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論家陸建德談小說"甜牙":英語世界是有間諜文化的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4日電(宋宇晟) 23日,麥克尤恩最新小說《甜牙》新書分享會在北京三聯書店舉行。文學評論家、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所長陸建德,作家徐則臣和本書譯者黃昱寧展開對談。活動中,談及書中有關英國間諜故事的內容,陸建德表示,「英語世界是有『間諜文化』的」。

  非典型諜戰戲:講述英國情報部門的間諜故事

  《甜牙》是一部以女性為主人公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上世紀70年代一位英國情報部門的漂亮女性滲透目標作家的間諜故事。活動中,翻譯家馮濤首先介紹了該書的背景:「『甜牙』在小說裡是英國軍情五處一項文化間諜活動的代號。(軍情五處)藉助這個行動來籠絡那些他們覺得對他們有用的一些青年文化人,暗中資助他們,讓他們發出有利於自己的聲音。所以叫『甜牙』。」

  本書表層的第一人稱敘述者是一位出身教會保守家庭、在劍橋讀書時又被年邁的教授兼情人招募到軍情五處的女特工。她負責接近並引誘的是小說家湯姆•黑利。

  但這部小說卻被稱為「非典型諜戰戲」。作家徐則臣表示,書中「幾乎從頭到尾沒有那種我們在傳統小說中看到的、或者是電影特情片出現的、拍電報的『嘀嘀嘀』的聲音,通篇就是講女特工和小說家兩個人的愛情。」

  此外,故事最終的結局也有較大反轉。談及此,本書譯者黃昱寧說:「我在序言裡面說到一定要沿著順序看到最後的結局,因為結局有比較大的反轉。但其中爭議也蠻多的。有的人為這個結局拍案叫絕,非常佩服他的結局。也有讀者覺得小說寫到最後比較平庸,為了反轉而反轉。」

  陸建德:「英語世界是有『間諜文化』的」

  說到書中有關英國間諜故事的內容,文學評論家、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所長陸建德認為,「英語世界是有『間諜文化』的」,而「像007這些電影」正體現了西方的這種「間諜文化」。「間諜文化又是跟偵探文化聯繫在一起的,比如福爾摩斯的故事。」

  他說:「從清末民初開始,就有一大類作品都是這樣。中國的讀書人不大理解,怎麼一個人好端端的,他去做很危險的事情,有時候還是遠離家國。」

  陸建德舉例說:「比如希區柯克30年代末拍過一部電影,名字叫《消失的老太太》,是黑白電影。有一個老太太在中歐的國家,是做音樂家庭教師的,想回到英國,坐在大雪封山的火車裡面,有一天突然消失了。背後的事情就牽涉到英國和德國的諜戰。這個老太太是英國間諜。」

  他說:「按照中國人的想像,很難覺得一個老太太會做間諜。(在英語世界)間諜是有文化的,而且『間諜文化』的背後也是可以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自己國家和其他國家的差別。『間諜文化』的背後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國家認同,正是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會為所謂的國家利益做非常曲折的事情。這跟中國傳統的觀念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可能覺得他們的行為舉止有一點怪,有時候也覺得他們的行為跟傳教士有一點像。」

  徐則臣:「作家不僅僅是一個編故事的人」

  相比於陸建德對故事情節與其文化背景的關注,作家徐則臣對麥克尤恩在小說寫作上的特點似乎更感興趣。他注意到,在小說最後面,麥克尤恩感謝了很多書和很多人。「這起碼說明麥克尤恩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做足了功課,坐足了冷板凳。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可能他的書桌上擺了一堆書,甚至是一架子書、一屋子書。但是,我們很多作家有的時候對故事和文化的理解比較單一、狹隘,我們的作家寫書(時),桌子上空空蕩蕩,只有一張稿紙和筆,其他的什麼都不需要。」

