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說:欲望不再受信仰約束時,這個世界就亂了

2020-12-17 小詩看世界

《霍亂時期的愛情》說:欲望不再受信仰約束時,這個世界就亂了

一、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

當我拿到《霍亂時期的愛情》時,被裡面的第一句話吸引,「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

這種倒敘式的敘事方法,吸引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作者事先設置好的故事套路。它的敘事語言平緩,不急不躁,像一個不緊不慢的老者,用智慧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平淡中見真奇的故事。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作家在創作長篇小說時所應有的大氣和沉穩。

開篇第二段,他連續用了十幾個物品的名稱描述場景,讓人如臨其境,有切身之感。作者善於在細節上下功夫,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受他的思想所左右,敘述一件事情之前,作者往往會做很多的鋪墊,以求故事順其自然的出現和發展,而不是強拉硬扯,生搬硬套。

在描述事件時,作者經常借用書中人物之口寫出自己的經典語言。

例如:「手術刀是藥物無效的最有力證明」,「沒有哪一種天真比他這個年齡的天真更危險了」,「下棋與其說是一門學問,不如說是一種理性的對話」,「只有沒有原則的人,才會從痛苦中得到滿足」,「只有見過世面的人才會穿日常的服裝」,「趁年輕,盡力去嘗遍所有痛苦」。

在關於愛情和婚姻方面,他的語言極富哲理。

例如:「社交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恐懼,夫妻生活的關鍵在於學會控制厭惡」,「對於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好奇心是愛情的種種偽裝之一」,「世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了」等等。

這種總結式的短語往往能讓讀者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相對專注於講故事內容,注重故事情節的奇峰突起,我更喜歡這種具有紳士風度一般的敘述方式。

愛情,在這本書裡是主題。

作者從沒有偏離過主題去編排故事,無論是寫胡韋納爾醫生還是寫費爾明娜女主角,無論是寫弗洛倫蒂諾還是他的情婦們,圍繞他們展開的都是有關愛情的話題。在作者的心中,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

關於愛情,眾說紛紜,作者用兩個人的一生來講述有關愛情的一切。那麼,究竟什麼是愛情呢?在弗洛倫蒂諾給費爾明娜的一封情書中,他這樣寫到:愛情是一種美好的狀態,而非達到任何目的的途徑,愛情自有其本身的起點和終點。兩位古稀老人,在生命的盡頭,勇敢的面對他們的愛情,那不可戰勝的決心和勇敢無畏的愛,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

二、愛情,永遠是新鮮的,就像空氣

不論哪一個世紀,關於人類愛情的小說總是超乎尋常的

讓讀者感興趣。馬爾克斯的愛情也是這樣,他借用一個浪蕩少年的愛把愛情演繹的淋漓盡致。

書中,愛情的執行者弗洛倫蒂諾對費爾明娜的追求堅如磐石,他對愛情的認識從年輕時的痛苦煩擾到老年時的固執等待發生了質的變化,就連他寫的情書也從熾熱轉變成了真知灼見。

雖然他的私人生活荒唐之至,但他對自己認定的愛情堅信不疑。我無法從他的行為中判斷他的做法是否正確,如果說非要給他的一生做個定論,我只能借用他的一句話來總結:我不信上帝,但我怕上帝。在我看來,愛情也如此。

再來說說愛情中的女主角費爾明娜,她的一生可謂光輝燦爛,年輕時嫁了一個德高望重又愛她如命的醫生,呵護了她一生,生命的盡頭又回歸愛情,度過了她人生中的最後輝煌。

僅看故事情節,費爾明娜的一生趨於完美,可是作者又從她的內心深處挖掘出一筆,這就是馬爾克斯的大手筆。故事看似寫了一個個瑣碎無聊的日常小事,夫妻之間的爭吵,鬥氣,小女人的任性,貴婦人的高傲,寡婦後的鬥爭,老婦人的決絕,實則突顯出人性。

在費爾明娜身上,充分體現出一個女人的真性情,就像她決定要去遊輪度假時的那句話:「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並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這是她一生的夢想,卻掩埋在被人稱道的幸福之中。

《紅樓夢》裡,曹雪芹也總結出這樣一句話: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在兩位老人的渡輪無法靠岸時,他們決然離開,奔著生命的真諦,義無反顧,一生一世。

