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理論」完美升級,科學解釋:為什麼「萬物皆有意識」?

2020-12-12 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

宇宙,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倆字,在人類一般的認識裡,只知道它浩瀚無邊,無窮無盡,囊括天地大小萬物,隱藏著無窮的奧秘,是空間和時間共同搭建起來的框架。而探索宇宙,仿佛人類的天生本能,世世代代都未停止過。在人類隱隱約約的印記中,宇宙的遙遠盡頭,仿佛隱藏著人類世世代代一直在探尋的什麼秘密,儘管人類早已不記得那個「秘密」究竟是什麼。但是靈魂深處的印記,卻本能地驅動著人類的好奇心,不斷地向宇宙的深處,探索,探索,再探索。

那遙遠的宇宙深處究竟隱藏著什麼?宇宙的盡頭究竟隱藏著什麼?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根據弦理論,宇宙萬物的最小組成單元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非常微小的一根根不停振動的線狀「弦」所致。它們或成線段狀——開弦,或成首尾相連的圈狀——閉弦。弦的不同振動頻率和運行狀態,會生成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然後基本粒子才能組成宇宙萬物。而我們所探知到的自然界的四種基本作用力,各種不同的宏觀和微觀事物,以及各種能量等,都是由「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演化而來。

簡要概括一下上面的概念,即是:宇宙萬物的形成,並非源於基本粒子,而是源於最根本的「弦」的振動和運動;「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和運動狀態,會生成不同的基本粒子(包括四種基本力的媒介子),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構成宇宙萬物。

根據弦理論,我們完全可以再更徹底地深剖一下宇宙萬物的根本形成之謎,不言而喻,實則就是「能量」。不是嗎?弦理論說,宇宙萬物由「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和運動狀態生成各種基本粒子,而後才能由各種基本粒子組合成宇宙萬物。而「弦」的振動和運動,實則就是「能量」。也就是說,歸根結底,宇宙萬物實則是由能量轉化而來的。而這也恰好與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完美匹配吻合。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生命不只是由「身體」這個物質單獨決定,還包括精神意識,兩者缺一不可。而「精神意識」,實則就是直接的能量形式。如此,就使我們不由自主地思考到一個問題:根據弦理論,為什麼「精神意識」沒有轉化為「物質」?或者說,為什麼精神意識可以與物質並存?

在前面水木的文章裡,我們有探討過,無論什麼物理理論,都有時域(此處指時間和空間範圍)的局限性,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隨著時間向前演變,空間範圍的擴大,人類曾經奉為「真理」的物理理論,要麼會被直接淘汰掉,要麼會漏洞百出而需要進一步的修補。顯然,弦理論同樣不是宇宙終極之理。

弦理論,論述的主要是能量向物質轉化,換個思維模式理解也就是,「弦」的振動和運動實則是從高頻的振動和運動,在不斷地向低頻的振動和運動演化,故此才能生成物質。那麼,可以思考一下,難道「弦」的振動和運動頻率只會朝低級演化,就不會向高級進化嗎?根據對稱理論,這樣肯定不合理。所以,「弦」的振動和運動頻率不止會向低頻的物質演化,也會向更高頻的非物質進化。

那麼,「弦」的振動和運動頻率變高時,會演變出什麼樣的東西呢?

根據前面我們的探討,人的生命是由「物質身體」和「精神意識」共同構成的,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維持著生命的健康發展。那麼,我們可以試著思考一下:「精神意識」是否就是「弦」的更高頻率的振動和運動生成的呢?

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假設,再用反證法來證明其正確性。

假設,「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和運動狀態,既可以生成低級的宇宙萬物(降頻),也可以生成高級的精神意識(升頻),那麼,不止人類是由「物質身體」和「精神意識」構成,大到我們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等,直至整個宏觀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夸克等,直至整個微觀世界,都應該是由「物質」和「意識」共同構成。換句話也就是說,它們都是「活」的生命。也就是釋家的那句經典哲言:萬物皆有意識。誠為不虛。

可以試著思考一下:為什麼宇宙萬物運作的如此井然有序?為什麼宇宙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為什麼宇宙如同一個完美的循環系統,可以自我調節控制?就拿我們太陽系而言,行星之間的排列距離為什麼都是恰到好處?尤其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對於生命而言不遠不近?仔細思索,你會發現,如此的疑問,舉不勝舉。如果宇宙萬物都只是「物質」,而毫無「意識」的話,宇宙這臺龐大機器,怎麼可能會如此完美有序地運行了138億年之久依然活力有加?

