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廣西桂林市資源縣一名16歲的網癮少年,在進入「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戒除網癮10多個小時後離奇身亡,引起社會強烈反應。記者在深入調查中發現,這種事情的發生絕非偶然。目前,「網癮戒除」培訓機構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評價標準,培訓機構可以說是「泥沙俱下」。他們採取的各種「特訓」方法是否科學,會不會造成嚴重後果———這些問題基本上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廣西網癮少年在「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離奇死亡的案件餘波未了。
在南寧市江南區人民政府最近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江南區副區長張樹輝通報案件偵破最新進展情況時稱,公安機關已對13名犯罪嫌疑人(由之前的4人上升到13人)進行了刑事拘留,並正在對其他涉案人員進行追捕。
截至目前,122名在營學員已全部被家長接回。醫務人員對這些孩子進行身體檢查,結果發現不少孩子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傷。
屬非法經營
據張樹輝透露,經過查實,「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沒有在南寧有關部門進行登記,屬非法經營。8月7日下午,有關部門已依法對「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進行了取締。
據介紹,「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是由廣州番禺勵志體育活動策劃服務部開辦的。根據工商登記註冊記錄,廣州番禺勵志體育活動策劃服務部屬私營企業,2007年11月15日在廣州市工商局番禺分局登記成立,登記法定代表人為「方小斌」,公司註冊經營地址為「廣州市番禺區欖核鎮子沙村107號」,註冊資金5萬元。其註冊信息上的經營範圍為「體育活動策劃;體能訓練場所的管理服務」,實際經營項目包括「策劃、設計及信息諮詢業:企業策劃、管理諮詢」。
據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員介紹,該公司開辦青少年「訓練營」已超出其經營範圍,屬非法經營。但違法行為實施在異地,目前未發現其有在本地辦學招生的行為;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應由案發當地工商部門查處。
據張樹輝稱,有關部門已飛赴廣州,對廣州番禺勵志體育活動策劃服務部的合法性、是否具備相關資質等進行調查。
無人過問?
經有關部門查實,「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雖是一家沒有任何資質的機構,但訓練營從5月中旬開辦以來,先後多次在當地做宣傳廣告,大肆開展招生活動,在短短2個月裡就招收了100多名學員。其間沒有受到相關部門過問和監管。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處處長李清先說,由於「訓練營」合辦單位之一的廣西電子技術學校不屬於自治區教育廳主管、主辦,類似培訓機構和活動的審批也不由教育部門負責。
李清先說,廣西電子技術學校屬廣西勞動部門主管,自治區信息產業局主辦,教育部門只是履行「業務指導」的責任,廣西電子技術學校與其他機構合作辦學,按理應由相關主管主辦單位批准。教育部門主要負責學歷教育機構的審批,「社會類培訓機構」由勞動部門審批,以公司形式出現的教育培訓機構則由工商部門審批。
南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則認為,根據目前有關部門搜集到的材料等可以看出,「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屬於社會力量辦學範疇,而社會力量辦學應由教育部門辦理相應許可證和管理。如果主辦者想以企業形式獲得批准,工商部門將根據申請類型和經營範圍對其進行審查,涉及相關專業技術內容的還需預先到相關專業部門辦理前置審批手續後才能給予核准。
這位負責人還說,這類機構屬於「新興行業」,由於缺乏明確法律法規依據,工商部門一般需和相關部門進行協商後才能確定其審批方式。
「特訓」能戒除網癮?
網癮少年死亡事件經媒體披露後,立即引起了相關行業的激烈探討。
據記者了解,目前南寧市的戒除青少年不良行為特別訓練機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短期的,一種是長期的。一些短期的訓練營以簡單的操練等活動為主;部分機構以體能訓練為主,如每天的主要活動內容為跑步、做仰臥起坐、打籃球等,實行全封閉管理,有網癮的學員絕不能接觸電腦;一些做得較好的機構會請心理專家每周對學員進行心理幹預,如把有類似問題的青少年組成一組,通過討論、角色扮演等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觀念。
一位在一所特別訓練機構擔任心理顧問但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特別訓練機構每周對學員進行一至兩次的心理輔導。但他認為,體能訓練多、專業心理幹預少是目前很多「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多數機構並不重視心理幹預的作用,「就跑跑步、做做運動就能治好網癮?用準軍事化的全封閉管理就能除掉網癮?這些都是不科學的!」
那麼,這些「特訓」機構的效果到底有多大?面對有不良行為的少年,專業的醫生又是如何矯正的?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專家。
南寧市亮點諮詢公司的心理專家韓慶寧表示,矯正不良行為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尤其是進入「特訓」機構的人員多以12歲至16歲青春期的青少年為主,教育青春期的孩子尤其不容易,必須針對每一位青少年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幹預訓練。「特訓」行業是南寧市新興的行業,市場對此有很大的需求,問題是很多機構缺少專業人士,網癮少年死亡事件就給這個行業敲了警鐘。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的主任吳歆則對記者明確表示,這種「特訓」機構的訓練能不能達到效果尚存爭議。因為青少年不良行為有多種形成的原因,尤其是現在大家都很關注的網癮問題,連「出現什麼症狀叫網癮」在醫學界都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加上不少網絡成癮的青少年都合併有其他問題,如多動症、品行障礙等,因此「特訓」機構的訓練方式只能說是一種嘗試。
曾為「南寧起航拯救訓練營」做過電視廣告的李女士則稱,「廣告內容不真實」,她的兒子小鵬參加訓練後表現依舊如故,泡網吧、抽菸甚至比以前還要厲害,不良行為還是沒改掉。
記者手記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青少年網民1.6億人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網癮,即大約有1600萬人。目前全國各地已經有數百家治療網癮的機構。由於沒有明確的部門監管,任何個人或團體都可以開辦,這些培訓機構往往採取各種據說是「立竿見影」的強制訓練方法,比如軍事化訓練,強制性的打針吃藥,電擊、電療等。至於這些方法是否科學,會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基本上「無人問津」。
有業內人士認為,戒除網癮的訓練沒有一個全國統一、比較完善的評價標準,也沒有一個機構來負責對它們的效能和結果進行客觀評估。究竟戒除網癮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標準、條件,或者還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資質?這些都是亟須規範的問題。(本報通訊員 蒙獻平 本報記者 莫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