三、在這部書裡,生活的細節無處不在

如果說這部書裡僅僅寫了愛情,那一定是讀者年輕的緣故。在這部書裡,生活的細節無處不在,男女主人公從年少時相識相愛,直到老年後才真正懂得愛情,這其中的人生經歷不單單是敘說愛情,還有夫妻之道,家庭婚姻,親情和倫理以及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生活百態,作者從人物的命運裡敘說歷史,從歷史的角度突顯人物性格,在並不複雜的人物關係裡,始終圍繞著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展開,用一個線索式的故事串聯出多個人物的不同人生,讓讀者沉入其中,又能加以思考。

生活細節和經驗在作者的筆下娓娓道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和人生的閱歷,作家很難寫出讓讀者感同身受的人物故事。人生就是一部書,有的人讀懂了,有的人永遠讀不懂。

而偉大作家的作品,它不僅能讓你讀懂你能懂的那部分人生,還能讓你讀懂你不能懂的那部分人生,這也是我喜歡讀書並且喜歡讀經典的緣故。

作者的敘述永遠是不卑不亢的,他沒有把人物寫的那麼完美,即使把愛情美化奉為神聖的人物,也有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和不被世人接受的感情生活,看似幸福的背後也有痛苦的一面。

作者在描寫醫生夫婦的婚姻生活時格外用心,用大量的筆墨敘述著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到醫生的尿聲,甚至他的怪癖和他的嗜好,瑣瑣碎碎的日常正是真實生活的寫照,沒有了這些細節,故事的骨架就成了一個空殼。

四、只有那些不畏生命心中有真愛的人才能在霍亂下擁抱愛情

全書的一個亮點我認為應該是人物的心靈掙扎,世俗化的觀念,對社會的偏見,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以及人性的欲望,都體現在人物的矛盾心理上。

當一向為人正道的胡維納爾醫生情感出軌後,當費爾明娜向初戀情人拋出橄欖枝後,當弗洛倫蒂諾一次次用與情婦的肉慾來證明自己對費爾明娜的愛情忠誠時,一切都有悖倫理,一切又情有可原。全書沒有指責任何人,卻指明了所有人的錯,只讓讀者自己去評價去感悟去體會。

有人說,作家最終的寫作深度要挖掘到人性上面,只有不斷地發現人性才會有寫不完的素材和爭論不完的話題。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書裡,作者放縱人性,任其發展,尋得了愛情,失去了生命。當兩對情人最終離開城市過上自由的愛情生活時,他們成了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信仰,在這本書裡也一再提及。不同國度有不同的信仰,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信仰方式,當一個人的欲望不再受到信仰的約束時,這個世界就亂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講的正是這樣一種現實,當一種滅絕性的疾病瘋狂流行時,所有人束手無策,所有愛原形畢露,只有那些不畏生命心中有真愛的人才能在霍亂下擁抱愛情。因為,生命是無止境的。