加上了弦的高頻振動和運動,也會生成高級的「精神意識」後,我們可以將做了進一步完善後的弦理論重新敘述如下:

「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和運動狀態以及相應的不同頻率,會生成不同的物質和意識。當「弦」做低頻的不同振動和運動時,會生成物質形式;當「弦」做高頻的不同振動和運動時,會生成意識形式。宇宙萬物皆有意識,源於弦的高頻振動和運動。

我們也與文章開頭相呼應:那遙遠的宇宙深處究竟隱藏著什麼?宇宙的盡頭究竟隱藏著什麼?人類為什麼仿佛天生就喜歡向宇宙探索?

也許,遙遠的宇宙深處,遙遠的宇宙盡頭,或許正是「能量弦」的海洋。根據前面我們對弦理論的分析探討,人類的意識本源,源於弦的高頻振動和運動,而「能量弦」或許正是源於宇宙之外,如同一臺電腦的啟動需要電源一樣,有了「電源」,電腦才能運行代碼,執行程序,生成畫面(前面水木的諸多量子理論文章都探討到了「意識」的重要影響作用,本篇弦理論文章恰是量子理論的完美補充——探討了意識來自哪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弦理論/M理論是萬物理論的主要候選者?
    一個萬物理論(TOE)有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那就是將重力融入自然的量子規律,在很大程度上,引力就像時空結構中的曲線,就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所描述的那樣。在某種程度上,時空曲率是由引力子的量化單位的集體效應產生的。但是天真的嘗試去計算重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荒謬的無窮,這表明需要對重力有更深的理解。
  • 為什麼弦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定義科學有非常多鍾方法,但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同意的一個方法是:1.收集有關自然界或特定現象的知識;2.提出了關於該現象的合乎自然規律和物理解釋的可檢驗假設;3.對假設進行檢驗,驗證或推翻它;4.並且構建了一個總體框架或科學理論來解釋該假設
  • 弦理論解釋—什麼是現實的真正本質?
    或者是一條弦?於是弦理論就這樣誕生了。弦理論之所以會如此精美,是因為其採用了各異的震蕩模式來描述基本粒子,就像小提琴不同的琴弦震動,能夠發出各異的樂音,弦的各種震蕩模式也能產生不同的粒子。最重要的是弦理論也能描述重力,弦理論可以統合宇宙中所有的基本作用力,這造成了人們的群情激奮與大肆炒作,弦理論很快成為了可能解釋一切的理論。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超弦理論和弦理論有什麼區別?簡單地說,在弦理論的基礎上加入超對稱的概念後,僅僅解釋了強相互作用力的弦理論就發展到「可以」解釋四種基本作用力和構成物質的粒子——費米子的超弦理論。根據超弦理論,費米子也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該理論為量子力學粒子標準模型中的每一種粒子(質子、中子、夸克、膠子、引力子等等)「找」到一種相對應的不同振動模式的弦。
  • 平行宇宙:多世界理論?弦理論?
    加來道雄(Michio Kaku),弦理論的奠基人(TED THAI/TIME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用於解釋宇宙基礎的理論不僅僅只有「多世界詮釋」與「哥本哈根詮釋」。事實上,在物理學界裡,量子力學甚至都不是解釋宇宙基礎的唯一領域。由亞原子物理產生出的理論分支仍然只是理論。這讓物理學的衍生方式大致與心理學相似。每一個理論既受追隨又受批評,類似於卡爾榮格、阿爾伯特艾利斯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結構理論。自科學發展以來,物理學家開始逆向分析宇宙:研究各種觀測現象,將思路向更微觀的物理世界拓展。
  • 用超弦理論解釋萬物成因
    超弦理論是一種解釋萬事萬物成因的終極理論,大家已經知道的宏觀世界的物質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還可以再分為夸克,照這個分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 高中生都能懂的弦理論科普
    弦理論試圖將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能夠解釋所有物理現實的總體框架。它假設粒子實際上是一維的、弦狀的實體,弦的振動決定了粒子的性質,比如質量和電荷。這個違反直覺的想法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人們用弦來模擬歐洲亞原子對撞機的數據。
  • 弦理論到底在說啥?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物理學家提出了弦理論,認為它是能夠統一這兩大學說的「萬有理論」。你聽說過弦理論嗎?它真的能解答宇宙的終極問題嗎?為什麼要用弦來代替粒子作為萬物基元,而不是其他東西?弦理論所提出的高維空間真的存在嗎?它可以被證實嗎?關於弦理論,你不知道、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弦理論
    弦理論用一段段「能量弦線」作最基本單位以說明宇宙裡所有微觀粒子如電子、質子及夸克都由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較早時期所建立的粒子學說則是認為所有物質是由零維的點粒子所組成,也是目前廣為接受的物理模型,也很成功的解釋和預測相當多的物理現象和問題,但是此理論所根據的粒子模型卻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比較起來,弦理論的基礎是波動模型,因此能夠避開前一種理論所遇到的問題。
