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背後 | 復興號設計團隊:中國的速度

2020-12-15 澎湃新聞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

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前夕,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向全社會展示了中國鐵路的創新能力。

當復興號驚豔亮相時,人們震撼於它漂亮的外形。而在高顏值的外形背後,蘊藏著這麼一項不同尋常的數據:運行阻力降低12%。它意味著,當復興號以時速350公裡運行時,人均能耗下降17%,人均百公裡能耗僅3.8度電。

閃耀著科技「鎏光」的復興號,也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張有分量、有權威、有使命的中國高鐵名片。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復興號的設計團隊。

復興號總體設計師 郭鷂:

持續的積累、深入的汲取

郭鷂,1977年12月出生,現任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產品研發中心總體開發部副部長,時速350公裡CR400BF復興號動車組總體設計師,2018年6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先後擔任國家863項目「高速檢測列車動車組」電氣主管、跨國互聯互通項目經理。他主持和參與的產品開發項目「變壓器過流保護裝置和電力機車」、「列車電氣安全環路」、「雙制式受流系統和方法」,分別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他本人先後榮獲鐵道科技特等獎、火車頭獎章、中國北車科技成果獎等。

從國家863項目到CRH380B項目,從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再到跨國互聯互通項目,一次次檢測試驗、一個個重大項目,關鍵設計都是考驗。

通過不斷的「持續的積累、深入的汲取」

郭鷂也從一名普通的電氣工程師、系統工程師,成長為復興號的總體設計師。

面對肩上的重擔,郭鷂有自己的輕重緩急原則。

「我們研發是面對車間、面對公司各單位、面對路局、面對鐵總、面對中車,所以說每天有四面八方的任務要去做,鐵總的事是排第一,路局的事是排第二,公司內部各單位的是排第三。」

高效、專注、一絲不苟都鮮明地體現在了郭鷂身上,他經常告訴自己的團隊,設計思路需要不斷創新,生產製造需要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

在復興號設計、實驗地過程中,郭鷂和團隊面臨著許多技術困難。線路不通、車體超重、車門無法自動關閉等,面對這些問題,郭鷂從生活中尋找靈感,打破傳統思維,大膽嘗試,經過反覆試驗,這些困難最終都被成功解決。

六年前,在哈大高鐵線路運行試驗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上,只有郭鷂一名電氣主管跟車調試。每天凌晨4點半,他就開始盯著列車的運行狀態,隨時通報和處理問題。晚上,還要整理數據、寫分析報告,發回後方。

這種不規律的作息持續了一個多月後,郭鷂病倒了。「工作強度挺大的,我必須注意身體」,他偶爾提醒自己。郭鷂的私人時間很少,他每周有六天的時間被工作佔滿,繪圖、測試,和其他設計師討論方案。

在郭鷂的帶領下,設計團隊堅持自主創新、深度掌控、正向設計的理念,在研發階段,他們披星戴月,上下求索,在試驗階段,他們無問寒暑,以車為家。

他們是新時代的高鐵設計師,是當代科技工作者精神的優秀傳承者。

郭鷂是整個項目的掌舵人。從圖紙設計到方案認證,從生產服務到試驗考核,每一個環節他都全程參與,統籌規劃,反覆論證,確保項目按計劃實施。郭鷂這樣說:

「我們平均工作時間要至少10個小時以上,幾乎沒有周末。雖然辛苦點累點,但這份工作我非常熱愛,尤其是我們的高鐵動車組技術已經居於世界前列,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也很慶幸把最好的十年獻給了這份職業,我們這一幫人聚到一起去製造動車,經歷過沮喪、喜悅、懊惱,還有很多其他的情緒,挺好的,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郭鷂懷抱初心,始終保持了奮鬥者的姿態。

而在他的身後,還有數千名技術人員在為復興號的研發生產做著努力。他們紮根在工廠,用心讓一列列承載著他們青春的動車高速飛馳。

時速350公裡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發團隊,正是憑著在研發過程中團結協作、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精神,為深度掌控動車組核心技術、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產品平臺,和標準體系做作出了突出貢獻。

復興號設計經理 鄧海:

讓中國的高鐵動車領跑世界

今年44歲的鄧海自1999年起,便開始從事軌道客車的設計工作,被大家親切稱為「老鄧」。

鄧海先後參與了我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華之星」電動車組、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車型CRH5型動車組等項目設計工作,擔任過「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CRH380CL動車組項目設計經理。

作為復興號團隊的主心骨,他更是將滿腔心血和熱愛傾注在對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的研發工作中。在他的帶領下,研發團隊對動車組做了大量優化設計,僅在車頭的選擇上,就做了45個方案!

