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2020級新生入學教育效果,教育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校史底蘊,感知校園文化,培育愛校榮校情懷,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我校黨委宣傳部在南北校區舉辦2020級新生入學教育專題巡展。本次巡展共分校史故事、誠信故事、初心故事、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展示四個板塊,展期半個月,觀展人數超過5000人次,新媒體工作室記者團義務講解20餘場次。
弦歌不輟滄桑砥礪,萬千桃李薪火傳承。在六十八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培蘭育蕙,碩果纍纍。校史是學校發展軌跡的記錄,更是學校辦學精神和人文傳統的積澱,學校歷久彌醇的文化底蘊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商大人的堅守與創新中得以弘揚。
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已經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新亮點。學校史銘記愛國創新,知校情凝心鑄魂聚力,回眸商大記事,生動直觀展示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做出的貢獻,搭建起緬懷先賢、鑑往知今、激勵後學、與時俱進的學習平臺,讓「求真至善 修德允能」的校訓精神,交融激蕩在商大人心間。
校史故事翻開了塵封的歷史記憶,從「哈商大和中國第一臺餃子機不得不說的故事」,到「中國三大記帳法之一——資產(財稅)收付記帳法」,到「最早提出東北亞經濟圈協作開發的學術理論」,再到「『九五』攻關項目——『商業自動化技術集成及綜合示範工程』」的完成……歷史是難以忘卻的,回顧學校辦學發展歷程,商大師生以艱苦創業、嚴謹治學之精神,秉承代代之精華,擔當培育棟梁、振興中華之歷史重任,海納百川,前波後浪,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與壯大,見證著幾代商大人愛國興商、福澤萬邦的光輝足跡。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多科性商業大學,學校始終秉承「大商鑄才,大雅育人,商雅兼備,經世濟民」的人才培育理念,致力培養商科人才,鑄就誠信商魂。學校湧現出一大批甘於奉獻、崇德向善、誠實守信的先進師生和校友典型:北極鴻雁、誠而有信的女鄉村郵遞員尹靜,新中國第一代商業勞模吳桂蘭,寧丟工作也不做假帳的誠信會計劉士泉,四載同窗情、一諾重千金的全省大學生道德模範人物王俊生,誠信製藥、做行業領跑者的王威東……他們是商大人誠實守信最寶貴的名片,激勵著商大學子錘鍊品德修為,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
初心是起點時心懷的承諾與信念,是困境時履行的責任與擔當,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在商大悠悠歲月裡,有這樣一群人:他是不忘初心、一生熱愛,三次捐建展館的中國貨幣金融史研究專家張新知教授;他是不忘初心、情系教育,傾注心血育棟梁的商科教育領軍人物韓楓教授;他是不忘初心、德法兼修,開創龍江高校法律援助事業先河的石賢平副教授;他們是不忘初心、情系一方,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我校駐齊齊哈爾市依安縣新發鄉福來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奮鬥的精神激發前行的力量,他們初心一片寄歲月,只為桃李綻芳華。
紅色情愫,心之所向,情之所系。學校將愛國主義作為新時代標定夢想航向的船舵、闊步強國徵程的路標,在紅色文化教育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點亮代際相傳的精神薪火。組織「我和我的祖國」師生合唱展演、成立哈爾濱高校國防教育聯盟、號召5000餘名新生用青春告白祖國、開展「紅色足跡尋訪」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以鮮明特色提升紅色文化教育的時代魅力,從紅色文化內蘊的「人」「物」「事」「魂」中汲取內生動力,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光彩、璀璨熠熠,讓愛國主義旋律激蕩胸懷,凝聚起商大人不忘初心追夢奮鬥的紅色力量!
在準備展覽過程中,工作人員字斟句酌,幾易其稿,力求用最質樸的文字描繪最溫暖的故事,讓商大記憶鮮活多彩、穿透視角、直抵人心;志願講解員一字一句反覆練習,希望用最精煉的語言把無聲的歷史生動地講述給學弟學妹。
在觀展過程中,新生們沿著學校歷史發展變革的時間脈絡,從學校珍貴史料、先輩奮鬥歷程、傑出校友先進事跡等方面重溫一輩輩商大人不懈拼搏、改革創新的進取精神,感受著學校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面對一張張圖片、一行行文字、一項項榮譽,新生們時而矚目凝視,時而凝神細聽,時而低語交流,時而陷入遐想。參觀結束後,新生們感觸良多,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學校的光榮傳統,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勤奮學習,奮發有為,積極弘揚「求真至善 修德允能」校訓精神,爭做「知校、愛校、榮校」商大人。
文字 / 許蕾
圖片 / 各學院 新媒體工作室
美工 / 崔奧賓 王曉龍 方婧伊 宣曉蕊 孫佳怡
編輯 / 徐櫻耘
責編 / 李巍 李思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