  他說:「所以有的時候我們的故事很好看,我們必須追求故事的好看。如果故事的傳奇性不在了,故事本身最樸素意義上的好看的東西不在了,我們的小說就什麼都不剩了。」

  在徐則臣看來,麥克尤恩故意「避開了故事的『傳奇性』」。「(如果)你想在《甜牙》中看一個峰迴路轉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你就要落空了。但是,你在看這個可能不那麼曲折動人的故事之後,你看到了很多屬於小說的東西。」

  徐則臣認為,「作家不僅僅是一個編故事的人」。「你(指作家)當然要講故事,但你不僅僅是講故事,你還要講故事背後的那些東西。你要把那些東西納入到故事裡面,這就涉及到如何講故事、講出來什麼樣的故事。」

  他說:「故事本身肯定是分高下的,這個高下在現在,大概是不以傳奇性的影視劇的標準來衡量故事的質量。我們都在說現實生活比小說還精彩,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小說?我們為什麼不看新聞就夠了?肯定是因為文學提供的故事更為精採。在當下這麼複雜的現實中,如果僅僅講一個聳人聽聞的故事,當然可以吸引眼球,但背後的東西沒有傳達過來。就像是水上的油花子,好不好看?好看,太陽一照就是五光十色,絢爛多姿。但你撇掉了油花子,下面什麼都沒有。」

  徐則臣:好的小說「既要有大的背景,又要有人的幽微內心」

  此外,徐則臣也談到了麥克尤恩在本書中對宏大背景和人物之間關係的處理。他認為,在寫作諜戰、文化冷戰這類題材時,中國作家可能「會希望它有一個非常宏大的歷史,但(這樣)反而會把人忽略掉」。「我們很多的所謂的史詩、所謂的宏大敘事,其實完全是以壓抑個體、壓抑一個活生生的人為代價的。」

  他說:「假如把它比喻成一個舞臺,我們的舞臺背景非常遼闊、非常宏大,背景成為了小說的主體。人變成了非常小的被整個背景壓抑下的那麼一個個人,像牽線木偶一樣;甚至有時候只關注到了背景,而人被忘記了。所以我們看到的故事的走向、故事的軌跡可能是一個宏大背景的故事,反而人的內心中非常曲折、微妙的東西,我們是看不見的。」

  徐則臣說:「我們整天說文學就是人學,其實小說最珍貴的東西肯定是人內心的那樣一種波動,人的內心的困惑、幽暗等等那些東西。那個東西呈現出來了,這個小說留下來的時間可能更長,否則會變成社會學的著作。」

  在徐則臣眼中,好的小說「既要有大的背景,又要有人的幽微內心」。「(好的小說)是把大背景和人的幽微內心結合起來,是看人的起伏。一個大歷史或者文學裡面的歷史,它如果產生價值,或者說有審美價值,它一定是通過人物內心那種非常微妙的、非常細微的、非常日常的東西表現出來的。」