  • 為什麼統一宇宙的弦理論如此難以驗證?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今天,我們來面對一個統一宇宙的理論,名為「弦理論」。在這個所謂的「萬能」理論當中,一切都可以合理的解釋,那麼它是否真的存在呢?讓我們來探索一下如何檢驗這個可能的「萬物理論」。
  • 如此玄幻的弦理論究竟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弦理論是一個前沿的觀點,即所有基本粒子實際上都是弦的微小振動環。根據劍橋大學的說法,這個觀點多年來一直處於邊緣,直到1984年的「弦理論革命」,當時理論家麥可格林和約翰施瓦茲寫出方程式來展示弦如何避免了將粒子描述為點狀物體的模型出現的某些不一致性。但這第一次開花讓研究人員得到了五種不同的解釋一維弦如何在十維現實中振蕩的理論。
  • 一些意識理論,讓我們在理解意識的路上「開倒車」
    我們現代人能嘲笑中世紀醫者的幼稚想法,但實際上,我們自己也常常跌入同樣的概念陷阱中:我們有屬於自己的粘液理論,符合直覺,但無法解釋任何事。這些理論聽起來很誘人、很可信,但當我們撥開雲霧,卻只能看到它們一片荒蕪的內核。- Marc Majewski -現代科學的粘液理論,在意識的認知神經科學裡尤為泛濫。
  • 加瑞特 · 裡斯真的發現了萬物理論嗎?
    這包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這是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於1900年提出的理論,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儘管許多理論為物理研究做出了貢獻,但並非所有理論都被證明是正確的,甚至是無用的。一些理論被縮減,另一些理論則被完全拋棄。許多研究人員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後來被證明不準確的理論。
  • 萬物皆數!神聖幾何的真相:能量、頻率、通道、意識的進化合一!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神聖幾何神聖幾何學是一個將人的心、思想和精神調整為源頭的過程。它是以太和物理領域之間的通道。與神聖幾何學一起工作是靈魂的鏡子~它是意識進化的基礎,也是生命自身存在的基礎!在看似混亂的自然背後,卻隱藏著比例完美的結構與模式,這事實上揭示了萬物都遵循著一樣的方式在創造,所有的事物都和諧共振,就像翠玉錄裡赫爾墨斯(透特)說的那樣「as above so blow」上行,下效。沒有事物是單獨存在的,萬物是一體的。
  • 量子研究者:萬物本一體,是意識把整體進行了分離
    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有些事情仿佛被編程好似的要發生,無論怎麼抑制都是徒勞。生活中總是存在各種大小巧合,讓人感覺仿佛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像蛛絲網一樣將萬物給綁定在一起。物理哲學家認為,宇宙萬物,無論宏觀與微觀,暗物質還是顯物質,皆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實則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 兩位科學家發現,人類的意識和萬物的靈性是因為振動!
    在12月5日發表於《科學美國人》雜誌的《嬉皮士是對的:一切都和振動相關》(The Hippies Were Right: It’s All About Vibrations, Man!)一文中,他們解釋了這種理論。
  • 研究人員利用費曼的思想發展出可行的「萬物理論」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萬物理論認為,宇宙中四個基本的物理力:引力、強核力、弱核力以及電磁,都可以被組合成一個無所不包的理論。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單獨的理論能把它們全部解釋清楚。
  • 困擾科學家很久,能解釋一切的理論,愛因斯坦想了30年沒有答案
    這是科學家面對現實的無奈嘆息,自從蒸汽器出現,人類工業革命開始,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飛躍年代,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讓人震撼的重大發現,但是進入二十世紀後,物理學的發展逐漸緩慢了下來。雖然我們都希望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可以不斷發展,但是也需要面對科技跟不上物理發展的現實,如今,「弦理論」是唯一一個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
  • 關於維度,意識,認知升級……一不小心就又被顛覆了世界觀
    (在弦理論當中,宇宙有十一維,後面有機會再詳細探討。)而每個維度所呈現的態和能量是不同的,每增加一個維度,就會產生巨大的差異,這個差異究竟有多大,《三體》的作者大劉,對這方面有自己深刻的認知。而認知,是思維的「彈藥」;思維,是意識的組成部分,可以稱之為理性意識。而意識,本身就是凌駕於三維空間之外的更高維度。意識為什麼說意識是更高的維度呢?
  • 夢一般的弦理論,卻是個噩夢
    弦理論也許是當今所有科學中最有爭議的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