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扒拉扒拉這裡的美食吧!
端午節期間,到了秭歸,肯定有許多許多當地特色美食小吃啦!
比如:除了粽子外,還有蒿子飯、炕土豆、烤魚等等等....
還有各大飯店推出「屈鄉家宴」系列菜系,絕對不止滿足你的肚子還能滿足你的相機!
蒿子飯
第一步:摘洗好新鮮的野蒿,切細末,不回刀
第二步:五花肉、姜蒜切成小塊,備好;
第三步:將花椒麵、辣椒麵和以上各種食材混在一起,澆一小杯水,攪拌,和勻;
第四步:上甑蒸,約一刻鐘左右,待食。
然後就準備開吃啦!
炕土豆
看圖片口水都流下來啦!
炕土豆的做法呢:
第一步 當然是洗乾淨土豆們啦!
第二步 給洗乾淨的土豆 去皮
第三步 在鍋裡放水,再放適當的鹽,再把土豆放進去,開大火煮到八分熟
第四步 把土豆拿出來,把鍋裡的水倒掉,然後再放入適量的油 再把土豆放進去 用小火慢慢炕
知道土豆變成金燦燦的黃色 然後擺盤 同時撒上孜然粉辣椒粉等...根據自己的口味來
然後就大功告成可以吃啦
這兩個小食都可以自己弄 而且還特別方便吶!
遊客們還可以有機會去和當地的人一起製作家宴,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說完美食,再來說說這裡的習俗吧!
三過端午
屈原故裡秭歸有這樣的一個習俗,叫做三過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過「頭端午」,五月十五過「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過「末端午」,整個五月都飄滿粽子的味道!
躲端午
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而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躲端午」的起源在秭歸有另一個版本,原本民間女子出嫁後很難再返娘家,屈原被放逐歸鄉後,其姊返鄉勸慰屈原,「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同鄉已婚女子紛紛效仿屈姊回娘家,此後這一習俗也被保留至今。
稻場娛樂
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秭歸當地會有稻場娛樂。邀請全村的人來跳花鼓,唱山歌、玩獅子等,經常是通宵達旦,熱鬧非凡!
縫香袋
香袋呢,顧名思義,就是很香很香的一個小袋子.也叫做荷包、香袋、香囊,用各種顏色的絲線繡成,裡面裝滿了香料,因為屈原在詩詞中好像表達出對香袋的特殊情感,於是秭歸人為承襲屈子文風及其精神,把香袋裡填上屈原作品中的各種「香草」,製成「五香袋」。傳說孩童佩戴香袋既可祛邪避兇,又能銘記屈原作品,緬懷屈原。
喝雄黃酒
還有就是,必不可少的喝雄黃酒!想起小時候看白蛇傳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許仙給白娘子喝了一杯雄黃酒,結果白娘子一下子就原形畢露啦。
而這雄黃酒在這可不是為了讓妖魔鬼怪現行的,而是為了能夠醉暈江裡的蛟龍,從而可以保護屈原,而到了現在才變成喝雄黃酒的習俗。
介紹完了這裡的美食和習俗,接下來小編將繼續為大家推薦適合端午假期旅行的路線哦!想知道哪裡有什麼好玩的可以給小編留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