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陽光小房子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觀念,認為跟孩子談性教育,容易讓孩子早熟。倘若不談性教育,孩子就能夠多保持幾年的童真,畢竟該知道的孩子都會知道。
記得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思琪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家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的回覆是這樣的:什麼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的。
可大人不教,孩子也會自己去學,網絡上,同學之間的傳播,很有可能讓孩子學到扭曲的性價值觀和行為。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在2013年發布過一組數據,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00萬人次。這個數據不包括藥物人流或是私人診所的數據。
性教育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要開始了,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教,也難以開口,所以性教育這件事總顯得特別不容易。
最近看了一本胡佳威老師寫的《重要的「性」影響孩子一生》,這本書中回答了41個常見的性教育問題,並且有非常詳細的答案解析,看完之後內心對性教育有了新的認知,在面對孩子的性教育問題時,也多了一份坦然。
這本書的作者是胡佳威,他是「保護豆豆」的創始人,擁有多年的青少年性教育經驗,也是性教育領域的KOL,在2017年入選了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
他在書中有個非常明確的觀點:性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它不僅能保護孩子遠離危險和傷害,更關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在塑造孩子的人格。
最近這些年隨著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的兒童性侵案件的曝光,真的是讓很多父母都有了危機感。
據《人民日報》統計,2018 年媒體曝光兒童性侵案例為 317 起,受害兒童逾 750 人,隱案比例為 1:7 ,也就是說 1 件兒童性侵新聞曝光,也許有 7 件已經發生。
張如東老師的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清華北大,但是一定所有的孩子都會有性行為。這句話真的太扎心了。
胡佳威老師最初創辦「保護豆豆」,源於自己小時候被姑姑逗過。姑姑說:我給你5毛錢,你小雞雞讓我摸一下好不好?他沒有想太多就同意了,並且靠著這個方法,掙到了零花錢。
長大之後,當他遇到小侄子豆豆,也就是姑姑家的兒子,就想用同樣的玩笑,來看看姑姑性教育的水平,有沒有提升。
但當他給侄子5元時,這件事也成交了。
這時候他才意識到,時代雖然在發展,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還是不到位。他本著保護小侄子的初衷,創辦了性教育機構,來普及性教育知識,幫助父母做性教育這件事。
有一次,在接幼兒園的孩子放學時,聽見兒子班裡的一個女孩,跟她媽媽說:xxx摸我的尿尿的地方。這媽媽聽完之後,帶著女兒去跟老師交涉了。
這樣的事情,真的是挺多的,畢竟小孩子對新奇事物都是好奇的,你不教他,他自己也會主動去探索,可性教育這件事,孩子通過自己探索得出的結論,很有可能有偏差。
我們且不談新聞中,那麼多悽慘的性侵兒童事件,但是看孩子日常的表現,以及身邊人說出的孩子對性知識的好奇,就能知道性教育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
不過想要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最關鍵的是父母要改變對性的不爭取的認知。
談性色變是很多成年人都有的問題,如果一個小孩子不小心發現了爸爸媽媽的保險套,他一定會好奇的去問「這是什麼」,可很多父母不一定知道怎麼回答,但他們一定會感覺很尷尬。
畢竟在我們很多成年人的眼中,性是私密的,不乾淨的,讓孩子知道成年人的事,總覺得很彆扭,總怕會教壞孩子。
當然現在越來越多年輕父母,已經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可多數對於孩子提出的跟性有關的問題時,還是會感覺不知道怎麼回答,畢竟我們很少跟「外人」談起性這件事。
我們這一代人沒有接受過正兒八經的性教育,但對性教育依然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
艾麗絲.吉諾特對這個問題的總結,真的是深得人心:不管父母未說出口的感覺是什麼,孩子都能感覺到,即使他們在言語中盡力掩飾自己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告訴父母如何回答孩子關於性的問題如此困難的原因。
