特別是工科專業的學生(類似機械電氣這些專業),幾乎一個班上一個或幾個女生,每天上課或者自習都遇不到幾個女生,在這種情況下,找到女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或者也可以談一下如何在西安交通大學找到妹子PS:兩個校區女生數量不同,背景情況不同,這裡主要指的是東校區首先,網友康克由
  • 在英國讀預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原標題:在英國讀預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儘管他也有很多高樓大廈,但最吸引我的還是沿著美麗的泰晤士河,那一片片綠色的景象,透露出這個偉大的日不落帝國,過去多年,仍然煥發出勃勃生機。我是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讀的預科,這裡距離倫敦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第一次乘車前往學校主校區,司機很 nice 的跟我介紹著這個大學,隨著車載音樂的渲染,我心裡激潮澎湃,這裡將會是我夢想起航的地方!
  • 如何在知乎獲得高贊?快速漲粉引流的技巧分享
    準確來講,知乎更像是論壇,在這裡,人們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共同討論彼此感興趣的問題並且關注他們。因此,各種發散性思維的整合成為了知乎的一大特色。 想要在知乎獲得高贊,內容一定要重視起來。好的內容可以讓你快速漲粉實現引流。  第一是按性質分,分為原創內容和為偽原創內容。原創內容自己寫即可。
  • 知乎高贊回答:中醫專業到底有沒有前途
    就像知友「四佰本」在「學中醫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問題下談到:「看不見中醫美好的人,都會糾結於五行陰陽是怎麼回事,科不科學,和現代醫學差別何在之類哲學乃至意識形態級別的問題。」,並表示「做感興趣的事情,才會是一個人最有可能做出成就的領域。」,「不能因為你喜歡編程,就覺得學中醫古舊而落後」。
  • 大學跟工科男談戀愛是種怎樣的體驗?女生們的回答扎心了
    大學跟工科男談戀愛是種怎樣的體驗?女生們的回答扎心了,一起來看看她們的回答吧!這幾乎是我每次生氣時,他的臺詞——「你生氣了嗎?真的生氣了啊?怎麼又生氣了啊?」他覺得我有任何意見直說,不要讓他猜來猜去,可是我覺得真懂我不需要我什麼都說出來,可能大部分工科男都這樣,真的很失望。聖誕節主動要個禮物都繞來繞去,而且明知道我那天心情不好,一個電話都沒有,最後實在忍不住打電話問他,他說剛睡醒,excuse me? 確定不是陪其他小姐姐去了,哦,對,還不能懷疑他,一丁點的懷疑都是對他的不信任。
  • 知乎高贊: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經驗?
    英國歷史學家託.富勒說:「天真不是護身符。」沒有人可以掌控一切,但是你可以未雨綢繆,坑是誰都會踩,只能少。避免踩坑很重要,為了讓你少踩一些坑,這5條人生經驗,越早知道越好。03:賺錢,是保護自己和身邊人最高效的手段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沒錢是種怎樣的體驗?有個高贊回答是:窮,最顯著的結果就是,花費更多的時間。有個才藝培訓班不上?太貴了,真的值嗎?
  • 貧窮使我讀博?知乎瘋狂熱議: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
    知乎上面的回答我們可以來看看: 一個人: 如果你說你讀博士是為了科學,為了改變世界。根據我讀物理的經驗,在教科書上出現的人名,極少數是在30歲以後獲得教授職位,極少數是在25歲以後才博士畢業。 也就是說,天才才有資格說讀博士為了人類,普通人讀博士還是為了工作,因此沒錢,讀博士很傷錢。
  • 工科博士文言文答辯致謝,評委潸然淚下...
    這是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現場的肺腑之詞。據知乎認證為「西北工業大學 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在讀」的用戶「二十五鈮」,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博士論文答辯中,答辯人文言文致謝感情真摯,令現場評委潸然淚下,尤其兩位女老師情到深處感動涕零。
  • 像逛知乎一樣買衣服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分享經濟時代,人類的認知盈餘得以更為充分的發揮,所以,產生了知乎、果殼這樣的優質UGC知識社區,但認知盈餘的分享顯然不應該限定於知識,而是可以涵蓋幾乎所有的領域。用戶願意長篇累度的評價,事實上也是一種較為初級的認知盈餘在電商的分享。 小紅書和最東西等PGC的內容組織形式,以達人分享的方式來做小而精的爆款電商,在認知盈餘在電商的分享上更進了一步。不要小看達人們對購物的影響,掃地機器人、施巴洗髮水等都是知乎上的幾個回答帶火的,而葛巾、杜紹斐、maggie等時尚達人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
  • 美國「知乎」上這個回答又火了
    最近,在美版「知乎」Quora上這樣一個提問火了:你去過的國家裡,有哪個是與之前聽到的描述完全不一樣的?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中國!這位外國網友說:這是地球最安全的國家,在這裡,我從未感到過害怕!甚至還援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一位研究中國犯罪事件的外國學者的觀點,他揚言「中國犯罪率降低的數據都是謊言,純粹是宣傳和數據造假」。這位網友表示,事實上,中國是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比他們通常在英文報紙上讀到的要好得多。在中國你不用擔心安全。
  • 英語不好的人在國外念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剛到國外時英語不好上課如同聽天書,買東西只會用手指,郵件用各種翻譯軟體翻譯的渣渣,看看大家都是怎樣度過這樣日子的。這種「聽不懂」很奇特,你明明知道他說的是句什麼,但大腦無法快速理解並吸收,而就在大腦把這段英語處理成漢語分析給你聽的時候,老師已經開始下下下個話題了。房東打電話說合同怎麼籤聽不懂啊!去超市買東西,找不到大蒜和料酒,想問下售貨員...可是大蒜怎麼說啊?....
  • 本科畢業如何申請赴英國直接讀博士
    成功申請到免學費和中國國家公派獎學金的謝暉目前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攻讀機器人學博士學位。在接受採訪時他談到申請獎學金的過程、博士學習的感受,並向有意申請英國工程類博士的同學們提出建議。  記者:你在中國大學本科畢業,後來怎麼申請到來英國直接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