同以往的動車組相比,復興號動車組更高、更寬、更長,但是它的阻力比以往動車組降低7.5%;車頂採用平順化設計,採用全包外擋風玻璃,整個車身阻力降低,更加節能。

鄧海坦言: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遇到困難時要衝在最前面,在工作中要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個方案,審閱每一套圖紙,讓每一份方案更加精準。」

2015年5月,在標準動車組進入最後裝配的關鍵階段,鄧海因長時間的24小時待命、黑白顛倒的工作,患上了突發性耳聾,正在打電話了解試驗情況的他,突然發現一隻耳朵聽不見了,隨後他被送到了醫院。

可是他人在醫院,心卻還在復興號動車上。電話打不了就用微信、簡訊,及時了解車輛的進展及出現的問題。通過和團隊溝通,及時給出解決方案,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沒等到完全康復,他就拎著醫院開出的一大包藥,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立即投入到設計和實驗當中。

鄧海先後獲得茅以升科學技術獎、火車頭獎以及長春市和中車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雖然獲得這麼多榮譽,他依然默默堅守一線,始終和大家一起工作。他這樣說:

「我認為這是對自己過去的肯定,將來我還是一如既往、腳踏實地地幹。把設計的每一個細節做得更精準可靠,使我們的高速動車更智能、更節能、更舒適。」

復興號總體設計師 梁建英:

中國高鐵裝備行業唯一的女總工程師

1995年,梁建英成為四方機車廠的技術員,不到一年便開始帶領十餘人的團隊負責項目運作。整個鐵路行業,女性管理者和設計師並不常見,梁建英立志成為專業領域的佼佼者。

2008年,梁建英擔任CRH380A主任設計師,設計時速達380公裡,是當時世界設計運行時速最高的動車組。高速動車組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一列動車組光零部件就有數十萬個。時速的提升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變化,而是無數道需要跨越的高難度技術門檻,需要面對上萬張圖紙。

梁建英坦言:

「必須讓自己成為巨人,回想中國高鐵發展過程,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全面自主創新,一路走來,深刻體會到這背後不計其數的挑戰到底有多難。」

歷經600多個日日夜夜,在成功攻克了空氣動力學、系統集成、車體、轉向架等技術難關後,通過450多項仿真計算,1050多項地面試驗,2800多項線路試驗,梁建英帶領團隊於2010年成功研製出CRH380,隨即在京滬高鐵先導段創出時速486.1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一天晚上,女兒用稚嫩的童音指著電視上飛馳而過的動車組高喊「媽媽,你的車!」梁建英說:「那時我的心中有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有對女兒和家庭的愧疚感,但卻無悔。」

2013年,復興號動車組研發項目啟動,中國高鐵又拉開了新的序幕。為了實現復興號的技術升級,梁建英帶領團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徵程。

46個模型,23個工業方案,7個頭型對比,數據紙堆起來有一米高,這是梁建英團隊在復興號動車組研發項目中進行海量計算和試驗之後的數據,可是這些辛苦也是值得的。

2017年,復興號正式投入運營,並於9月在京滬高鐵以350公裡的時速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結緣鐵路科研27年,梁建英主導研製的高鐵不斷跑出中國鐵路的新速度、新版圖。梁建英說: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擁有更多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高速動車組將以全新的姿態和速度呈現在世人面前,飛馳在世界的最前沿,讓高鐵技術不斷造福於民,是自己無悔的追求。」

除了這些奮鬥在設計一線的核心團隊

還有這些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科技工作者

復興號研發組團隊有136名成員,主要成員48名。他們用近4年的時間,構建了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先進科學的高速動車組技術標準體系,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復興號高速動車組,為億萬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極大增強了我國高鐵的國際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

科技創新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是聚焦「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重要載體,是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最佳轉型產物。

復興號也成為中國創造的點金之筆,點亮國人之心,點出世界之贊。

參考資料:

[1]《復興號閃耀科技「鎏光」》,中國山東網

[2]《復興號設計師梁建英:讓世界領略中國「智」造》,新華網

[3]《「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引領我國鐵路裝備水平進入嶄新時代》,人民日報

[4]《人物|郭鷂:「復興號」總師的匠心與夢想》,河北新聞網

[5]《"復興號"設計經理鄧海揭秘設計團隊:平均年齡三十七八歲》,中國網

[6]《「復興號」設計師梁建英:科研就像跳高,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央視網

[7]《從中華之星到復興號,他親歷高鐵全程。光復興號車頭就提出45種方案 》,中國中車

[8]《「復興號」為何能領跑世界?讓他來告訴你!》,中國日報

原標題:《科研背後 | 復興號設計團隊:中國的速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復興號設計團隊:中國的速度
    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前夕,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向全社會展示了中國鐵路的創新能力。 當復興號驚豔亮相時,人們震撼於它漂亮的外形。而在高顏值的外形背後,蘊藏著這麼一項不同尋常的數據:運行阻力降低12%。
  • 西南交大科研團隊助力「復興號」開跑
    6月26日,被稱作「最新版中國高鐵」的「復興號」率先在京滬高鐵兩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分別擔當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車。作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試驗速度可達時速400公裡及以上;在涉及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而軟體則全部自主開發,可以說是血統純正的「中國製造」。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復興號」於2012年底開始研發、2014年完成方案設計、2015年下線、2017年正式亮相,西南交大多個科研團隊也深度參與其中。
  • 復興號動車組打造中國製造最亮眼的名片
    至此,時速160公裡至350公裡復興號全系列動車組投入使用,標誌著中國鐵路科技創新邁出重要步伐,中國高鐵技術將持續領跑世界,成為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標準復興號全系列動車組投入使用,是中國鐵路在「十三五」期間的一項重大成果,也為「十四五」開局跑出了繼往開來的加速通道。
  • 團隊創新詮釋匠心 助復興號貼地奔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據媒體報導:5月30日,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結果揭曉,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牌。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是10個獲獎的先進集體之一。
  • 兼具實力與顏值的中國速度-復興號「專利獎巡禮」
    分享IP智慧 傳播最IN科技 小贏說:大家經常稱道復興號高速列車組風馳電掣的速度,今天小贏從專利和設計的角度,和大家一起領略復興號電力動車組車頭的美。本文涉及第二十一屆中國外觀設計專利金獎項目專利號:ZL201430379808.6專利名稱: 軌道車輛車頭(2014-3)專利權人: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總公司復興號電力動車組列車,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的中國標準動車組
  • 大國重器締造者: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團隊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獲獎,是對廣大鐵路科技工作者科技報國、創新為民、拼搏奮鬥的充分肯定,是他們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進一步增強了鐵路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獲得感、認同感。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負責,以行業知名專家為骨幹,是復興號研發創新的國家隊。
  • 高鐵復興號:駛向中國標準的全新運輸時代
    為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打造不被別人「掐脖子」、適應中國國情的高鐵,也為了中國高鐵未來成為「走出去」的鮮亮名片,設計製造中國標準動車組提上了日程。2012年,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技術牽頭,聯合中車集團和多家科研企事業單位,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研製工作。光榮的背後是汗水澆灌的長徵路。作為驗證優化列車各項性能的最後一道關卡,整車試驗是必不可少也不容疏忽的環節。
  • 「復興號」設計師永遠有「下一個目標」
    從時速200公裡的「和諧號」,到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從跟跑到領跑,全世界都領略到中國智造的力量,感受到中國速度的提升。「這列車(CRH380A高速動車組)在實現時速486.1公裡的時候,我的眼睛緊緊盯著顯示屏,聽著車廂內人們的歡呼聲,我的手腳是涼的。」緊張、壓力、目標達成時的興奮,諸多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來,梁建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 復興路上風笛揚:「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誕生記
    為此,何華武語重心長地對科研團隊說:「不能讓大傢伙兒的努力為別人做了嫁衣,必須要研發中國標準動車組!」   ——這樣的突破,來自於鐵路行業的默默積累。   「復興號」高顏值的背後,隱藏著一系列不同尋常的設計數據,其中,有一項氣動阻力下降12%以上。它意味著,動車組以時速350公裡運行時人均能耗下降17%。   如何減少動車組阻力?車體採用了高強度、輕量化鋁合金車體,車頭採用流線型,車頂採用平順化設計,空調及受電弓設備採取沉入式安裝……   車頭設計是關鍵中的關鍵。
  • 復興號設計師梁建英:讓世界領略中國「智」造