相關焦點

  • 陸建德 「維新」是中國近代史的關鍵詞
    近年從事中國近代史和魯迅研究,著作包括《戊戌談往錄》《海潮大聲起木鐸:陸建德談晚清人物》等。賽金花和瓦德西的故事,史家不予採信,社會上卻流傳著相當之多的版本。在各種傳言中,最為出名的當數「救國」,比如認為辛丑和議成功,賽金花有著不小的功勞,京城人對她多有感激,稱之為「議和人臣賽二爺」,民間更是傳頌她為「護國娘娘」,得下一個「俠妓」的美名。
  • 學者陸建德談《圍城》: 錢鍾書的語言功夫對現代漢語有貢獻
    2019年4月13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原所長、《文學評論》原主編陸建德受邀來到清華大學,圍繞著錢鍾書小說《圍城》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陸建德結合自己對錢鍾書的印象以及與楊絳的交往經歷對這部經典之作進行了解讀。《圍城》是錢鍾書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說的經典,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 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逝世,曾寫出「有史以來最偉大間諜小說」
    愛爾蘭犯罪小說家阿德裡安·麥金蒂(Adrian McKinty)也將勒卡雷的代表作品《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視作「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間諜小說」。勒卡雷出生於1931年10月19日,原名為大衛·康威爾(David Cornwell)。
  • 陸建德: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存在著人性的種種可能
    「莎士比亞寫的女性極其多元,裡面各種各樣的角色、各種各樣的性格都會有。」陸建德說,這其中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具有中國傳統文學中並不多見的特點:中國的傳統詩文中抒情詩比較多,這些詩文往往以自我為主角,但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卻是沒有「我」的,「他是徹底無我的,他能夠把自己化為無形,潛入到各種各樣人的內心去,鑽到他的心裡,把他們的內心世界呈現出來。」
  • 香港書展 | 即將推新作的麥家,和馬家輝談了談小說
    原來,麥家和馬家輝幾乎是對談著一路向南。7月16日,在中山書展,二人也曾就小說分享了諸多話題。在對談的開場,麥家就透露了關於新作的消息,作為被麥家列入第一批讀者的馬家輝說,接下來的一個月很難熬,他得一直刷電子郵箱。【小說與婚姻,以及生命的沉浸】對談現場很有意思,麥家坐著講,馬家輝站著講。
  • 帝國衰落的縮影 間諜世界的真相
    勒卡雷以間諜小說名世,他利用間諜小說這一體裁對西方社會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其創作的角色喬治·史邁利甚至被譽為英國小說史上堪與福爾摩斯媲美的經典形象,格雷厄姆·格林盛讚勒卡雷的成名作《柏林諜影》是自己讀過的最好的間諜故事。
  • 再見「職業間諜」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去世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文學家、知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法新社14日報導,勒卡雷家人發表聲明說,勒卡雷在與肺炎(非新冠肺炎)經過鬥爭後,於當地時間12日晚在英國皇家康沃爾醫院去世。
  • 玄幻小說:面向英語世界的另類「文化傳播」
    它為何吸引大批海外讀者、其創作模式和接受模式又有哪些新穎之處、傳播方式帶來了哪些影響和思考,值得我們深思。美國青年凱文·卡扎德沉迷中國網絡玄幻小說,由此徹底戒掉了古柯鹼的新聞,引發了國內外網友的熱議。專門翻譯、傳播中國網絡小說的主陣地—美國網站Wuxiaworld(武俠世界)將該新聞全文翻譯,發表在網站上,也引發了不少海外讀者熱情的「回復」。
  • 三國間諜戰:最有職業道德的間諜,差點成功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三國時代除了戰場上鬥智鬥勇,各方之間還廣泛開展了外交戰、經濟戰、心理戰等等,從各方面打擊對手,這其中自然也離不開間諜戰。說到三國的間諜,知名度最高的一定是蔣幹,但史書中的蔣幹與小說或民間故事裡的蔣幹不完全一致,嚴格說來蔣幹並不是一名間諜,而周瑜也沒有在蔣幹身上使過反間計。
  • 墨寶非寶的言情小說,最愛《很想很想你》《蜜汁燉魷魚》,甜牙
    墨寶非寶的言情小說,最愛《很想很想你》《一釐米的陽光》,甜牙大家好,小編來推薦超好看的言情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帶來墨寶非寶的言情小說,最愛《很想很想你》《一釐米的陽光》,甜牙,解救書荒中的你。免費入坑,趕緊收藏起來吧!