我們對性教育本身的誤解,就會讓自身難以坦然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想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我們就該從改變自己的認知開始。
坦然的說出我們私密部位的學名,以及跟性有關的專有名字,為了避免文章被刪除,我就不具體寫是什麼了,但凡是個成年人都會知道的。
可以對著鏡子自己練習,讓自己不要發笑,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扭扭捏捏,這樣才能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更直接坦然。
性教育其實包含兩個部分,性知識和價值觀。性知識又不只是原始的本能,還包括性別。性知識可以通過課本、網絡、電影等方式獲取,但價值觀最好是父母傳遞給孩子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和孩子坦然談性教育,夫妻之間坦然的表達愛,比如說親吻和擁抱,以及當孩子不小心撞見父母在過性生活的場景時,能夠坦然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這就是傳遞價值觀的過程。
下面,我們就列舉幾個很常見的孩子提出的跟性有關的問題,看看胡佳威老師是怎麼解答的吧: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提的問題之一了。以前的老觀念,我們就不談了。
書中建議針對這樣的問題,要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簡單直接地回答。
如果問問題的孩子只有兩三歲,那麼就直接告訴他們,是從媽媽的肚子裡來的。這年齡階段的孩子,聽到這樣的答案一般都會不再追問。
如果提問的孩子再大一些,會問的更仔細,比如說我在肚子那個地方,或是我是怎麼進入媽媽的肚子的?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爸爸身體裡有精子,媽媽身體裡有卵子,精子和卵子結合,就此功能成了受精卵。之後成了胚胎,再然後就成了小胎兒。小胎兒就在媽媽的子宮裡住下了。
孕育新生命是大自然裡的奇蹟,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不用感覺羞澀,坦然的跟孩子講出來就好。
「爸爸媽媽,什麼是無痛人流?」
很多城市的廣告牌裡,都會有無痛人流的廣告,甚至有些公交車廣告位上也會有這樣的內容,孩子一旦認識字了,看到這樣的字眼,必然會問什麼是無痛人流。
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問,我們必然會尷尬,但這是科普性教育知識的好時機,如果我們已經解釋過孩子是從哪來的這樣的問題,可以這樣跟孩子解釋:
媽媽肚子裡有個地方叫子宮,小胎兒形成之後,會在這裡住上200多天,最後會被生出來。
有些爸爸媽媽並沒有做好照顧小寶寶的準備,或是他們自身還沒有能力,所以就用流產的方式避免胎兒的出生。
還有一些爸爸媽媽,他們去醫院檢查的時候,發現胎兒發育的不太健康,也會用流產的方式避免寶寶的出生。
另外,有些女孩因為遭到了性侵害,懷孕了,也可能選擇流產。
在做流產手術的時候,醫生會給她們打麻藥,她們就感覺不到疼痛了,這樣的手術叫做無痛人流。
如果你還沒有跟孩子解釋過「我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就先解釋這樣的問題,再傳遞無痛人流的知識。
除此之外,我們要趁機給孩子傳遞價值觀,說明人流對女性身體的危害,以及避孕的必要性。告訴孩子,只有當雙方都做好照顧寶寶的準備,有照顧寶寶的能力時,才能造小寶寶,這是有責任的大人應該有做的事。
「爸爸媽媽,安全套是用來幹嘛的?」
這時候可以回顧一下受精卵是怎麼形成的,如果爸爸媽媽不想要寶寶,安全套就派上用場了。安全套會套在爸爸的XX(為了避免文章被刪,此處自己補充)上,避免精子進入媽媽的體內,精子和卵子就不會相遇,自然就不會有受精卵了,所以安全套又被稱為保險套。
另外,用安全套,還可以避免疾病的傳播。
倘若孩子想打開安全套看看,是可以的,還可以藉助一些長條的東西,演示保險套的使用方法。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告訴孩子你的想法:在你未成年的時候,不適合使用保險套,因為過早的性行為會傷害身體。並且保險套並不能百分百的避孕,倘若一不小心懷孕,就要面臨流產的危險,這樣對女性的傷害很大,人都要負責任,不管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教你用安全套,並不是同意你可以發生性行為了,只是因為關於它的知識很重要。
寫在最後,面對性教育這件事,最關鍵的對象在於父母,其次才是孩子。父母要改變自己認知,不能避之而不談,還要坦然平靜的去談。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有反常的行為,比如說夾腿綜合症、孩子觸摸自己私處等行為時,都會格外緊張。其實,家長的很多焦慮是多餘的。
正如胡佳威老師說的,這本書看似是在解決孩子的問題,事實上是在解決家長的焦慮。
身為一個孩子的母親,胡佳威老師這「41個常見性教育問題解析」來得太及時了,不只是解決了孩子的問題,也糾正了我本身對性教育的認知。
如果你也覺得性教育這件事很棘手,那麼這本書一定可以幫你不小的忙。