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看,如今的日本儼然成了亞洲地區的文化中心,其發明創造的二次元文化,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次文化創新。二次元中最獨特的地方之一就是對女性的審美。二次元文化認為,那種看上去越「萌」的女性,越好看。這種具有萌屬性的女孩子,被日本人稱為蘿莉。
但實際日本的這種蘿莉文化,並非是日本創造的,而是他們對中國和其他文化進行了學習和發展所形成的。實際上,中國早在古代就有「蘿莉文化」。最為人們熟知的大詩人杜牧,就曾經用「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來形容小女孩的美麗與純真。
而杜牧所處的時代正是唐朝,也是日本派遣唐使大幅地向中國學習漢文化的時候。可以想見,當時的日本肯定是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國對於女性的審美的。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覺得個子嬌小,看上去「鶯鶯燕燕,弱柳扶風」的女孩子,才是最美的。這種審美,恐怕就是受到中國古人的影響。
很多人或許會說,在中國古代女性社會地位是很低的,這樣說沒錯,事實也確是如此。但翻閱中國典籍,我們會發現在中國的漢語裡,有很多美好的詞彙都是用來形容美麗的女性的。比如「妙齡少女」,「笑靨如花」,「明眸善睞」,「婀娜多姿」等等。換個角度講,女性的社會地位在封建時代雖然不高,但在文化上並沒有否定女性,剝削女性的意思。
進一步講,在中國傳統的女性審美文化中,早就有對年紀尚幼,但五官精緻美麗女子的欣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文化應該算是中國的「蘿莉文化」。不過,當然了,如果日本只是學習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恐怕還不足以形成這種「以萌為美」的二次元女性審美。
客觀上說,日本的這種蘿莉文化,實際也跟它受到西方歐洲世界的文化影響有關。早在1998年,美國就上映了一部名叫《洛麗塔》的電影,主要就是描寫一個成年男子,迷戀上一個可愛的未成年少女的故事。這種審美文化,應該也是被日本學習吸收了,因此才逐漸變成了今天的二次元。
過去,大友克洋的那種現實類型的畫風曾一度在日本藝術界很有市場,但隨著時間發展,大友克洋的現實終究還是敗給了二次元少女們的「萌」。畢竟,滿臉褶子的大叔和可愛的萌妹子之間,任誰都會更喜歡萌妹子,各位說對吧。
因此,筆者覺得日本文明雖然時間不長,還不到一千年,但島國人民確實很重視學習和文化創新,這是他們的優點,也是我們該有所借鑑的。
那麼,各位對這個問題還有哪些想法和意見呢?歡迎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