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經典人文之旅,眾所周知,我國的科舉制度,從唐朝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卅一年舉行了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稱為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在我國社會影響非常深遠。科舉考試中第一名是元,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殿試第一名叫狀元。
根據考證,從唐高祖武德5年的第一位科舉考試的狀元孫伏伽起,到清代光緒30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為止,在這一千二百八十三年時間裡,科舉共揭榜七百四十五次,產生了五百多名狀元,加上各時期的武狀元,我國歷史上總共有過七百七十七名狀元。狀元最多的是唐朝。
唐朝幾乎每年舉辦一次科舉考試,總共產生了兩百七十名狀元。在我國歷史上這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考試歷史上,這七百多個狀元中,姓王的狀元有四十五人,佔據狀元總人數的百分之七。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省市的高考狀元中,也是姓王的狀元最多。歷史上狀元最多的省份,是江蘇省。僅僅清朝一個朝代,兩百多年裡,江蘇一共有過四十九個狀元。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在歷史上歷朝歷代中狀元總共有六十人,也是第一名。浙江省排第二,共有過五十四個人。安徽省皖南地區的休寧縣,古代屬於徽州,現在屬於黃山市,從宋朝到清朝的六百多年裡,本地的和寄籍的狀元,一共有過十九個人,遠超蘇州下屬的任何一個縣城,是全國出過狀元最多的縣城。而且休寧縣是山區縣,人口本來就不多,按比例算應該更高。感謝閱讀,本文由經典人文之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