    她擔當技術領軍人,帶領一支上千人的高鐵研發團隊,掌握高速動車組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了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運營時速200公裡到350公裡各個速度等級的高速動車組。如今,梁建英又帶領研發團隊,投入了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列車的攻關。
  • 1036組、8.36億公裡……「復興號」亮出成績單
    中國鐵道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趙紅衛:「復興號」系列動車組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和實踐運用,形成了系列化產品。速度等級包括時速160公裡、時速250公裡和時速350公裡;牽引動力包括動力集中式和動力分散式;編組包括8輛至18輛等多種編組形式,可適應零下40攝氏度高寒地區等各種運用環境。配套智能高鐵建設,設計研製了京張、京雄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
  • 新聞聯播「十三五」巡禮點讚領跑世界的復興號動車組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趙紅衛:「復興號系列動車組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和實踐運用,形成了系列化產品,速度等級包括時速160公裡、時速250公裡和時速350公裡,牽引動力包括動力集中式和動力分散式,編組包括8輛至18輛等多種編組形式,可適應零下40攝氏度高寒地區等各種運用環境,配套智能高鐵建設,設計研製了京張、京雄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
  • 復興號閃耀科技「鎏光」
    據人民鐵道6月4日報導,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前夕,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牌,向全社會展示了中國鐵路的創新能力。簡潔清晰、莊重舒適、高級安全的復興號,無不彰顯中國鐵路的生機與活力,生動體現鐵路人的銳意進取與開拓創新。
  • 與中國速度同行!高鐵女總工程師梁建英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這背後有一位高鐵女總師:她主持研製的CRH380A動車組,創造了時速486.1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主持研製的「復興號」動車組實現時速350公裡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她帶領一支上千人的研發團隊,攻克高速動車組關鍵核心技術,助力我國高鐵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精彩蝶變。
  • 復興號運營成功背後的深層意義
    有關於「復興號」的條條喜訊充分證明了我國高鐵技術的迅猛發展,也說明了完全自主產權獨一無二的優越性。而外媒出現在這一周年「點讚大隊」這一現象,也傳達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復興號這些傲人成績,除了讓我們有了更好的乘坐體驗外,還具有其他更加深遠的代表意義。  復興號代表了我國高鐵事業的蓬勃發展。高鐵的興起讓鐵路迎來了新時代,而復興號的運營則是另一項裡程碑式的成就。
  • 時速160至350公裡復興號動車將覆蓋大陸所有省份
    國鐵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國鐵集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建設科技強國、交通強國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牽頭組織國內相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創新團隊,根據旅客和市場需求,採取正向設計的原則,在高鐵關鍵裝備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自主研發創立中國標準 「復興號」強在哪兒?
    2013年6月,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技術牽頭,集中國內相關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等優勢力量,正式啟動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 「標準動車組要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互聯互通』,不同的車互為備用,備品備件統一型號。」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趙紅衛說。
  • 復興號動車將覆蓋大陸所有省份
    資料圖 圖為「復興號」動車組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國鐵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國鐵集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建設科技強國、交通強國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牽頭組織國內相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創新團隊,根據旅客和市場需求,採取正向設計的原則,
  • 「復興號」設計師郭鷂:為中國高鐵插上翅膀
    從國家863項目到CRH380B項目,從「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再到跨國互聯互通項目,一次次檢測試驗,一個個重大項目、關鍵設計,持續的積累、深入的汲取……我也從一名普通的電氣工程師、系統工程師,成長為「復興號」的總體設計師。郭鷂查看車間。
  • 新時代·鐵路榜樣|和復興號一起奔跑追夢——張波
    鐵科院集團公司負責技術總牽頭,編制中國標準動車組總體技術條件,組織技術方案研究,承擔試驗驗證和運用考核等工作,並承擔九大核心系統中牽引、制動、網絡三大核心系統的科研攻關。張波勇挑重擔,擔當鐵科院集團公司復興號總體技術及核心系統研發項目團隊牽頭人。「在總體技術和核心系統研發方面,我們團隊有深厚的底蘊。所以,我當時心裡還是有底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