  • 加裡奧德曼發文告別致敬已故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
    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時間12月12日晚間,英國文學巨匠、著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其代表作有《柏林諜影》 《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勒卡雷1961年推出首本小說《召喚死者》,共著有23部長篇小說,幾部非小說、短篇小說,以及三部劇本,其故事多圍繞冷戰時期展開,筆下的George Smiley也成為諜戰文學、影視中的經典形象。
  • 從軍情五處間諜到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有著怎樣的一生?
    就像有人稱日本推理小說大師橫山秀夫的作品本質是「職場小說」,把警察當成上班族來寫,警察面對最大的敵人往往來自組織內部,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說法去評論勒卡雷的間諜。他們只是龐大組織裡的一員,不只要面對其他情報機關的人,也要面對自己組織的辦公室政治,不過情報機關裡的遊戲規則難玩得多,你每一口吸進肺裡的空氣都填滿謊言,甚至指派的任務其實是要你為國犧牲。
  • 「007」是英國的一個文化符號:間諜與國家安全
    搞間諜經驗豐富  「007」是英國的一個文化符號。公元9世紀,英格蘭的阿爾弗雷德大帝曾親自充當間諜。他扮作吟遊歌手到入侵的丹麥軍隊營地裡偵察,彈著豎琴,唱著民歌,穿插演一些雜技和小魔術。他甚至親自潛入丹麥入侵司令官的營帳,偵察丹麥軍隊的士氣、裝備和作戰情況。他回到自己的軍營後不出一個月,丹麥人就投降了。這一幕歷史可以說是王室諜報活動中的經典篇章。
  • 中國偵探小說在英語世界的傳播
    關鍵詞:偵探小說;英語世界;東西方文學 作者簡介:   偵探小說作為一種最受歡迎的通俗文學體裁,是以案件發生和推理偵破過程為主要線索的小說類型,絕大多數是供讀者娛樂消遣的作品,同時又能開啟人們的好奇、探索之心。
  • 5本顧西爵的言情小說,強推她的新文《我念你如初》,甜到牙掉
    顧西爵的言情小說,強推她的新文《我念你如初》,甜到牙掉大家好,小編來推薦超好看的言情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帶來5本顧西爵的言情小說,強推她的新文《我念你如初》,甜到牙掉,解救書荒中的你。免費入坑,趕緊收藏起來吧!1.
  • 「小說」趙水光and談書墨,超甜師生戀!
    以下摘自小說中:人生那麼長,世界還那麼小,總有一天我們會一不小心擦肩而過,你在這裡,我在那裡,沒關係,因為我知道這已經是我們最大的緣分。人生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錯過了最好的時光,就不會有了!女人的時光過得尤是。他是清朗溫柔,儒雅睿智的談書墨。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算是師生戀裡面的經典了吧。
  • 間諜活動相關語:從約翰·勒卡雷到伊恩·弗萊明
    約翰·勒·卡雷(Johnle Carré)是大衛·康威爾(David Cornwell)的筆名,他曾是英國情報機構的一名僱員,他的小說中含有大量的間諜用語。《牛津英語辭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甚至認為,正是因為勒·卡雷的小說,mole一詞才有了用來表示間諜活動的用法。
  • 電影《柏林諜影》原作者去世,曾是間諜的他專寫間諜故事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2020年臨近結束,「世界名人死亡名單」上的名字仍在增加。英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據BBC報導稱,英國知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因患肺炎,於12日晚間逝世,享年89歲。
  • 英語世界中國當代小說的譯介與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與研究格外值得重視,這不僅因為「20世紀以來英語文化圈的空前擴大,以及『典範轉移』後美國取代歐洲成為國際漢學研究的風向標」,而且還和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有很大關係。「一個大國的崛起不僅僅是經濟和政治的崛起,同時也是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崛起。
  • 5本超甜的現言小甜文,類似《恰似寒光遇驕陽》甜牙,這幾本必看
    超甜的現言小甜文,類似《恰似寒光遇驕陽》甜牙,這幾本必看大家好,小編來推薦超好看的言情小說了,今天給大家帶來5本超甜的現言小甜文,類似《恰似寒光遇驕陽》甜牙,這幾本必看,解救書荒中的你。免費入坑,趕緊收藏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