相關焦點

  •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講述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作者:梅荷一、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當我拿到《霍亂時期的愛情》時,被裡面的第一句話吸引,「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這種倒敘式的敘事方法,吸引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作者事先設置好的故事套路。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這並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
  • 分享: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 ertert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戰爭和霍亂威脅著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為的破壞加劇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人的社會孤獨感使人與人之間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離加大。
  • 《霍亂時期的愛情》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後來,烏爾比諾醫生不幸去世,阿里薩卻選擇這個時候再次向烏爾比諾的妻子費爾米納表白心跡。」馬爾克斯在訪談中說,他不是在寫老年人的愛情,他寫的只是一個人一生的情史,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愛情觀。
  • 《霍亂時期的愛情》翻譯:馬爾克斯原文充滿音樂感
    騰訊文化專訪了《霍亂時期的愛情》翻譯楊玲,如下是經過整理的口述:馬爾克斯原文充滿音樂感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先後翻譯成漢語,但兩本書文字風格迥異,前者短句多,比較流暢,後者長句多,中國讀者相對吃力。馬爾克斯的寫作風格究竟怎樣?
  • 再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婚姻沒有想像中美,卻遠比想像中更美好
    於是,我在數不清的日夜,無數次讀這本書——有時候,從頭至尾讀;有時候,單讀書中最喜歡的幾章或者幾段;有時候,隨意翻到一頁就開始讀……很多文學大師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就再沒能寫出過偉大的作品,但加西亞·馬爾克斯打破了這個定律,在《百年孤獨》之後,他又寫出了曠世名著《霍亂時期的愛情》。當時,這本書也被稱為是「我們時代的愛情大全」。
  •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等得太久,以至於不再著急了
    在浦口的最後一夜,我終於把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看完了,在老人緩緩說出那句經典臺詞後,略帶憂傷的女聲唱起嘹亮的歌,我試著讓自己的心疼痛一下,然而最終還是失敗了。我是要滿腔傷感地總結我的大學三年嘛,還只是無聊之極以打字來耗空餘下的時間?
  • 老房子著火般的愛情童話——《霍亂時期的愛情》書評
    這是許多年前,我讀到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的開頭。我曾一度對這個句子無比迷戀,並在一篇習作中嘗試過拙劣的模仿。馬爾克斯是個寫開頭的大師。如你所知,《百年孤獨》誕生之前,曾有過上百個開頭,但都被作者拋棄了,直至他邂逅《佩德羅·巴勒莫》。胡安·魯爾福為一個年輕而絕望的哥倫比亞作家開啟了一道門,在馬爾克斯由作家向大師進發的關鍵節點上,後者推了他至關重要的一把。
  • 《霍亂時期的愛情》:五十一年九個月零四天的婚姻讓我觸動
    有著家族榮耀的烏爾比諾醫生在一次為費爾米娜·達薩出診時,愛上了她。這個女婿完全符合費爾米娜·達薩父親的期待,兩人很快達成婚約。而促使費爾米娜·達薩答應婚約的原因並不是愛情,而是,她已到了適婚的年齡。費爾米娜·達薩因嫁給了德高望重的丈夫成了貴婦人,與烏爾比諾醫生完成了幾十年的婚姻,直到烏爾比諾醫生年老死去。
  • 馬爾克斯授權版《霍亂時期的愛情》月底首出
    知名度僅次於《百年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通過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他把一對戀人用一生時間的愛戀,描繪成了波瀾壯闊的愛情史詩,而這個愛情史詩不過是由哥倫比亞的一對普通人來完成的。
  • 重溫《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經過時間沉澱才發現愛情的特別!
    重溫《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經過時間沉澱才發現愛情的特別!僅以內容來說,在馬爾克斯晚些年寫就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更傾注了作者更多的人生感悟,並且結合自身筆法愈發成熟,果然文筆功力則更為深厚。重溫《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經過時間的沉澱才發現愛情的特別!
  • 《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話,說出愛情核心:你可以愛一個人多久?
    說起《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相信大家大部分人都應該讀過,它的作者是偉大作者馬爾克斯,他寫的《百年孤獨》,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在作者的筆下,愛情的隱秘、忠貞、純潔、粗暴,甚至是轉瞬即逝以及轟轟烈烈等特點。這樣的愛情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吸引著無數墜入情網的男男女女如同蜜蜂般痴迷、靠近。
  • 《霍亂時期的愛情》:用一生愛一人,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可是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轟轟烈烈,撕心裂肺的。也正如他在書中寫道:「世界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霍亂時期的愛情》裡費爾明娜十分漂亮,並且高傲又充滿朝氣,是個大方得體的富家千金,她也被人稱為「戴王冠的仙女。」父親對她的要求極其嚴格,她從小也沒能接觸到什麼異性,結果當她遇到電報員阿里薩對她德熱烈追求的時候,讓她的內心泛起了陣陣漣漪。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段長期受阻的愛情,一場痛苦的愛情歷程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最著名的作品,為我們描繪了愛情中的執著、忠誠與命運。《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了一段長期被阻擋的愛情,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我們都可以這本書小說裡看見,還看見了一段長達50年的愛情長跑。
  •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2020-02-07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正版《霍亂時期的愛情》將出
    加西亞·馬爾克斯深圳特區報訊 據北京新經典公司(以下簡稱新經典)透露,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一部名作——《霍亂時期的愛情》的中文版將於8月底正式出版,譯者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年輕教師楊玲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幻影
    本文作者:狐小仙在讀《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時,我腦海裡常常出現兩個人物,一位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一位是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蓋茨比。先說後者,書中弗洛倫蒂諾追求愛情的心理完全契合電影中的蓋茨比,窮盡一生的目標,就是為了得到心中的「女神」。
  • 《霍亂時期的愛情》:真正廣袤無垠的,是生命
    很多人都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電影沒有拍好,沒有把最核心的東西拍出來,反而讓很多人都批判男主阿里薩這個人,然而的確男主一邊睡著其他的女人一邊愛著女主菲爾明娜,直到他年邁終於得到了女主的時候他已經睡了600多個女人,但是他當時卻對女主說:「我為你保留了處子之身。」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大全」中的18句話,每一句都能寫情書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點就在於,比《百年孤獨》好懂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